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栖特种兵-第5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咸丰今天有些坐卧不宁。
他虽然开始的时候,勉强同意了摄灵这招迄今为止最毒的绝户计,可是一旦听到几百万人遭到洪水的波及,还是于心不忍。
大灾后必有大疫,这也是另一个担忧。
因此,当朝臣们讨论救灾的时候,咸丰就同意了杜受田的自告奋勇,派他过去组织抗灾防疫。
可是,今天他得到消息,杜受田病了,病得很严重。
这让他本来沉重的心情,又下降了一大截!
杜受田,作为咸丰皇帝的老师,在拥立皇帝的残酷皇室内争中,始终支持咸丰,并最终做上皇帝宝座。
然后又引介曾国藩等人进入权力塔最高层,稳固了帝位。
所有这些经历,咸丰无不与这位帝师同甘苦,共患难,因此他与杜受田建立了一份特殊的感情,也维持了一种非常特殊的关系。
杜受田忠君,那是绝对没的说,有史书记载,他在担任帝师的时候,历时十七年,从来没有请过一天假。
也就是说,他这个班主任,看着咸丰皇帝长大,从来没有让这个皇帝候选人离开他的眼皮底下。
因此,对这位皇帝的优点、缺点、能力、秉性的了解,天下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和他相比。
他这个帝师,那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帝师。
只有这样,他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劝告和解释,也有许多调和矛盾。
他所提的建议,不管是任免,还有决策什么军国大事,也基本上都被皇帝采纳。
因为咸丰知道老师不会害他,更知道老师的本事也比他大得多。
正因为有这样的关系,咸丰离京南征,文官基本上没有带,杜受田还是过来了。
本来咸丰不想老师奔波,老师已经六十岁,到了古来稀的年岁,体力和精力大大不如往昔,再加上老师还有些饼状,经常发热咳嗽。
咸丰专门派御医前去诊治,说是没有大危险,但是需要多休息。
至于说原因,御医提出两条,一个是年轻时候的过劳;另一个就是年龄亦高。
这些都是没有什么特效办法根除的问题。
如果只是忠君,那么也就没有什么奇怪,因为能够当上帝师,不言自明的先决条件就是忠君。
更突出的优点,是他爱民。
他这种爱民,不是为了维护皇帝的利益,而为皇帝创造好的条件,奠定深厚的基础,而是纯粹地爱民。
他真是把爱民当做天经地义第一重要的事情。
自从他后的皇帝中用以后,基本上就成了救灾专业队长,那里有灾他就跑那里去。
偏偏中国幅员辽阔,南方一涝,北方就旱;南方一旱,北方就涝。
也就是一年到头,几乎都有受灾的地方。
每次发生这样的灾害,最着急的就是杜受田,他肯定是立即上奏折,一知道皇帝批准为止。
一天不批,他那奏折就一天不止。
救灾又是一个比较敏感的活,因为紧急,有很多钱粮经手,当时的官吏又多贪腐败坏,就是救灾物质,他们也不放过。
所以皇帝都是派遣钦差大臣主持这样的事情。
理由当然的,这样的大臣必须忠心、清廉。
因此,杜受田就当仁不让地连年担任救灾钦差大臣。
这次黄淮下游平原前所未有的水灾,虽然是摄灵为了军事胜利的需要搞出来的,但是其他大臣却完全不知道内情啊。
咸丰皇帝虽然知道,可是在众大臣询问水灾和救灾安排的时候,他总不能把这件事情给透露出去。
否则,皇帝决堤放水,把自己的老百姓杀了几百万?
这个事情让大家知道,他这个皇帝也就到头了。
所以,他只好闷在心里,伪装成不知情的样子,来回应救灾问题。
虽然黄淮中下游实际上是两军交战的地方,而且很大的范围都已经被天军占领,皇帝和着这些大臣,却只能把他们作为满清的领土,把救灾事宜考虑进去。
因此,杜受田再次临危受命,担任救灾钦差。
杜受田带领他的助手们一直下到怀安附近,那里的大水已经退却,大片的陆地已经显露出来。
这里都是天军以前搜查过的地方,没有大量的死尸曝露于野;但是受灾以后的凄惨景象,依然呈现在他们面前。
有些侥幸活命的居民,开始返乡,寻找亲人,试图找回自己失去的财产。
一眼望去,已经的房屋全部成为瓦砾,断垣残壁中间,到处都是死去的动物。
在这些动物中间,还不时有死人掺杂其间。
杜受田虽然人过来了,也随身携带了一些银票,除此以外,就没有别的救灾物质了。
他过来主导救灾,按照一般的做法,他要得到地方官吏的支持,救灾粮食也由当地的官仓发放。
即使是防范瘟疫疾病的药物,也需要当地筹措。
但是,今天一到现场,就知道这两条全部指望不上。
他只好找到那些返乡的乡民,让他们把死人找出来,挖坑埋掉,让他们入土为安。
然后,把那些死牲畜也都淹埋掉,这些都是瘟疫的来源。
他们已经看到,那些居民中很大比例已经病倒,没有饭吃,也没有医药。
这些人本来拒绝做这些事情的,杜受田只好给他们工钱,雇用他们做这些事情。
非但官府的支持指望不上,他们自己都吃不上饭!
他们劳累了一天,又饿着肚子,附近也没有像样的房屋可以过夜。
幸亏他们还带来一些帐篷,即在泥地上支撑起来,勉强可以遮盖身体。
帐篷里面又湿又凉,杜受田又累又饿,进去以后就睡着了。
可是半夜的时候,一阵剧烈的疼痛把杜受田从睡梦中弄醒,当时就吐了一口鲜血。
隔壁的随员赶紧跑过来,一看老人家的样子,个个惊慌失措。
有人带着一些救急用的药丸,赶紧给顾受田吃了下去。
胸腔里面的疼痛稍稍缓解。
杜受田自己知道自己的事情,意识到自己的肝脏旧病复发,而且这次感觉特别严重。
他知道自己也是该当这样一难,本来他这个病,就需要防止劳累,不要忧虑,远离寒冷;现在倒好,这些全来了,而且都是那种特别的严重的状况。
尤其严重的时候,他还饿着肚子!
这样的内外夹攻,就是年轻小伙子都吃不消,何况他这六十多岁的老人?
他赶紧利用紧急通信方式,给咸丰发信,让他送粮食和医药过来。
即使到了这个程度,他也没有提自己的病。
幸亏他的助手,就就是负责这样的通讯的,另外各皇帝写了一个纸条,把杜受田老病复发的严重情况说明,请皇帝以最快的速度派来两个御医。
顺便附言,带点儿点心过来,不然帝师病不死,也饿死了。
咸丰收到信以后,立刻把最好的马拉来,挑选了两名御医中的高手,而且会起马,让他们立即出发,星夜跑马前去救人。
走之前,咸丰亲自把两包御用点心交给御医,让他们带给老师。
他还写了一封信给杜受田,让他病体稍微好转,就赶紧撤回来。
杜受田写完了信,感觉疲惫万分,有昏睡了过去。
他的那些随从人员,看着帝师蜡黄灰暗的脸色,再也不敢撤离,于是他们既排好循序,两个人一组,轮流值勤。
时间不长,杜受田再次疼醒,这次吐了两口血。
脸色现在呈现出灰黄色。
就这样坚持的天明,两名御医终于来到。
杜受田这是还剩一口气了。
他觉得还能保持清醒的最大原因,是因为他感觉实在是太饿!
御医丝毫没有耽搁,立刻给杜受田把脉诊断。
忽然,杜受田闻到一股香甜的点心味道。
他可熟悉这款点心,正是他为皇帝授课时,总是预备的那种,师生二人授课歇息时,经常食用的。
他立即用微弱的声音说:“点心!拿过来……”
旁边的一个随员赶紧拿起一块,递到他嘴边,小声告诉她:“这是皇上亲手给老师预备的。”
杜受田恍恍惚惚地想到,这学生不错,还记得为师喜欢这款甜点……
杜受田吃过一块点心以后,面容变得有些血色,很是安详。
把脉的御医,放下了杜受田的手腕,摇了摇头,说道:“准备后事吧。”
另一个御医脸色一变,再次给杜受田把脉,觉得虽然微弱,但是没有最终消失!
他来这里之前,御医头领转达了皇帝的指令给他,“一定要救活帝师”!
于是,他打开了带来的包裹,取出一计针管,里面有一些清亮的液体,然后摞起杜受田的胳膊,一下子扎了进去。
扎进去以后,打针的御医缓缓地推进针管,直到里面的液体全部注射完毕。
在众人的注视下,这个御医对大家解释说:“这是一种救急的特效药!不能起死回生,但是可以延缓死亡;一般就是半天时间吧!如果我们找不到有效办法治病,过了半天以后,还会死亡。”
另一御医急问:“半天以后,不是可以再来一次吗?不是还可以再延长半天?”
打针的御医说:“老哥,你知道这一针多少钱吗?一万两银子!还有就是银子多得花不完,这种东西也只是第一次有效!”
众人听了,全都沮丧至极。
。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958章 麦轲驰援续魂
杜受田等人试图救灾的地区,正是麦轲开始找人的同一地点。
那个时候,水还没有退,他们现在安营扎寨的地方那时还在水下。
既然这块地方属于天军,自然是在天军的监视之下。
吴仁晓的情报系统遍及各地,不管是满清的地盘,还是天军的管区。
尤其这种新收获的地区,更是这些情报人员的重点关照范围。
对于他们代表朝廷努力救灾,天军当然不会反对,只是对他们的救灾效果很是无言。
在很短的时间内,有关满清救灾的这些情况都报告给麦轲,包括杜受田的染病。
麦轲看了这些情报,陷入沉思。
满清虽然救灾不力,有这种心愿还是好的。
能够把杜受田这样的重臣派出来,说明他们是认真救灾。
至于救灾的效果,麦轲还真没有指望他们。
他们的那套系统健在的时候,尚且弊端百出,效率极差,何况现在官府职能和粮仓都不复存在呢?
麦轲现在全力在那片平原地区救人,下一步将集中在黄海近海区域,暂时脱不开身,不然的话,他会在所有的地区进一步深入救灾。
就是杜受田他们正在做的,从清理死尸和死亡牲畜入手,以免瘟疫蔓延。
其实别的都是小事,关键是麦轲度杜受田感兴趣。
作为咸丰皇帝的老师和最信任的大臣,咸丰的所有行为几乎都脱离不了杜受田的影响。
麦轲对这老先生的忠君爱民印象尤深。
历史上的杜受田,确实是死在了救灾抗洪的第一线。
如果说武将战死疆场,马革裹尸还,这样的忠君爱民例证很多的话,文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因公殉职的还真是罕见,尤其是在杜受田那样的高龄。
杜受田在这方面,可谓个人操守的典范了。
如果只是忠君爱民,麦轲对他注意也是有限。
最难能可贵的,还是他的清廉。
麦轲知道,因为这位杜受田是皇上的老师加倚重的大臣,又是因公殉职,嗣后的葬礼极其隆重,风光一时无两。
这样的人物,肯定为后世的盗墓贼所惦记,于是他的墓就和许多帝王将相、王公大臣的一样,被人可耻的盗开了。望的是,杜受田的墓里,除了两个他平时把玩的玉坠以外,一无所有。
就是那两个玉坠,也是极为普通,当时不值钱,现在也没有多少价值。
这些盗贼一方面生气,白忙活了一场;另一方面也是钦佩无比,在满清那个贪腐遍地的时代,这样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了。
盗墓之辈也有高人,而且在盗墓界很有权威,得知这是清官之墓以后,立刻令人原样封好,并且特意加固了坟墓。
有意思的是,他们还留下了一块碑文,上书:此墓无银三百两,嘱令同行不再偷。
这位高人加上了自己特殊的名号,这个行业一看就知道是谁。
更有意思的时候,他还加了一段附注,说什么“吾辈敬仰清官,特此赔钱作碑”。
麦轲当时正参与一个打击贪官污吏倒卖国宝集团,所以得知这些内幕。
记得当时他对那些人的疯狂犯罪没有道德底线的行为非常气愤,突然得到这个消息,不禁笑了,果然英雄多在屠狗辈,鸡鸣狗盗隐高人。
所有这些都给麦轲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现在这令人尊敬的老人危在旦夕,我麦轲恰逢其时,岂能袖手旁观!
我知道了这个消息,他的消息让我知道,这正是天意!
麦轲是相信与定论的,也就是说神按他的旨意预定完事,一切都在在他的旨意中早就安排好了。
麦轲现在要做的,就是按照天意去做就行了。
于是麦轲和彼得交待了一声,就出发了。
这是正当中午,阳光明媚。
可是下面辽阔的平原上,却一片死寂。
经历了特大洪水的洗劫,原来密集的城镇、乡村,现在都成了一片白地。
救人以后,这些地区都免林灾后重建,任务繁重。
不过,麦轲最担心的还是人。
想再找到的人,死亡率已经超过百分之二十。
也就是说,救援人员找到的一百个人当中,已经有二十人被灵犀一动确认为不可救治。
麦轲很快就来到了杜受田的所在地,从空而降,高声通报:“天军麦轲,特来求见杜受田老师!”
一个助手模样的人出来回答道:“不管你有什么事情,都谢谢你前来;可惜,你来晚了一步!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