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沟去种田-第3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里千刀一斤漆,这是个慢活,还要拜托阿音,以后每天路过这里的时候,要将这些v字口子再刮一次。
加上自己晚上来收漆的那次,一天二百四十刀,五天才能得到一斤。
然后回去找阿音,一起处理麻皮,挑水挑麻回来。
将麻捆放锅里煮着,李君阁先做了一个竹钉板,用来梳麻。
然后又取来一个工具,是一个一人高的十字架,十字架顶端有孔,穿着一根细孔竹管,能够在十字架上自由转动。
十字架的后方,竹管底部插着一个木塞,木塞和竹管粘得很牢,削成正方形。
木塞上卡在一个圆木盘的圆心上,圆木盘是三个薄圆盘粘接起来的,中间那个小,两边的大,这样在圆盘中间就形成了一个凹槽。
圆盘边上还钉着一根短木棒,长度比手掌宽度长一些,整体构成看来,这是一个摇轮。
摇轮和十字架中间,也留着一段竹管,靠近十字架的地方也钻出了一个小孔。
阿音瞪大了眼睛:“搓根线你搞这么复杂?”
李君阁笑道:“可不是光为了搓线,这个还要用来制作绳索。”
说干就干,拎来一筐昨天就已经锤散晾晒好的麻纤维,阿音先手工搓了一段绳子,对李君阁说道:“接下来怎么做?”
李君阁将麻线缠在十字架前方的竹管上,那一根细竹丝对弯起来,将弯头插进竹管,拿线穿过竹管前方开出的孔眼,再一拉竹丝,线头就从竹管中被拉了出来。
李君阁笑道:“现在你就负责续麻,控制松紧,绷住线别让它产生疙瘩,转盘子的事情我来。”
第四百七十一章鱼卡
第四百七十一章鱼卡
说完跑到盘子后面,拿一根内径合适的竹管插到摇柄上,开始顺时针摇动手柄。
麻线也跟着缠紧,阿音将一个背篓反背在胸前,背篓里边都是麻料,赶紧给线头续麻。
续上麻,待接头处缠紧,阿音开始往前走,一手控制麻纤维,一手整理绳子不让它打结。
就这样绷着线续着麻往前走,阿音走越远,两人间的麻线越来越长。
配合也越来越默契,李君阁转盘子的速度也就越来越快。
阿音一直走出了三十多米,都快到林子了,李君阁才喊道:“停!我来收线,你再慢慢走过来。”
李君阁将麻线从竹管中取出来,在竹管上饶了几圈,然后将麻线挂到竹管旁边钉在十字架上一个木钩上,又回去摇动手柄,对阿音喊道:“阿音,可以慢慢往回走了。”
阿音开始往回走,绷直的麻线开始溜过木钩,在竹管上缠绕成麻团。
来到十字架前方,阿音才发现原来竹管前面和孔之间还剖开着一条缝。
然后将麻线剩下的头子如法炮制穿回竹管里,阿音继续续麻,李君阁继续摇轮子,熟练后这效率就可观了,没过多久,两人就这样弄出了上百米的麻线。
阿音兴奋得有笑又跳:“二皮你太厉害了!我们山上都是用纺锤!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东西!这效率还真挺高的!”
李君阁笑着将麻线团取下来,笑道:“别骄傲,还要继续,今天要弄三团出来,下午就可以弄绳索了。”
就这样,到中午的时候,两人得到了好几团百米麻线团。
吃过简单的午饭,李君阁开始改造十字架。
用钻头在十字架上肩膀上钻出几个眼,拿出两块同样转眼的木片垫在肩膀和手臂中间位置,上面再盖上两片木板,中间留出槽来。
样子就像给十字架钉上了中间有条口的肩章。
另一边也同样处理。
取来两根竹管,从十字架的肩章下方穿过去,两根竹管就架在了十字架的肩膀上,还可以左右滑动。
李君阁又取来两个跟上午那装置类似的盘子,只是盘子上没有了摇柄而已。
将圆盘的轴穿过肩章上竹管。
用手搓了一根麻绳,连成一个线圈,分别套入三个圆盘的槽里边。
拿来一根长干竹片,将两头卡在十字架肩章下那两根竹管的内侧。
竹片在十字架的顶上弯出一个大弧形,竹片强劲的弹力将十字架肩章下的两个竹管向外推,三个轮槽里的麻绳就被崩紧了。三个轴将绳圈崩成了一个大致等边的三角形。
取来一碗椰油,给三个轴都点上。
然后李君阁开始转动手柄,麻绳线圈带动其余两个轮子也跟着转动起来
将三个麻线团分别插进三根轴上穿起来。
麻团很紧,李君阁将三条麻线分别挂三根轴旁边的三个木钩上,他这里反向摇动摇柄,让阿音牵着线往前走,一直走到草地边的林子位置,那里有一个大树。
将三根线结到一起,系在一根粗壮的横枝上,李君阁这边将麻线回摇,将线重新崩紧一点,缠绕掐死在轴头上,开始顺时针摇动手柄。
三条线又各自随着轴旋转起来,扭力使它们开始从大树横枝那个地方纠缠到一起,形成一段三股绳。
阿音拿着李君阁给她的丫字型木叉,将三条线隔开,控制它们扭紧的程度,觉得合适了,就朝李君阁方向后退一步,就这样,丫字木叉后面永远是三股,而身前的绳索则扭成了一股,越来越长。
走到快要接近李君阁的位置,李君阁停下装置,将线头从轴上放开,阿音重新拿着木叉往前走,将新的三股线牵到树旁。
解开老结,在一根枝桩上套上缆绳结,李君阁继续转动摇柄,阿音配合,一股新的绳索再次成型。
三趟走完,一条百米长,三股扭成,致密均匀的麻绳就躺在了地上。
麻绳只有签字笔芯那么粗,阿音看着麻绳说道:“这不粗不细的,你准备用来干嘛?”
李君阁笑道:“看着细是吧?承受一百公斤都没问题!”
将十字架上的可拆解部件取下来收好,将麻绳收回到剩下的那个线轴上。
回到木楼,李君阁取了一段麻绳,抛过横梁两端扎好,弄成一个线圈,一只脚踩上去,两手抓着绳子,站在绳子上前后摇晃:“看,荡秋千都没问题。”
阿音也惊讶了:“哇!这么厉害!”
李君阁说道:“对啊,麻绳比棕绳厉害多了,而且我们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继续三股扭到一起,做出更粗的来。”
阿音笑道:“那我们下午继续?”
李君阁摸着下巴说道:“阿音,你吃鲶鱼是不是有点腻了?”
阿音笑道:“其实也还好啦,现在有了盐,有了油,你又做得那么美味。”
李君阁笑道:“现在有了线,我们就可以换一种钓法了。”
阿音笑道:“可是你有鱼钩吗?”
李君阁说道:“谁说钓鱼一定要用鱼钩的?看我的。”
取来几根晒得皱巴巴的当年生的芦苇管子,切成许多五六毫米宽的小圈。
挑了根干竹子,剖成细条,刮掉大多数竹肉,从每个节头两端各留出两个公分切断。
然后将竹子中段掏薄,尝试这将竹条弯折,直到能将竹条弯曲到一起,两个头子刚好能碰到一处为止。
将竹条打开,把两端削得非常尖锐,这就得到一根竹针。
拿出上午最先搓制的细麻线,切下一米左右长,一头绑到竹针中部被削薄的位置。
就这样一个一个做,没一会桌上堆起了八九十个竹针。
将早上剩下的木薯粥,倒筲箕里,将小木薯块都滤出来。
取来一个浅筐和最后做的那捆粗麻绳放到竹几上,先扯出几米绳子,盘到浅筐里面,然后取过一个竹针弯过来,套上一个芦苇圈,在圈里填上两三颗小木薯块。
将挂着竹针的麻线另一头系在绳上,往下放绳,小心地将竹针摆在筐中心,粗绳盘在浅筐最外围。
然后照此办理,每隔一米系上一根竹针。
很快浅筐中就出现了一盘绳子,中间都是弯曲到一处,填上诱饵的竹针。
这玩意儿的名字叫“鱼卡”,抓素食性和杂食性鱼类用的。
苇圈是当年生的,在水里会被泡软,等个头偏大的鱼类来就食的时候,嘴巴轻轻一碰鱼卡,已经泡软的苇圈就会断掉,鱼卡弹直将鱼挂住,鱼就被抓到了。
吃了几天的鲶鱼了,李君阁想换换口味。
鱼卡做好都快傍晚了,李君阁下到湖边,砍了几根竹子扎了个粗糙的竹筏,将粗绳一端系上一块五六斤重的大石头,划着竹筏到湖中去放鱼卡。
湖水不深,也就四五米,先将石头放到底,李君阁一边理鱼卡线一边朝岸边慢慢放。
竹筏划到湖边,李君阁牵着线头走到一丛竹林边上,将绳子绑在一根竹竿上。
没有熊孩子,啥事情都不用藏着掖着,要是在李家沟这样干,没一会就被熊孩子们收走玩了。
将竹筏拖到岸上。李君阁又去收集生漆。
将生漆收到竹筒里,塞上塞子,这玩意儿李君阁不敢带回去,阿音常去找篾匠叔,好像对生漆不过敏,俩胡子就不好说了。
给漆筒做了个挡水的帽子,将生漆筒子挂在一棵漆树上。
去到苇塘边上,下水抽了一把香蒲芯子,李君阁又去溪水里捞出些木薯片,一天下来都没事,看来木薯没问题,回去给阿音加个菜。
从鱼笼里头挑出一条鲶鱼,洗剥干净,也一起带回去。
回到营地,将木薯切丝过水,这玩意儿拿陶锅炒肯定粘,因此还是那大笊篱装上油炸。
这油还是炸鲶鱼剩下的,荒郊野岭的就别那么多讲究了。
炸完木薯,余油倒回油盆,炒蒲菜,炒完后拌上木薯拌上盐,又当菜又当饭。
又烤了几块鱼,还拿鱼头给阿音炖了一碗鱼头汤。
同样给俩胡子各留了一盘木薯炒蒲菜,上边摆上两大块烤鱼块,李君阁和阿音自去吃饭。
阿音一下午已经将新麻晾好了,来到竹几前,一看笑了:“哟,两菜一汤,日子越来越好了。”
李君阁摇头到:“明天得垒个灶出来了,这火塘还是不适合我做饭。”
阿音笑得眼睛弯弯的:“那是,二皮做饭排场可大,刚刚看你又是炸又是炖的。”
李君阁说道:“接下来几天里,上午做麻线麻绳,中午我做木工,下午做大活,做完大活挑水收漆,晚上做手工,合理安排干活不累。”
阿音说道:“那我上午跟你一起做麻绳麻线,下午去采集,晚上做编织。”
吃过饭,李君阁让阿音去筛麻子。
阿音其实不知道他要用这些麻子来干啥,不过二皮交待的总是有道理的,照做就是。
李君阁自己则先去把酸菜泡起来。
打开窑口,李君阁将冷却后的泡菜坛子拎了出来,打盆水洗刷干净后,点燃一小捆稻草扔到坛子里,快要烧尽的时候将坛子口没入水下,就听见坛子将水吸的嗙嗙响。
阿音拍手道:“哈哈,没问题!好坛子,不过你拿什么泡?”
李君阁笑道:“苗家酸汤鱼里放啥?”
阿音兴奋的拍手:“芋梗!”
先将阿音这段时间采集到的南姜从干沙子中刨了出来,拿一根小竹片刮洗干净。
然后将昨天煮芋头时剩下的梗捡起来。
经过一天的晾晒,芋梗已经蔫了。
第四百七十二章 三角尺,泡菜
第四百七十二章三角尺,泡菜
挑出中心肥嫩的部分,洗净,切成条,和上盐拌匀,然后往泡菜坛子里码南姜。
码好南姜,又将芋头梗挤干,几条几条的绕成一个个小把,也码到坛子里。
拿一些竹篾弯进坛子里,竹篾在里面打开,横竖卡在坛子中间,这样芋梗就浮不上来了。
拿盆子兑上半斤盐,三斤水,拿一根竹片插坛子里,将盐水顺着竹片倒入水中,这样做是为了尽量不让空气被带入水中。
做完这些,轻轻的晃动坛子,让里面底部残留的气泡都溢出来。
然后盖上盖子,拿小盆往口沿里加满清水,泡菜坛子内部就成了一个完全隔绝空气的地方。
李君阁满意地拍了拍坛子:“蜀州人的命啊……”
阿音也过来装模作样的拍了拍坛子:“苗家人的命啊……”
两人都不由得哈哈大笑。
然后李君阁和阿音开始一天的手工。
阿音在编织苇席,李君阁准备制作木工工具。
首先改良尺子。
将做陶器的那块平石板,抹上泥烤干,这就是一张画板。
拿出墨斗来,让阿音牵着竹钉,压在石板的一边,自己在另一边,提起墨线一弹,石板上就得到了一条直线。
做了一个简易的小圆规,在直线上找了一个点,左右两边各画上一点圆弧。
又找了另一个点,保证圆规划出的弧能和刚才的圆弧交叉,画出直线两边圆弧的交叉线。
那直尺将两条交叉线连接起来,这就得到了一个标准的直角。
有了直角,就可以做三角尺了。
将之前收集的鱼鳔,拿刀子切得碎碎的,放到碗里加水熬上,李君阁这边加工板子。
先用直尺画线,锯出两根四方的木条。
然后在木条两头正中各锯出一条缝来。
用圆规将石板上的直角分成两个四十五度,取一根木条,一端放上去做好标记,锯出一个四十五度角
找来一块去掉竹皮的竹片,修整到大致平后放石板上打磨。
竹子本来就很直,只需要打磨平,刚好能卡入木缝里就行。
然后拿竹片卡到两边的槽里,比好角度,在交叉的地方画上线。
将木条与竹条相交的多余地方切掉。将竹片与竹片交叠的地方各剔薄一半,用鱼胶粘牢,这就得到了一个等腰三角板。
同样的方法,又做出一个带三十度角和六十度角的三角板,放在一边等鱼胶凝固,李君阁开始去拿出昨天的泥胚,继续做上面的部分。
泥胚做好,大致是一个熬药煤砂罐的样子,李君阁跟煤砂罐一样加上了两个厚实的圈耳。
在圈耳的下方,那竹针转出一些密集的小圆孔,然后坐到石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