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回到山沟去种田 >

第570部分

回到山沟去种田-第570部分

小说: 回到山沟去种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切!这算什么实锤?他被拍到川美楼前等人又不是一次两次……”

    “那这个呢?有粉丝拍到小准在李家沟开电瓶车的照片了,身边这女孩子就是传说中的搞艺术那位?倒是挺有气质的……”

    “嗐!这是李涵秋啊!我蜀州本土画家,李家沟人!她的《吃新节》刚刚荣获了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汇展一等奖,网上有她的专访的,二十一岁的才女啊……”

    “想起来了!李家沟女工服饰的设计师!李家沟集团品牌总监!可怎么我到现在还是感觉她和许思应该是一对,小准和小芷应该是一对?这是什么时候产生的错觉……”

    “哈,被你这么一说,还真在理,感情这东西啊……难琢磨……”

    “楼上说得跟自己谈过恋爱似的!”

    “这到底是不是实锤?这婚求成功没有啊?好着急……”

    “应该……成了吧?这样的求婚方式太浪漫了,哪个姑娘能抗拒得了?”

    “就是,太幸福了……”

    “都洗洗睡了吧,我这里真收到实锤了。啊,男神又是别人家的,我啤酒哪儿去了……”

    “先别喝啊!到底怎么回事?”

    “我就在男神微博下发了一句‘求婚成功了?祝福!’”

    “然后呢?”

    “然后男神回复了,你们看截图,他回了一句:‘嗯!谢谢!’”

    “呜……我也找啤酒去了……”

    ……

    外面闹翻天,李家沟的乡亲们却很淡定。

    司星准在他们心目中,从来不是什么大明星,就是自家一个孩子,早先还是挺让人操心那种,现在充其量,也只是一个会搂钱的孩子。

    不过李家沟,会搂钱的孩子还少了吗?

    小准这孩子,除了长得奇怪了一些,跟个姑娘似的,别的都还算不错。

    媒人还是安在了王婆婆身上,王婆婆都激动坏了。

    没有别的原因,同为艺术工作者,还一起合作过,当年王婆婆在《蜀山》里的表演,得到过司星准的夸奖,说她是被荔枝树耽误了的表演艺术家,王婆婆可就真心听进去了。

    不过王婆婆也犯嘀咕,当年一直以为二皮对秋丫头有企图,连学费都贴了;秋丫头也应该对二皮有感觉才对,五溪一号第一个船顶画得那么活灵活现。可处着处着,事情怎么就变了呢?

    看来现在年轻人的心思实在不好琢磨了啊……嗯,好在我转行了,要不然这活还真是越来越难做!

    李家沟的新鲜事多,司星准和秋丫头的那场求婚热闹一阵就过去了,今天的主角,换成了桐桐。

    一大早,都不用招呼,乡亲们就聚在了篾匠叔家里。

    刘爷和杜姐带着虎头也来了,虎头长得肉墩墩的,李君阁看到就开心:“来来来,虎头给舅舅抱抱。”

    杜姐将虎头塞给李君阁,笑道:“太好了赶紧,这孩子真沉,手都抱酸了。”

    李君阁接过来,轻轻掂了两下,问道:“虎头会走路了吗?”

    杜姐笑道:“差不多了,走的踉踉跄跄的。”

    刘爷不以为然:“孩子就是要多摔才学得快,你这舍不得那舍不得的,学得快才怪了。”

    李君阁笑道:“刘爷说得其实在理,乡下孩子为什么皮实,就是带得不如城里精细,这就跟种花儿一样,过度关照反而不一定开得好。”

    杜姐就撇嘴:“等你以后有了自己的孩子再来跟我说这话。”

    篾匠叔还有点没闹清楚今天的情况,问奶奶道:“干妈,大家都来是什么意思?孩子周岁要大办?”

    奶奶打了篾匠叔一巴掌:“你这甩手爹当得可真糊涂!今天桐桐抓周啊!”

    良子婶问道:“什么是抓周?我还以为大家来给桐桐过生日的呢。”

    四爷爷笑道:“这抓周啊,又叫‘试儿’,是我们中国的一个传统风俗。就是在小孩子周岁的时候,把各种物品摆在他们面前,随他们抓取。通过他们抓到的东西,来预测小孩子将来的兴趣、爱好以及可能从事的职业。其实就是一个家庭娱乐项目,看,我给桐桐带的是一本书,《三字经》。”

    说完又拿出一个拴着线的小红包挂在桐桐的脖子上,说道:“这个叫‘挂百钱’,希望桐桐长命百岁,福寿康宁。”

    抓周在老时间里算是平礼,不大过,就是大家伙一起简单热闹一下。

    奶奶将毯子铺好,四爷爷将书放在了上面。

    然后各位宾朋都来挂百钱,没一会桐桐的胸口全是装了一百元的小红包。

    良子婶忙不迭地称谢,赶紧和奶奶一起带着桐桐进里屋换新衣服去了。

    等到桐桐再次出来,身上换上了红裤子,花小袄,头上还用红头绳扎了小辫辫,腰侧还系上了一个小香囊。

    毯子上各位宾朋将自己带来的东西都摆了上去。

    石头叔摆的是一小方青珉石印,这是象征官位。

    老伯放上去的是一支毛笔,同样表示学问。

    刘爷和杜姐带来的是一个小银锭,这是表示财富。

    凡梅嫂子摆上去的是小计算器,这是表示会理财。

    奶奶摆了个顶针。

    猎户叔摆了把小刀。

    旺财叔信心满满地摆了个五溪仙黄的花柱上去,心疼得李君阁直嘬牙花子。

    三高叔摆上去的是一个小馒头。

    阿音摆了个小汽车玩具。

    秋丫头摆上去的是一本女红图样……

    没一会摊子上摆了一堆的东西,什么首饰,口红,小勺子,小尺子……人人都希望桐桐以后选中自己的职业。

    平礼就不用骈四文六地祭祀端告了,四爷爷笑着挥手,让篾匠叔抱着桐桐去黄家祖宗牌位处告诉祖先桐桐满周岁了,顺便祈求祖先保佑孩子,然后将桐桐放在了毯子上。

 第八百三十七章 馒头的意义

    第八百三十七章馒头的意义

    桐桐看到眼前琳琅满目的东西,感觉都好新奇,小手小脚地开始往前爬。

    众人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桐桐,看她最后到底要选择什么。

    桐桐先是拿起了刘爷带来的小银锭,刘爷嘴刚咧了一半,就见桐桐将银锭一把丢开,转身拿起了于丫头捣蛋放上去的口红。

    于丫头正要开心,桐桐又一把丢开,似乎被阿音带来的小汽车吸引了。

    一圈下来,似乎什么都吸引不了桐桐,篾匠叔脑门都见汗了,闺女这到底是要闹哪样!铁了心要当……啃老族?

    啃……啃……然后她真啃了……

    馒头?!

    桐桐终于选中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三高叔带来的馒头,两小手抓着,开始认真练牙。

    刘三高高兴坏了,搓着手道:“不枉我往馒头里边加了奶粉,果然上钩了!”

    李君阁翻着白眼,三高叔也是个口无遮拦的,你当配饵钓鱼呢还上钩,没看见篾匠叔脸都要滴出水来了,赶紧喊了一声:“好!好彩头!”

    篾匠叔哭丧着脸:“皮娃你不用安慰我了,抓吃的我知道意思,这桐桐长大了就是个贪吃丫头,没什么出息是吧?”

    李君阁摆着手道:“不是不是,篾匠叔你听我说,这抓周的来历,一是出自《左传?昭公十三年》。”

    “书中讲到楚共王没有嫡子,便想在五个受宠爱的庶子中选嗣。”

    “于是就遍祭名山大川,祈祷说:‘请神择于五人者,使主社稷。’然后又拿一块玉璧遍示名山大川,说道:‘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违之?’”

    “之后便将这块玉璧秘密埋在祖庙的庭院里边,让五个儿子依长幼顺序进如宗庙拜跪祖先。谁正好压在埋玉璧的位置上,那他就是神灵所确立的王嗣。”

    “结果年龄最小的楚平王被抱进祖庙后,两次下拜,均压在了玉璧的璧纽之上。”

    “但楚共王觉得平王年纪还是太小,实在不足以担负国事,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将下跪时两足各跨玉璧一边的长子,即后来的楚康王立为太子。”

    “当时有个大臣叫韦龟,以为此举违背了天命,便偷偷告诉了楚平王他家爹埋璧的故事,还嘱咐自家儿子辅佐平王,其后平王果然在楚国内争中坐上了王位。”

    篾匠叔撇着嘴说道:“自己就叫违规呢,还好意思说别人违规……”

    老伯也手摸着下巴:“我似乎读出了阴谋的味道……”

    四爷爷也暗自点头。

    李君阁汗都快下来了,我这里哄篾匠叔呢,你们俩知识分子就别添乱了行不?

    连忙说道:“那换一个换一个,还有一种说法是三国时,吴主孙权称帝没几天,太子孙登就得病死了,于是只能在剩下的儿子中选太子。”

    “有个住在西湖边的布衣叫景养,他求见孙权,说立嗣传位乃是千秋万代的大事,不仅要看皇子是否贤德,而且要看皇孙的天赋。”

    “孙权就问怎么能看出天赋这玩意儿?景养就说只需择一吉日,让诸皇子各自将儿子抱进宫来就行,到时候他自有办法。”

    “到了那天,只见景养端出一个满置珠贝、象牙、犀角等物的盘子,让小皇孙们任意抓取。”

    “众小儿或抓翡翠,或取犀角。惟有孙和之子孙皓,一手抓过简册,一手抓过绶带。孙权大喜,遂册立孙和为太子。”

    “然而其他皇子表示这个方法太糙,不服,于是各自交结大臣,明争暗斗,迫使孙权废黜孙和,另立孙亮为嗣。”

    “然而孙权死后,孙亮仅在位七年,便被政变推翻,改由孙休为帝。”

    “孙休死后,大臣们均希望推戴一位年纪稍长的皇子为帝,恰好选中当时已经年过二十的孙皓,篾匠叔你说这法子神不神?”

    篾匠叔都快哭了:“这个……你说得越神我越怕啊,那就是桐桐以后当真要变吃货呗?”

    李君阁说道:“错!篾匠叔你知道馒头的来历吗?”

    四爷爷顿时反应过来,哈哈大笑:“好!这都能被皮娃你扯圆范!可谓善祷善祝!”

    篾匠叔问道:“四祖宗,啥意思?”

    老伯笑道:“这馒头啊,传说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三国演义》中不是说过吗?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蛮之后,回军的路上,部队受战死冤魂之阻,无法过江。”

    “于是诸葛亮决定祭奠神灵,求神灵降福,收走冤魂保佑生灵。但是他又不忍用人头祭祀,于是便命杀羊宰牛,包成面团投于水中,代替南蛮人的头颅以示供奉。”

    “后来民间习此风俗,这就是‘馒头’的起源。所以这个‘馒’,其实通南蛮的‘蛮’,‘馒头’其实是‘蛮头’的意思。”

    篾匠叔仍然有些懵:“不管叫哪个字,这不还是吃吗?”

    李君阁笑道:“篾匠叔,你这门店叫什么名字?”

    篾匠叔一拍脑门:“蛮溪竹坊!当真也有这个蛮字!”

    李君阁一合掌:“着啊,蛮为蛮溪竹坊,头者首也,桐桐选了馒头,意思就是以后会成为蛮溪竹坊之首,这是要承继家业光宗耀祖啊!”

    这下轮到三高叔不满意了:“等等,馒头竟然是这意思?怎么我这徒弟怎么一眨眼就皮娃你说飞了?跟着我学九斗碗不好吗?”

    篾匠叔嘴都乐歪了:“其实学厨艺也不错的,可这是桐桐自己选的嘛,她说要继承家业,我也不能拦着不是?三高你别往心里去……”

    三高叔还待说话,却被老伯一把拉住往外走:“三高你啥时候教教我家那俩丫头才是真的,几十岁的大姑娘了什么家务都拿不出手,走走走,大伙儿还等着你下长寿面呢。”

    三高叔摇头:“读书人的嘴我可算是领教了,黑的都能说成白的,得,空欢喜一场!走走走,都去我那边吃面去!”

    丰年斗碗平时不做面条,现在做出来却是一等一的好吃。

    大斗碗只装着二两面,面少汤却宽,除了三高叔的独门祖传高汤,还摆着镶碗里的酥肉,蛋皮肉卷,黄花,香菇,笋尖,再加上两棵鲜绿的菜心,很有点日式拉面的样子。

    李君阁吃了一口,笑道:“三高叔,要不我来给你做徒弟吧。这面太巴适了。”

    奶奶笑道:“其实跟三高学手艺真不亏,这处店面的生意,不比君伟在城里那个河鲜馆差,收成可能还要见旺一些。”

    三高叔这栋木楼其实当时是和李君阁对半开的,和篾匠叔,石头叔属于同样的性质。

    不过为了方便管理,更是为了照应人心,李君阁便以这几位都是非遗传承人,是李家沟的脸面,李家沟需要特殊照顾为由,硬是强行从这几家都将自己的股份退了出来,从参股股东变成了原材料供应商。

    不过管理还是纳入集团统一管理,只是通过缴纳管理费的方式,享受集团渠道,客源,宣传等好处而已。

    以前那种经营方式,属于大家拉扯着过,不得已而为之,现在这样的方式,才是正儿八经的成熟合作经营模式。

    人心换人心,其它两家不用说了,早将李君阁当成了自家亲子侄,三高叔却感激得不行,所以才有了今天的举动,想着除了自家孩子,在李家沟也物色一个传人。

    本来对面的刘三娃是最佳人选,可是那娃现在算是金老的徒孙,连国宴菜都会做,自己去认这个徒弟,反而有往自己脸上贴金之嫌,于是只好在再下一辈身上打主意。

    本来阿里木他也是喜欢得不行,这乖娃总戴着个小白帽子,简直就是天生的厨子啊。

    结果一来这娃不能吃猪鸭鹅,二来人都走了三高叔才知道乖娃身份不是一般的大,每每和李君阁说起,都是叹息不已。

    看着三高叔眼睛还落在桐桐身上,李君阁笑道:“三高叔,其实李家沟的小孩子里边,还真有俩可以当你徒弟的。”

    三高叔说道:“谁?”

    李君阁挑着面条:“两个,一个小刚,一个芸秋,两个小家伙每年假期都会合作卖冰粉凉糕和凉虾,我听宏光和玉莲嫂子说,现在都是他们自己做自己卖了。”

    “这两家现在还差这点收益?而且按理说小孩子心思不定,你看美娴他们年年假期回来,哪次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