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回到山沟去种田 >

第472部分

回到山沟去种田-第472部分

小说: 回到山沟去种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项目今后的前景,几人这才重新开心起来。

    至于竞争对手,几人还真没往心里去,下面各种眼花缭乱的操作手法不说,就说李君阁以前老公司的实力,都已经让夹川目前的几家房地产公司拍马难追,现在有了雄厚的资金注入,那就更是一骑绝尘。

    而对有竞争力的大公司来说,夹川这样的地方,利润点明显不够高,因此又缺乏足够的兴趣。

    至于人脉,那就更不用说了,二叔在大陆那是国字辈亲自接待,唐建凯现在的关系在省字辈,王从军的关系在市字辈,朱朝安混的县字辈,至于李君阁,呃,袍字辈。

    因此这个项目,用唐建凯的话说,跟阿音的女红服装一样,叫量身定制!

    一通酒喝完,朱朝安要慌着回家告诉小美这喜讯,王从军还要去办公室处理抗洪工作的手尾,唐建凯要去联系香港新加坡的老朋友,将李君阁丢在二楼阳台上一个人看星星。

    第二天,李君阁一早先去大堂哥店里看望了大堂哥大堂嫂,一起吃过早饭,又陪着雨宁雨多去了学校,路上关心了一下学习和期末考试准备情况,说好考完就回李家沟看江豚,这才搭船返回。

    想想池田老头都到李家沟这么久了还没有去拜望过,李君阁下船后也没有回家,直接来到了篾匠叔家。

    老头正坐在江景阳台的摇椅上,和老伴儿一起跟外孙女依依呀呀地说外星语。

    见到李君阁过来,老头便招呼他坐,说道:“辛苦了,这场大雨加大水,良子不放心,非得要让我们雨停水小之后才回去。”

    李君阁将桐桐抱过来,说道:“那是,李家沟的老话,‘人不留客天留客’!桐桐可越来越像良子婶了。”

    老头笑得开心:“我的小外孙女漂亮吧?”

    李君阁笑道:“必须漂亮!池田老头你就在李家沟多住些日子呗,你看现在条件多好,又正是出蘑菇的季节,吃够过瘾再回去!”

    池田老头说道:“说得容易,家里工场一堆的事情呢!”

    李君阁问道:“今年的蛮竹还满意吧?”

    池田老头也模仿李君阁的说法:“必须满意!蛮竹越来越好了。皮娃,还没有谢谢你,让我女儿住进这么好的房子,让她在这里过得这么快乐。”

    说完转头看着上面大厅:“我真没想到,黄桑原来不仅仅会做鱼竿,各种竹器漆器都是这么的精美。”

    李君阁说道:“让良子婶过得快乐的是篾匠叔。以前篾匠叔可没有闲心情展示出这样的艺术天赋,是良子婶嫁给他之后,才从他手里变出这么多好东西来。这其实是跟桐桐一样,是他们共同的爱情结晶,光从这一点就知道,两人的日子是幸福快乐的。”

    池田老头说道:“李家沟变化真是太大了,一转眼从一个仅仅满足温饱的简陋小村落,变成了一个雅致的大花园,你们中国有个大文人陶渊明,他笔下的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吧……”

    李君阁笑道:“其实我倒是觉得,渔人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哪里都需要有起引导作用的人。社会不论大小,有了这些人,才会进步。”

    池田老头呵呵笑道:“你说的是你自己吗?”

    李君阁郁闷地说道:“你看我像吗?我说的是四爷爷,是大伯,是阿音梁丫头他们那种人。至于我,能坐着不站着,能躺着不坐着,是属于被这类人抽的那种。”

    池田老头哈哈大笑:“还真是,你这个娃娃什么都好,就是少了他们坚毅的那股劲儿,要是让你自己研究鱼竿,只怕中国的制竿技术到现在还没有复原出来,你就受不了黄桑受过的那些苦。”

    这时良子婶来了:“爸爸,妈妈,该吃饭了,皮娃回来了?那我们一起吃饭吧。”

    李君阁有点犯怵:“今天是日本菜还是中国菜?”

    良子婶没好气地说道:“中国菜,日本菜的话你就不吃是吧?中国不是有个成语叫客随主便吗?”

    李君阁哈哈大笑:“你看我在你家当过自己是客吗?”

    等到上了桌,李君阁都看不下去了:“池田先生,为儿女省吃俭用也不是在嘴上克扣,何至于此啊……”

    池田老头莫名其妙:“怎么了?”

    李君阁说道:“你这……怎么全是山蘑菇啊?”

    池田老头瞪眼说道:“山蘑菇你还说我省吃俭用?你知道这一桌在日本要多少钱?”

    李君阁指着一盘青椒炒石灰菌嫌弃地说道:“这样的蘑菇,又绵又有一股怪味,我们李家沟人都是不吃的。”

    池田老头说道:“就这在日本等闲还吃不到呢!我看几处山沟里到处都是,实在是不忍心让它们烂掉。那这个你不吃,尝尝这个,我发明的新菜,竹笋拌鸡枞!”

    李君阁一看口水哗哗就下来了,不是馋的,是潮的!

    好家伙,两样刮油的厉害物事放到一处,还凉拌,今晚还睡不睡了!

    摇了摇头说道:“你这油水明显不够啊,池田老头我跟你说做蘑菇竹笋要配白油,啊就是猪油,油还要给足,要不然是潮人的。晚上睡觉潮得清口水哗哗地淌,两个腮帮子又酸又紧,到时候那才叫难受。良子婶还在喂桐桐呢,这个就不能吃了,回奶!”

    良子婶“啊”了一声:“我说桐桐这几天怎么吃不饱了!原来都是爸爸你干的!”

    李君阁手扶脑门:“良子婶你哺乳期间要忍嘴,什么见手青牛肝菌之类的不能吃,这类蘑菇里边有毒素,怕通过奶水带给桐桐,实在是馋了,鸡枞这类可以尝一点,不过也不能多。”

    说完站起身来:“一屋子的大师巨匠,没一个靠谱!算了我去给良子婶炖一个鲫鱼汤先对付着,再炒个回锅肉,可不能再这么吃了!”

    等李君阁钻厨房忙活去了,池田老太太才轻声的问道:“皮娃他在村子里都是这样?”

    良子婶笑道:“是啊,你看像不像我亲弟弟?其实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大家都像一家人。现在村子里小孩还不多,等到放了暑假,他们会端着碗到处串门,谁家有好吃的他们就一起吃。妈妈,这种被所有人关心的感觉,我真的很享受。”

    池田老太太笑道:“妈妈还怕你在村子里过不好,现在看来,比在日本找个夫婿强太多了。日本的女人,可没有李家沟女人这样的家庭地位,日本的城市里,也没有这么好的人情。好,真好。对了,你是日本来的,那孩子们喜欢我们家吗?”

    良子婶笑道:“喜欢啊,黄桑他会编竹编,还会很多小玩具,还有我们的花园也好看,孩子们都喜欢到这里来。”

    “我自己开了培训班,传授女生们花道,茶艺。我自己也去学她们的女红,烹饪,很充实……”

    池田老太太有些神往:“要是这样的话,我可以教她们烤饼干,孩子们也肯定喜欢吃饼干……”

    池田老头咳了一声,赶紧将话题往旁边拐:“黄桑这几天中午不回家吃饭,是不是因为……”

    良子婶笑道:“有可能,被爸爸你这蘑菇怪吓跑了!”

    池田老头这才不好意思地承认:“我就觉得这几天晚上睡觉嘴里是怎么回事,原来是这样。”

    转眼又得意起来:“等我回日本就有得吹了,在女婿家吃野生蘑菇吃到腮帮子难受,这样的待遇,满和歌山谁家能有!”

    没一会李君阁端着菜出来了:“刚给篾匠叔打了电话,听说中午有回锅肉吃,一会儿就回来。”

    大家都是哈哈大笑,没一会儿篾匠叔回来了,说道:“爸,妈,你看最近中午都很忙……”

    众人又是一通大笑,良子婶将桐桐送李君阁怀里抱着,起身给篾匠叔打水洗手,说道:“别装了,你是被爸爸的蘑菇赶跑的,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篾匠叔这才不好意思的笑道:“嗐,连着十几天,天天顿顿是蘑菇,真有些顶不住啊!这几天晚上睡觉,感觉嘴巴里清口水比前几天发大水还厉害……”

 第六百九十五章 剧本故事

    第六百九十五章剧本故事

    池田老头和老太太又在李家沟呆了一周,这才恋恋不舍地出发回日本。

    临走的时候别的都没要,蘑菇干,笋干,那是论麻袋!

    按照池田老头的说法,怕制竿协会那帮老家伙认为自己在吹牛,到时候这些礼品一分发,就是证据!

    李君阁开着忘年号送他们去夹川,然后又开车送他们去蜀都。

    当然这也不是仅仅为了他们,小准的新戏准备提上日程了。

    这次是电影,真正的电影,大型古装片《干将》!

    拍摄地当然还是李家沟,用小准的话说,不把李家沟的拍摄资源敲骨吸髓弄个干净,就对不起自己被李君阁刮走的那六个亿。

    李君阁当然说好,来李家沟,管吃管喝管住,只要到时候照以前一样折股就行。

    小准就摆谱,大爷我现在还差钱?一边玩儿去!这次就是带着演员来考察下今后的拍摄环境,让他们揣摩下和环境怎样契合,顺便和你和四爷爷这俩编剧聊聊天,深入理解一下角色。跟你说全是大腕儿,到时候吓不死你!

    ……

    干将是铸剑工艺大师,和李家沟非遗传承人那份心态,那种思考事情的方式非常的贴合的,因此让演员们来考察下工艺大师们创作作品时的神态举止,对演好电影大有裨益。

    这剧本是小准受《五溪河上的制竿师》启发,而想要拍摄的题材,当时两穷鬼在五溪河边钓鱼吹牛,说以后等老子有钱了要怎样怎样的时候就讨论过,好几次争得几乎都要打起来。

    按小准的说法,要尊重史实,就按照书上说的来扩充剧本。

    然后李君阁就笑了,哪本书?这特么本来就是民间传说,不同的书籍有不同的记载,谁当历史看谁傻蛋。

    夫妻俩是吴国人,这个算是比较统一,然后不同的书里故事情节就分了好多版本。

    《搜神记》算是最完备,说是为楚王造剑,最后刺杀的楚王;

    《烈士传》里边说他们是为晋君造剑,最后刺杀的是晋君;

    《孝子传》里边也说刺杀的是晋君,但是关于干将的儿子的描述,到底叫眉间尺,眉间赤,赤鼻还是赤比,它自己都在短短几百字的记录中一会东一会西;

    《吴越春秋》中,说两口子给吴王阖闾铸剑,铸剑不成莫邪跳炉子,然后成了两柄,干将匿其雄而献其雌。

    那就怪了,莫邪都跳炉子了,那后来告诉赤比事件真相的妈又是哪里冒出来的?

    然后同时期的历史中压根没有楚王晋君被刺杀的记录,反而是在吴国有一个专诸刺王僚,用的那却是鱼肠剑。

    然后小准就感觉智商不够用了,又想简单了,二皮那你说该怎么弄?

    李君阁说这反而还好了,我们只要将故事情节编排得合理就成,每个分支都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形成说服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观众就看得进去,算了你就不是会讲故事的人,这事情交给我来。

    然后李君阁精心编排了故事情节,最后将故事背景定在了吴国。

    首先将季札挂剑的典故必须用上,安排他和干将的师傅欧冶子来一段对话作为故事开篇。

    若耶溪畔,季礼来取欧冶子为他铸造的宝剑准备出使,正和欧冶子论剑谈笑,台下一位少女和少年正在忙着炼铜,正是少年时的干将和莫邪。

    季札是贤人,也是奇人,按理说该他做吴王,可他上头有三个哥哥,于是他坚决不干。

    三个哥哥先后做了吴王,为了让弟弟继位,干脆出去先后战死,可这样轮到他这里了,他还是辞让王位不受,现在跑去外国出使躲避,结果三哥馀昧死后,就被馀昧的儿子姬僚上位了。

    这下大哥的儿子姬光就不服气了,四叔继位没话说,你姬僚上位算什么事?

    姬僚也很忌惮这个大堂哥,于是时常派姬光外出征战,然后又处处制约他想让他死在外头。

    这里还可以穿插一个离奇的典故,吴王僚九年时发生的一场几张桑叶引发的吴楚大战,此战就是由姬光带领着吴军,击败楚国,夺取了居巢和钟离两座城池。

    这里又可以穿插内容了,电影中的重要女性角色楚国王室女子瑶姬贵主,被作为吴楚讲和的礼物,嫁给了姬光。

    之后就是刺王桥段了,伍子胥奔吴,饥寒交迫之下被专诸和干将所救。

    被救的原因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伍子胥昏倒路边奄奄一息的时候,手里还握着他的宝剑,干将见此剑不凡,才起了救人之心。

    专诸和干将是好朋友,一个是大胖厨子,一个是铜匠。

    获救后的伍子胥谈吐不凡,折节下交,获得了两人尊敬,将他引为知己。

    之后伍子胥入吴都,挑唆姬僚派姬光伐楚。

    姬僚不愿自己掌握的军队再受损失,于是点破了伍子胥伐楚之义只在公报私仇。

    然而谈话中伍子胥看穿了兄弟俩之间的相互忌惮和不睦,于是将专诸推荐给了姬光。

    干将以为兄弟被伍子胥推荐给姬光当大厨是摊上好事儿了,于是将自己的短剑鱼肠送给了他。

    瑶姬察觉了姬光的阴谋,苦劝他要效仿叔辈,不要行此非义之事,姬光以姬僚会带着吴国走向毁灭,且不念手足之情欲置他死地为由,不但不听,反而将其打入冷宫。

    结果鱼肠剑被染毒,专诸被伍子胥和姬光洗脑,吴王僚被刺杀,专诸命丧宫廷。

    专诸死后,姬光上位,就是吴王阖闾。

    再无保密的必要,瑶姬才被从冷宫里放出来,夫妻重新团圆。

    然而瑶姬看着昔日心目中的英雄夫君,变成了今天阴险狡诈的大阴谋家,背上了弑君的名声,眼看还要侵伐自己的祖国,不由得心灰意冷。

    专诸在宫里的二厨本来在饱守欺压,专诸来后对他照顾有加,瑶姬偷听到伍子胥向阖闾推荐干将,要大炼兵甲之后,为了不让吴国军力增强,冒险将二厨送出王宫,让他赶紧去告诉干将事情的真相。

    当时干将已经被伍子胥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