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穿越帝国-第6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战事的爆发,阳城有大量的难民涌入,一下子增加了阳城的民生压力,不仅如此,在涌入的人当中,还包括各路绿林强盗、夏国在江州的残兵败将,夏国的奸细等等,因此,整个阳城无可避免地瞬间成为了一个龙蛇混杂的地方,乃至整个江州东部的局势,都因此陷入一片混乱。
这整个过程,经过了一个较为复杂的变迁,因此,易星辰不知道怎么对柳依依一下子说清楚,但其实,现在她所目睹到的阳城的乱象,还是已经经过帝国的人一番努力控制了。里昂大将军的指挥部,正是奉行“治乱世用重典”的执政风格,在江州东部实行尤为苛刻的“严惩”制度,一旦任何人胆敢触犯帝国法律、破坏江州地区公共秩序的话,绝对不存在任何宽容的余地,定罪后一律枪毙。
正是得益于这一套严苛到几近毫无人性的重典制度,让陷入混乱的江州地区,尤其是阳城等饱受战乱影响的地带,总算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很大程度地恢复到相对平稳的状态,要不然,柳依依见到的景象,绝对会比她现在所见到的,更为混乱和惨淡。
要说目前江州地带,局势比较好的,还是江州的西部地区了。
易星辰仔细地阅读了情报局的报告后,大概也就了解了柳依依的困扰,在安慰柳依依之前,他先是回复了一份函件,高度赞扬了在柳依依出行的过程中,尽心尽力保护柳依依的情报人员,并且为此亲自作出批示,要求帝国情报局局长酌情,给予相关情报人员一些奖金。
解决了心中的疑虑之后,紧接着,易星辰自然是正式开始处理国家政事,毕竟手头上也是累积了一些公务等着他去处理的了。所以,随后,易星辰依次阅读帝国议会的立法报告、帝国内阁的施政报告、国防部的报告、以及帝国情报局的简报等等。
在这些报告中,有需要易星辰亲自批改的文件,但也有一些是仅仅需要易星辰去了解,以便随时随地掌握帝国动向的常规公务报告,因此,易星辰针对不同类型的公务文书,进行了主次不同的分类处理。
比如,北沙城出现强盗团。但北沙城的驻城警察只有比较简单的、只用于维持常规社会治安的火力,不足以应付强盗团,在城外没有威慑力。针对这个情况,易星辰下令国防部派出兵力支援北沙城的警察部,并且帮助北沙城的警察部对警力人员加以强化培训,或者招收能力相当的人,然后增强警察部的武器装备,组建一支一百人的武装警察部队,作为警察局常规维持治安的力量;
又比如,南云城出现南部百蛮盟国的使者团。易星辰做出严格的批示,清楚表示绝对不同意百蛮盟国的使者进入都城,仅仅只是允许让他们造访南土城,由帝国外交部的官员负责接待,商谈两国的外交关系。
百蛮盟国使者团,暂时得不到认证,兴华帝国也没有在他国有办事处,因此,两国外交关系一日不确定,自然是不能轻易容许使者进入都城这样的核心地区,必须拒绝没有合法身份的外国人进入兴华帝国腹地。
这个规定以及行事准则,同样适用于包括但不限于没有帝国身份的蛮人,例如,或者是没有得到南云城城守的许可,或者没有帝国的军团指挥官以上将领的许可,没有这些机构或者相关人士的亲自许可,是绝对不允许这类外国人轻易进入帝国腹地,只能容许他们在南云城进行合法的、相关的贸易活动;
还比如,望东城的肃贪行动要继续,打击贪官。同时,提拔帝国自己培养的年轻官员,替代旧官僚体系。
易星辰清楚地批示道,望东城要想继续发展壮大,就必须先清除掉一切腐朽因素,尤其是要“清洁”望东城的管理层。要不然,一旦贪官横行的情况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则必然会危害民生,要么会是官员损害百姓利益,苛扣压榨寻常百姓,导致民不聊生;要么会是官商勾结,导致官逼民反。除此之外,易星辰之所以还强调要替代旧官僚,重用帝国自己培养的官员,也就是一道保证帝国政权统一的命令;
除此之外,易星辰还批示了一份关于西林城的公文。西林城的公文主要与帝国的工业发展有关,也就是常规公文一类,看完公文后,易星辰批示道:西林城核电站要加强防御力量,西林工业基地保持稳定的发展,优先发展重工业……
易星辰尽可能地对每一份国务公文,都给出了批示,当中,如果遇到有些文件的具体内容有疑惑的,则是先搁置一旁,随后让内阁传达下去,要求相关部门给予更加详细的内容,进行佐证。
累积的公文数量的确不少,一直到深夜,易星辰才可以稍稍停歇,回寝宫休息。
第二天,起床的时候,易星辰和柳依依一起离开皇宫,还特意找来儿子易承业一起吃了顿早餐。易承业现在已经是享受校园生活的阶段,所以,平时在学校寄宿,方便进行学习生活,所以,一般情况下,易星辰要是从蓝水星回来,都会尽可能地和柳依依一同去找儿子易承业相聚,一来享受一下家庭生活,二来也顺带了解儿子的学业进展如何,或者是在校园是否遇到什么需要他们协助的事情等等。
一家人和睦地吃了一顿早餐,聊了许久之后,易承业表示已经和朋友约好,是时候该去赴约了,便告别易星辰和柳依依。两人不好影响儿子的独立生活,只好相约一起去兴华新城购物,也算是体察民情与民意。
易星辰看着日渐繁华的兴华新城,着实有些感触良多,昔日险恶的遗忘之谷,那个连人命都随时可能不保的凶险地区,别说可以居住了,就算要存活都成问题的,但如今,见它变成了繁华城市,实在是变化惊人,这在昔日的旧人眼中,是想都不敢想的。如今,还不包括矿区的人口,光是算上兴华城与兴华新城两座城,城内人口早就已经超过了二十万,单是这一点,已经能让易星辰感到很自豪。
易星辰一边和柳依依闲逛着,一边将自己的心路历程相告,如同翻出旧历史一般娓娓道来,而柳依依也将自己的感受细细与易星辰分享,两人在交谈过程中,都享受着这种闲暇和满足的感受。
走了一圈,待柳依依感觉到乏意的时候,易星辰便先把她送回皇宫,而后才到内阁办公室,见到了首相。他与首相,一众内阁大臣以及内阁办公室的官员进行了一次融洽的茶话会。在茶话会里,易星辰亲切地慰问了大臣们,还吩咐侍卫,过一会给每位内阁大臣,送一瓶极品灵谷酒,让内阁大臣们养好身体,为国效忠。普通的内阁办公室的官员,也得到十瓶灵谷酒,作为奖赏。
极品灵谷酒,是兴华帝国顶级的灵酒,产量稀少。专供皇室,普通帝国公民有钱也买不到。灵谷酒常见一些,但是价格不菲。易星辰把这两种不同级别的酒作为赏赐,不算差。
众位官员纷纷向皇帝行礼,感谢皇帝的赏赐。
茶话会结束,易星辰离开内阁办公室。易星辰没去兴华新城的皇宫,那里易星辰住的不习惯。只有举行朝会的时候,易星辰才会去新城皇宫住几天。当然,有时候,皇后要在新城观看歌剧,时间太晚,易星辰又不在异世,她也会在新城皇宫留宿。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易星辰不仅没有留在皇宫的想法。既然出宫巡视了,易星辰还想要去一趟矿场,瞧一瞧矿场的情况。
易星辰利用兴华帝国刚刚修建的有限电话网络,给柳依依打了一个电话,让柳依依不用等他回家吃晚饭。柳依依和易星辰约好了晚上八点,一家人出席歌剧院,欣赏最新歌剧《江州恩仇录》。这是家庭活动,也是一次皇室贴近民众的活动,易星辰欣然同意,表示一定按时到歌剧院。
兴华帝国的矿场与兴华帝国的都城,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如今的矿场,不再是奴隶为主,也有一些为了挣钱,主动成为矿工的平民。这些矿工,领取的是工资。矿场方面,也会为他们建设一些民用设施,比如商店、球场之类的设施。只不过,好几年前的矿工群体,主要以刚隆国原政府官员与军人为主。只不过,他们原先是以最民的身份,来到异世,他们是无根的浮萍。
经过多年的发展,再加上兴华帝国的保护,免受凶兽袭击。没多久,许多人不得不接受不能再回故国的现实,矿场成为他们的新家。
易星辰记得几年前,矿场的刚隆人主动申请融入兴华帝国。当时,兴华帝国缺乏科技人才,兴华帝国的不少工厂也缺少高级工人与现代化管理人员。
易星辰通过一项特别政令,允许矿场的矿工子弟参加帝国的升学考试,并且允许矿工子弟,进入帝国公办学校学习兴华帝国的兴华语言,承诺矿工子弟可以通过正常的渠道,成为兴华帝国的平民。为此,帝国收获了大量高级人才,得到了大量熟悉初级工业的基层管理人才,促进了帝国的工业发展。
易星辰矿场之行,主要是参观矿场内的一所综合学校。
这所综合学校,大多数仿照蓝水星的学制,分为七个年级。学科主要是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剑术五门功课。每个年级,都必须合格才能升学。完全毕业,才能获得一次公共职业资质测试的机会,有报考综合职业学院等高等学院的资格,然后,再学习其他更高层次的学科,学成之后,充实帝国各行各业。
第九百四十八章 一些日常
不过,虽然按道理来说,这所综合学院的基础制度,很符合易星辰的要求,从教育的角度,也很适合于培养综合素质足够高的人才,但是,易星辰其实没有办法在帝国全面推行这样的教育制度,至少目前还因为资金和国情等因素的制约,而无法全面普及。
目前在帝国,教育部方面,主要还是以培养教师,在各地县城,官民一同兴建小学,推行华语为基础,接着,再建立一套升学制度,百里挑一,把小学毕业生,推送到各大城市建立中学学习各种职业技能。优秀者,才能送往综合职业学院。
根据易星辰的了解,这所矿场的综合学校,虽然教育和管理制度方面,从目前的整体执行效果来看,还算是运行得当,但这当中,还是存在着好些不足的地方。
这所学校,位于矿场区域,而矿场的矿工,本是以刚隆人为主,再加上这批刚隆工人的人数众多,当中也有不少优秀人才,因此,整个学校的教师,也有六七成是刚隆人。这本不是什么特别的大事,但是却因为在这些工人之中,有外来人的缘故,反倒是不可避免地,让刚隆人的小团体意识出现了。
许多时候,刚隆人教师,因为这样的不公平意识,总是不知不觉间,又或是为了能够改变刚隆人的地位,刚隆教师,会倾注更多的精力在教导刚隆人子弟的身上,也会或轻或重地直接表达出对刚隆子弟的喜爱之情。
这就形成了一种教育倾斜,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不公平,还会衍生很多负面的情况。一来,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兴华帝国其他地方的矿工子弟,难以在学校里得到刚隆本地人子弟的认同,甚至更为严重地,会出现被排斥的情况;二来,也自然而然地会影响其他地方的矿工子弟得不到合适的教育,甚至没有得到同等的教育资源等等,而导致成绩下滑。
因此,除了刚隆人,其他矿工子弟会感觉很难去适应学校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帝国教育部想要鼓励其他地区的平民子弟入学的话,也只会越来越难。因此,为了保证同样有机会受到教育,反而有不少矿场的矿工,会选择把子弟送到兴华新城就学。
这个情况必须及时阻止,要不然,如果蔓延下去,反而会变成分化帝国文化教育的潜在危机因素,严重的话,就会诱发不平衡的情绪,还会非常不利于帝国的统一。
纵观这所综合学校的情况,其实已经是处在这个危机的边缘,如果不是帝国有硬性规定,任何一个教育机构,都必须保证以华语和剑士课程这两门必修课为基础,而且指派人员担任主持校务的校长的时候,也是确保教授华语和剑士的教师都由教育部亲自选派的话,很可能这综合学校的情况还会更加严重,因为如果连课程和教师都是刚隆国的,那没准就就会变成一所彻头彻尾的刚隆人自己的学校了。
那是绝对不被允许的,那样的学校,是完全不符合帝国的要求。要知道,当初帝国教育部费心费力创办这所矿场综合学校,可不是为了服务刚隆人的,而是为了整个矿场的矿工子弟。当初是以能够安顿好矿工子弟,保证他们的福利为出发点,以便让他们更为安心地在矿场工作,绝不能任由其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不平衡的状态。
“我希望这是一所帝国的公立学校,可以接受其他地区的学生入学,更重要的是,保证学校的教育是有教无类的,没有任何地域限制和刻意分隔。”易星辰表情严肃地说道。
此时,易星辰是在学校的会议室内,面对着矿场综合学校的所有教职工说话。看到易星辰的表情,和听到他那严肃的语调,义正言辞的一番命令式的言论,在会议室内的二十多名教职工,又怎么会听不出易星辰的态度和言下之意?
当即,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倒是噤声不敢言语。最后,还是校长带头打破了这尴尬难堪的沉默,而在校长的带领下,在场所有教职工,当即都严肃地易星辰做出承诺表了态,承诺今后会尽心尽力让这所学校始终是帝国的公立学校,一定秉持公心办学的态度,教导好每一位进学校受教育的学生。
“请陛下放心,我一定把学校,发展成一所帝国的名校。”校长是一名退伍军官担任,他努力向易星辰保证。
校长对于本校出现这样的不公情况,自然是责无旁贷的,当然,易星辰今天当众点明这个问题,也并非只是为了追究责任和责罚任何人,他更多的是希望,从今往后,这所矿场学校存在的这种情况,能够被重视和消除。同时,易星辰更是为了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