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回到山沟去种田 >

第665部分

回到山沟去种田-第665部分

小说: 回到山沟去种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育的鱼类。

    这事情集团内一向是李君阁和苗娃在负责,现在盘鳌乡大水产基地一起来,规模瞬间大了无数倍,需要的鱼苗量也得相应增加。

    加上长江水产研究所的科研需求和万佳水产的生产需求,足够李君阁喝一壶的了。

    等到和苗娃一起带着农大新来的大学生们搞完这些,还没来得及喘上一口气,哥大四人组又打来电话,二皮我们又要过来了哟。

    忙得昏天黑地的李君阁都没反应过来:“你们过来干啥?”

    那边shirly大喊道:“还有一周就清明了!春播这么重要的事情你都忘了?!”

    李君阁不由得仰天长叹:“可忙死你们二皮叔算了吧!”

    阿音听见不由得抿嘴笑:“年年都听你这么闹,我可提前告诉你,三月中你还得腾出起码一周来。”

    李君阁说道:“又要干啥?”

    阿音笑道:“赶牛上山!”

    李君阁:“……”

    现在可是李家沟最美的季节,网上预订已经一票难求。

    经过四年的运作,摸索,建设,游客人数终于第一次达到了游客分流系统设定的上限。

    这是限流措施第一次得以实施,客满!

    其实硬要容纳的话,像其它风景区那样,李家沟再多几倍客流量都没问题,不过游客体验那就太差了。

    因此李君阁在集团会议上强调了保护性开放的概念,挣钱不能伤害环境,破坏名声。

    钱永远挣不完,集团的做法,只能是是尽量找项目,将淡季做成旺季,而不能一味把眼光盯在某几个长假,花期,或者大节气上。

    细水长流的生意,远比骤冷骤热的生意回报丰厚。

    集团内部的繁忙和决策,来到李家沟的游客们是体会不到的。在他们眼里,繁花似锦,春草如荫,绿水如绸,这就是一个美好闲适的春天。

    诸多的行程可供安排。

    或者从龙首桥漫溯花溪,体验夹岸芳蘼,一路甜香;

    或者在吊脚楼上倚窗独坐,感受春风杨柳,品味佛心新茶;

    要不就在梨花院落里,青草池塘边,泡上一壶石斛,金花。

    年轻人闲不住,骑着车,唱着歌,沿着绿道奔行,路过祖樱居的时候,被喷香的鸡汤勾得走不动,停下来来上一碗鸡汤冒饭,一碟洗澡泡菜,然后好继续前行。

    又有人在油菜花迷宫里迷路了,在那里垫着脚看别人怎么走。

    稳重一些的就笑,他们更喜欢在大湖边徜徉。看看珍禽,水鸟,垂杨,就算划划船也好,怎么都比在迷宫里像一只鸡圈里的鸡那样东张西望来得强。

    李家沟最受一家三口的欢迎,不是说一家子齐乐融融,而是两口子出发前就订好了体验课程,到了李家沟,将娃子往志愿者营一丢,自有丰富多彩的活动等待着他们。

    种植,巡山,学习生存技能,辨识动物植物,采中药挖野菜。

    还可以参观农大科研基地,近距离体验真正的科研工作,如人工孵化,鱼苗培育……

    还能见到珍稀的雉类,朱鹮,斑鳖,野猪,林麝,大鲵,江豚……

    这都多久没过过二人世界了?这回解放了,正好去古建群看看,拍拍照,坐在河边聊聊天,或者去大师们的店铺里边,看看精美绝伦的艺术品,选上点小礼物……

    一天的体验结束,一家三口在民宿集合,娃子兴奋得睡不着,被自家老爹屁股上俩巴掌拍老实了,赶紧滚床上去!明天到了悬天崖顶你还能这么蹦跶那才算能耐!

    悬天崖!天书崖!一边看日落,一边看日出!都是壮丽非凡。

    现在有了缆车,那就用不着学小年轻半夜爬栈道了。

    早上吃过早饭,搭乘小电瓶车去半山林场,缆车窗下的壮丽溪谷,绝对谋杀不知道多少相机内存。

    水云乡,多美的名字!据说这里有两套悬崖套间,那是给胆大喜欢猎奇的人住的,听住过的人吹嘘,以及他们的照片看来,那真跟住在天宫一般。

    娃子闹了半天,也不想想有多贵!他家老爹给不给得起那钱!就在大厅靠窗边的一溜茶桌体验一下得了……就这样还把孩子他妈吓得不行呢!

    山上的空气比山下还要清新,走出水云乡,便是成片成片的大柁衫树。

    这些树又粗又大,好多需要两人合抱,笔直地指向天空。

    林场边上,天然林和柁衫林交界的好几处鸟类投喂场,那是必须去的地方。

    好些鸟儿自己都叫不上名字来,只知道花里胡哨的真好看,反而是娃子熟悉,一打听都是李家沟网站上的玩熟悉的。

    沿着金花茶绿道一路前行,两边树底下听说都是聚宝盆,全国最好的天麻道地产地就在这里。

    苗家人可真是热情,寨子门口,一道拦门酒摆在那里,不喝还会被捏着灌。

    好在是刺梨米酒,度数不高,味道还不错。

    有人还想要,结果第二轮就是满满一只大水牛角,吓得那人落荒而逃。

    寨子里处处是惊喜,热情的苗女会唱山歌,跳鼓舞,小伙儿们会吹芦笙,奏……那什么怪名字来着?莽筒?

    寨子里还有非遗木匠,非遗银匠,非遗苗绣,都是一绝。

    饭菜和外边也大有不同,现在正是野菜鲜嫩的时节,吃的自然是不差。

    肉那更是没得说,小脚乌鸡,稻花鱼不说了,那黑猪肉煎出来才叫一个香。

    说句不好听的,真要拿到外头去,自己吃这一顿怕是心里还得盘算盘算,到了这里,敞开吃!

    就是虫子有些渗人,不过有一样再渗人也得尝尝——爬沙虫,听说吃了贼那啥,嘿嘿嘿……

    等山上几处景点游历完毕,就该去悬天崖看日落看归鸟了。

    然后回到苗家民宿,用鸡血藤水泡泡脚,再来一碗米酒发发汗,倒头盖着厚被子,在静谧的山林里入睡,那叫一个香!

    不过麻烦的就是这里没法睡懒觉,鸟儿们不会让你睡懒觉,娃子要去看鸟儿,更不会让你睡懒觉。

    睡不成那就起吧,一开门清新的空气激得人一机灵,感觉脑子都要比在城里清醒很多。

    先去寨子边上逛一圈,晨起锻炼的人还真不少,然后陪着娃子们去看鸟,等回到民宿,早饭已经准备好了。

    苗家糍粑,炒酸笋,熏鱼,拌蕨根粉,野菜炒鸡蛋,糯米粥……自己都感觉自己饭量比在家里见涨……

    山上玩的也不少,射弩,射箭,这是苗家特有的项目,外边玩这个,还算犯法,这里就是非遗体验。

    还有苗家的秋千,舞蹈,这个也是可以参与的。

    最受欢迎的当然是喂鸟,现在松鼠们也学聪明了,时常来凑热闹,胆子还大,有时候甚至敢跳到人肩膀上。

    自然保护区无法深入,只能一路沿着银杏古道去枫林,这一带算是过渡区,主要都是天然林,算是过一个保护区原始森林穿越的瘾,体验个大概。

    苗家的节好多,要是没有节日,这一通游下来得两天,有节日的话,那起码还得加一天风情体验。

 第九百七十六章 鼓

    第九百七十六章鼓

    等回到李家沟,匏瓜湖,独水溪怎么都得去一趟,《山水同根》必须看一场。

    甚至还有不少错过《干将》或者《紫色大猫》的游客,在家里看了电视盒子不过瘾,再来这里体验一下大银幕的感觉的。

    这么多的项目走完,只是普罗大众的常规游,还有一类人,是来进行深度游的。

    他们是来体验李家沟人的生活的。

    用他们的话说,物质早就自由了,在李家沟,他们寻找的是精神的自由。

    跟着民宿的主人体验这种生活,插花,茶道,陶艺,书法,木艺,漆艺……

    听听文学讲座,美术讲座,三教思想讲座,去法王寺学学坐禅,去三台观学学五禽戏……觉得这样的生活才是生活。

    甚至就是熏腊肉,灌香肠,养虫茶,卷石斛枫斗,哪怕简单的收收菜,喂喂鸡,都是享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嘛!

    李君阁把这样一帮子人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既爱且好,这是真爱,的确发自内心的喜欢,而且身体力行越做越喜欢。

    第二类是只爱不好,一说起来都是满嘴向往和羡慕,刚过几天这样的生活就顿觉无趣,这种是叶公好龙,憧憬的是一种臆想中的美好。

    还有一类更可笑,只好不爱,因为别人觉得我这样做了不得,所以我才这样做,纯属为了装逼而委屈自己。

    阿音见不得李君阁这些尖酸刻薄的评论,给了他一下:“你管那么多干啥?来得都是客!”

    李君阁笑道:“我管他们干啥?正事儿还忙不过来呢,明天我可就带着白大它们上山了,你真的不去?”

    阿音说道:“我这里实在是走不开,你先去吧,等发串串肉的时候我再上来。”

    李君阁说道:“你们的规矩可真多,反正我是搞不懂,这次去就只带眼睛不带嘴。”

    “对了开秧的时候哥大四人组那边要闹的话你可得给我顶着,别又说小幺叔不管他们的死活,婶婶的架子端起来训死他们!”

    阿音笑道:“哪有你说的这么夸张。美娴现在在李家沟,他们有主心骨了,用不着我们操心。”

    李君阁就直撇嘴:“还主心骨,奴隶主差不多……”

    阿音笑得都不行了:“你就是嫉妒美娴!人家每年都带得好好的,去年换成你,可没少落埋怨!”

    说这个怪没意思的,李君阁只好转移话题,拿起大刷子:“得了,我去把狗子们收拾收拾,明天上山看育爷爷去。”

    阿音说道:“那我去给你挑身衣服,把你也收拾收拾。”

    李君阁:“……”

    拎着刷子来到后山,吹哨把一群下司犬招呼出来:“都过来洗刷洗刷,明天要上山去看祖祖了。”

    这一通洗就是一个多小时,回来奶奶和老妈又准备了一大包的节礼,明天也要李君阁带上去的。

    第二天一早,李君阁带着一群狗上了山。

    育爷爷已经收拾打扮好了,见到李君阁带着狗过来,笑道:“白大它们今天够精神,好!”

    白大是最擅长看人下菜碟的货,闻言钻到育爷爷身侧,尾巴猛摇一脸谄笑。

    育爷爷摸着狗头们:“今天又要辛苦它们了,不过皮娃得先跟我取鼓去。”

    鼓藏鼓藏,这个苗族的古老信仰,当然与鼓有关。

    苗家人认为用大牯牛的皮制成的大鼓,是祖先亡灵所居的地方。

    它是一个血缘家族的纽带和象征,这种血缘关系的家族,苗家称“合款”或“门款”,立有“款约”。

    其实就类似儒家的宗法,对内维持本族社会秩序,对外对付敌人侵犯。

    而“鼓藏节”就是远古苗民祖先崇拜留传下来的一种久远的血缘大家族的集体祭祖仪礼。

    究其起源,终究还是离不开拥耶、妮拥宰牛祭拜蝴蝶妈妈,迎来大丰收的传说。

    不过相比于普通的棰牛祭,规矩门槛就复杂太多了。

    首先就是大祭之前要有个总首领,称为“鼓藏头”。

    “鼓藏头”可以是世袭的,但如果上一届鼓藏头的后代这一次没有能力担任鼓藏头,那就只好重新选举。

    品质好、受人尊重、已婚、有子女、父母健在、经济条件好、村寨中最古老的家族……各种条件都能成为入选的理由。

    除了符合这些条件外,最关键的是要用扎草结的方式来做最后的决定。

    扎草结是这方寨子比较流行的一种方式,秋收以后,由祭司主持,符合条件的都来扎草结参加选鼓藏头,最后看谁结得最长就选谁,这其实是一种占卜,让神来做最后的决定。

    四里八乡,有实力举行这次大节的,当然就是悬天寨。

    而育爷爷威望太高,寨子里压根没人来和他竞选。

    因此他理所当然的成为这一次大祭的“鼓藏头”。

    苗家的鼓也分了好多种,鼓藏节用的是木鼓。

    木鼓又分双鼓和单鼓,一向秘不示人,育爷爷一边给李君阁讲解这些鼓藏节的规矩,一边带领着着李君阁,从木楼一个偏僻隐蔽的粮仓里,搬出两只大小相同的大鼓来。

    育爷爷一边用软布擦拭这多年不用的大鼓,一边对李君阁说道:“这就是祭祀祖宗用的牛皮大鼓了。鼓身用整段楠木凿空而成,而后在楠木的两端蒙上牯牛皮,这是五十多年重建天日啊……”

    “我们苗人聚族而居,以血统宗族形成的地域组织,立有‘门款’的各家寨子,称为‘鼓社’。”

    “因此鼓就是祖先神灵的象征,所以鼓藏节的各种仪式活动都以鼓为核心来搞的。”

    李君阁看着这两只鼓,长度近两米,直径有半米,当真是有年头了。

    这么粗的楠木掏空做鼓,李君阁想想都心痛。

    不过育爷爷却一点没有心痛木料的意思,摸着已经被磨出一层沉浑包浆的蜜枣色鼓身,有些哀伤地说道:“这是祖辈传下来的,平时放在久婚无子人家中。据说供奉双鼓,可使无子者得子,子孙繁衍不绝,因此这鼓一直存放在我们家里。”

    李君阁说道:“爷爷……”

    育爷爷哈哈一笑:“没什么好遗憾的!阿音虽然不是男娃,可四里八乡谁能比得上?!等今年祭祀过后,我便将木鼓交给愿意供奉的人家。以前那是怕遇着败家子,不拿祖宗的东西当回事儿呢……”

    说完又是唏嘘:“我可听说,好些寨子,连祭祖的木鼓,祭蚩尤的铜鼓,都搬出去卖了……”

    “这东西就是祖宗灵魂的居所,皮娃你说,卖这个跟你们汉娃子翻祖坟里的东西卖有什么区别?作孽啊……”

    李君阁点头道:“幸好山下有四爷爷,山上有育爷爷,白米乡那边的龙舟龙头,不是就给卖了?”

    双鼓接到也非常隆重,先是把双鼓祭拜一番,然后阿冲叔送上今年新制好的单鼓。

    单鼓比双鼓小一号,今年用的鼓凑齐之后,育爷爷又领着阿冲叔和李君阁,来到一处山崖,在崖下祭拜上次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