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回到山沟去种田 >

第587部分

回到山沟去种田-第587部分

小说: 回到山沟去种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苗家人的队伍里,是一条牛头的草龙,汉家人的队伍里,则是一条红色的龙灯,还有憨态可掬的狮子一家。

    两支队伍欢呼着靠近,终于融为一体。

    慎清公端起酒碗,敬给苗寨族长一碗,族长接过一饮而尽,两人把臂言欢,哈哈大笑。

    丰收的庆典,苗舞,龙灯,狮舞,草龙舞,秧歌,轮番上场,说不尽的欢乐,大幕在歌舞中徐徐垂下,一百分钟的歌舞剧《山水同根》,终于完美谢幕。

    乡亲们全部起立,热烈鼓掌欢呼。

    大幕重新拉开,司星准,童团长,带着所有演员在台上鞠躬致谢。

    掌声和欢呼经久不息,童团长已经致谢三次了,乡亲们还是久久不愿离开。

    童团长的眼睛湿了:“小准,乡亲们太热情了。”

    司星准看着台下一张张兴奋莫名的笑脸,说道:“讲的就是他们的故事,看来效果不错,他们是认可的。”

    童团长笑道:“是啊,有根有脉的故事,才是打动人的好故事,我们再给他们鞠一次躬吧。”

    今晚交通部加班,负责把乡亲们拉回去。

    李君阁这一车是李家沟欢脱三人组,焕邦叔敲着大腿一路哼着高腔锁喇的调门,突然狠狠一拍:“二皮!那跑山匠是不是就是你猎户叔?!”

    王东方“哎哟”一声:“打死你个龟儿!下狠手的时候就往老子腿上拍!”

    王婆婆笑着点头:“肯定就是猎户了!当年猎户可是在山上打了通关才把苗娃他妈领下来的!”

    李君阁矢口否认:“别乱说啊,我哪里敢编排长辈,没有没有……”

    焕邦叔笑道:“肯定是!背景里那蛇是乌稍,我记得当年猎户就是被乌稍咬的,是苗女把他救下来,他就赖上人家了!”

    王婆婆骂道:“什么叫赖上!这叫两情相悦一见钟情!我李家沟第一情种猎户,第二情种篾匠,第三情种,嗯,应该是皮娃……”

    阿音“哎哟”一声,羞得满脸通红。

    王东方说道:“这话没毛病,猎户多凶悍的性子?何二虎的名头白叫的?当年夹川水码头,为了药师几瓶成药,扫倒了一地的青皮。可你看他跟苗女红过一次脸?动过一次手指头?乖得跟猫儿似的。”

    王婆婆说道:“就是就是,满李家沟的男人,就数猎户德行最好。你们几个不打老婆,那也可能是因为打不过,人家猎户那才是真正的谦让心疼,这才是真爷们儿!”

    王焕邦和王东方立刻闹开了:“什么就叫打不过,我们那是不和堂客计较,男人讲的是立家业,在老婆身上使劲算什么鬼?”

    王婆婆说道:“你俩可得了吧,谁不知道谁?你们俩年轻时候也不收心,二十几了还跑去和小孩子们玩蛇抱蛋,被俩堂客追到河边揪着耳朵回家我又不是不知道。”

    “蛇抱蛋”是一种乡里游戏,就是捡几块卵石放到一处做蛇窝,一个人蹲趴在上面当护蛋的蛇,其他人要想法从他身下把石头取出来,护蛋的人只能拿腿去扫冲上来的人,被扫到谁,那就换谁来当蛇。

    这游戏的诀窍就是迎着蛇头出击,在他转身的时候迅速取出卵石,和劈甘蔗这类游戏一样,可有时间没见娃子们玩过了。

    李君阁和阿音竖着耳朵偷听,老辈儿们的黑材料可是少有能听到,今天这几位心情可是太好了。

    王东方赶紧转移话题:“哎呀这猎户也没在这车上,想问都没地方问,到底是不是他,这心里头跟猫抓似的。”

    王焕邦说道:“你管皮娃写的是不是呢?反正在我心里边认定那就是了!小准的电影我是没看懂过,你说拍个篾匠过日子有什么好稀奇的,在外边就那么受欢迎;拍个《蜀山》,满天飞着人,那也是莫民奇妙;拍个《干将》,里边的人心里头弯弯绕太多了,老子看着都替他们累得慌。”

    “就这个是真好,虽然中间有些惹眼泪儿,但是结局总算是好的,这戏比以前那些老戏好看。”

    王东方说道:“还有曲子也好听,我听着好多都像我们以前哼过的那些,就是那词儿不对,”

    王焕邦也点头:“就是就是净整雅词儿,那《山歌不唱不开怀》不是那个样子的……”

    说完轻咳一声,拿腔拿调地唱起了女声:“不唱山歌嘛不开哟怀哟,不开哟怀——”

    “碾儿嘛不推嘛不转哟来啊,不转哟来——”

    王东方拿男生加入合唱:“咿儿咿儿哟,幺妹嫁干哥。红绫子花鞋,白绫子裹脚——”

    然后飞眉毛挑逗焕邦叔,唱到:“幺妹儿好年轻哪,你到底爱哪个?”

    焕邦叔满面娇羞,那眼媚眼狂抛,低头轻声,这叫瞬间入戏:“就爱你嘛啊喂呀左——啊喂呀左——”

    然后两人又开始合唱:“二十四呀根小呀河,呀喂哟——过黄河嘛缠小脚哇,呀喂哟——陈郎上前扯裹脚,不等情郎等哪,自己脱!年轻小伙(幺妹儿)也!”

    东方叔愈加得意:“打一个下坡来滚草窝哟,来滚草窝——”

    “唱个嘛贤妹儿嘛走拢来哟——自己脱——”

    接下来又开始合唱:“咿儿咿儿哟,幺妹嫁干哥。红绫子大花鞋,白绫子扯裹脚——”

    焕邦叔继续唱到:“幺妹儿好年轻哪,你到底爱哪个?”

    东方叔再次回应:“就爱你嘛啊喂呀左——啊喂呀左——”

    这才刚过了上半阙,王婆婆就实在听不下去了,照两人头上啪啪两下:“大半夜的还亮骚!也不怕招狐狸!”

    焕邦叔一副真理掌握在我手中的样子:“这才是原词儿!”

    李君阁哭笑不得,大舞台上要唱什么扯裹脚,滚草窝,自己脱,只怕要把文化厅副厅长气个半死,六个一工程什么的,门都没有!

    阿音被这两人的表演笑得不行:“二皮,你不是喜欢拿诗经体翻译民歌吗?这首你翻翻看?”

    李君阁笑道:“不用不用,人家《诗经》里边本来就有现成的。”

    阿音讶异道:“真的?夫子连这种歌都收入《诗经》了?”

    李君阁吟道:“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接着对阿音说道:“翻译过来就是‘太阳升起在东方,这位姑娘真漂亮,进我房兮在我榻,踩在我的膝盖上。月亮升起在东方,有位姑娘真漂亮,进我房兮在我榻,站在我的脚边上。’”

    “封建时代解读《诗经》,喜欢往政治上掰扯,将所有诗都定为政治讽刺诗,其实我打小就不这么认为。”

    “这诗就是写的一个女孩子喜欢一个男孩子,进他房间主动示爱,欢好一夜后女孩子准备离开时的情形。这是从男方角度来写的,里边充满了小窃喜和小自得,跟政治讽刺一毛钱关系没有。”

    焕邦叔一针见血:“要我说,这就是光棍骚梦还没发过醒!哪哪的漂亮姑娘不是一帽子人追!主动上门的一般都长得不咋地!”

    东方叔立刻又开怼:“说得就跟你被上过似的!诶你是不是真有过?老实交代有没有?”

    ……

    演出非常成功,不过要在李家沟成为经典保留剧目还为时尚早,这些都是专业舞蹈演员,要在李家沟培养出这样一支队伍,任重道远。

    而那帮子人主业都在蜀都,文化厅知道观众反响后大有信心,准备继续精心打磨,然后在蜀都大剧院试演几场,等到毫无瑕疵后再送首都进行汇报演出。

    因此次日二准就带人离开了李家沟。

    不过里边的龙门阵李家沟人觉得半年时间摆不完。

    原来苗家人和我们汉家人开着车车干过战呀……

    原来他们是坐着电动筏子来的呀……

    原来傻祖奶奶跳舞那么好看呀……

    原来慎清公教得是普通话啊……

    ……

    最后的焦点话题,总会集中在从《跑山汉子》到《私奔》这段情节到底是不是猎户叔的真实经历上。

    当事人倒是很镇静,来了个三不政策,不承认,不否认,问什么都是不知道。

    不过据好事儿的焕邦叔仔细观察,说苗婶这几天干着活儿都在哼歌,走路也带着风,似乎很开心的样子。

    这两人当年的婚事没有经过王婆婆说媒下定,说结就结这就是不讲理,因此现在只能归类为疑案。

    搞不好真就是歌舞剧里边讲的那情形,毕竟苗家的拦门酒不是那么容易喝的,老子们又不是没挨过。

 第八百六十二章 意其如此

    第八百六十二章意其如此

    李君阁在祠堂和四爷爷,老伯喝茶,老婶在一边作陪,身边摆着一摞子书。

    新书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是一套崭新的《琼林别藻》。

    李君阁翻看着书籍:“不错不错,这书我拿我书房去放着。”

    四爷爷都觉得有趣:“你就这么上进?这是给孩子看的。”

    李君阁笑道:“对呀,就是留着给我孩子看的呀。”

    四爷爷哈哈大笑:“挺好,想得周全!”

    老伯给四爷爷倒茶:“文化厅首印十万套,也不知道他们卖不卖得完。”

    四爷爷说道:“懒得管,对了昨天那部歌舞剧相当不错,你是准备将它在盘鳌乡弄起来?”

    李君阁说道:“不好弄,非专业演员拿不下来,专业的现在在蜀都继续打磨,准备今年的汇报演出,不过整体版权我们集团已经打包了,慢慢来吧。”

    “不过剧场那边也没闲着,现在在放着李家沟出产的几部电影,还是有人看。”

    四爷爷说道:“现在舞台的声光效果令人震惊,我们那个时候一般就是文工团,最顶级的就是《东方红》了。”

    李君阁赶紧摇手:“那怎么能比,总理亲自担任总导演,不像我们这个,总导演是个二不挂五的家伙。”

    老伯说道:“现在村里热议的就是猎户那段是不是实有其事,这事情今天你给我交个底。”

    老婶也点头:“就是,这个问题我也很好奇,那一段有点屠格涅夫笔下的味道,他的《猎人日记》,应该算是种田文的鼻祖了吧?”

    李君阁大讶:“老婶你还研究网络文学?不够我认为种田文应该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你看种田文一般男主穷光蛋,开局一条狗,桃花源记里边是男主穷光蛋,开局一条船;种田文一般有个空间金手指,桃花源记里边有个空间小村子;种田文里边一般没什么勾心斗角矛盾冲突,桃花源记里边也是好乡情;然后种田文里边有淡淡的装逼,桃花源记里边‘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是不是装得够清淡?”

    老婶被逗得直乐:“还真有点类似。”

    李君阁继续说道:“嗯,这就算黄金三章开局猛如虎,估计是书友们觉得咬口不喜欢,收定比虽然还可以,但是分类太冷门,加上书名赶走一波,古文再赶走一波,前期就裸奔没推荐,后期均定也上不去,稿费都不够五斗米,于是一言不合就切了当太监,转头弄田园诗去了……”

    老伯听得一脸懵逼:“皮娃你这都是哪门子切口?我怎么听着乱七八糟的?”

    老婶笑得很开心:“这是网络小说作者之间常用的话,属于年轻人的世界,你就别参和了。”

    李君阁笑道:“至于猎户叔那段是不是和剧中情节重合,那是我根据李家沟的道听途说加的改编。”

    “反正猎户叔被蛇咬,被苗婶救,打通关,这三件事情是板上钉钉的,其它的,还不就是瞎编呗!”

    四爷爷笑道:“当年大苏考策论,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欧阳修是主考。里边苏东坡写了句‘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文章写得好,欧阳修想定为第一,可小考官梅尧臣觉得有古怪,这论据自己没听过,一问欧阳修,欧阳修也没听过。”

    “两人不能确定到底是不是自己把哪本书看漏了,欧阳修又怀疑这篇文章是自己门下曾巩所作,于是给他定了个第二。”

    “后来欧阳修问苏东坡,你这个‘三杀三宥’的破典故是哪本书上说的?苏东坡给了个无厘头的答案——《三国志孔融传》。”

    “欧阳修回去查了一遍《三国志》,又把苏东坡叫去,说你这个大骗子,来来来《孔融传》里哪里说过这话,你给我找出来!”

    “苏东坡说:‘《孔融传》里边有记载啊,孔融有天跟曹操聊天,说当年武王曾经把妲己赐给了周公。曹操就好奇问这是哪本书里讲的?孔融你不是将袁熙的老婆赐给曹丕吗,所以‘以今日之事观之,意其如此。’我这‘三杀三宥’,可不就是‘意其如此’吗?’”

    老伯哈哈大笑:“看来皮娃写剧本的时候,那也是‘意其如此’!”

    李君阁赧笑道:“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反正我没落实名,猎户叔也抓不到我把柄。哦,就许他被蛇咬得那么开心,还不准别人也开心一下啊?”

    四爷爷一口茶喷了出来:“你……你当真是个皮娃!”

    ……

    仲夏是瓜果飘香的好日子,河边浴场游泳的游客也日渐多了起来。

    很多东西都在俏没声的长大,一天一个样子。

    比如地里的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

    比如山上的老大老二,比如河里的福宝。

    福宝,好难听,还是喜欢小小灰这名儿,实在不行江小白也不错。

    不行江小白不行,那不成药师叔的祖宗了?

    老爸老妈已经把日子过得有些糊涂了,自家鸡圈里边的跑山鸡,怎么越吃越多?然后,怎么连野鸡,锦鸡,白鹇这些家伙都混进来了?

    李君阁的解释是自己在搞科研,有时候会把一些看着骨骼清奇的家伙带回来研究,研究完后就扔鸡圈里,有时也会去山里边弄一些过来,这叫保持基因多样性。

    这是科学,您二老不用管,反正家里鸡够吃就成。

    然后就挨了老爸一通的数落,你娃有偷摸着去山里边打野!一天到晚的到底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