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警官-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人物和古人物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电视上那些警察拼出来四不像,这个技术到底靠不靠谱?”dna比对技术李晓蕾相信,对电脑画像深表怀疑。
“画像不是照相,就算照相有时候跟本人也不是很像。”
韩博走出电梯,苦笑道:“组织侦办4。19案时,为画邹某的头像,我们找过多少美术教师,画过多少张素描,结果见过邹某的人有些说像,有些却说不像。所以对我们公安而言,与嫌犯相似率达到60%就属成功,相似率达到80%以上即可达到破案要求。”
“你要拜访的赵教授能不能达到80%?”
“应该没问题,他在数据库里存入各式各样真人五官图像,组合出的画像与真人一模一样,而且具有很强的立体效果,比素描的平面图像更逼真。这个技术我们南港市局必须掌握,只要能掌握这个技术,以后遇到有目击者的案件就好侦破多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九十六章 “不能疯两个”
经过一个多月奋战,洪水终于被击退了。
一度悬在人们头顶上的浑浊河水,终于恢复到原来的水位;两侧河滩被淹,河面一度达到一百多米的柳下河,再次恢复到五十多米,良庄、柳下等几个沿河乡镇的老百姓终于松下口气。
两岸没决堤,不意味着刚刚结束的内涝没造成损失。
思岗西北部几个乡镇和新庵部分乡镇之所以称之为“柳下河地区”,不仅仅因为靠近柳下河,而且因其水网纵横,有许多内河小河。
柳下河来不及往长江排,内河一样来不及往柳下河排,地势较低的许多农田、房屋被淹,鱼塘更不要说了,养殖户损失惨重。
防汛抗涝指挥部变成了救灾指挥部,从工业园区警务室搬到镇政府,正组织镇村两级干部搞防疫、统计损失、救助良庄及周边几个乡镇的受灾群众。
工业园区投资那么多,抗洪时是必须保住的重点地区。
老卢一上任就命令在加固加高柳下河大堤的同时,在工业区构筑第二道防线,发动上万干部群众和园区企业工人,动用几十台工程机械,垒了一道防汛堤。
从园区警务室回分局的路上,看着公路两侧被挖得坑坑洼洼的农田,王燕心有余悸,忍不住想一旦大堤决口,柳下河南北几十公里河段的水全涌进良庄,结果会是什么样。
“王燕,交班了?”
“王指,食堂给你留了饭,快去吃。”
防汛抗涝及救灾期间要保持辖区社会稳定,辖区太大,人手不够,必须“警力下沉”。局长在镇里协助卢书记工作,教导员在丁湖,分局只留一个民警和一个联防队员值班。今天是刑警队长程文明和老康,走进大厅,二人不约而同打起招呼。
“不饿,在警务室吃过一袋饼干。”
王燕走进户籍服务台,翻开记录本问:“程队,今天有没有人来办身份证?”
户籍民警被指挥部抽调去统计受灾损失,户籍这一摊谁值班谁负责,程文明起身道:“没有,坐一天,就开过一份死亡证明。”
“养儿防老,防什么老!”
老康点上根香烟,愤愤不平地说:“刚走的老太太我认识,红旗村的,老头死得早,含辛茹苦把三个儿子拉扯大,结果分家,说什么轮着来。这个月去老大那儿,下个月去老二家,老太太不想跟讨饭似的跑来跑去,自己一个人过,死在老房子里两天都没人知道。现在穿孝服当孝子,敲敲打打办丧事,早干什么去了,想想那三个没良心的东西就来气。”
老人在时不孝顺,老人去世大操大办。
王燕见多了,合上记录本苦笑道:“我老家邻居也是,个个在背后戳脊梁骨。”
自己俩儿媳妇也不是很孝顺,这个话题太沉重,老康岔开话题,神神叨叨说:“王指,卢书记这次真火了,那四个干部说撤就撤,开除公职,谁求情都没用。”
抗洪期间不在岗,一个去亲戚家喝洗三酒,一个明明不在值守的闸口,老卢站在闸口用对讲机喊他居然谎称在。另外两个更过分,最危急的时刻他们不守在大堤上,竟然在大堤下面的一户人家打牌。
被老卢逮个正着,结果可想而知。
非常时期,顶风违纪,被开除公职纯属咎由自取,王燕一点不同情,正准备说点什么,程文明手机突然响了。
本以为又是4。19案被害人蒋小红父母打来的,别人可以不接,他不能不接,要是连他都不管不问,人家指不定又来分局甚至去县局哭哭啼啼。
没想到不是,不过与4。19案似乎有点关系。
离得近,通话内容清清楚楚,只听见老邻居宁益安在电话那头急匆匆说:“小程,我们柳下镇水利站在清理预制场时发现一个裹在淤泥里的大编织袋,往车上装准备回填时袋子破了,里面有一具尸骨,职工吓一跳,打110报警。
我们县局技术中队民警和我们分局刑警全在现场,我也在现场。已经白骨化,死者应该为男性,年龄无法确认,技术中队法医推测死亡时间不超过两年。这个编织袋和袋子里的水泥块与4。19案极为相似,你是不是过来看看。”
邹某下落不明,蒋小红的丈夫耿国庆失踪失联,春节都没回老家,一个封信一个电话都没有。
难道是他们中的一个,程文明急忙道:“宁局,您稍等,我马上到。”
又是4。19案!
才消停一点,如果这具刚发现的尸体与4。19案真有关系,再次把这个案子翻出来,却仍然查不出眉目,他今后的日子怎么过,他会疯掉的。
王燕心里咯噔一下,禁不住提醒道:“程队,尸骨是他们发现的。”
“要是有关系呢?”
程文明顺手拿起越野车钥匙,快步走出户籍服务台,头也不回地说:“这具尸骨是他们发现的,蒋小红的尸体漂在我们这边。”
拉开车门,钻进车,发动引擎,转眼间消失在视线里。
老康摇摇头,轻叹道:“魔怔,他得魔怔了,这个案子一天不破,他一天不会安生。”
风餐露宿,千里追踪,一个人骑自行车跑那么多地方,回来时的样子比民工更像民工,他儿子几乎认不出他了。
王燕越想越不是滋味儿,下意识拿起电话,拨下几个号码又放下话筒,老康不明所以,不解地问:“怎么不打了?”
“已经疯了一个,不能疯两个。”
老康反应过来,苦笑着问:“你是说韩局?”
王燕点点头,凝重说:“韩局支持他查的,结果搞成这样,韩局一直很内疚。要是知道这个消息,说不定会跑回来跟他一起查。既耽误工作耽误学业,又可能跟他一样被搞得灰头土脸,还是不惊动韩局好。”
“也是,韩局有大好前途,而且已经调走了,没必要跟他一起下水。”
老康想了想,又说道:“王指,你不给韩局打电话,他一样会打,我感觉瞒是瞒不住的。”
王燕轻叹了一口气,起身道:“他不会给韩局打的,去年追查期间天天跟韩局联系,跟韩局关系比我跟韩局还近。他非常清楚这个案子很麻烦,不会再打扰韩局,不会再耽误韩局的工作和学业。”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九十七章 求知若渴
刑院在刑事技术方面的底蕴名不虚传,既有赵教授那样的刑事相貌专家,也有李教授等在公安系统赫赫有名的痕迹专家。
市局领导期望很高,指望自己回去撑起“技术大梁”。回去之后想给同事倒一杯水,自己必须先准备一捅水。
机会难得,不容错过。
毛遂自荐给正在研究用新方法使血手印显现,急需一位化学专业助手的李教授当“壮丁”,一边学习颅像复原,一边以志愿者身份参与研究,甚至忙里偷闲在李教授指导下进行枪弹测试,学习枪弹痕迹检验。
涉及物理、化学、空气动力学、有机化学、染料化学等诸多学科知识,自己有一定基础都感觉吃力,可见公安在刑事技术方面达到香港电视剧《鉴证实录》里的水平,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需要大量高学历人才进入公安队伍。
求知若渴,给比计划提起几天回国的妻子打了个招呼,一直呆到9月1号学员开学才意犹未尽回京。
三个月前,一批学员走出校门,奔赴录用单位,成为正式民警。
现在,又有一批稚嫩的新面孔走进校门,理掉长发、换上警服,成为警校学员,开始为期42天的“魔鬼式”军训。
同去年一样,不需要担任教官训练新学员,也不需要作为研究生大队学员接受训练。唯一不同的是,导师打算再收一个研究生,自己即将从“关门小师弟”变成“师兄”。
普通高校的推免生,不需要参加统考,离正式入学还有四个多月,闲着也是闲着,让他过来参加新学员军训,省得正式招录之后再参加。
对学生,导师真没得说。这个看似没什么的安排,给“小师弟”节约不少时间。
“光远,别这么拘束,办公室又没外人。”
韩博热情招呼姚光远坐下,倒来一杯开水,笑看着他的新发型问:“军训苦不苦,警校生活习不习惯?”
导师说过“师兄”是已经走上领导岗位的正式民警,是屡立战功的“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
姚光远挠挠刚理的寸头,一脸不好意思说:“前几天不太习惯,现在还好。韩教官,您什么时候回来的,陈主任说你去刑院了。”
“昨天下午回来的。”
韩博笑了笑,坐到他对面饶有兴趣问:“光远,你是财经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工作不难找。财政局、税务局、银行,甚至可以考部委的公务员,怎么想起修读公大研究生?”
“我想当公安,当警察。韩教官,你不也是半路出家么。”
“喜欢当警察好,公安队伍就需要高学历人才,尤其经侦战线。”
韩博指着身后的几张空办公桌,笑道:“不光我是半路出家,包括陈主任在内,我们经侦教研室全是。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没我们国内这样的警校,主要是职业培训。社会发展如此之快,现在的培养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了,将来我们公安一样会走这条路,需要更多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高学历人才。”
比想象中更好相处,姚光远正打算问问他正在修读第二硕士的事,陈主任和王教授走了进来。
已经认识了,不需要再介绍,约定晚上一起吃饭,打发小伙子回训练场继续站军姿。
“小李总”的成就太过扎眼,王教授又开起玩笑:“小韩,以前我们介绍起来总说这位是李晓蕾,是韩博同志的妻子。以后不这么介绍了,以后应该这样,这位是韩博同志,李晓蕾女士的丈夫。”
陈主任忍俊不禁笑道:“一个成功的女人背后,必定有一个默默支持她的男人。小韩,你就是那个男人。”
“陈主任,王教授,您二位别再打击了,我现在已经感觉没地位,正沮丧呢。”
王教授不会错过调侃他的机会,煞有介事说:“我倒想沮丧沮丧,可是我家那口子不让我沮丧。新款奥迪,豪华轿车,小韩,帮我问问晓蕾,元旦忙不忙,要是不忙,帮我开奥迪去接一个新娘,侄子娶媳妇,不能没辆好车。”
“行,我帮您问问,应该没问题。”
“王教授跟你开玩笑呢,别当真。”陈主任指指老同事,说起正事:“小韩,言归正传,论文准备得怎么样了?”
提起这个韩博就郁闷。
在老家当乡镇公安特派员时,做过许多功课,准备好好收拾一下搞传销的。结果那些人被公捕大会和打击练气功的行动吓得不轻,一个个跑乡政府去找老卢“自首”,写保证书,保证远离传销,一拳打到空气上。
把“多层次传销的危害性及对策”确定为研究课题时,传销已愈演愈烈发展到一发不可收的地步,危害性那么大,工商总局居然在东山省给500多家传销公司授牌!
可以说把传销作为研究课题,在当时是非常有意义的。
然而,国内的有识之士比比皆是,决策层对传销更不会视而不见。
四个多月前,国…务…院颁布全面停止任何形式传销活动的命令,对整个传销业展开全面封杀!
不管你是规范经营还是违规炒作,不管你有没有获得工商总局批准,只要是从事传销业务的公司全要停止营运,听候国家后续政策的处理。紧接着,国…务…院又发出要求原有传销企业全部转型为传统批发、零售销方式的文件。
第一次打空,第二次成了“马后炮”。
论文其实写差不多了,传销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国外政府尤其司法部门对传销的态度,国内现有传销组织清单及一些统计数据,传销违反现有的哪些法律法规,传销给国家所造成的危害……
准备得很充分,手稿30多万字,整理一下大概能压缩到25万字左右,可是现在想想,感觉是在做无用功。
韩博被问得真“沮丧”,苦笑着说:“陈主任,王教授,我打算调整研究方向,换个研究课题。”
陈主任能猜出几分,不动声色问:“为什么?”
“我感觉没必要,确切地说没意义。”
打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动,他走在别人前面,至少在公安系统内他是真正打响第一枪的,通过实际行动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的管辖权,从国税部门和检察机关“抢”了一部分过来。
“不联网的网上追逃”,他又是第一个想到的,并且又一次取得辉煌战果。
一招鲜吃遍天,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能够想象到他要么不研究,要研究就要研究问题很严重或者上级不是很重视的。
看似“标新立异”,其实是想做点事。
陈主任能理解他的心情,很欣赏他这股闯劲,但这件事没那么简单,而且这篇论文什么时候通过答辩,直接关系到他什么时候能毕业,能获得第一个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