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沟去种田-第5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消息发送出去没一会,就听见阿音说道:“咦?真有人下单了!”
一打开下单人,果然就是蓉小鱼。
俩公母这下子都快笑瘫在办公桌边上了。
没一会于晓蓉的电话打到了李君阁手机上,李君阁刚打开免提,就听见于丫头在里边吼道:“死二皮你跟我等着!下次来李家沟收拾不死你!”
阿音拿脑袋抵在李君阁肩膀上,笑得都抽抽了。
李君阁装猪:“喂,于丫头你吃枪药了?这没招你没惹你的,冠海哥欺负你了?”
于丫头在那边吼道:“你滚蛋!哪家集团给客户发提示短信是用私人的手机号发的?!你给我洗干净等死吧!”
阿音终于忍不住了,扑哧一下笑出声来。
于丫头一下子就听见了:“阿音姐!你就看着你们家二皮欺负我!”
阿音说道:“没有没有,那款茶叶真的非常棒,是石鹤道长亲手做的,我们在做内部关联客户测试,正好发现苏爸爸满足条件,就想测试一下,现在看来……哈哈哈哈效果相当不错……”
于丫头都要抓狂了:“阿音姐你嫁给了死二皮,也开始跟着变坏了!”
阿音赶紧赔笑道:“别生气别生气,晓蓉,李家沟女工又出了几款新款,我这就给你寄出来,算是给你赔不是了好不好。”
李君阁笑道:“于丫头你也先别急着下定论嘛,那茶叶等苏爸爸喝过之后还不把你夸上天,你再来找我理论,到时候要打要罚随意!”
于丫头的口气一下子就变了:“真……真的?”
李君阁笑道:“讲道理,我什么时候骗过人?”
于丫头说道:“我呸!这话亏你也说得出口?!算了看在这创意还不错的份上,先放过你了!我找冠海把这点子弄进系统里边去……哼!下次见面再收拾你!”
挂掉电话,两人终于忍不住了,一起爆笑。
等到终于缓过气来,阿音捶着李君阁的肩膀:“实在是太坏了你!”
李君阁笑道:“于丫头平时对冠海哥咋咋呼呼的,其实是真爱啊,你看这讨好公婆的手段都施展开了。阿代是这样,她也是这样,这叫——无师自通?”
阿音站起来将核桃抱在怀里:“懒得理你,害我跟着落埋怨!核桃走我们回家吃饭!”
……
时间一晃可就翻过了五月。
荔枝树上的荔枝个头日渐长大,开始拉着枝头垂坠。
匏瓜湖的龙舟,篾匠叔亲自动手,给船身填上了漆彩,一艘赤鳞,一艘翠鳞。
现在他正和阿冲叔在祠堂里边忙活,重新给老龙头翻新,也给新龙头画彩。
李家沟的拳头产品五溪赤珠,又开始有产出了。
现在的虫茶厂房也大为改观,在农大的帮助下,制定出了全套的生产工艺流程,不过最终出品还需要人工筛检,仅挑去虫粪中的杂质,就是一件繁琐的工作。
白茶树已经种满了李家沟的农场坡地,不过这树生长太缓慢了,因此产量还是很低。
舅妈从白米乡给找来一支娘子军,由老妈带着她们干这个,算是收入不菲的短工。
老妈看着虫茶直纳闷:“怎么虫茶颗粒一年比一年大?”
闻香夜蛾经过李君阁的空间筛选,现在的个头相当大了,当然出便颗粒也较大。
这也是李君阁所剩无多的可以作弊的东西,至少科学家们对这一块还完全没有关注过。
他们喜欢解决战略性问题,虽然李家沟虫茶今年终于突破了千斤大关,可这点量他们还是完全看不上眼。
不过老妈却干得兴高采烈,因为皮娃把虫茶产业从集团业务中划了出来,作为家中的私产交给了老妈管理,每年这三百万就是给家里的日常开销。
李君阁家没有搞民宿,虽然基本上客人不断,可都是免费吃住还带往外拿那种,看着别的姐妹家年年几十万的旅游收益,虽然都是自家娃带着他们搞起来的,可老妈还是有些眼红心热。
有这三百万打底,这下老妈手里边就松泛得很了。
在李家沟这种传统型自给自足的地方,家庭年收入上了五十万,那就真的只是一个数字概念了,有钱你都花不出去。
不过李家沟人的脾性一点没变,完全没有家家土豪的自觉性,因为最有钱的那一帮子人,要不醉心于艺术,要不醉心于科研,要不醉心于文化,偏偏就没有一个醉心于财富。
有这样一帮子领头当人样子,加上李君阁和阿音各种方式的引导,李家沟人也渐渐养成了这样的癖性。
他们在摆脱贫穷走上小康后,心态没有经历膨胀和骄纵那样一个暴发户阶段,丰富多彩的进修选择,让他们直接被李君阁推入了对精神修养和生活品味的追求。
家家男人,都可以来几样手艺,侃几篇文摘;家家女人,都能随手插出一瓶好花,刺上几幅绣样;家家娃子,都能写上几笔书法,背一堆诗词。
在李家沟人看来,这只是拣起了老祖宗们耕读传家的传统,但是他们其实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现在做的,和祖宗们做的,其实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之前的耕读传家,其实是一种生存手段,一种自保机制。
在读书人出仕免税的大前提下,通过读,为家族争得一个更为宽松的生存环境。
这就是古代读书人心里,族比国更加重要的原因,也是封建制度下最大的弊端。
几乎所有的封建王朝的覆灭,不管外因如何花样翻新,内因里边,都逃不过土地严重兼并这一条。
这和李家沟人现在的读,完全是两种目的两种追求。
第八百五十三章 展馆
第八百五十三章展馆
但是能明白其中意味的,除了四爷爷,老伯,李君阁,就连大伯都懵懵懂懂似悟非悟。
这种生活状态,生态和心态,让李家沟人满意得不能再满意了。
不过皮娃的秉性,要让人对他如面大宾般尊重起来,确实难度太大,于是他们平日里和李君阁照样插科打诨地日常互怼,却潜移默化地地将这种尊重转移到了另一个更适合的人,阿音的身上。
这也恰恰是李君阁想要的效果,一个平易近人啥都能聊,一个处事公平让人信服,这就给小小的村子建立了一个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公开公正的舆情良性循环通道。
加上李君阁防微杜渐小心翼翼的纠正,四爷爷大伯等以身作则自律自清的榜样,王婆婆王焕邦等人情练达风趣幽默的调剂,梁慧丽阿音唐少平等实心任事任劳任怨的作风,李家沟和盘鳌乡的风气,那真是没得说。
再加上每年几次合村所有人参与的大型集体活动,邻里帮扶亲如一家之风仍旧得以延续,使村里人情味依然保持着浓厚。
不以牺牲周围人利益为代价的小康,才是真正的小康。
法治不健全,人心有贪欲,可事情并不是就不能做,做不好。
关键还在手段。
因此李家沟的现状在外来游客的眼中,那就真如同一个奇迹一般的存在。
自然,人文,民俗,民风,皆有可观。
虽然前边几点已经很好了,但恰恰是最后一点,才是李家沟旅游开发区最大一项加分项。
谁见过导游小贩满地走,拉客商家多如狗,吃瓜游客挤罐头,你争我抢只为自家好的世外桃源?
这才是真正世外桃源的感觉嘛!
……
祠堂旁边又多了两栋建筑。
一个是传统生活博物馆,一个是非遗博物馆。
生活博物馆内,展示的是古代耕读世家从传统用品,并在旁边标示上文字,注明名称,用途,用法,和相关的风俗,名人轶事。
器物分按耕读分为两大类,耕指的物质生活,又细分出衣食住行四大类。
里边收集来的汉苗两族的传统农具,纺织具,厨具,运输工具,木工,石工,打铁,以及竹编,草编,制瓷,造纸,造墨,造笔等工具……基本上农耕文明的各种用具,都告齐全。
除此之外,还有汉苗两族猎具,跑山用品,采药工具……
然后是学习用具,包括文房四宝,书架,画坛,镇纸,臂枕,笔架,墨舔,考篮,书架……
诸多门类。
还有乡村里的一些相对大型的工程模型和示意图,诸如水磨,水舂,山塘沟渠水利工程,桥梁道路工程……
之后是建筑样式,包括祭祀议会场所,学习场所,贸易场所,娱乐场所,居住场所,除了模型,还有一些对现代人来说属于冷知识的功用性配套设施,一一标明。
龙首桥原桥板,也被移送到了这里来。
一圈看下来,基本上对古代村寨生活就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非遗博物馆里边,就是各项非遗的陈设了,镇馆之宝好些样。
青珉石坊的号鼓,被移到博物馆两侧安置,进门后是石雕,木器,银器,煤砂器,各种女红制品,苗绣……
还有民俗节礼用的各项东西,小孩子的百纳衣,求雨的草龙,新春的龙灯,狮子……这些东西,也在非遗行列。
节气对农村生活来说非常重要,因此还有大量的图片资料,列明了各个节气对应的民俗,祭祀,饮食,作物……
除了这些大样,其实李家沟的非遗类的东西太多太多,比如制豆豉,制酱油,传统榨油,调漆,做粉丝,这些也属于传统非遗的内容。
几个非遗传承人的得意之作,各种非卖品,和各位大师,大艺术家之间的往来酬答的作品赠品,也设了一个专厅展示。
还有他们的成就讲述,以及他们日常的一些有趣的游戏之作也展示在专厅里。
比如各种类型的青珉石,石头叔相应的画样;小石头完成了一半的砚台,一边是粗雕,一边还是石头上墨稿。
比如篾匠叔的瘦金体书法,良子的织艺。
比如阿冲叔装点的藤丝细柄银护手苗刀。
比如表哥的法王寺弥勒大画。
这些东西,让前来参观的游客,看到了大师们的日常修养,让大家了解到大师们鲜为人知的另一面,认识到大师们的艺术底蕴何其深厚。
盛名之下断无虚士,只会打石头的,是石匠,只会刨木头的,是木匠,断不会成为大师。
李君阁站在盘鳌乡大型动态地图的液晶屏前,看得非常满意,上边将各家各户的田地名字都标明了,拿手指在上边划动,可以自由地放大缩小,点击一下,可以看到那段田土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参观人数多少不论,博物馆的另一个作用是作为实物档案的收藏之用,至少对盘鳌乡和李家沟今后的孩子们来说,博物馆的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
回到家中,老妈和奶奶已经开始在泡米,挂艾草菖蒲,熬药水了。
李君阁看着就头疼:“千瞒万瞒,还是给他们知道了,都怪晓松这爱显摆的大嘴巴!”
老妈喜滋滋地道:“几个月不见了,还挺想他们的,你就不想他们?”
李君阁说道:“这么大老远飞过来得多累啊?”
奶奶慈爱的笑道:“累不累要看干的事情喜不喜欢,喜欢干的事情就不觉得累!你看我给他们准备香囊和布猴子,就一点都不累!”
李君阁举手投降:“得,我说不过你们!我还是去葫芦溪那里看看吧,顺便接他们回来。”
两艘趸船张灯结彩,打扮得喜庆非凡。
这里是明天龙舟的始发地,到时候四艘龙舟会顺着五溪河向下,划到盘鳌乡河上搭出的青棚为止。
王良厚和唐少平正在忙活着让龙舟入舟棚,可不能就在水边上扔着,明天还有一溜的仪式要进行。
没一会儿,盘鳌乡和白米乡的龙舟也划过来了,小伙子们喊着号子将龙舟拖上来,抬入舟棚。
闵乡长和王八之气老族叔是两支队伍的舵手,四支队伍一到齐,河滩上就是两百多号精壮小伙儿,一个个这一个多月在水面上都晒成了小麦色,一笑起来就是上下俩排白牙。
几支队伍都不陌生,盘鳌镇现在是大集,有事儿没事儿大家在那里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相互间熟悉的不少,现在都扎堆地相互打着招呼。
梁慧丽从电瓶车上跳下来:“老族叔不让我上船!二皮你评评理!”
李君阁脑袋好疼,耐心解释道:“这是老风俗,龙舟上不能上女人,就跟阿冲叔忌讳上梁木头被女生跨过一样,这理儿没地方评去!”
说完一指边上训练用的八人小龙舟,听说美娴他们要回来,李君阁让篾匠叔把那艘船也装饰了出来:“要不一会儿美娴他们回来,你们去那艘船上玩去?”
梁慧丽一脸的不高兴:“你就想我帮着带孩子!为什么苗家的龙舟就可以上女人?!”
李君阁纳闷道:“哪里?”
梁慧丽伸手一指:“那里!”
李君阁一把将那苗女打扮的抓过来:“你看清楚,自家小叔子都不认识了?”
梁慧丽定睛一瞧:“二准?!哎呀你怎么成这样了?哈哈哈哈笑死我了……等等我给你拍一个发给秋丫头……”
司星准一身节日的苗女盛装,白眼一翻不但不难看,还有点卖弄风情的意思在里头:“死二皮把我骗了过来说是有好事儿,然后被阿代和阿音不由分说就弄成这样了……”
李君阁笑道:“这也是风俗,阿冲叔说要找个男娃来扮苗女,我立马就想到你了,啧啧啧,这打扮出来,直的都能给掰弯啊……”
梁慧丽笑得捧着肚子蹲在地上了:“不行了,二准你别翻你的白眼了行不,实在是太勾人了哈哈哈哈……”
司星准忐忑地说道:“明天我可以戴墨镜不?我现在好歹也是公众人物……”
李君阁说道:“这么好的梗,岂容墨镜玷污!说好的帮你求婚成功,你就答应我一件事情,就这件了!不准戴!”
司星准委屈得不行,喃喃道:“你个死二皮……你就把我往死里坑吧……”
这时候五溪三号到了,娃子们的小脑袋正凑在船舷边上看着一路随行的江豚。
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