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沟去种田-第5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家沟集团的资产占比的大格局,到今天算是正式划定,一乡一寨所有人家尽数囊括其中,今后在没有大势力参与进来的情况下,不会再发生大的变化。
因此集团这次拿出一亿五千万来,作为第一次分红金资金,算是庆贺大局底定。
李家沟筚路蓝缕的草创阶段,可算是熬过来了。
户均分红达到十万,然后剩下的一千来万,作为特殊奖励。
提前半年培育出四大特种鱼的苗娃;培育出极品天麻的旺财叔;猪场负责人,养成零抗大黑猪的林昭;将女红服饰发扬光大的素英婶子;在夹川和各银行以及税务公司打交道的凡梅嫂子;在信息技术上攻守兼备屡建奇功的赵华强;还有一心培育民俗非遗节目表演队伍的王婆婆,为村务兢兢业业无私付出的唐少平。
突出贡献奖,人均一百万有多!
而且只看贡献不说其它,比如旺财叔一家三口同时获奖,每个人都拿得毫无争议,那就踏踏实实理所应当,不用不好意思。
然后李君阁做出承诺,李家沟核心管理层,明年开始实行年薪制度,以今年的利润为基数,经过系统计算,最低的也在十五万以上。
不过不要以为就可以躺在功劳簿上数钱了。
从明年起,李家沟集团要在提升集团产品质量上下功夫。
引进iso标准体系,各种农副产品的生产,必须拿到相关认证。
不是说东西不愁卖就没有可进步空间,还要从管理上,从设计上,从仓储物流上继续深挖潜力。看看药品集团全天麻胶囊的生产线,包装线和管理水平,那就是榜样。
从明年起,李家沟集团要在提升集团企业形象上下功夫。
走出去,多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李家沟,知道李家沟集团。
网站上要多引导,大家要多接受采访,要让所有人知道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子,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样的人。
让他们理解我们,在媒体兴风作浪的时候,首先不是盲从,而是质疑。
硌豆和二狗,明年要出去多跑跑,摸清客户需要,联络感情,争取更多合作机会。
从明年起,李家沟集团要在还要提升李家沟人的精神素养上下功夫。
光有钱那是暴发户,我李家沟是人文之乡,礼仪之乡,非遗之乡,那就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人文素质。
因此这里要求,李家沟集团管理层,每人必须在村民大学自选两门课程进修,要把乡亲们带动起来,形成喜欢学习,喜欢运动的良好风气,不要锄头一丢了就只会打牌,要帮助他们完成从农民到社区居民的转型。
从明年起,李家沟集团要在还要在培养下一代接班人上下功夫
娃娃教育是重中之重,要让他们成为内心守得住传统,双手握得稳现在,眼光看得清将来的人。
相对的,就是传统教育,现行应试教育,前瞻性素质教育。我李家沟的孩子都要拿得出手。
现在李家沟的教育资源那是丰富得让人嫉妒,传统国学,艺术,数学,信息科技,外语,农业实践,商业实践,旅游实践,动物研究,植物研究,环境保护研究,出国游学……
有了这些资源,那就不能浪费,还是祖宗留下的那句话,李家沟不养懒人,以后李家沟的孩子,假期里边要做的事情,不比学校少!
如何让孩子们做到学得不比学校少还要比学校快乐,课程设计就是学问了。
不过李家沟能称为教育学家的人,那也不是一号两号,这个问题不用担心。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优秀的孩子,才是我们李家沟的接班人!
大伯摇头感慨:“集团从五溪一号开始算,才成立三年,你现在就在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了?”
四爷爷点头道:“皮娃考虑得有道理,这个接班人可不是区区一个总裁位置,还包括旺财的接班人,凡梅的接班人,华强的接班人,猎户的接班人,药师的接班人,篾匠石头的接班人……我们所有人所有事业的接班人。”
这么一说所有人立马点头如捣蒜,还真没有想过这么多,这是一大摊子的家业啊!
以后自家娃子的出路,多得那叫一个数不过来,自家要做的,就是盯着他们长本事,长成集团需要的人才!不管怎么说,总得比老子们强吧?!
看二皮雄心勃勃的样子,不少老辈儿都在心里边嘀咕,这慎清公留在二里坪的籍田重新一拼规矩,我李家沟又要出人了!
然后李君阁宣布,散会,放假,过年!
……
年前实在是太忙,李君阁都顾不上朋友们,先去了三台观,听说石鹤老头回来了。
石鹤老头正在泡茶,见到李君阁过来就招手:“来来来,赶紧看看这东西。”
李君阁笑道:“怎么也不留在龙虎山过春节了?”
石鹤老头笑道:“方外之人,心之所安即是道场,再说不能让药师春节还守在三台观吧?”
等李君阁坐下,石鹤老头取过一张白纸,取出一根金黄竹管,拔掉木塞,抖出来一些茶叶。
茶香清馥,隐隐还有一股兰花味道。
色分两类,一种绿地带金丝,一种金地带绿丝。
李君阁抓起来就要往茶杯里丢,石鹤赶紧伸手阻拦,然后李君阁手腕一转躲开,石鹤随机应变立掌切李君阁的脉门。
李君阁只好撒手松开茶叶,改抓石鹤的手腕。
石鹤却把手收了回去,让李君阁抓了个空:“我的个无量天尊!你这是得了什么天才地宝?这才多久不见都能和我对招了?”
李君阁洋洋得意:“怎么样,跳悬天崖跳出来的!哎哟刚刚那几下简直就是武侠片里的高手装逼啊!”
石鹤翻着白眼:“早着呢!还不是让你撒手就撒手?以后每个月上来陪我过过手,不白干,传你一套剑法。”
李君阁大喜:“三五斩邪剑法?”
石鹤摆手:“没这门功夫,就一路三才太极剑。”
李君阁就撇嘴:“听起来好大路货的样子,不会是荔乡广场上老头老太太们玩的那个吧?”
石鹤老头都懒得接他这话,说道:“你这茶树哪里搞来的?可有古怪啊。”
说完珍而重之地将茶叶收进竹筒,塞子塞好,交给李君阁道:“冬天里芽头太少,就制了五钱,这个你给你四爷爷带下去,求他赐个名。又承你的情了,以后这茶就是我三台观镇观之宝。”
说完从茶壶里倒了两杯,一杯递给李君阁:“来,尝尝。”
李君阁将茶杯端起来,还没有开始喝,就闻到一股清心涤腑的茶香和兰香。
等到再小品一口,顿时齿颊留芳,清淡而独特的香气在鼻腔口腔中萦绕,不由得赞了一声:“好!这茶真好,我感觉比法王寺的凤顶茶还厉害!”
石鹤老头笑道:“就是这个量太小了,二皮你搞农业的,山上金花茶跟这个是不是差不多的培育方式?赶紧弄起来啊!”
李君阁笑道:“必须的必须的,哦怎么扯了这么半天还没入正题?那木头呢?师大爷怎么说?”
石鹤老头笑道:“我还当你忍得住不提呢,跟我来吧。”
来到观内,打开一扇上锁的小门,那股熟悉的清雅木香顿时扑面而来。
前方一个香案,香案下是蒲团,香案上是一尊金灿灿的木雕造像。
造像头饰发髻,身披道袍,身前三尺凭几,下面是束腰莲花须弥坐,底板上是波卷云纹。
造像一手搁在凭几之上,捏着个如意,一手举起,手中捏着一个指诀,一部长须垂到胸前,额头皱纹层叠,寿眉弯弯,眼光炯炯,嘴唇微启,是一个活灵活现正在开堂说法的老头形象。
第八百一十一章 叙对夺茶
第八百一十一章叙对夺茶
石鹤老头恭谨地施了一礼,这才侧身说道:“这是我道教三清之一原始天尊。三清三号虽殊,本同为一,是为我道教至高之神。”
李君阁对着雕像鞠了一个躬算是行礼,说道:“这雕刻相当不错啊,开脸开的可真好,很有感情啊。赣州有这么好的木雕工艺?四大派里边没有赣州的啊?”
石鹤老头不服气:“可不是只有你们李家沟才有非遗,虽然不在四大派之内,可赣州木雕近年来也算是非常厉害的!广丰籍木雕艺人现在就有两万多,余江木雕造像清代就闻名,就离龙虎山不远!这尊元始天尊像,就是余江大师傅的手艺!”
李君阁赞叹道:“厉害厉害,对了他们说这是什么木头没有?”
石鹤老头说道:“这个还真没有人能够断定,只说从视感上看起来,和金丝楠倒是很相似,不过金丝楠的金色没有这么明艳,密度也不如这么大,而且,香型也大不一样。”
李君阁说道:“这味道可真香,都不用另外上香了。”
石鹤老头说道:“是的,野蔬果品供奉就行了。这里现在是我晚间清修之所,这味道让人忘俗,易于精进。等小药师过完年,就抓他到这屋子里边修炼。这就是我三台观第二件镇观之宝。”
两人出来,石鹤又摸出一个小包裹,说道:“这是雕剩的木料做的,给果山弄了一串小念珠子,还有给你四爷爷弄了一个笔架,你一并带下去吧。”
李君阁笑道:“大年初一要陪奶奶去法王寺烧香,有了这个,换老和尚一道头柱香应该问题不大吧?”
石鹤老头翻着白眼说道:“果山可没你说的这么市侩!你要这样就把珠子还我,到时候我亲自给他!”
李君阁笑道:“哈,跟你开玩笑你还当真了!到底谁俗?行那我下去了,事情可多呢,接着还得守着熏腊肉,这就给您拜早年了。”
石鹤老头笑道:“难得你年前还特意上来看我一趟,那皮娃你也给我替你家里,还有你四爷爷大伯他们带声好,出家人节前就不上门打扰了,等春节之后我再下山拜会。”
下山回到祠堂,四爷爷正在和老伯老堂哥一家子闲聊,其乐融融。
阿音也正陪在一旁。
李君阁将茶壶里的陈茶去掉,给四爷爷看过新带下山来的茶叶,然后冲起了一壶,顿时满室生春。
老伯讶异道:“李家沟还有这样的好东西?”
李君阁匀出几杯,笑道:“这是我发现的两棵山里茶树,见叶子奇特,便试着移栽到三台观。”
“正好石鹤老头也懂制茶,便制了这么点,说是什么镇观之宝,要求四爷爷给起个名字。我尝了也感觉的确不错。”
四爷爷端起杯子嗅了嗅,然后轻品了一口,说道:“果然好茶,实在是难得。”
老伯心痒难耐,伸手便要端杯子,四爷爷制止道:“慢来,如此好茶,不可牛饮,我们也要做件雅事与之相配。”
老伯笑道:“父亲这是要考校儿子了。”
四爷爷笑道:“我们就以李姓的名人为题,谁想出上联就说出来给大家对,谁最先对上,谁就有资格领一杯茶,怎么样?”
李君阁就打趣道:“那shirly和alice只怕是喝不成喽……”
俩妹崽表示不服,比就比!
四爷爷笑着说道:“那就来了啊,上联,陇西望族。”
这是最出名的李家族系了,开创了大唐盛世。
shirly赶紧举手:“我来我来,北海名流!”
四爷爷大为高兴:“雨湘连李邕都知道?能说说吗?”
shirly说道:“他是初唐大书法家,当时朝中高官和各处寺观都拿金帛请他题写碑诵,李白杜甫都曾经为他写过诗,当过北海太守,被称为‘李北海’,喜欢结交名士,他的书法当时人称‘北海如象’。”
四爷爷将杯子递给shirly:“能说得出这个,算是对典籍涉猎颇丰了,当得这一杯茶。说起北海太守,还有一位名人,也喜欢结交名士,alice你知道吗?”
alice拍手笑道:“‘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孔融孔北海。”
四爷爷哈哈大笑:“好!思远教得不错,雨淮也当得起喝一杯。”
俩妹仔抢得头彩,得意得都不行了。
四爷爷笑道:“接着来啊,上联:诗礼趋庭,人羡邺侯卷轴。”
这联有点难度,老伯笑道:“父亲这是考我了,我的下联是:忠贞体国,世瞻元礼门墙。”
李君阁对阿音解释道:“上联说的是唐代李泌,这人自幼有神童之说,十岁不到便粗通黄老,从小就往来于皇家宰相之家,深受他们喜爱。”
“七岁时他偶然得玄宗接见,玄宗当时正在和燕国公张说下棋,就让张说用下棋实验李泌的才气。”
“李泌就请问怎么玩,张说说用方圆动静来形容好了,举了个例子,‘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李泌对道:‘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才,静若遂意。’张说大喜,赞他是宰相之才。”
“后来他隐居嵩山,曾给玄宗进策,被时人称为‘山中宰相’。到后来也真成了宰相,被封邺候,著作等身,有二十卷。这就是四爷爷‘邺候卷轴’的用典。”
“下联说得是东汉李膺李元礼。李膺先任青州刺史,青州的郡守县令害怕他的严明,听到他要来青州的消息,吓得提前跑掉了一多半。”
阿音噗嗤一笑:“这些官是有多腐败?!简直了!”
李君阁笑道:“东汉末年,你说有多腐败?后来他因得罪宦官被免官,回到家乡纶氏县居住,开学授课,教授学生每每近千人。”
“当时的大名士荀爽曾经去拜访他,为他赶车,回来后高兴坏了,逢人便讲:‘我今天居然为李君赶车了。’被人敬慕到了这种地步,当时人称‘天下楷模李元礼’。”
阿音笑道:“做人到这地步,不名留青史都难了。”
李君阁继续说道:“他虽然为人正直诚实,以威严闻名。但是持家简朴,对宗族亲属照顾十分优厚,按人口多少将自己的俸禄散发给他们,剩下的钱就拿来请人抄书。罢任扬州时,他的书籍多得要用好多大车来拉。”
“他曾对子孙说:‘我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