回到山沟去种田-第3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人流开始减少,出去看稀奇的三个人也回来了。
李君阁笑道:“哟?回来了?赶紧去吃饭,展位后边。”
梁慧丽笑道:“吃不动了,灌了一肚子的水果,你说这世界上怎么这么多稀奇古怪的水果?能叫出名字来的都没几样!”
第四百四十五章 觐见
第四百四十五章觐见
大伯也说道:“开眼了,实在开眼了,有在沙漠里头种番茄的,有在海里头养鱼的,那条鱼听说了不得,三百多斤一条,一条就能卖上几十万!”
旺财叔笑道:“我们国家也不白瞎啊!空间站宇宙射线照射过的种子育出来的黄瓜;盐碱地上长出来的稻子,那也够能耐的!”
大伯说道:“就是那些农机,净整高大上了,没一样适合我李家沟的!不过搁平地上那是真好使啊,好家伙突突突就跟推子剃头一样……”
李君阁哈哈笑道:“还有好几天呢,喜欢看就都来,你们真不去后边吃点?刚刚发现大黑猪肉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这时就见到门口拥进来一群人,两边都是短袖衬衫西裤皮鞋的汉子,中间几个挺着肚子的中年人,看样子是泰国政府官员们了。
一个打扮相当保守的中年人陪同着他们,跟当间的几位不住地讲解。
几位一边认真听取汇报,一边一个馆一个馆的参观,间或停下来拨弄拨弄展品,或者拿起来问上几句。
李君阁赶紧跑展位后边去说道:“胖哥,好像来大官了,暂停暂停。”
胖子已经把皮带都松了,吃得一脑门汗,手里筷子还在翻着肉片:“等等等等,最后一锅……”
李君阁说道:“那你赶紧!阿音先出来吧,你跟梁丫头可是台柱子。”
阿音赶紧拿纸巾擦了下嘴,这才跟着李君阁出来。
好死不死一位泰国高官似乎看到了李君阁这个展位,对旁边另一个人指了指这边,嘴巴里说了几句。
那位抬眼往这边看了看,点点头,然后一群人就朝李家沟的摊位走了过来。
来到摊位前,博览会的负责人用英文对李君阁介绍道:“你们好,这位是我们国家的副总理巴齐沙提,这位是农业部长凯那姆。”
李君阁赶紧伸出双手,跟两人都握了一下,说道:“您好副总理,您好凯那姆部长,谢谢您给我们李家沟发来的邀请函。”
凯那姆微笑着指着那两棵树说道:“中方交付给我们的果树里边,少了两棵十年龄的产果树,应该就是这两棵了吧?”
李君阁赶紧赔笑道:“是的是的,我们这不是想借来展示一下,扩大一下影响吗?部长您说个地方,我们这就给您送过去……”
凯那姆和巴齐沙提对望一眼,哈哈大笑,凯那姆指着荔枝树上的果子,对巴齐沙提说了几句,巴齐沙提也面露喜色,不由得点了点头。
凯那姆对李君阁笑道:“实在是想不到,你们居然能将挂果的鹅蛋金从这么远送过来,而且状态还这么好,这是一件非常棒的礼物。我们要拿去送给一位重要的人,一刻都不能耽误,恐怕不能留它们在这里继续展示了。”
比面前这两人还重要的人,那应该十个指头都数得过来了,李君阁鬼使神差地问了一句:“需要我们帮助吗?”
凯那姆看了一眼巴齐沙提,巴齐沙提点了点头,凯那姆这才对李君阁说道:“鹅蛋金听说是你亲自发现的品种,而且在你们古代地方典籍上有记载,这些情况只有你们才了解,恐怕真要麻烦你们跟我们去一趟。”
李君阁说道:“那行,不过我就是一村民,我们村长和乡长都在这里,要不她们也去一位?”
凯那姆和巴齐沙提都眼前一亮,两个女孩子面容端丽气质出众,穿着打扮都不普通,开始他们都以为是李君阁请来助台的,没想到还是乡村的话事人。
正要点头,就听梁慧丽说道:“二皮,还是阿音跟你去吧,你们好好表现。”
巴齐沙提也是人精似的人物,从周围人的神态一眼就看出阿音和李君阁的关系,笑着点头,于是邀请他们一起往停车场走去。
至于两棵鹅蛋金,自然用不着李家沟人再动手。
快到大门口的时候,李君阁就看到门口停着一排轿车,车头两边打着两面小旗子。
李君阁停下脚步说道:“副总理先生,部长先生,能否稍待片刻?我也想代表李家沟,给这位大人准备一件礼物,一件绝对令他满意的礼物。”
说完不待两人同意,就屁颠屁颠跑回摊位,从摊位后边的水箱里捞出两条斗鱼装塑料袋子里,充上氧灌上水,又选了一个小鱼缸抓在手里跑了回来。
跟阿音一起上了车,阿音好奇地问道:“二皮,你猜出我们要去见谁了?”
李君阁笑道:“如果没有猜错,应该是一位在泰国德高望重,地位尊崇的老人家。”
阿音抓着李君阁的小手掌心里有些汗湿,李君阁说道:“没事,所为的阳极为阴阴极为阳,地位相差太悬殊,那就反而平等了。还记得我常说那句话不?无欲则刚,我们不是他的子民,也不需要他施惠,就把他当做四爷爷那样的人物就好,该怎么相处就怎么相处。”
阿音点点头,说道:“嗯,我都听你的,有你在,我什么都不怕。”
李君阁拍拍她的手,说道:“看看窗外的风景吧。”
车队行驶了一个小时,没有出现李君阁想象中的宫殿,反而是越走越荒凉。这倒把李君阁弄得开始纳闷起来,怎么整得跟下乡一般,周围都开始出现农田了?
好在没有继续等太久,前方出现了一个农庄,绿色的藤墙中间有一道铁艺大门,车队行到大门前的时候,大门自动打开,车辆放慢速度鱼贯而入。
来到停车场,众人下得车来,有人将两棵果树小心翼翼地搬到平板车上。
没让其他人跟着,李君阁和阿音推着一辆,凯那姆和巴齐沙提亲自推着另一辆,一起向一栋湖边别墅走去。
凯那姆低声对李君阁和阿音说道:“待会会有人来给你们交代礼仪,净手,脱鞋,洗脚,不要惊讶。”
说完又看了看两人的穿着:“这不像你们的民族服装啊,不过挺优雅得体的。”
李君阁笑道:“这是我们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女红服饰。”
凯那姆微笑道:“那你们又多一个话题可以聊了。”
果然,来到湖边别墅,有侍从过来接手鹅蛋金,然后又侍女带着李君阁和阿音去捯饬。
除了洗手洗脸洗脚那一套,一个侍女估计是看不惯李君阁长毛沓须的模样,还拿出刮胡刀来给他修整了鬓角,刮了三天没刮的胡茬,又把他头发梳成了大背头,还给喷了点发胶。
等李君阁光着脚从房间里出来,阿音那边也光着脚出来了,李君阁看她还被重新上了点淡妆,显得更加漂亮。
侍女们在前面带路,李君阁主动拉着阿音的手,降低她的紧张程度,低声介绍道:“看来没错了,我们要去见老国王,他在位已经六十多年了,就凭将国民识字率从百分之四十八提升到百分之九十八,将山地的乡亲从种鸦片引导到种咖啡,就绝对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老人家……”
一路将老国王的诸般事迹给阿音说了一遍,奇怪的是,阿音的紧张感竟然渐渐地消失了,从李君阁的嘴巴里,了解到的就是一个慈祥和蔼爱民勤政的老人。
当然有些话李君阁不可能在这里跟阿音说,中国一个更加睿智的老人曾经说过,将国家的命运放到一两个人的手里,那是绝对不妥的,绝对要出问题的。
跟着侍女走了十来分钟,两人到了一片果园,李君阁一眼就能看出来,那些荔枝树,前几天还在自家鱼塘周围种着呢。
一个身材不高,面容清癯,相貌文弱儒雅的老人,正站在两棵挂果的鹅蛋金前,欣赏着硕大明艳的果实。
最吃惊的是阿音,被李君阁描述得开挂一般的君王,除了目光坚毅之外,外表看上去就如同一位老学究。
凯那姆和巴齐沙提如同两个拘谨的小学生一般站在这位老人的身边。
李君阁牵着阿音的手上前,深鞠一躬:“陛下。”
抬起头来,李君阁看了阿音一眼,两人都有些恍惚,李君阁从来没有想过,这个词,有一天竟然会在现实里,从自己口中,对另一个人说出来。
老人似乎看穿了李君阁的想法,嘴角微微牵动了一下,说道:“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听说这个品种,是你自己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后,在山里考察时发现的?”
李君阁笑道:“侥天之幸,我本来只是想给鱼塘边上加一些不花钱的绿化树而已,没想到竟然发现了我们家乡千年前的古种。”
老人说道:“我也时常去农村考察,不过没有你这样的运气……”
李君阁心道:“千万别谦虚!您老的气运,那是千年一出,小子可不敢跟您比肩。”
嘴上说道:“这是先祖的遗泽,小子不敢居功,反而是该如何保护和推广,让我感觉担子更重了……”
老人说道:“你们栽种了荔枝上千年,听说荔枝随着成熟,果核会越来越小,最后达到焦核的程度?”
李君阁说道:“确有其事,不过这事情不光可以让大自然来完成,人力也可做到,我国宋代有一个名人叫沈括,写了一本书叫《梦溪笔谈》,里边提到土人将荔枝树连根挖出,用火燔去主根,然后用大石抵住主根,重新种回地里,只让旁根生长,这样的荔枝树,就能结出焦核的果子。”
说完又补充道:“不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个法子我们家乡似乎没人做过,具体是真是假,我也不能证实。”
老人点了点头,说道:“现在这荔枝,我能品尝吗?”
李君阁笑道:“这荔枝树现在就是您的,当然可以品尝。”
第四百四十六章 共进晚餐
第四百四十六章共进晚餐
说完从树上摘下一颗来,递给老人道:“我们家乡的规矩,习惯称呼老人家为爷爷,我还是叫您爷爷吧!爷爷,吃荔枝容易上火,我家乡吃荔枝都要自己用牙咬破荔枝果皮,因为果皮能去火,这样自己剥皮自己吃荔枝,荔枝皮正好可以平衡荔枝肉带来的火气。我们李家沟搞的是绿色有机农业,这荔枝上绝对没有任何污染,是可以这样咬开果皮吃的。”
老人接过荔枝来,眼神中充满了好奇:“我感觉你的话里蕴含着哲理,事事让别人帮你做好,不一定就是好事。有些时候反而不如亲力亲为。”
李君阁笑道:“这是我家乡说法,荔枝皮和荔枝核都是清热去火的良药,再说了,自己栽种自己采摘自己剥皮品尝,也是一种生活乐趣不是?”
老人笑了,竟然真的就用牙齿咬开荔枝皮,将果肉剥了出来,放进嘴里一尝,点头道:“很不错,这品种比我们国家以前从你们粤州引进的品种好多了,你们的绿色有机农业是什么思路,能够跟我谈谈吗?”
李君阁笑道:“这位是我们村的村长,名叫阿音,由她来向您解说,我想更加全面细致。”
阿音在旁边听着李君阁和这老人的对话,非常的自然放松,不由得被他带上了节奏,说道:“爷爷,我们李家沟的发展模式,是以地方名优品种为导向,以传统种植方式为驱动,以现代科学技术技为助力;一面大力发展经济,一面厚养文化教育。发展经济是迈开两条腿走路,一条是高产值绿色有机农产品,一条是以旅游项目为主的第三产业……”
这些李君阁早就跟阿音掰开揉碎讲了无数次,阿音又在县,市,省,甚至中央领导前面讲了无数次,早就是信手拈来熟极而流。
现在俏音朗朗侃侃而谈,眉目间飞扬着自信和骄傲,不但让老人陷入了沉思,连副总理和农业部长也频频点头,暗叹大国人物,果然丰神出众,就连一个小小村长,都有这样的风采和水平。
老人听得兴起,叫侍女搬来桌椅,几人就坐在鹅蛋金前,听阿音侃侃而谈,偶尔提问几句,总能得到细致满意的回答,不由得连连点头称道。
凯那姆和巴齐沙提受宠若惊,自己还是第一次在这位老人面前屁股挨上凳子,这下成了倒沾这对年轻人的光了。
随后老人又饶有兴趣的问起了果树的矮化技术和高枝嫁接技术,李君阁现在是大半个果树专家,也是随问随答,建议泰国将中国赠送的三千颗种子培育成母桩,然后在三年后实施高枝嫁接,加上每年从母树上使用高枝压条技术分离出来的树苗,四年之后,泰国的挂果鹅蛋金果树,就可以达到三千之数。
听得老人眉飞色舞,凯那姆则心里暗暗感激。
如果老国王不知道此事,那自己引进李家沟荔枝品种就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来着。
结果这年轻人几句话又把衣裳给自己批回来了,连带着主管农业的副总理都脸上有光,不由得坐在那里面如平湖心有惊雷,妈蛋今天这步棋下得可真是太美妙了。
等到聊完了这些,老人才转头对凯那姆和巴齐沙提说道:“除了刚刚小阿音说到的那些,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要发展,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条,那就是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地缘环境。我已经是八十多岁的人了,在位也已经六十多年,还能为这个国家保驾护航多久?我去之后,你们一定要牢牢记住我说过的话,稳定,让大多数人民满意,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
两人赶紧点头称是,老人又转头对李君阁说道:“小朋友,听说你还有一件送给我的礼物?”
李君阁赶紧从鹅蛋金大缸旁边将小鱼缸拿出来放在桌上,将装着斗鱼的塑料袋解开,将一公一母两条小鱼倒进鱼缸里。
这两条鱼是丁老和李老在山上的实验品种,是星光斗鱼和普通烧火扁培育成的,在李君阁心目中,档次比星光和火彩不知道低了多少倍。
可偏偏这两条鱼色彩非常独特,鱼身体是蓝色,上下鱼鳍和尾部与身体连接的地方是白色,外缘是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