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三栖特种兵 >

第549部分

三栖特种兵-第549部分

小说: 三栖特种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用的武器也很特殊,左右手各持一根双节棍,左右逢源,可长可短,打起来时而大开大阖,时而小巧机变,别管敌人在远在近,都能被他一一打倒。

    三千骑兵很快就进入了函谷。

    虽然李小龙在东南亚长大,对这里的情况不熟悉,但是,他接受任务的时候,麦轲通过灵犀一动对他一通猛灌,让他对这条兵家必争的险道有了一定认识。

    函谷关是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这个函谷关是指东端的关隘,与之相应的西端关隘,就是刚才王少杰占领的铜关。

    铜关和函谷关相距八十公里,整个是一个峡谷,这个峡谷就被称作函谷。

    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克”之称。

    也有诗人称其为“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太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始建于春秋战国之中,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秦始皇六年,楚、赵、卫等五国军队犯秦,“至函谷,皆败走”。

    秦末楚汉战争中,刘邦曾守关阻挡项羽进攻。

    唐“安史之乱”中,官兵与叛军在关前进行了著名的桃林大战。

    自春秋战国以来的两千多年中,函谷关历经了七雄争霸、楚汉相争,以及数不清的战火。

    函谷关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是千百年烽烟际会、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

    函谷关建于春秋战国之际。

    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

    函谷关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地势险要,道路狭窄,素有“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之称。

    函谷关不仅是一处军事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要点。

    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时候,也在这个地方

    围绕着这座重关名城流传着“紫气东来”、“老子过关”、“鸡鸣狗盗”、“公孙白马”、“唐玄宗改元”等历史故事和传说,唐太宗、唐玄宗、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马光等历史名人志士临关吟诗作赋,有许多名篇流传于世。

    所有这些信息,都在李小龙脑际一闪而过,但是他并没有刻意去留意那些不时出现的古迹遗址,而是谨防逃敌的埋伏。

    从谷口到这里大概有十几里了,依然没有追上敌人,而且也一路顺利,但是现在路途越来越难走了。

    不仅是道路崎岖,道路两旁怪石林立,而且是道路变得非常狭窄,只容一骑通过。

    这样的地方,除非是傻子,否则没有不设伏阻拦追兵的道理。

    这条窄窄的通道,两边几十米的高坡,道路蜿蜒,崎岖狭窄,空谷幽深,关道两侧,绝壁陡起,峰岩林立,地势险恶,地貌森然,果然是人行其间,如入函中。

    看到如此险境,饶是李小龙英雄虎胆,也是头皮发麻!

    而且他知道,这是唯一的一条通道,全长竟然有三十里!

    只要一进去,基本上就是不胜则死!

    冲到中间,即使想回头,都没有可能,在那样狭窄的地方做回头的动作,无异于自寻死路。

    而且中间既然狭窄,也没有可能作大规模的调整部署,也就是说,当先锋的,就是从头到尾,三十里路,全部打头阵!

    李小龙立即作了调整,让一个铁甲排打头阵;第二梯队还是一个铁甲排;然后是第三铁甲排。

    这是三千人中仅有的铁甲兵种,全部压上了第一线!

    然后,就是李小龙和他的卫队。

    后面就是其余的士兵。

    “进去!”

    李小龙下令,然后那些铁甲骑兵就挺枪跃马,进入狭窄的函谷小道。

    李小龙进去的时候,前面的队伍已经渗入一百多米。

    这时候,这听一阵箭弦响动,无数铁箭迎面飞来!

    这是追兵和逃兵的第一次接触战!

    李小龙这里也有流矢飞来,他挥起手中的双节棍将其磕飞,感觉到力量很大!

    李小龙放眼看去,原来前方都堵满了叛军。

    他们有的我倒在地,施放大型弩箭;有的蹲伏在地,手中托着中型弩箭,恣意发射;有的站立,手中使用的是小型弩箭!

    李小龙心中恍然,怪不得力量如此之大!

    幸亏有铁甲兵在前,否则这一个回合就会死伤惨重!

    即使是铁甲兵,也还是造成了伤亡,主要原因是人有铁甲马没有!

    幸亏伏兵专心射人,如果先射马的话,损失还会更大!

    李小龙大喝一声:“速速前进,不让他们发射第二轮!”

    幸亏伏兵用的不是连弩,否则转移目标射马,就会造成更大的杀伤!

    前锋骑兵闻听命令,立刻冲锋,两个呼吸间,就冲进了敌人的弓弩手队伍,把那些趴在地上的叛军踩在脚下!

    蹲伏和站立的人,更方便行动,他们有的甚至发射出第二只箭!

    这些箭都是射马的,造成了十几匹马倒下!

    但是剩下的继续冲锋,很快就冲垮了这些弓弩手的队形。

    一旦近身交战,这些弓弩手就只有被虐的份了。

    天军铁骑呼啸而过,只剩下断臂残头。

    看到前面依然有人逃逸,李小龙大喊一声:“全部杀了,一个不留!”

    他可不敢让这些人逃脱,否则下面的弓箭手集中射马,估计这些铁甲兵全都失去了作用。

    接下来,追兵又遇到了三处弓弩手的埋伏,他们依样画葫芦,全部冲破,斩光杀净,不留一人!

    不过,三个排的铁甲兵,也是剩下不到二十人,其余全部折损!

    现在李小龙已经成为第一梯队,他的精锐卫士和剩余的铁甲兵形成一个团队,继续穿凿前进!

    刚才这一段路,虽然狭窄,还可容纳两三骑兵并进,死伤的敌兵、己方的死马、伤兵,都必须从道路上清楚,否则都成了阻拦。

    为了保证道路的畅通,李小龙只好组织人手,都是力大无比的士兵,把这些死人死马,扔到函谷两旁陡坡上,大多挂在那里的突出的的岩石上,或者树丛中。

    对己方的伤员,也只能暂时安置在谷旁的斜坡,等到战斗结束以后,再来寻找他们。

    这也没有办法,带着他们走,不但又减少了一份战斗力,而且对他们也是更加危险,况且往来颠簸,还会加重他们的伤势。

    又前行了大约二里多远,只见两旁怪石峭立,更加高耸,中间的路径格外狭窄,仅容一匹马进入!

    而且这匹马还不能肥胖壮大;马上的骑士也不能膀大腰圆!董卓那样的肯定不行。

    怎么还有如此一段路径?

    李小龙疑窦丛生。

    突然,他想到刚才麦轲给他的信息,中间有一段路号称“一泥丸而东封函谷”,想必就是这里了!

    她开始的时候,还不懂这是什么意思,现在看到了失地,才知道如此狭窄的通道,果然是稍微大一点的泥球也能封死了这段通道!

    就是不知道敌人在这里有什么花样?

    不容多想,一名铁甲兵当先冲入!

    接着四五名铁甲兵尾随而进。

    突然,前面传来一声惨叫!

    那是第一个进去的铁甲兵的声音,李小龙能够辨别,因为他特别抗打,几次危机全部抵抗下来,才坚持到现在。

    接着又是三四声惨叫,显然就是后面跟进去的铁甲兵!

    除了人声,还有马嘶,都是临死之前的悲声。

    李小龙激怒交加,一把扽出最后一名进入泥丸地段的士兵,自己跃身而入!

    他正好看到最后面的一名士兵被敌人杀死的境况!

    原来是狭窄的谷道两旁的峭壁中,有两道寒光突出,一道刺入那个铁甲兵的脖子,当场站斩首!

    另一道则斩向战马的脖子,也是一刀断头!

    人和马都只是发出一声惨叫,就失去了生命。

    李小龙怒气勃发,飞身向前,双膀叫力,把那已经死去的战马和骑士一起扽了出来,然后举过头顶,掷向后方!

    扫清了道路,李小龙一个跨步向前,手中的两根双节棍同时施展了一招双龙入海,向刚才寒光出没之处打去!

    。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920章 遇到老子嫡传

    啊!啊!

    两声惨叫,从岩缝中传出,李小龙知道命中了目标!

    再来!

    二龙戏珠!

    奥!奥!

    又是两声惨叫,这次没有那么尖厉,但是多了一些沉闷!

    再来!

    野马分鬃!

    凭手感,李小龙知道,绝对是命中了目标!

    既然没有了声音,估计是没命了。

    李小龙这才就近观看,自己的战果如何。

    一看之下,才知道两边各有一条窄缝,不知道是天然的,还是人工打凿,里面各有一人,已经死得不能再死。

    粗看了一下伤势,第一棍当胸打下,胸膛塌陷,足有半尺!

    第二棍打下,正中双眼眉间,打得二人双睛暴突!

    第三棍,正中肚腹,只打得他二人,腹裂肠流。

    看来,每一击都能把这二人置于死命。

    再仔细观察,原来这岩缝极其狭窄,仅仅能够容身,却不能在里面活动,所以外面攻击的话,只能低档;抵挡不住,只有死路一条。

    明白了其中的道道,李小龙不禁失笑。

    知道前面那几个杀了天军的叛军士兵,也等于把自己杀死了。

    因为,外面的出路被死人死马一档,他们也无路可逃了。

    李小龙既然明白,就让其他士兵前去尝试,看看是不是和自己想象的一样。

    四五个武功高强的士兵轮番上阵,岩缝中潜藏的杀手,果然如同第一个人,都被这些士兵杀死。

    只有最后一个,武功显然高出别人一大截,竟然挡住了天军战士的打击,然后一个箭步跳了出来,把那个战士当场格杀!

    他的动作很快,别人还来不及上去帮忙,他已经完事走人了。

    他已经是最后一个,前面也没有死马死人阻挡,竟然被他逃跑成功!

    “追!”李小龙大喝一声!

    李小龙不知道这个家伙逃脱会给他的追击造成多大影响,反正已经是既成事实,尽力追赶就是。

    追上最好;追不上,也可以让这个家伙带路,走的顺利一些。

    果然,跟着他走了大概一二百米,没有什么异常发生,大家不禁暗叫侥幸。

    可是马上就来了麻烦。

    这次不是人力攻击了,而是陷马坑、绊马索、滚木、礌石什么的,反正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都是企图阻挡田军追击的步伐。

    不过这些东西处理起来是比较麻烦,却对天军没有大的妨碍,队伍一直前进不止。

    逃跑的叛军路途也是不熟,加上都是步卒,所以一直没有拉开距离。

    到此为止,叛军已经把追兵杀死一千多人;而李小龙的部队也死了四五百人,伤得不算。

    二支队伍你追我赶,终于把这段最难走的路走完。

    前面已经是开阔地,赵一敬和蛇三就准备全力以赴地逃跑。

    他们为此在窄谷的出口,布置了三百人,死守这个关卡,宁死不让天军过去,追赶其他人。

    蛇三又一次担任这支队伍的长官。

    李小龙已经看到这个局面,也抖擞精神,准备打破敌人的封锁,一鼓作气,最后歼灭敌人!

    两军又一次决一死战!

    突然,拐角处,一杆大旗迎风飘出,上书三个大字——老小子!

    这一突然的第三者插足,让双方都有点傻眼,这是哪一出?

    大家又看了看旗子上的字,老小子?老小子是谁?这是尊称,还是谦卑的叫法?

    再看那些人,就更奇怪了,人人都是骑兵!

    奇怪之处不是骑兵这个兵种,而是他们的坐骑!

    眼看出来的一百多人,人人都是骑牛,而且是一水儿的青牛!

    牛分五色,青牛也还可以接受,可是他们骑牛的方式,却透着古怪!

    一百多人,毫无例外,个个都是倒骑牛,也就是全都面对牛屁股!

    而他们自己的屁股则对着牛头。

    者如果是一个两个,也就罢了,所有的人都这样,现在已经二百多人了,都这样!

    一群牛吭哧吭哧朝前跑,可是那些骑牛的人,却面朝后,也在牛背上律动,这不是倒使劲吗?

    你到底想去那个方向啊?

    就在大家外焦里嫩的时候,几个童子出来,也是骑牛,牛亦色青,同样到骑,清脆的童音整齐地发出。

    “道可道,非常道!请问贵客是哪条道上的?走的是什么道?”

    赵一敬大概是急着逃命,同时也被这些人的稀奇古怪闹烦了,当下没好气地说:“你管我谁什么道!我看你们都是妖道!是歪门邪道!赶快给我让道!否则我让你们人死道消!”

    几个童子大概从来没有遇见过这等恶人,小嘴一撇,哭声就出来了,大叫:“老小子爷爷,这些恶道欺负孙儿,您快来拿下这些歪门邪道!”

    顿时,一位高冠淄衣的老头,摇头晃脑地越众而出,坐下一头特别壮大的青牛,当然也是倒骑,一边走,一边吟道:“吾道若不济,西出函谷关!为道行天下,灭净妖魔先!儿孙们,把这拨妖魔统统拿下!”

    老头后面紧跟一面大旗,旗上的三个大字“老小子”,表明了这个老头儿是谁。

    接着,这些骑牛的怪人,就和赵一敬的叛军打了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