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沟去种田-第3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从架子上取下阿音那天制作的风铃胚子,拿麻线穿过,同样放入泥浆中挂浆,然后一一悬挂起来。
阿音正在做皮包,看到李君阁过来,笑道:“原来你是想做这个,有把握?”
李君阁哈哈大笑:“百分之一的把握都没有,不过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哎哟那窑还得弄一弄。”
首先是保温,李君阁给窑外边缠裹了厚厚一圈竹刨花,然后用竹丝圈子包上一层笋壳,最后将外面又抹上一层稀泥隔绝空气。
这一弄下来,陶窑变成了一个矮胖子,以前给它挡雨的棕丝斗笠都不够大了。
然后修整内面,关键是底面要平,要不然陶器在半融化状态下会因为重力的关系产生变形。
然后将内壁休整光滑,虽然竹炭几乎无烟,但是李君阁还是决定杜绝一切因窑璧不光滑导致串烟污染的可能性。
等到一切处理完毕,李君阁叫上阿音,两人小心翼翼地将放着陶碗的木板抬到工棚内,然后又小心翼翼地将一个个托着陶碗的泥饼放到搁物架上。
阿音看着那些大斗碗,对李君阁努嘴:“这些你怎么不弄?”
李君阁说道:“还没想好怎么弄,先用小件试手,要是方法可行,再认真考虑它们的事。”
阿音吃惊道:“你还能弄出很多花样?”
李君阁说道:“呵呵,小看你老公,也小看了中国数千年的陶瓷史,即使在现在的条件下,能玩出的花样那也多得不要不要的。随便举个例子,那些小碗,太阳下晒到滚烫后,入冷水一激即出,烧出的东西就会出现冰片!不过这一切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最基本的东西能成型,才说得上升级。”
阿音说道:“我能帮上什么忙?”
李君阁说道:“我们得两班倒了,书上说这火要烧足十二个时辰,也就是二十四个小时,到时候你守白天,我守晚上,饭碗斗碗,起码有两天时间玩不成了。”
阿音说道:“这是很难得的宣传我们国家的途径啊!别说两天玩不成,就算接下来全部时间都耗在这上面,哪怕只能成功一个风铃,那也值得啊!”
李君阁说道:“还是那句话,尽人事,听天命,我们将我们能做的做完,剩下的,老天爷和祖宗保佑吧!”
阿音说道:“那我今晚做点干粮,然后炒点酸笋酸菜,蒸些腊肉香肠,加上肉汤,就别在吃上边讲究了,专心做事。”
李君阁说道:“行,我先把盐熬了,你绷一个布筛子,我们要做就做到最好。”
两人提前草草吃过饭,李君阁开始熬腌腊肉回收的盐,阿音则开始做干粮。
之后李君阁继续改造陶窑。
为了减少温度随热空气从窑口上方流失,李君阁做了一个巨大的烟囱,高达两米,同样是竹丝刨花笋壳为芯,内外糊上泥做成。
东西很沉,李君阁还用竹竿和木头滑轮制作了一个吊机,用它来取放烟囱。
有了隔热墙,高烟囱,窑内温度可以很好地得到维持了。
阿音看着李君阁的大工程,说道:“二皮,被你这么一弄,窑温能得到多高?”
李君阁说道:“这些只是保温措施,木炭平时在空气中燃烧,也就是八百度左右,要达到做瓷的一千三百度,那就需要将木炭的燃烧情况提升到白炽状态,也就是接近纯氧燃烧的状态。”
“白炽状态下的木炭,温度在一千七百度左右,不过要达到那程度,就还需要另一样物品……”
这东西阿音太熟悉了:“风箱!咦,那我们祖先烧瓷器也是这样吗?那一大窑得多少人力啊?”
李君阁说道:“祖先用的是顺着山坡修造的龙窑,用的是松柴,体量大,距离长,利用窑顶和窑口的温差吸入空气,然后在燃烧区燃烧后,利用热空气传输热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达到这个温度,甚至因为温度过高,在接近燃烧区的几层,还要安置空钵隔温……”
阿音钦慕的道:“那他们真是太厉害了!”
李君阁呵呵笑道:“是厉害,不过燃料耗费也惊人,一窑下来耗柴几十吨!所以我们能做到这样也不差了,还是那句话,尽人事,听天命,把自己能想的想到,能做的尽量做好,剩下的,交给老天爷吧……”
第五百二十二章 熬窑
第五百二十二章熬窑
……
李家沟论坛。
“要干啥沟主这是要干啥?我靠这是要放大招了啊!”
“离节目结束还有八天!是到了该放大招的时候了!”
“石灰釉!这东西要能弄出来,这节目就真改版了,妥妥的《我在荒岛做非遗》!”
“艾玛还让不让人睡觉了,老子咋感觉比高考前还紧张?”
“那窑能不能成啊?瓷器的烧制到底需要多少炉温?有没有懂行的出来说说?”
“温度问题不大,你当这几天沟主的炭白烧的?烟囱保温白做的?瓷器烧制需要一千三百度的温度,相比大窑口来说,沟主这个一立方的窑体,控温性能只能更出色,别忘记了这个窑出来的陶器质量很好的!”
“刚刚查了一下,一个瓷杯需要那么多工序,沟主这里有多少道?这……属于简化再简化了吧?”
“也不是啊,从最早陈化陶泥开始算起,到现在这工序也不少了啊,光制泥就是多少道工序了?只是匀到一个多月多时间里不显山不露水而已,这二皮是早有打算要搞这个?”
“不像,要是早有打算搞这个,上岛后几天就该找石头了,我看倒像是闲得无聊了想搞事情。”
“emm……搞不好就是昨天被阿音姐的音乐,今天被阿音姐的箭术刺激了,想要来个猛的……”
“不管怎样,只要能搞出来,从此就是二皮粉!他再虐我一千遍,我也待他如初恋!”
“噗……二皮虐过的都是男人吧……”
……
当天晚上,李君阁就做风箱,阿音做完干粮,开始做菜,蒸肉,顺便洗沙,烘沙,筛沙,直到休息前,两人都处于一种莫名其妙的紧张和兴奋当中。
风箱李君阁是仿照李家沟老时间里偶尔使用的汲水车建造的。
两边分置两个台子,台子中间是一根树干制作的木轴,木轴上钉着供脚踩的四个踏板。
汲水的水槽和挡水板被李君阁替换成了六扇树皮桨叶,被包裹在扁圆柱型的竹编风箱箱体当中。箱底一头固定到地上,贴着地面通着一段竹筒作为出风口。
风口连接向几段陶管连接成的风道,风道下边垫着干沙,笋壳,竹刨花,然后又是笋壳,干沙,用来隔绝地面的散热。
风道周围,用石块碎陶片围出了一个火塘,到时候升上炭火,用来给风箱吹入的空气加热。
这样空气进入陶窑时,不会降低陶窑内的温度。
风箱前还立了一个架子,方便李君阁扶在上面操作。
阿音看得眼花缭乱,这个立在工棚旁边这么多天的土窑,现在已经变得有那么点威严的架势了。
第二天早上,李君阁睁开眼睛,不由得哑然失笑。
阿音也醒了,问道:“二皮,你笑啥?”
李君阁笑道:“我笑我们魔怔了,这不是石头叔雕石头,篾匠叔做鱼竿时的心境啊!心态不对,事情就别想做好。”
阿音这下也明白了,笑道:“还真是,太兴奋太紧张,像被翻了窝的螃蟹似的……”
李君阁笑道:“这就叫得失心太重……哈哈哈哈,起床,该挑水挑水,该喂鹌鹑喂鹌鹑,该玩耍玩耍,今天好好玩一天!保持平常心,下午烧窑!”
今天的阿音格外小意,什么都依着李君阁,被他占了好几次便宜也不恼,就连比赛射箭的时候也大失前两天水准,让李君阁赢了个爽。
中午两人在海滩后面的树林边吃过饭,便挂上吊床午休。
这还是上岛以来,李君阁第一次午睡。
午睡起来,两人这才回家。
回到家中,李君阁又取出一些泥饼,不过这次的泥饼上没有泥钉。
将饭碗胚取下一个翻过来,用细砂纸将底边打磨平整,在圈口内填上细海沙,然后将泥饼放上去旋转,直到将多余的细沙都挤掉,这才将饭碗连同泥饼一起翻过来,小心翼翼地摆放到陶钵之中。
每个陶钵摆上四只碗胚,李君阁将陶钵端到陶窑那里,又小心翼翼地摆放进去。
古书有云:“……钵以粗泥造,其中一泥饼托一器,底空处以沙实之…………过釉之后,装入匣钵,装时手拿微重,后日烧出即成坳口,不复周正……”
真是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给最上边一层陶钵盖上顶盖,李君阁将窑顶也盖上陶板。
陶板上中间有个大洞,周围有五个小洞,可以通过小洞观看窑内的温度情况,也可以封上控制进氧,需要时除了底部送炭外,顶部的大洞也可以往里面送燃料。
然后李君阁去洗澡,洗完后换了身干净衣服,挑着一挑竹炭过来开始烧窑。
阿音也过来帮忙。
先柴后炭,窑火逐渐大了起来。
等到李君阁踩动风车,炭火瞬间变成了蓝色,从竹炭的缝隙中直直的喷了出来。
烧旺之后,李君阁让阿音接手,自己拿陶板将顶上的大洞封上,只留下周围几个小孔过气,然后将大烟囱移到窑顶安置起来,用湿泥敷上烟囱周边,让炭火在里面尽情燃烧。
然后接手阿音的工作,阿音去做饭。
天渐渐黑了下来,阿音给李君阁送来饭菜,两人吃过之后,阿音坐在李君阁身旁吹起了笛子。
笛音悠扬婉转,随着阿音的笛声,李君阁有节奏地踩着风箱,心情越来越平静。
旺旺的炉火照着两人的脸,阿音掉头看着李君阁专注的神情,觉得这个时候的爱郎特别吸引人。
李君阁从笛音的停止中醒了过来,对阿音说道:“阿音,你去休息吧,今晚不能陪你了。”
阿音小脸一红,啐了一口,说道:“谁稀罕你这臭小子陪!”
说是这么说,等自己洗漱完毕,阿音给李君阁拎来一个小篮子,里边有水壶,饼干,果干,又拎来一桶水,上面搭着一条湿毛巾,说道:“二皮,那就辛苦你了,我先去睡了,明天早上再来换你。”
李君阁点点头,下来给自己倒了一杯水,笑道:“感觉又回到玉米成熟时守野猪的日子了。不过你别担心,风箱也不是一直踩,这窑要烧出好颜色,还需要还原焰的环境,一味鼓风充氧还真不一定好看!”
阿音也是微微一笑,自己去了。
第四十三天。
一夜无言,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阿音便起来了,先去喂了鹌鹑浇了花,然后自己洗漱,这才赶李君阁去洗漱吃饭。
李君阁还在咯吱咯吱地踩着风箱,笑道:“今天怎么起来得这么早?”
阿音赧然道:“睡得不怎么好,一个人睡在里面突然有种陌生感。”
说完又赶紧转移话题:“山里晚上露气重,我给你熬了生姜橘皮蜂蜜水,待会儿记得喝点。喝了就去睡觉去!”
李君阁在她脸上亲了一口,笑道:“家里有女人就是好啊!那我去了,等我中午起来一起吃饭。”
站起身来,又对阿音说道:“现在的火色比昨天你离开的时候要暗,不用管它,这是还原焰,石灰釉需要这样烧,感觉有什么不对了就来叫我。”
回到屋子里睡了几个钟头,李君阁睁眼起来,出门察看情况。
见他起来了,阿音扭头说道:“要不你来看火吧,我去做饭去。”
李君阁看过窑火之后说道:“没事,你烧得挺好,饭我来。”
说是做饭,其实就是取了些肉汤加一把碎蔬菜,将几张饼热过,和凉菜腊肉一起端来,两人就在窑前对付了一顿。
最后两个小时了,李君阁又加了一些竹炭进去,重新将火烧旺,直到下午两点,李君阁才将烟囱移开,把窑全部封死,让窑慢慢自行熄火冷却。
阿音看着陶窑,痴痴地说道:“好想现在就知道结果呀……”
李君阁笑道:“结果已经定下来了,就等开盅而已,也不慌在这早晚。反正能做的都已经做了,也想不出哪里有啥毛病,趁还有时间,我们就去湖上玩玩,傍晚再来开窑。”
也不管阿音是不是愿意,李君阁给她戴上草帽,自己拎上渔具,去湖对岸苇荡边观鸟钓鱼。
只要有鱼钓,李君阁更不急了,小鱼一直随钓随放,就图一个乐。
不一会儿浮漂再次没入水中,李君阁一抬竿:“又中!”
这鱼个头不小,一个猛子就往苇荡里钻,李君阁赶紧起身控线,朝竹筏另一头走了几步,远离苇荡范围:“你给我回来!”
大鱼在苇荡边缘转了个身,又开始往深水区游过来。
几次来回,车盘竿子收放了三次,这鱼才不情不愿地侧躺在了水面上。
阿音跪在竹筏上,伸出小手去摸大鱼的体侧,惊喜地喊道:“哇!红鲤鱼呀!这兆头可真好!”
李君阁自己老钓鱼的,五六斤的红鲤鱼见得多了,知道就是遇到一个白化的而已,倒是没有想过这层。
听阿音这么一说,只得说道:“呃,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就把它放了吧,反正鲤鱼也不好吃……”
阿音给了李君阁一记漂亮的白眼球:“就知道吃!有了这好兆头,赶紧回去开窑去!”
李君阁哈哈大笑,看时间也过了四个多小时了,便探手将鱼钩从红鲤鱼厚实的嘴唇上摘下来,又往大鲤鱼腮边泼了些水,大鲤鱼这才缓过劲来,身体一晃消失在了绿水中。
第五百二十三章 CHINA
第五百二十三china
回到家中,李君阁放好东西,将窑顶取开,扫去陶钵顶盖上的竹炭,将顶盖轻轻地揭开。
阿音在一边都紧张得抓衣角了,一见到陶钵内四个晶莹剔透的小碗,不由得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太……太漂亮了!”
李君阁将陶钵放到陶艺台上,拿起一个,放旁边清水桶里洗净擦干,这才捧在手里细细端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