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回到山沟去种田 >

第565部分

回到山沟去种田-第565部分

小说: 回到山沟去种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焕邦对阿冲叔说道:“看吧,好不容易把龙船捞上来,就给苗娃一脚踩穿了!”

    何苗大感冤枉,跳着脚高喊:“焕邦叔你又栽赃我!这船早都朽了!”

    王东方对阿冲叔笑道:“总归这船是没法划了,阿冲今年我李家沟的龙船就靠你了,这可能要耽误你民宿的生意。”

    阿冲叔摆着手:“耽误不了,擀面杖木碗什么的,家里那口子也不是不能教,这木器活路,三天不练手生,每年总要量几件大活才行。这龙船我大致有谱了,比我苗家的大杉木龙船其实还简单一些,都是拼活,工艺主要就是这一头一尾。”

    阿音说道:“阿冲叔,我想让苗寨也参与龙舟赛,用我们苗家的龙舟行不?”

    阿冲叔笑道:“用我们苗家龙船参与汉家龙船赛,这亏就吃大了。我们苗家龙船是子母船,整根木料刨制的,两短一场扎一处,在水里阻力太大,弄一艘展示表演是没问题的,不过不能拿来跟他们比赛。”

    王焕邦笑道:“哟,这是起了夺魁的心思了!”

    阿冲叔也笑道:“开玩笑,当年我们九黎之族那是生活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你们是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真算起来,我们才是玩龙船的头家。”

    王东方笑道:“那就打三条新船!一条苗家的用于表演,两条汉家的用于比赛,端午的时候一睛,是骡子是马,我们都拉出来溜溜!”

    阿冲叔说道:“那行,待会去祠堂看看龙头龙尾,木料寨子里还有好些舍不得浪费的大陀杉料子,那是树大殿用的,一般也用不着,现在拿来造龙舟再好不过!”

    一群人到久长居吃过饭,又簇拥着阿冲叔去祠堂看龙头龙尾。

    四爷爷将李君阁苗娃几人带上阁楼,将小三米长的龙头龙尾小心翼翼地搬下楼来。

    龙头龙尾雕镂精美非常,眼睛鼓出,鼻翼撑起,嘴巴大张,一副奋勇争先的模样。

    这个龙和龙灯的造型大不相同,龙灯的龙头宽大和祥而庄重,这个龙头则显得紧窄勇猛而好斗。

    龙头下方还有一小段的背脊和身子,由细到粗,背脊上还有鳞甲和背鳍,不过身子下方空着,是和身子一体雕镂出的榫卯结构,一看就是用来安放在船头上的。

    龙头上的敷漆已经剥落了不少,露出底下深褐色的木纹。

    阿冲叔接过老伯手里的大刷子,爱怜地刷着龙头上的灰尘:“好物件儿啊!这得两百来年的好物件啊!看看当年的手艺多好,而且这么多年一道裂纹都没有!非岩桑料不行……”

    李君阁感觉这龙有些古怪,指着龙头顶上一个香蕉一样的突起说道:“阿冲叔,这龙怎么就一只角?”

    阿冲叔拿手握了握那个突起,笑道:“这个不是龙角,这叫炸鳍,你钓过母猪壳应该知道,鲈鱼,母猪壳之类的鱼,一到出水或者争斗,它们的背鳍针刺就会炸起来,锋利的腮边也会张开,龙在争斗时也是这样。”

    “这龙头有规矩的,平日里鼻球,龙须,龙舌头,龙珠都要单独放置,直到龙舟赛前请出来,一一安好点睛祭祀之后,这龙才算活了。”

    四爷爷说道:“这些都在,单独用匣子放着的,阿冲你尽管放心。”

    阿冲叔鼓掌笑道:“太难得了,这就是全须全尾的老物件啊!”

    李君阁摇着脑袋:“原来一个龙船都这么讲究,这些当真是不知道了。”

    阿冲叔拍着龙头:“这活得好好量,没说的,我苗家的龙头也得照这个来,这简直就是个龙样子啊!不过这么大的岩桑木那是想都别想了,我在山里寻寻有没有这么大的青冈头子吧。”

    说完又道:“这事情还得拉上篾匠,整三艘大龙船,木料好说,不过这桐油,漆料,麻絮,消耗不是一点半点,这些都要提前备办起来。”

    唐少平说道:“那我一会儿就去找篾匠叔去。”

    阿冲叔说道:“一个月,等我回去将寨子里的木楼队伍拉下来,一个月搞定三艘龙船。然后你们就可以先练习起来了,接下来两个月我们搞龙头龙尾,准备彩漆,等船体稳定之后装点一番,这个端午,我们热热闹闹一起过一场!”

    从祠堂出来,阿冲叔将几个鸟蛋交给李君阁。

    这也是老规矩了,苗寨周围投喂点的聪明鸟儿,在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后,产卵的时间和批次都大为提高,每天从寨子里下来的人,总会送几个育爷爷和山上巡山队找到的鸟蛋下来。

    想到家禽厂建立起来后,还没有去视察过,李君阁决定顺便和苗娃过去看看。

    跟阿冲叔约好找日子去夹川别墅量尺寸定制家具后,李君阁和苗娃坐上电瓶车去忘忧谷。

    忘忧谷家禽场,又是一个大型养殖基地,现在里边是小脚乌鸡的天下。

    家禽场外面是一大片草坪,那里是每天乌鸡定时活动的场所。

    草坪边上有一栋白色两层的小建筑,是孵化中心和科研基地。

    王晓柏他爹,王东方的二儿子王庆华,是这里的负责人。

    不过他这空军司令当了好久的光杆,之前就是负责村民建木楼时收集上来那些,到今年春节前一个月才算是鸟枪换炮。

    伺候小脚乌鸡李家沟人是一把好手,以前没有孵化箱的时候,用棉被炭炉都能把人工孵化搞出来,现在那就更加不用说,王庆华带着村里一些闲不住的老大娘们在这里负责。

    李家沟集团现在财大气粗,标准一升再升,做事一步到位,最后耗资一千两百多万,从德国引进主要设备,配备一整套全阶梯式不锈钢鸡笼、自动饮水系统、电动清粪系统、免疫防疫监控检测系统和科学的饲养管理全程工控系统。

    还单配了一栋实验楼。

    整个工程,可以实现自动添料、自动送水、自动控温、自动清粪、自动收蛋,以后还要引进全套生产线,实现自动屠宰,自动分割,自动包装。

    理论上说,全部设备投入使用后将达到二十四万只鸡的养殖规模,属于大型家禽场,不过管理人员只需要四个人,而产蛋量一天却能高达四千公斤!

    这还是因为小脚乌鸡为肉蛋两用鸡种,产蛋量不高的缘故,如果全部饲养蛋鸡的话,产蛋量还能提高三倍以上!

    王庆华已经发现了小脚乌鸡里边有不少是爱下蛋爱长肉的,他准备将这一部分挑出来精养,比照猪场,将李家沟农开公司家禽场的种鸡谱系图建立起来。

    李君阁知道后不由得偷乐,王庆华发现的那些,其实是自己偷偷在空间里孵化培育选种过好几代又偷偷混进去的。

    可算是又成功作弊一回了!也!!

    这个家禽场,同样是环能工程的一部分,鸟类消化系统不发达,所以鸡粪里边的营养成分还有百分之七十。

    经过除味,添料,加工之后,鸡粪又可以变成种鱼饲料,还自动多了多种消化酶。

    其余的污水,通过水道纳入沼气处理循环。

    苗娃最讨厌的是猪场,可鸡场他却很喜欢,看来只要不是被迫怀孕的,他就能够接受。

    他在家禽场最喜欢做的事情,那就是伺候小鸡们出壳。

    育爷爷捡拾下来的鸟蛋基本上都是鸡类,全套孵化流程和小脚乌鸡差不多,王庆华操作起来那是轻车熟路。

    两人将新到的卵送进孵化箱,然后开始打量实验室。

    实验室里除了孵化箱,还有一溜保温箱,里边已经有不少叽叽叫着的小鸡苗了。

    各种小鸡苗颜色,体态,大小都不一样,李君阁也分不清什么是什么。

    苗娃勉强比李君阁强上一点,指着保温箱说道:“这个是锦鸡,这个是长尾雉,其它的……认不出来了。”

    李君阁笑道:“可以啊你!现在都满嘴的学名了!怎么认出来的?”

    苗娃指着保温箱上的鸟蛋图片:“鸡娃认不得,蛋倒是认得一些。”

    李君阁说道:“所以说跑山匠的功夫,还是不能跟科学家比,太糙!科学家们可是连鲤鱼多少根骨头多少条肉都研究得清清楚楚,我们呀,还得学!”

    苗娃抠着下巴看天花板:“你这要求也太高了点,老子想当科学家那年,还是我妈刚给我戴上红领巾的时候。”

 第八百三十章 栈道方案

    第八百三十章栈道方案

    李君阁都被逗笑了:“也不要妄自菲薄,这科学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你现在起码是一个鲤科鱼类应用研究方面的……呃,科学家即使说不上,专家还是靠谱的。”

    苗娃最都笑歪了:“真的?那我现在是学问人了?”

    李君阁继续奶他:“必须是真的,这学问也分很多种,比如王婆婆,川南民俗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你敢说不是学问人?”

    苗娃立马猛点头:“就是就是,王婆婆当得,那我也当得!”

    这时候王庆华已经视察完机场回来了,见到两人正在实验室闲聊,笑道:“又送蛋过来了?”

    说完拿出一本册子,拿册子上的图片与孵化箱里新来的蛋做比对,说道:“这次到的估计是白鹇蛋和白马鸡蛋,白鹇还好说,这白马鸡就厉害了,瞿院士专门交代过要把白马鸡的资料给他们发过去。”

    李君阁问道:“他们说朱鹮什么时候到没?”

    王庆华说道:“还没有,怎么也得等开秧之后吧。瞿院士说这鸟就是对农田的依赖性太强,以前就在水田里逮鳝鱼泥鳅小鱼吃。后来稻田里化肥农药一上,收完稻子再放水种菜,这帮傻鸟就哭瞎了。”

    李君阁手扶脑门:“瞿院士要是会这么说才有鬼了,这话明显是你的二次加工。”

    王庆华嘿嘿一笑,拉着两人看一溜保温箱:“看看,怎么样?这里十几窝呢!”

    李君阁说道:“这才哪儿到哪儿?也不看才几月份?春夏之交才是下蛋旺季,你这里起码还得扩出五倍来,别怕没人手,中科院和山水基金都会派人来搞研究,庆华哥你好好跟他们取取经,这些东西以后养小脚乌鸡用得着。”

    王庆华说道:“那是肯定的,还有你那引进美国山鸡养殖的方案被瞿院士否了,说山鸡本地就有,还是繁育本地种群比较好,你想给阿音炒野鸡蛋,怕是还要等一年。”

    李君阁立马不认账:“什么给阿音炒野鸡蛋,我是想自己吃不行?!我说苗娃肯定又是你到处乱传!”

    何苗眼睛瞪得溜圆:“关我什么事?!我也是阿代告诉我的,她又没交代我不能往外说!”

    王庆华笑得眼泪都要出来了:“走,赶紧走,别把这病过给我!你们两连襟的耳朵简直耙得都拎不起来了,寨子里的姑娘们调教男人的手段当真是可以的!”

    ……

    二月农事暂闲,都是些准备工作,李君阁有时间干干自己的事情了。

    每天早上起来,和阿音一起骑车去村委逛一圈,之后要不就是蹬着自行车巡视盘鳌乡,要不就是去三台观那里找老道学两招剑术。

    老道的剑术都是阴狠绝辣的对手功夫,根本就不是什么老头老太太们的养生娱乐项目,以后谁再跟李君阁说什么内家功夫讲究个中正冲和李君阁绝对喷他一脸!

    不管是育爷爷还是石鹤老头老头,出手就是要人命的招数!

    吓得李君阁赶紧订购了几套防护服,外加面罩竹剑,这才敢和小药师一起练。

    套路里边的招式是有,不过都是散的,每招都有实际的对战效果。《蜀山》里边育爷爷设计的那些华丽招式原来都是哄鬼,真到对杀的时候,就是一两下的事情。

    按石鹤老头的说法,高手过招,就是电光火石,一招过后高下立判,该死的死该活的活。

    李君阁就想不明白了,按道理讲匹夫忘命一击,十次里边总该有一两次奏效吧?可他跟小药师都练了半个多月了,对上石鹤老头还是送菜的份。

    一般情况就是两人齐上,然后石鹤通过撤步或者腾挪三两下将三人位置变成直线,然后就是一对一的局面,然后嗒,嗒嗒,搞定。

    一招鲜吃遍天,李君阁和小药师明明知道是怎么回事,可就是逃不开被戏耍的命。

    李君阁气不过,跑到山上把这事情告诉了育爷爷,育爷爷哈哈大笑:“你不是习练了五通拳吗?其实除了内外五通,我觉得还要加上形势侯时运。”

    “形为周围环境,可资利用的东西;势为地势高下,气势强弱;候为春夏秋冬,阴晴雨雪;时为晨昏日夜,日月方位;运为身体状态,卜占吉凶。五通拳经加上这五通,才堪称大成。说白了一句话,你们功夫不到。”

    “你和小药师对上石鹤为什么会出现这状况?就是你们进攻时眼里都只有石鹤,却忘记了形势之变,石鹤轻轻松松将形势导向了对他有利的局面,然后举手破之。”

    说完笑道:“这个也不是没有速成之法,周末你来,带上小药师,我们就不在坝子里练推手了,去坡上林子里。在那个地方,你想不留意形势都不行,逼着你得会!”

    于是有时间李君阁就拉着小药师来苗寨找育爷爷,接下来两人便成了苗汉两位内家高手的比武道具。

    一个出题一个解扣,两个老的倒是玩得兴高采烈,只把小药师和李君阁累得够呛。

    剩下的时间里,李君阁也没闲着,作为李家沟集团首席文化官,他决心要给李家沟表演团队精心打造一款节目,能够推上正经舞台的节目。

    简单的民俗表演,热闹归热闹,可还是显得过于简单粗糙,难登大雅之堂。

    盘鳌乡那边影视基地已经建设完工,李君阁准备在其周边继续打造文化产业,在古建群和规划的大湖边上,修建一个电影放映厅和歌舞剧场。

    这就需要一出大戏压轴,类似桂林的《刘三姐》,类似宋城的《梁祝》,长演不衰那种。

    表演素材很多,不过要达到视觉效果和心灵震撼,就必须安排一个故事将这些素材串联起来,再结合声光背景特效,这才是舞台大剧的腔调。

    不过这日子过得可真是舒心,三年奋斗,李君阁可以说每天脑子里都在走马灯一般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