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沟去种田-第4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君阁一听就笑了:“没毛病,那就都是我们家阿音。一边是学校读出来的,一边是山里跑出来的。”
陪着唐建凯和老同事们吃过晚饭,李君阁回到家里,开始给老伯和依达他们准备礼物。
其他人都好说,阿瑟的礼物得准备精心。
思考了半天,李君阁准备了一套文房四宝,听说四爷爷给阿瑟安排了每晚一百个毛笔字,李君阁担心德国不好买到毛笔,将自己的存货都搬了出来。
弄完这些,李君阁想了想,又从自己床底下的箱子里,翻出了一把贴腕。
贴腕也是一种猎刀,长约尺半,形似牛角,没有护手,十分的尖锐锋利。
手柄是牛角柄,上面刻出粗糙纹路,外缠细藤,底部是一个配重的花盖状银扣。
整个手柄从前到后由细变粗,带着和刀刃微微相反的弧度,无论大手还是小手,握起来都十分称贴。
这玩意儿在古代被称为“解腕尖刀”,“腕”指的是护手,因没有护手,故称“解腕”。武松杀嫂,宋江杀阎婆惜,林冲杀陆虞侯,都是用的这玩意儿,端的是取心剜肝,割头剖腹的好利器。
现在,那就是苗家人和跑山匠常用的刀具。
将贴腕重新细细打磨,又取来油脂保养了一遍,然后拿起猪鬃刷子将刀柄刷得干干净净包浆明亮,然后拿在手上翻滚把玩。
自打练习了《五通拳经》,李君阁现在这手玩得那叫一个顺溜。
奶奶进物找绳子捆扎东西,路过门口,一看笑道:“哟,唱《杀船》呢?”
《肖方杀船》是川剧《打红台》里边的名段,里面有川剧著名的“藏刀”特技,不过和“抖褶子”,“变胡子”,“魔烛”等特技一般,不太为人所知了。
现在一提川戏绝技,大抵就是变脸,吐火,滚灯。
阿音收拾完东西,也凑过来看,笑道:“你对你干儿子可真尽心,给我爷爷刀子的时候那叫一个随便。”
李君阁重新将贴腕插入刀鞘,满意地放到笔墨纸砚上,同文房四宝一起放进一个小木盒里,笑道:“爷爷那是行家,看刀只看配重,刃线,钢火。阿瑟这小子,要不收拾漂亮一些只怕他不喜欢,再说了,阿瑟他可也是你干儿子。”
阿音不由得轻啐了他一口,红着脸转身走了。
第二天一早,送别的时候到了。
不光是李君阁一家人,好多乡亲们也赶来了。
哥大十八个大学生和白婶,在这些日子里,同乡亲们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依达那就更不用说了,李家沟管理层那是个个都服气,加上阿瑟这乖觉的孩子,以前听说还是来求医的,那就是更加的疼爱。
水产研究所,那就是集团的恩人,别的不说,同意小灰一家落户李家沟,就能让李家沟人对孟所长一行人另眼相看。
依达跟李君阁紧紧拥抱,还在他脸颊上贴了两下,说道:“二皮,这半年时间时间,是我这一生最神奇的经历,昨天我一边和海因里希讲这半年来的事情,一边自己回忆,感觉如同在梦里一般。”
说完转身看着李家沟的山水:“美丽的风景,勤劳的人们,精致的手工,诱人的美食,人和人之间纯朴深厚的感情,还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古老的思想哲学,这里就是灵魂的天堂,阿瑟在这里获得了健康友情和亲情,而我也收获了幸福,谢谢你,谢谢你们。”
李君阁拍着依达的后背:“那这里以后就是你的娘家,要是老海欺负你了,你就包一架飞机来把乡亲们拉过去,看我们捶不死他!”
依达一下子破涕为笑,拍了李君阁两下,又看了看五溪河对面凤凰顶下边绵延的龙首峰,自信地微笑道:“他敢!”
孟所长和吕主任也走了过来:“皮娃,我们也要走了。”
李君阁和他握手:“下次来的话,记得把张阿姨也带过来,厚娃可想她了。”
王良厚在李君阁背后目瞪口呆,老子啥时候说过这话!
李君阁接着说道:“到时候让厚娃陪着张阿姨去天星阁看看,现在那边栈道已经建好,路费我们集团包了,他们是战斗中结下的深厚友谊,肯定聊得来。”
孟所长哈哈大笑:“一定一定!”
李君阁接着又说道:“还有就是小灰一个人在李家沟太孤单了,连个玩伴都没有,孩子心里苦啊……既然你说要让它们保持野性,那就别总让它们和人玩……找几个伴!孟所长你再给找几个伴儿!”
孟所长赶紧甩手,结果甩不掉,哭笑不得地说道:“皮娃你快放手,啥意思,不给话不让走是吧?回去商量,这个等我们回去再商量……”
李君阁说道:“那我就当你答应了哦!我是说真的,如果你同意再选几头江豚来实施迁地保护,我们集团就立刻设立江豚保护专项基金,每年两百万,专门用于江豚的保护研究工作!”
孟所长说道:“你这是动之以情诱之以利啊!行!原则上我同意,回去好好研究,不过有个条件,比照天鹅洲保护中心,十年后,我们要见到十头江豚变成一百头!”
李君阁笑惨了,这才放手,要不是怕惹火上身,我明年就能给你变出一百头来你信不!
第六百七十章 四灵卵翼
等到shirly他们过来,李君阁就开始端长辈架子了:“好了好了每次都哭哭啼啼的干啥?哥大试验田那稻子可别指望我们给你割,自己挖的坑自己来填!”
“你们没吃完的稻花鱼,等稻苗壮了都给你们放回那田里去,到时候泥鳅鳝鱼也肥了,荔枝桂圆也熟了,再来李家沟玩个尽兴。”
“先说好啊,下次再来可就没人帮手,你们自己以老带新,一切生活自理,生活必须品自己用收成来换,到时候我跟阿音只管上门蹭饭!”
说得一群学生摩拳擦掌,没问题,我们不信连李家沟六岁娃娃都比不过!不过我们也先说好,大呆它们借一半,都是找蘑菇的好手啊!
白婶笑吟吟地看着临别的悲伤气氛渐渐转为欢乐,对李君阁悄悄说道:“皮娃,你这以老带新又是什么道理?”
老伯说道:“这就是我们中华农耕文明的传统啊,娃娃学会技能不算完,还要支撑门户开枝散叶。一代代传下去,扩散开,上河李家下河李家不就是这么来的?”
李君阁笑着点头:“老猫炕上睡,一辈传一辈,说的就是这个了。”
白婶恍然大悟:“哦,这个我还真没有想到!太应该有了,你们五千年文明,可不就是这样传下来的!”
不管愿意不愿意,五溪二号还是缓缓启动,带着满船的珍重和不舍,划出粼粼的波光,向着红水河口驶去。
人太多,送谁不送谁都不太好,李君阁和阿音这次只好驻足于码头上,目送他们远去。
回到家中,刚刚打开游艇的驾驶说明看了一会,就感觉鱼塘口又来人了。
一抬头,来的正是小药师和石鹤老头。
石鹤老头见李君阁在看书,讨好地笑道:“皮娃,读书呢?”
李君阁站起身来,从床下拉出箱子,将插子挂在腰上,一手拎起一根梭棍说道:“走吧。”
石鹤老头说道:“啊?去哪?”
李君阁没好气地说道:“装!走,去看那片宅基。”
石鹤老头嘿嘿笑道:“就说你是个懂人的!”
李君阁往背包里边胡乱塞了些干粮,又带上水壶锅子,领着两人朝着梯田走去。
梯田里的稻苗已经很壮了,再过几天蓄上水,就该放新一年的稻花鱼苗了。
从半山的跑山小径切过去,穿过一大片的蕨类腐殖土带和原生林,三人来到了一片开阔地带。
李君阁说道:“就是这里了,你看看怎么样。”
小药师又将罗盘摸了出来。
石鹤老头看了小药师一眼,也懒得管他,说道:“你说的荔枝树在哪里?”
李君阁一指后山基脚处两棵巨大的树桩:“喏,那里,不过母树已经死了,对了后山上还有几株白茶。”
见到小药师还在拿着罗盘比划,石鹤老头将他拉过来:“小药师,风水首先要看大格局,对于玄门来说,首选是名山灵峰,选名山是所谓‘小山无正神’,选灵峰是所谓‘天地相交地’,风水这种小道,只要这个大原则掌握了,再照顾到生活方便就算完事儿。”
“其次则是四灵卵翼之地上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以地象形就算。”
“然后这种地方,讲究一个‘林青而泉碧,宅幽而势阻,地廓而形藏’。”
“比如这里,左侧山势连绵,是为青龙,右侧一道山坡将梯田隔开,是为白虎,后方厚实是为玄武,前方溪谷对面一道尖峰是为朱雀。”
“这就大致得了八分了,然后下方溪流闻水不见水,连下几道土坡方能到达溪边,这就应了‘太上三台’,左侧山溪从青龙和朱雀下方进来,绕半个圆圈从白虎和朱雀下方出去,这就是‘环山抱水’。”
“下方为‘风口’,上方为‘水口’,合称‘气脉’,因此我们修房子的时候,将大门正对溪谷出口,是为‘纳气藏风’,后门正对水脉来向,是为‘荡心涤腑’。好了,房屋走向和大门方位已经确定,大致算勘定了。”
小药师目瞪口呆:“这就看完了?”
石鹤老头嘿嘿贼笑着说道:“这么快其实还有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此处风水走向和东南西北方位正好符合,这绝对是以前高人精心勘定的一处佳地。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根本不用像堪舆新地那般费劲。”
“小药师你要记住,风水之道,首重就是要心思灵活,有现成不捡非要去独辟蹊径,那是傻蛋。走,看看那地基去。”
来到地基上,石鹤老头看了一会,就对小药师说道:“看,这里就是大门基址,是不是和我说的一样,正对溪口?”
说完又看了看四周,然后又对李君阁说道:“拆的可真干净啊。”
李君阁得意洋洋:“那是,都是青珉石修的墙围,现在除了放在库房的那些,泰半都变成砚台了。”
石鹤老头就对李君阁稽首道:“天下名山僧占多,‘凤还巢’吉地已经给果山占了,这“四灵卵翼”就留给老道如何?”
李君阁没好气地说道:“说得跟自己吃了多大亏似的,这处地方刚刚听起来比我新家风水还好啊,起码灵兽都多了两种出来。”
石鹤老头笑道:“不是一回事,这里生活不便,远离尘世,四灵兽卵翼之地适合玄门建观立寺,可不一定适合成家立业,这叫‘各得其所’……”
看着李君阁怀疑的眼光:“你看你看,你又开始不相信人了……”
李君阁说道:“这些神神道道的东西,我从来就是将信将疑。算了,喜欢这地方你就去找阿音,宗教场所该走什么手续我也不清楚。修房子你找猪儿虫去,反正没我什么事情。”
石鹤老头说道:“手续没问题,正一道的子孙观,哪里都会重视。修建也不是问题,老道要起观,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李君阁翻着白眼说道:“你可真能吹!啊等等!你夹袋里边肯定有大把的冤大头,这事情要跟凯子哥提上一嘴,搞不好他还真就跑得屁颠屁颠的……”
石鹤老头都无语了:“我的个无量天尊!那小唐如果愿意起这所道观,也是给他老父亲积福消灾好不好?!怎么到你嘴里就成了这样了……跟你真难聊天!赶紧弄点吃的,我带小药师去周围转转,替他讲解一下周边格局。”
说完背着手优哉游哉地走了,丢李君阁在那里准备中午的野餐。
午餐实在太简单了,李君阁记得后山竹林里有几处病虫害,现在正是时候,提着背子上山,找到一棵生病的楠竹,摸索好部位一刀砍开,里边的哗啦哗啦流出来一堆白色的大蛆一样的虫子。
每条都三五厘米长,肥肥的成纺锤形状,李君阁伸手捡到小锅里边盖上,暗自想到,这地方给老道没啥,就是老道以后道场起来,周边山林肯定要治理,可惜了这道好菜了。
这东西是竹虫,又叫竹蛆,笋蛆,是竹笋虫,也就是笋蠹螟的幼虫。
笋蠹螟在巨竹笋上产卵,然后啃吃进幼笋,等到笋子逐渐长成竹子,它们也寄生到竹筒内,顺着竹节从竹稍往下吃,最后藏在竹根部位变成蛹,过一段时间后化蛹而出。
然后,被李家沟小娃子抓去拿竹丝穿上一腿,两两头尾相对,变成像小电风扇一样的玩具,成为美娴实业有限公司的重要财源之一。
又砍了两根嫩竹子,找了三窝,这就百十来只了。
这玩意儿苗家人甚至还喜欢生吃,听阿音和阿代讨论过,说是有一股奶油的甘香味道。
想到这里李君阁不由得打了个冷战,苗家妹崽果然强悍,生吃,连他也是不敢的。
将竹虫带回屋基处,打上一锅水,捡来柴草点燃,待锅子里水开始冒鱼眼泡的时候,将小锅里的竹虫倒进去烫过,然后沥起来。
重新烧水,丢了些白茶叶子,茅根,三月萢,将打水时采来的野荸荠切碎,煮成一锅茶水。
另一边加油,从包里翻出几个当干粮的馒头来切片,开始炸馒头。
炸好一盆馒头片,放入竹虫油炸,然后取出来沥上。
锅里留底油,加姜丝花椒粒干辣椒炒香,将竹虫倒进去翻几下,洒上细盐就出锅了。
吹了一声唿哨,没一会石鹤老头和小药师不知道从哪里钻了出来。
石鹤老头远远就对着李君阁喊道:“皮娃,下边溪里好像还有不少鱼!”
李君阁笑道:“下次再来,今天有好菜,需要真正品尝,别把口味弄复杂了!”
小药师过来一看眼睛都亮了:“哇塞!这东西才是好久没吃到过了!”
石鹤老头也是知道这个的:“果然是好东西啊!”
李君阁说道:“苗家还有一道做法是清炒,不经油炸,只放一点葱丝,更能保留原本的风味。”
风味是保留了,可颜色和形状也同样保留了,石鹤老头和小药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