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回到山沟去种田 >

第637部分

回到山沟去种田-第637部分

小说: 回到山沟去种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君阁说道:“你傻还是我傻?葛仙米干品不做精加工,那都得一千多一斤,这样的添加剂你拿去喂猪?我自己吃都还要算计半天呢!”

    这下林昭也傻眼了,要是海哥在,听见这话肯定也会一脸幽怨。

    李君阁掰着手指头:“不管怎样现在就清理出来三种选择,第一,纯野猪娃,这产业短期可以,但是干不长;第二,纯狮子头,有一个市场问题;第三,杂交猪,怎么补硒……”

    苗娃突然冒了一句:“说这么多干啥?皮娃你不是常说专业的事情交给专家做吗?”

    李君阁一拍脑门:“对哟!这事情问于丫头啊,用得着我们几个傻大粗在这里瞎琢磨?”

    电话拨通,将这事情一说,于丫头笑得都不行了:“就养杂交猪!你们全都钻进牛角尖了!现在市场上普通跑山猪肉就已经了不起了!别忘了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

    “不要想着什么产品都像李家沟杂交跑山猪那样完美,只要能保证口味和品质,就能卖到飞起!富硒那只是锦上添花!”

    李君阁怀疑地问道:“于丫头是不是真的哟?到时候闵乡长的猪卖不出去,你要给我们兜底哟!”

    于丫头笑道:“兜底兜底全兜底,需要预付款不?让闵乡长他们按你们的方法养出来,就已经算是上上品了!我们集团给你们包圆!”

    李君阁不服气:“这都能叫上上品,那我们李家沟人自己吃的叫啥?”

    于丫头咯咯娇笑:“叫过分!叫出格!叫让全世界养猪的卖猪的羡慕嫉妒恨!”

    “懂了没有?记住这样的概念:我们光富硒零抗猪,就已经是世界第一!”

    将电话挂掉,李君阁讪讪地看着几人:“呃……其实不怪我们养得太好,而是人家外边的要求太低了……”

    闵乡长惊喜地问道:“那就是我们也能养?”

    李君阁说道:“于丫头说的,你们那边就养我们提供的杂交猪娃,还是跑山猪的养法,销路她给你们包了!”

    闵乡长高兴地握着李君阁的手:“皮娃这份实诚,我老闵算是一百个服!我们自家都考虑不到这么多啊。”

    “换到别的地方买,人家只管卖猪娃给你,谁还替你考虑品种选择饲养方法甚至销路市场?当真是四祖宗说的那啥来着……亦带亦水?”

    李君阁脸都吓白了:“一衣带水!要是敢水你我外公还不提着黄荆棍儿来找我?闵乡长你说本地方言俏皮话就挺好,别整这些词儿来吓人!”

    这事情就算议定,后续的事情虽然还多,比如林昭要进行品质控制,饲料厂要配比饲料,猪娃要阉割,提供的数量多少,价格多少等等……

    但这些已经不是李大总裁方便插手的了。

    十月金秋,转眼即至,李君阁和阿音又迎来了央视《走近科学》张老师一行人。

    他们要来制作一期青珉直上谜题破解的节目。

    青云直上的奇景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首先就体现在了青珉石价格上,涨幅可谓一日三惊。

    所以这次台里边下来硬性指标,小张你不是和李家沟关系不错吗?前几期节目反响都很好,现在就正好了,你去做一期节目,一定要给全国人民一个科学的解释。

    张老师看着久长居里的青珉石下方基座上“翠云峰”三个朱楷小字,又看着忙里忙外的拍摄团队,不由得咬牙切齿:“皮娃,实在不行的话,我就只能强行科学解释一波了!”

    李君阁笑道:“张老师当真是学问人,强行二字,用得妙到毫巅。”

    张老师手扶脑门:“你别闹!你家的石头出妖蛾子,凭什么要我来背锅?那你说我该怎么办?这事情你必须帮我出出主意!”

    李君阁赶紧安抚:“别急别急,这事情啊,古已有之,不稀奇。”

    张老师不禁奇怪:“真有?我怎么没听说过?”

    李君阁不好意思说张老师你读的书可能真不多,只道:“这个事情我们搞园林建筑的再清楚不过了。《宋史纪事本末》里边有过记录,当年宋徽宗大造园林,平地起山。因园林地处宫城东北隅,故而称之为‘艮岳’。集江南花石名木于其中,这就是《水浒》里边花石纲的由来。”

    张老师问道:“那这艮岳园林里边,就有这种石头?”

    李君阁说道:“宋徽宗作为艺术家来说,是当之无愧的。他搜罗当时的能工巧匠,将硫磺深埋地下,在上边用一种奇异的石头造景。每逢烟雨之时,艮岳之中便会出现云雾缭绕的人工奇景,被称为‘贡云’。”

    张老师顿时大喜:“当真?哎哟这个线索可太重要了,光靠这个就可以让我交差!”

    “皮娃这就是千年前古人玩过的花样啊!就算现在的人玩不出来,那也不是我的错不是?所以今天遇到一个青珉石这样的巧合,也不算稀奇不是?”

    李君阁忍俊不禁:“你这说法要是用来敷衍塞责,也算是勉强成理。宋徽宗用来制造这奇景的石头,是一种叫炉甘石的东西,本身是一种碳酸盐,属于方解石族菱锌矿,主要成份是碳酸锌。”

    “这种石头具有小孔隙,有吸湿性,无臭,微涩。这些特性,与青珉石是不是很相似?”

    张老师拍着腿说道:“知道名字那就好办了!我这就联系地质所找这种石头。”

    李君阁说道:“不用找,这石头你要找那种园林假山般大的,那是举世难求,不过拳头以下的那是太多。”

    “药师叔民宿里边就有,它本身就是一味治疗疔疮溃疡的药材。”

    张老师捏着李君阁的肩膀:“救了命了啊老弟!你这一肚皮的冷知识真是天造地设给我们节目量身打造的!”

    李君阁接着说道:“这事情还真是挺有趣的,不过科学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在于可复制,可重现。”

    “那天其实不光光是眼前这块石头,我们李家沟好些青珉石都发生了这奇特的现象。”

    “现在我大致有一个谱,那一天的气象,风力,温度,湿度,甚至光照强度等等,我们是搞农业的,这些都有详细的记录。是不是可以在实验室里边复制出相同的条件来,看看奇景能否重现?”

    张老师乐得嘴都合不拢了:“那这就更加接近《走近科学》的节目宗旨了,不管能不能重现出来,我们至少进行了科学实验,进行了科学探索和研究。好,节目内容充实了!心中大定!”

    李君阁啼笑皆非:“张老师你这就不是搞科研的态度,搞科研都是持之以恒孜孜以求,你看瞿院士他们……”

    张老师急眼了:“他是院士!研究所所长!博士后导师!我就一苦逼万金油主持人!你跟我说不着这个!”

    说完又看着水池中的翠云峰:“这得多大的实验室才装得下……”

    李君阁一脑门子的官司:“谁说用这块做实验了?少惦记我的宝贝,到时候就用家里的两口大缸!”

    张老师说道:“那就不用麻烦了,直接去你家里拍就好了呗。”

    李君阁翻着白眼:“你可得了吧,以你们节目的风格,别把我家编排成鬼屋,给我奶奶留下阴影,她可信这些个!”

    家里边的两口大缸那也了不得,川派玉雕大师王敏材的得意之作,张老师他们四处采景大闹玄虚的时间里,李君阁将缸子收拾妥当,拿泡沫裹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运到了忘忧谷。

    那里有温控湿控风控设备,可以基本满足实验需要。

 第九百三十五章 实验

    第九百三十五章

    当天晚上,张老师站在灯火通明的大实验室里,一边一个青珉石的大缸子,里面盛满了清水,甚至连睡莲,蒲草和斗鱼都恢复到和中秋夜一样。

    大缸子外面各罩着一个巨大的透明有机玻璃罩,玻璃罩的内面贴着各种监视探头。

    此外还有风扇,加湿器,计时器。

    一边的工控台上,林昭和苗娃两人穿着白大褂,守在电脑屏幕前,屏幕上跳动着各种监控数据。

    整个实验室除了两件美轮美奂的艺术珍品,剩下的就是冷冰冰的无影灯,工控台,贴胶地板,不锈钢玻璃墙和有机玻璃密封窗户,一看而知是一个超大无菌实验室。

    嗯,起码从视觉效果上看,一本正经很科学。

    摄影师将补光打开,张老师儒雅地站在玻璃大缸前,那激光笔的光点点在两边青珉石的大缸上:“观众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所谓会‘发烟’的石头,其实在古代文献里早已有之。而且祖先们还将它们的这个特性应用到了园林设计当中,用来给皇帝打造乘云驾雾,飘飘欲仙的奇景。”

    “我们也通过显微镜下的结构,详细比较了炉甘石和青珉石。虽然两者成分不同,但是其物理特性,有相通之处。”

    “现在我们也知道,青珉石有一种类似皮肤毛孔般的细腻微小的结构,具备亲水的特性,本身就是一种会‘喝水’的石头。”

    “这也是它作为饰品,被人佩戴之后,会容易光润,产生玩文玩的人常说的‘宝光’的原因,那是因为人体皮肤分泌的油脂,进入了这些毛孔状结构的结果。”

    “我身边的两口大缸,是蜀中玉雕大师王敏材的作品,每口大缸的重量近百斤。”

    “中秋夜发生的‘青云直上’的现象,久长居的翠云峰,并不是唯一的个例。根据这两口大缸的主人李君阁的介绍,那天夜里,这两口青珉石大缸,同样发生过类似神秘现象。”

    “我现在所处的地方,是李家沟集团的孢子培育实验中心,这里对温度,湿度,照明,气压,风速,有着比药物生产产房还要严苛的控制要求。”

    “我们将在这里,尽可能模拟出那天的天气情况,测试‘青云直上’的奇景,验证我们的推测,看看在实验室条件下,是否能够重现当日的奇景。”

    说着信步走到林昭和苗娃的身边:“我身边的这位,是李家沟集团农业技术发展中心的林昭主人,这位是他的助手何苗。”

    两人一脸严肃地冲着镜头点点头,脸上还有些面对摄影机的小紧张。

    张老师说道:“林主任,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林昭指着一个电脑显示屏幕:“左边的这排数据,是中秋节我们集团采集到的天气数据,大家看,这是是温度,这里是湿度,这里是风速,那天几乎无风,这里是光照强度。”

    张老师指着其它的几个数据:“这些事什么?”

    林昭说道:“这些事空气中的烟尘,花粉,孢子等监测数据,这些是昆虫的监控数据。”

    张老师大为吃惊:“连这些都在你们的监控范围?”

    林昭笑道:“我们培养的兰科植物,对这些都是非常敏感的,要想培育好它们,一点也马虎不得。”

    “这其实还是一个环境生态研究项目,和中科院,山水基金研究所,都是实现了数据共享的,这对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都是非常有用的监控数据。”

    “这只是我们李家沟自然数据的一部分,还有水产中心的水文监测,还有兰场林场和田地的土壤监测,加上我们中心的气候和空气检测,四者合一,才是李家沟自然环境大数据系统。”

    “明年我们还将要加入一些重要的监测,测试游客人数的增加,对李家沟自然环境的影响。”

    张老师摇头感慨:“你们集团能做出今天的成绩,原因就在这里吧?”

    林昭自信的笑道:“至少有一部分成绩,和我们科研人员的努力研究,是分不开的。”

    张老师说道:“那接下来我们怎么做?”

    林昭说道:“我们的模拟已经开

    始了,现在时间是晚上七点四十分,离中秋夜发生云雾升腾的奇景还有三十五分钟。”

    张老师说道:“你们是怎么实现模拟的?”

    林昭说道:“这要得益于我们李家沟的信息学人才赵华强的的工控设计系统,这套系统在李君楼先生的主持改造下,已经可以实现长时间自动动态控制。”

    说完指着计时器:“从今天早上八点开始,我们已经模拟了近十二个小时中秋那天的天气情况,你看监视器右边的数据,正在跟随左边数据的变化而同时变化,这就是这套系统在发挥作用。”

    “这本来是我们模拟孢子在各种长时间极端条件下的发育情况用的,现在用到您们这个实验上,正好合适。”

    张老师问道:“那林主任你觉得我们能够重现出当天的奇景吗?”

    林昭看了看张老师,又转向镜头:“如果不能重现,只能说明我们对青珉石的了解还不够深刻,某些触发条件还没有考虑进来。”

    “我不是地质学家,对石头不了解,不过我绝不相信那些迷信的说法。”

    “我们李家沟集团能够走到今天,不是靠的什么点石成金的神迹。靠的是我们大家讲究科学,刻苦专研,齐心合力,努力拼搏。”

    这话说得在一边观看的李君阁心跳猛然加速,脑门子上汗都下来了。

    好好地做实验就做实验,林昭你没事突然扯金手指干吗?人吓人吓死人的晓得不?!

    ……

    时针渐渐指向了八点一刻,大家的心情都紧张了起来。

    青珉石大缸的表面,似乎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终于,时针跳到了八点十六的数字。

    张老师脸上出现了一丝沮丧的神色,实验失败了。

    就在这时,显示器仪表上,几个数字突然变成了红色。

    林昭兴奋地一挥拳头:“成功了!”

    张老师一脸懵逼,又转头看了看毫无动静的青珉石:“这……算成功了?”

    林昭快速地那鼠标调出一个红色的指标:“看,空气中的湿度监测线,突然出现了一个上跳!”

    接着又指着一个数据:“这时安放在鱼缸底侧的探测器,是离鱼缸最近的一个探头,看这数据,张老师你发现什么没有?”

    张老师继续懵逼:“额,这个数值高,那个数值低,这说明什么?”

    林昭哈哈大笑:“这说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