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韩警官 >

第540部分

韩警官-第540部分

小说: 韩警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这里有好多黑车司机揽客的,现在没了。

    过路车少了,没几个旅客,别说元旦没有,腊月底春节前都没有,只剩下摆在桥头的两个水果摊还在坚守。

    在良庄派出所工作时没少跟他们打交道,调到新俺派出所之后更是经常过来,高亚丽认识王老头和姓陈的大妈,他们一样认识高亚丽。

    “高公安,回来了!”

    “放假了,回家看看。”

    “孩子呢,怎么不把孩子带回来?”

    “上补习班,比我还忙。”

    “现在孩子真苦啊,柳下也有好几个补习班,”王老头看看她手里提的东西,指着一把香蕉喜笑颜开地说:“高公安,好不容易回来一趟,给老人带点水果呗,早上刚进的,进口香蕉,橙子更好吃,又甜汁又多。”

    高亚丽被搞得啼笑皆非,正不知道该怎么脱身,桥上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老王,过分了,连公安都敢强买强卖,你以为摆在桥这边我就管不到你!”

    “王教导,你这是说什么话?高公安回来一趟容易么,再说我这水果确实新鲜,刚切的橙子,尝尝甜不甜,不甜不要钱。”

    王燕噗嗤一笑:“谢谢你的好意,我们不尝,也不买。”

    “秤几斤给孩子吃吃呗,多吃点橙子好,给你们算4块钱一斤,你们说你们拿那么高工资,这也不买那也不买,赚那么多钱干嘛。”别人怕公安,“盘踞”桥头十几年的王老头可不怕,顺手揪下一个塑料袋就打算把橙子往里装。

    这老家伙特狡猾,李晓蕾在良庄时不知道被他宰过多少次。

    王燕早看他不顺眼了,双手扶着武装带,看着他笑骂道:“老王,别忽悠我们了,超市才卖3块半,你跟我们算4块。再说我们是良庄人,就算买也要到桥那头买。”

    老家伙不高兴了,吹胡子瞪眼:“你良庄人怎么了,有本事你别过桥,别来我们柳下。”

    “路和桥是国家修的,不是你王大发家的,我想走就走,别废话了,听你的收音机去。”

    王燕懒得跟他磨嘴皮子,拉着被说得不好意思真打算买几斤的高亚丽转身就走。

    桥下的治安检查站依然在,岗亭里却没人。

    没有围追堵截任务,良庄派出所民警和协助一般不会上岗。派出所的小交警队早撤销了,这一片的交通归交警四中队管,他们倒是偶尔过来查查车。

    曾经人流量很大的汽车站冷冷清清,从良庄到新庵的101公交早在去年就不开了,只有一辆开思岗的中巴停在门口,不到点不发车,车上没几个旅客,司机正趴在方向盘上打瞌睡。

    “越来越冷清了。”高亚丽把东西塞进警车,扶着车门轻叹道。

    王燕钻进驾驶室,系上安全带,回头笑道:“人口老龄化,年轻人越来越少,就这样还留不住,有的考出去就不回来了,有的出去做工程,有的出去做生意,要不是有个工业园区,有几个厂,会比现在更冷清。”

    “辖区人口少了,你们省事。”

    “省什么事,辖区人口少了,在编民警也少了,现在又成了9个。”

    王燕点着引擎,一边往镇区方向开,一边无奈地说:“县里先是搞开发区,现在又搞什么工业园区,不去外地招商引资,专门挖下面乡镇的墙角,这半年搬走八个厂,全搬思岗去了,还有不少厂想搬。厂少了,镇没钱,我们派出所更不会有,防控队名存实亡,现在就剩下17个协警。”

    “怎么会这样?”

    “没钱呗,”王燕指指路口的一个摄像头,“韩局当年搞的闭路电视监控,照理说应该升级换代,我们倒好,不仅没经费升级,连维护都困难,十个摄像头九个是摆设,只能吓唬吓唬人。”

    “治安搞好就行了。”没钱谁也玩不转,高亚丽劝慰道。

    “治安还马马虎虎,如果治安再搞得一塌糊涂,韩局回来我都不好意思见他。”

    “最近有没有通电话,他和晓蕾打算什么时候回来?”

    “国际长途多贵,亏你还在市局上班,现在用电子邮件,他们春节不打算回来了,他妈和晓蕾妈都在南非,絮絮在那边上学。”

    “全去了?”

    “两位老爷子没去。”

    提起老领导和远在南非的闺蜜,王燕一下子来精神,扶着方向盘眉飞色舞:“老卢上个月跟韩总去玩了一趟,袁政委你应该记得,也跟着去了。晓蕾托他们给我们带了礼物,不然我能打电话问你元旦回不回来。”

    “又带礼物,人家是给领导送,我们倒好,反过来了。”

    “跟他没关系,这是跟晓蕾的交情。再说他富二代,有的是钱。”王燕忍不住笑了,跟李晓蕾她从来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由于工作单位不在良庄,高亚丽跟李晓蕾的关系没她跟李晓蕾那么亲密,一脸不好意思地问:“又带什么了?”

    “南非特产,没在电话里说是想给你一个惊喜,在储物箱,打开自己看。”

    “你带在车上?”

    “废话,今天我值班,把你送到家还得回所里,不带上你明天一早走了怎么办。”

    “我看看。”

    高亚丽打开储物箱,里面只有一个包装精美的小盒子,拿起盒子打开一看,顿时傻眼了。

    “这……这……王燕,这是真的吗?”

    “假的她也不好意思让老卢给我们带,真的,有证书的。”

    高亚丽看着在阳光下折射出璀璨光芒的钻戒,愁眉苦脸地问:“王燕,太贵重了,这要多少钱?”

    跟自己拿到时一个反应,王燕窃笑道:“我问过,她说不贵,不到一万。南非有钻石矿,产钻石,所以比国内便宜么。”

    “一万还不贵!”

    “对我们来说当然贵重,对她来说九牛一毛,晓蕾的一番心意,戴上看看。”

    钻石恒永远,一颗永流传。

    只要是女人,谁不喜欢这亮晶晶的东西,高亚丽情不自禁地戴上,举起手左看看右看看,忍不住笑道:“这就是钻戒,结婚都没买,逛商场都不敢看。”

    “喜欢吧?”

    “难道你不喜欢?”

    王燕吃吃笑道:“如果能再大一点,我会更喜欢。”

    “你怎么这么贪心,还如果能再大一点,再大一点要多少钱,晓蕾的钱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开个玩笑,说真的,给我的那个我不打算带,放家里,等我家丫头长大了当嫁妆。我家你知道的,结婚时我爸我妈和他爸他妈什么没给我,没个像样的传家之宝。现在有了,就这钻戒。”

    “钻戒不是应该男方买吗,拿钻戒求婚啊。”

    “你那会儿单晓俊拿钻戒跟你求婚没有?”

    “没有。”

    “这不就是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八百一十三章 回国(一)

    时间能改变一切,时间也能淡忘一切。

    韩博驻外四年,良庄、思岗乃至南…港发生巨大变化,能记得他这个曾在良庄、思岗以及南…港工作过的人也越来越少,“韩打击”已成为历史,极少有人想起,更不会有人提及。

    相比韩博,同样从思岗走出去的侯秀峰却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许多思岗人,尤其思岗干部甚至引以为豪。每到春节,侯家老宅便门庭若市,以至于侯秀峰连续几年都不敢回老家过春节。

    在海港市…委书记任上一干就是七年,一任五年,这是第二个任期,如果没特殊情况还能干三年。而周边几个兄弟市的党政一把手却由于种种原因频频调动,侯秀峰就这么成为了人们口中的“老书记”。

    然而,计划总是不如变化。

    前天去省里开会,开完会被省领导留下谈了近一个小时话,今天一早,去中央党校参加培训的通知就到了。如果没什么变数,培训结束之日便是调到西部省份工作之时。

    从下班到现在,手机响个不停。

    正忙着批作业的梁老师被搞得不厌其烦,起身走进客厅,拿起丈夫扔在茶几上的手机跑到书房门口问:“老侯,电话,接不接?”

    市委大院几乎没有秘密可言,不用想都知道是些什么电话,侯秀峰受不了没玩没了的祝贺,更不想参加没玩没了的应酬,抬头道:“不接,帮我把手机关了。”

    “有事怎么办?”

    “去党校培训期间,市委工作由庆明市长主持,下午下过通知,有事他们会去找庆明市长。”

    梁老师反应过来,关掉手机又问道:“要是省里打来的怎么办。”

    马上就不是江省干部了,省里能有什么事?

    私交不错的几位领导和朋友都知道自己的习惯,况且中午群发过短信给他们致过歉,侯秀峰不认为会有省领导在这个时候找自己,摘下眼镜笑道:“没事的,真要是有什么重要的事,王秘书长会打家里的座机。”

    “不管你了,我去批作业。”

    “批什么作业,晶晶快到家了,冰箱里有没有菜,没菜一起去超市买点。”

    光顾着批作业,差点把大事忘了。

    梁老师猛拍了下额头,追悔莫及:“坏了坏了,菜有,昨天就买了,我赶紧做饭,你也别看了,把书放下,来帮我剥几头蒜。”

    “这记性!”

    “别埋怨我,你不也在这儿坐半天么。”

    宝贝闺女即将到家,侯秀峰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都高兴,刚站起身准备去厨房打下手,门铃响了,紧接着传来一阵熟悉的大呼小叫。

    “爸,妈,开门,我回来啦!”

    “完了完了,去外面吃吧。”

    梁老师跺跺脚,跑过去拉开门,只见穿着一件深蓝色风衣的侯晶晶,把大包小包扔在门边,正搓手跺脚冻得瑟瑟发抖,漂亮的小脸蛋都冻得通红。

    “你个死丫头,怎么穿这点,快进来。”

    “去书房,正好开了取暖器,赶快去烤烤。”

    “空调,空调遥控器放哪儿了!”

    “找找,肯定在客厅,就这么大地方。”

    两口子顾不上出去帮着出去拿行李,一个手忙脚乱找空调遥控器,一个干脆跑卧室抱来一床被子,侯晶晶冻得实在受不了了,毫不犹豫接过被子披上,盘坐在老爸的真皮座椅上,嘻嘻傻笑。

    “二十好几的人了,不知道冷暖,亏你还笑得出来。”侯秀峰笑骂了一句,跑到门口把行李拿进屋。

    梁老师倒了一杯白开水,递给她问:“怎么回事,怎么不多穿几件衣服,冻感冒怎么办?”

    “这不是想你们吗,回来的匆忙,而且去的时候也没带冬天衣服,机场又没得卖。”侯晶晶吐吐舌头,装出一副很无辜很无辜的样子。

    侯秀峰放好行李,走进书房,坐到她身边问:“南非不冷?”

    “夜里15°,白天26°,在那边我都是穿裙子的。”

    “晓蕾也真是的,明知道你回来也不提醒提醒。”

    “她比你还忙,白吃白喝已经很过分了,哪能再影响她工作,我到机场才给她打电话的。”

    时间过得真快,还记得自己大学毕业,现在女儿研究生都快毕业了。

    东海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翻译学专业,拿到学位之后就要考虑工作,她英语好,法语和西班牙语也不错,就业绝对没问题,关键是干什么工作。

    进了外交部,出国如散步。

    考国家部委的公务员,去外交部当外交官一直是她的理想。

    别人不知道侯秀峰非常清楚,外交官没表面上那么光鲜,更重要的是舍不得女儿走太远,三个月前建议她去驻外使领馆“实习”。

    这种事用不着求别人,只要给远在南非的两个老部下打个电话。韩博和李晓蕾热烈欢迎,侯晶晶就这么去了,一去就是三个月多月。

    梁老师顾不住埋怨女儿只穿这么点,蹲在取暖器边急切地问:“在南非大使馆呆几个月感觉怎么样?”

    “不怎么样,没意思。”

    理想和现实存在很大差距,侯晶晶一脸不好意思地说:“我给导师打电话了,她说今年有两个留校名额,只要我愿意,她会帮我争取,而且希望很大。”

    “不想当外交官了?”

    “留校当老师挺好。”

    事实证明,让她出去实习实习是正确的。

    从小学到大学她一直品学兼优,不是没选择,而是选择太多,之前只是不希望她一个女孩子跑那么远,现在终于可以放心了,侯秀峰露出会心的笑容。

    留校当老师最好不过,而且学校在东海。

    梁老师也很高兴女儿能作出这样的抉择,不再问她工作的事,而是好奇地问:“韩博和晓蕾怎么样,算算时间韩博的任期也快到了,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回国?”

    “你们就不能问点别的,比如世界杯,我看过好几场比赛。”

    “我们对足球没兴趣。”

    “难怪国足总出不了线,不过我也不是很感兴趣,只是凑个热闹。”侯晶晶噗嗤一笑,如数家珍说:“韩博整天跑来跑去,总有忙不完的事,我感觉他在那边干得不是很开心,一个警察不能破案,整天拉关系搞联络,想想就没意思。”

    “南非治安不好,针对华人的犯罪很多,他却无能为力,对别人来说可能没什么,对他来说真没职业成就感。”侯韩两家关系一直不错,梁老师对韩博的为人非常了解,不禁微微点点头。

    侯晶晶抬头看看老爸,摇头晃脑地说:“今年36岁,这对他来说是个尴尬的年纪。使领馆领导和前辈还叫他小韩,但年轻的已经叫韩哥,背地里叫‘老韩’了。虽然他还是以前那个样,一点不显老,但的的确确已进入中年。”

    在大使馆的位置也有点尴尬,工作虽然驾轻就熟,但上升空间几乎没有,触及无形的天花板,既不会被淘汰,也很难做出成绩。不止一次自嘲他是被拔了牙的老虎,不再是曾经的‘韩打击’。”

    正处到副厅这个坎太难跨越,不知道多少干部止步于此。

    老部下以前的仕途太顺,驻外四年,对他不是什么坏事,侯秀峰笑而不语,捧起茶杯听女儿继续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