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回到山沟去种田 >

第573部分

回到山沟去种田-第573部分

小说: 回到山沟去种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肯定的。听说《干将》的编剧也是你?当真是后生可畏啊……”

    李君阁双手相握:“不敢不敢,主要还是有这个背景来依托,有文化内核来支持,故事都是现成的,我只是将之串联起来而已。但是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具体如何细化,那还得各位领导多多指导,各位艺术家大力相帮了。”

    副厅长很高兴,转头对随团的薛书记说道:“夹川这几年来就是我省文化战线的排头兵!今年的文化部六个一工程,一部电影,一部民族歌剧,一个美术创作,一部小说,一部民间音乐组曲,一部历史文化图书,哈,竟然都和你们夹川有关系!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奇迹了。”

    薛书记笑道:“其实这都是盘鳌乡和李家沟自发地干出来的成绩,说起来,我这个书记该检讨,这方面关心得不够,算是跟着他们沾光了。”

    李君阁听得有些懵:“我们有这么多东西吗?我怎么都不知道?”

    副厅长笑道:“不要妄自菲薄吗小李,电影当然就是已经杀青的《干将》;美术创作就是李涵秋的《吃新节》;小说就是九浩的《蜀山》,已经出版实体书了;民间音乐组曲,是你堂嫂去年在李家沟收集的民歌选辑;至于历史文化图书,可要皮娃你给我们说说好话了,麻烦问问两位李老,将他们日常的网络课程整理成文字,出版问题我们打包票一路负责到底,行不行?”

    李君阁说道:“啊?那民族歌剧,是不是就是小准即将导演这部?我们这压力可大了。”

 第八百四十一章 书籍和歌剧

    第八百四十一章书籍和歌剧

    副厅长笑道:“没问题的,我们组织了最强的力量,这不是给你搬来救兵了吗?来我给你介绍,这位是省歌舞团的董丽霞董团长,国家一级舞蹈演员,表演艺术家;这位是川音教授,著名作曲家李方玉;这位是舞美设计师童逸。至于其它服装,导演,编剧,民俗顾问,历史顾问,你们自己就是专家级,我们就不班门弄斧了!”

    作曲家李方玉也是个妙人,笑道:“其实作曲家李家沟也有专家级,《蜀山》的背景音乐恢弘大气,深沉隽永,姚瑜宁女士的音乐素养之高,我们其实是难忘其项背的,少不得还要多多讨教啊。”

    李君阁赶紧谦逊:“不敢不敢,老堂嫂这个暑假才回得来,而且她台湾人,对我们的民族音乐不一定了解,还得靠我们自己才行。那我们是去祠堂见见四爷爷和老伯,还是先去村委那边开个讨论会?”

    副厅长说道:“讨论会你们和董团长商量着来就行,我专业都丢了十几年,就不外行指挥内行了,再说厅里事情也多,今天我就是送大家来的,下午就得回去。还是先去探望你四爷爷和老伯吧。”

    于是一行人便登上观光车,前往祠堂见四爷爷和老伯。

    四爷爷刚讲完课,正在和老伯一起规划宗史的事务,一人拿书,一人敲键盘,仙眉茶摆在一边,倒是悠然自得。

    见到乌泱泱一群人过来,两人便起身迎接,等李君阁引荐完毕,阿音和梁慧丽也到了。

    众人坐下叙话,副厅长说道:“现在大家又开始重新重视起国学来,不管是专业研究的也好,作为兴趣爱好的也好,很多经典句子又重新开始引用。在民族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国学作为文化复兴的重要标志,对于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增强道德标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李君阁就在心里暗自腹诽,看看人家这套话说的,句句不离文化,果然是文化厅的高官。

    老伯点头道:“其实对于一个已经完全稳定的社会结构来说,国学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加强这种稳定性,这是古已证明的,不过如果时逢动乱,那就不够看了,还是要因时而异。”

    四爷爷摆摆手:“扯远了,话说回来,我其实对最近的一些趋势有些担心。凡事过热了都不好,带着投机的心理学国学,这不是扯淡吗?这门学问需要真正爱进去,才有心思静下来研究。”

    “我听说公交车里如今都在播放唐诗歌曲了?光会死背有什么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离离’二字什么意思?出典何处?代表什么情绪?这些老师在课堂上为什么不讲?光叫孩子背,孩子能背出花儿来?简单讲讲字面意思,就能让孩子理解其深刻含义?”

    “明明可以同《黍离》一起学习,难易结合,顺便教育孩子珍爱和平体惜民生,从小培育悲悯之心,这么好的机会怎么就白白放过呢?这盲教哑学,做给谁看呢?”

    副厅长有些不好接话,顿了一下说道:“这个……李老,我知道你教小孩子理解诗词,从来都不是一次只教一首,都是用几首诗相互串讲相互应证,但是也要请你理解,不是我们所有的教师都有您这信手拈来的水平。”

    “正因为有了这些乱象的苗头,才有了我们这次专程拜访。您老的课程我可是虚心拜领过,家里孩子也爱学,是真正从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起步,让他们完全理解深刻记忆,孩子说你的课上教的东西,他从来不用刻意背诵记忆,自然而然就学会了很多。”

    “最关键的,是你教会了他们一套独立学习和掌握国学知识的正确方法,可以说只要认真听过你的课的孩子,对国学的兴趣都会大增,对这门看似高深难以入手的学问,似乎很容易就能入门。”

    “因此为了更多的孩子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我恳求您,还有思远先生,将你们的讲稿予以出版,引领我们更多的孩子能够轻松地步入国学的殿堂。到今天我算是明白了,越是孩子启蒙的东西,越是需要大学问人。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推广,需要你们这样的大家来为孩子们领路。”

    李君阁大为惊讶,厉害啊,这都能掰回来,厅长大人的口才比我只好不差!

    老伯却奇怪道:“讲稿,我们没有啊?”

    副厅长这才反应过来,这两位似乎从来没有用过讲稿,都是随讲随写。

    心里暗自服气,想了一下又说道:“那这样,我们就把历次网络视频内容落实成文字,再送来请两位看看那些地方需要修改,你们定稿之后,我们负责出版发行,如何?”

    四爷爷说道:“这个我没什么意见,不过稿费什么的就用不着给我了,帮我捐给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吧,反正这课程在网络上也是免费的,变成字了就收钱,没这道理。”

    副厅长说道:“这个我们下来再商量吧,还有就是这书名?”

    老伯说道:“古代有一本书叫《幼学琼林》,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是儿童学习国学的启蒙教材。里边也是讲述各种典故知识,所谓‘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会读书’。”

    “我父亲的课程可以算是深入浅出,看似随性,其实都是提纲挈领,其知识点的归类方法,有别于当前所有的教科书。父亲,要我说,就叫《琼林别藻》?用散文随笔的文体,每章课文给一个小标题,也符合我们讲课的风格。”

    副厅长笑道:“这名字雅驯,到时候还请良储老先生给提写一个书名。要是思远先生能给写一篇序言,那就更完美了。”

    老伯笑道:“给自己父亲的书写序,难免自吹自擂之嫌。这样,我写一篇父亲在我小时候如何教我学习国学的文章吧,《礼记学记》有云:‘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这路传承,现在怕是好多人都不知道了。”

    副厅长这下算是非常满意了,起身同四爷爷和老伯告辞,一起去村民活动中心对歌舞团创作基地进行一次考察。

    专业级的舞蹈排练厅让董团长一行非常满意,等到李君阁将集团几年来积累的视频素材挑几个播放出来,舞美设计师就开心了:“准备如此充分啊!这就解决了背景大屏幕设计,剩下的就是考虑配合编曲选取素材,设计舞台布景和灯光等配合了。”

    董丽霞说道:“除了风景,还有苗汉两家的民俗素材也搜集得齐全,苗家山歌,杂技,傩戏,舞蹈竟然都有!皮娃汉族的有吗?”

    李君阁说道:“也有,不过没有山上那么多。山下有薅秧歌,红水河船工号子,抬工号子,贯打竹唢呐,高腔山歌,还有灯戏,秧苗戏,肉莲花。不过山歌俚俗,歌词都粗鄙不堪,要登大雅之堂,词曲可能都得大改。”

    董丽霞拿着本子写画,然后说道:“内容挺充实的,那老李,这作曲就靠你了,这部剧包括了群舞,双人舞,还要穿插话剧,汉苗民俗表演……嗯,这两天我们先将整部剧分解,确定表演的曲目,看看时长再做调整。”

    李方玉说道:“行,那皮娃你也搬过来?我们随时讨论?”

    李君阁赶紧摇手:“哪儿能让艺术家们住这里,村里能住的地方多的是。都去我家吧,那里环境不错,又清静,有利于创作。”

    董丽霞笑道:“说起来是一个村子,其实条件比我们城里好多了。行,反正这几天还是捋思路开脑洞,不急着和你们表演队见面。”

    李君阁笑道:“嗯,还有一个事情要讨论。”

    董丽霞问道:“什么事情?”

    李君阁说道:“这事情不能光靠大家用爱发电啊,你们想走买断还是走分成?”

    董丽霞:“……”

    李方玉:“……”

    童逸:“……”

    众人一齐送走副厅长,李君阁带着客人们回到体仁园。

    家里常有陌生客人来,一住就好几个月,这种状态奶奶和老爸老妈都已经习惯了。

    当晚家里人聚齐,董丽霞就拉着阿音打量:“阿音这身段,应该会跳舞吧?”

    阿音笑道:“董阿姨,我只会我们苗家的舞蹈。”

    董丽霞笑道:“就是要你们苗家的舞蹈元素,那阿音你也要随叫随到。”

    阿音说道:“没问题,我们现在基本也是网络办公,去村委主要还是照顾乡亲们的习惯,他们喜欢来村委面对面交流,您随时叫我我随时回来。”

    当晚几人开始分解剧本,将整个剧本分解为《逐鹿之战》,《颠沛流离》,《悬天之寨》,《葬礼》,《祖樱之恋》,《耕读传家》,《世外桃源》,《跑山汉子》,《苗女多娇》,《获救定情》,《闯通关》,《私奔》,《族长上山》,《认亲和解》,《汉苗大婚》,《共庆丰收》整整十六个部分。

    董丽霞抚掌笑道:“没想到内容如此丰富!平均一个段落七分钟,这就是一百分钟的大戏啊!”

 第八百四十二章 龙舟队

    第八百四十二章龙舟队

    李方玉笑道:“只长不短,如结尾的婚礼,庆丰收和开篇的逐鹿之战,可不是七分钟能搞定的。”

    董丽霞也手扶脑门:“这还是省了又省了,像苗家吃新节,赶秋节,汉家的闹新春,端午,这诸多节日庆典没能纳入进去,遗憾啊……”

    李君阁赶紧摇手:“董阿姨,可以了,这就可以了。这些元素,加入到《共庆丰收》《耕读传家》这类场景里边吧,时间长了怕观众产生倦怠感。”

    “诸多的传说故事,包括霸王猇都没有写进去,其实我还遗憾呢!不过所谓‘纲举目张’,情节要为故事整体服务,其它的,纵是芝兰,也不得不除啊……”

    董丽霞放下本子,遗憾地说道:“也只能如此了,不过现在我对这台歌舞剧饱含信心!老李,小童,小准,怎么样?”

    司星准说道:“没问题!不过我有个想法,如《玄天之寨》,《葬礼》,还有《跑山汉子》能不能给设计成立体化的舞蹈?就像电视剧《蜀山》一样,突破空间限制!结合舞台布景,让它们成为几支崖壁上的舞蹈和歌剧?”

    这创意堪称绝妙,众人都是一致点赞,不过这就比地面上舞蹈复杂太多了,董丽霞一拍桌子:“这点子厉害了!这样难是难点,不过要是弄好了,六个一工程各省选送的民族歌剧里边,我们绝对可以让人眼前一亮!”

    事情议定,那就分配任务,各人该干啥干啥,那也不用多说。

    司星准说回去拉上李涵秋和苏冠海,到时候送一个舞台剧大致的动画demo过来,将自己脑子里边的场景变成实体,这才好沟通,然后匆匆离开了李家沟。

    电影后期制作还等着他呢。

    一通忙活结束,唐少平电话又打了过来:“二皮干啥呢在?怎么还不过来?”

    李君阁一拍脑门,靠,又把那边的事情忘了!

    安顿好艺术家们,骑着共享单车赶到匏瓜湖找到队伍,东方叔拿着个本本记录着东西,周围一圈护林队的人。

    湖边停着一艘小型龙船,大致能容纳六七个人。

    李君阁把车一丢喊道:“来了来了!怎么弄?”

    焕邦叔说道:“上去划船,看到水里两个浮球没?从一边浮球位置划到另一边,用全力,我们看看你需要多长时间。”

    李君阁说道:“这是干啥?溜憨包娃子?”

    东方叔扑哧一声笑了:“差不多,测测你们体能。”

    李君阁就笑道:“还怪能整的啊东方叔。”

    东方叔理所当然地嗯了一声:“那是!说到玩,我们夹川人从来都是认真的!焕邦你指导一下他动作。”

    李家沟人喜欢用跪姿划龙舟,更容易发力,划距更长。

    这里边技巧其实也多,先是身体略微前倾,浆入水,然后顶桨柄让桨垂直于水面,在利用背部肌肉腰腹肌肉使身体躯干带动手臂后拉牵引,同时下压桨柄,桨叶上方那只手则手腕轻微调整,使桨保持垂直于水面获得最大划力,当桨划过臀部外侧后方,将桨柄朝前上方提拉,另一只手外绕划出一个小弧线,身体还原准备下一次划动。

    一轮动作下来,王焕邦和王东方面面相觑,这憨包娃子力量太出色了,没有能同他配对的。

    龙舟一左一右都有划手,讲究力量协调,最好是同等力道的两人配对,这样龙舟才能稳定。

    没办法了,只能力道最接近的苗娃和他配对,剩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