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韩娱大前辈 >

第298部分

韩娱大前辈-第298部分

小说: 韩娱大前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陈孝正会说“人首先要爱自己”,他会思考“一个人怎么可能那么依恋一个人”,而每个女人碰到爱情都会没有智商,义无反顾,可是,她们最后才会明白“我们都爱自己,胜过爱爱情”。

    整部影片让每个经历过大学的人,都开始怀念那些青春的岁月,因为他们也曾傻过、累过、疯过、恨过、痛过,但也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爱过。

    当大学的散伙饭的场景再度出现,回忆起那一夜的敞开心扉,亦或最终的告白与分别,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感慨良久,当人们看见大学寝室里出现的徐太志和孩子们的专辑海报,亦或男生寝室一片狼藉的景象。那些青葱的岁月立马浮现脑海。

    当郑秀妍在晚会上用一首k…pop对抗学校领导的trot时,不禁想问,哪一个人没有如此的年少轻狂?

    电影本身虽然与韩国时下最为主流的电影风格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部成功的作品,至少从观众一次又一次的走进电影院。就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

    人们为什么会喜欢上这么一部,并非完全韩国风格的电影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代入感!

    代入感,很多人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都能从这130分钟里感受到很多当年的悸动。

    电影本身并没有大段解剖式的对白让观众直面爱情、友情这些过分直白的字眼,这在极端张扬的女主角个性塑造上形成的反差非但没有出戏,反而适当中和了郑秀妍这个角色因为导演皆用力过猛,而带来的疯狂气质,起码在现实中要回忆起类似的人物。对大多数人来说未必容易。

    就感情表达而言,这部电影具有相对极广的包容性,剧中人各自的遭遇和他们最终的人生走向,尽管因为虚构,并无多大程度上现实代入的可信度,角色感情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却无比真实。

    从这一方面来说,朴俊容赋予了影片一种独特的女性电影味道,这包括屈从现实。倔强心软,坚持到底等等选择。如同每个人曾经经历过的一样,哪怕早已模糊,一旦触到痛处往往都唏嘘不已。

    这也许是对观众而言本片的最大价值,陪你一起翻页,细数当年,凭吊青春。

    于是很自然的。男性角色在片中基本被统一的被安置在一种尴尬境地里:有人用一束束的满天星暗恋一辈子,有人成为诀别时刻里卑微的配角,有人成为自己曾经最鄙夷的那类人,有人则在委曲求全里完整一个女人的人生。

    公平吗?在男女之间永恒的情感博弈里,女性成为感情受害者的几率从未低于男性。本片的情感处理方式自然也就无可厚非。

    所以男人们同样在《致青春》里找寻回忆,只是想优先找回的,必然是选择性的美好时光,而绝不是自作孽的那些傻缺事。

    归根结底,人们在观看这部电影时,集中产生的想法就是,青春是什么?

    对于大多数而言,青春是在一件衬衫的扣眼里插着金达莱花,是旁若无人地走过众目睽睽的街道,是为自己的特立独行而沾沾自喜。

    青春是在人流攒动的麦当劳向一个女生表白,结果被婉拒,不是因为她漂亮可爱,而仅仅因为情窦初开的她很聊得来。

    青春是在高三晚自习的时光在自习室楼道里引吭高歌,被不忿的同学痛扁,因为几乎全校人的围观而感到屈辱和绝望,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遍遍地听徐太志和孩子们的《回家》。

    青春是在简陋的网吧里用沾着烟灰的键盘敲出唯美的文字,心里幻想自己是个终将出名的作家。

    青春是第一次跟舍友一起用烧酒把自己灌醉,一觉醒来背上长了一大片斑斑点点的红疹子。

    青春是第一次真正爱上一个女生,却被母亲同事的儿子抢先表白,无奈的看着《蓝色生死恋》里恩熙的命运哭得稀里哗啦。

    青春是第一次写童话给杂志投稿,看到自己的长文被印成铅字,拿到样刊和稿费时心花怒放的喜悦。

    如果给青春一个普遍的定义,所有人的青春又该是什么样的呢?

    这就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想要告诉人们的。

    青春是明明喜欢一个男生,开头却觉得自己无比地恨他,恨不得与他不在同一片蓝天下,直到有人点破,才鼓足勇气追求。

    青春是表面打扑克,看a。片,跟女生套近乎,流氓兮兮,无所不为,心底却始终深爱着一个人,即使自己跟送给她的满天星一样,永远只能**情的配角。

    青春是因为嫉妒,找人群殴优秀的舍友,多年后同学聚会却冰释前嫌把酒言欢,仿佛多年前的龃龉从未发生过。

    青春是爱过一个男生,在毕业前夕把公派留学的名额给他,条件是他和现在的女友分手,而自己却不做他的女友,所做的一切,只因为爱惜他的才华。

    青春是忧伤,是甘甜,是苦涩,是欢笑,是泪水,是纯的滴水,浓的化不开的日子,是逃不开,忘不掉,舍不下的青涩时光。

    多少次在梦里为大考急红了眼眶,醒来对镜一照,那张惺忪的面孔已经不复学生的模样,是的,正如影片的标题所说,青春终将逝去,而我们,都注定再也回不去了。

    青春逝去,洗过繁华,剩下了什么?

    然而,曾经拥有,那些岁月,都值得珍藏,何须感伤。

    青春不过是一场落寞的狂欢,既然是狂欢,又何须祭奠。(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四百七十三章 回归

    (全本小说网,。)

    2007年悄然而去,在这一年当中,韩国娱乐圈称得上是格外不太平,原本就十分热闹的大环境变得更加精彩纷呈,新人出道,新公司成立,新歌放松,新电影上映,新综艺攻略收视率。

    但是在这众多的精彩当中,李俊熙和他的nrg经纪公司毫无疑问是最大的赢家,制作的两部电影大卖,《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儿》打破韩国电影史上的观影人次记录,另外一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一个月的时间,依然稳居每天的观影人次榜首。

    音乐方面,文诚熏的solo专辑大卖,在美国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推出的女团princess刚一出道就横扫歌谣界,如今在美国都站住了脚,一首《girlfriend》让她们直接登顶美国流行音乐排行榜的首位,距离韩国歌谣界第一女团的宝座,也只差一座为自己正名的奖杯了。

    最后为nrg公司在2007年画上完美句号的就是李俊熙了,出道十年,推出第一张个人专辑,几乎在第一时间,就横扫了韩国各大音乐排行榜的榜单,成为了2007年年底最火的歌手。

    只是让人有些差异的是,李俊熙这张个人专辑一共三首歌曲,其中被誉为2007年最暖心的《父亲》,与2007年最让人感动的《时间都去哪了》在推出的当年就顺利登顶,相互交错的霸占着榜首位置,但另外一首英文歌却意外的收到了冷落。

    按照韩国歌谣界专业乐评人的说法:歌曲本身很出色,特别是那段副歌部分,李俊熙展现出了他高超的演唱技巧,让人听了就会忍不住被吸引。但是歌曲的大多段落,让人听起来,难免昏昏欲睡,大段大段的英文独白,其间还夹杂着大量的美式俚语,即使精通英文的人都有些听不懂。更不用说是大多数不懂英文的听众了。

    好吧!

    李俊熙难得展现了一下他学霸的本色,结果还因为太过高深被人给无视掉了!

    不过瑕不掩瑜,即使这首并不被人欣赏的英文歌,也依然有很多人表示歌曲的副歌部分很棒,再加上有另外两首歌坐镇,李俊熙的首张个人专辑依然大获成功。

    三周累计销量高达75万张,这个数字放在nrg刚刚出道的那个年代,也就刚刚好,远远称不上大卖。但是现在,已经是无数歌手难以企及的数字了,毕竟唱片业的衰败不是韩国一家的事,而是全球性的。

    现在很多歌手都是自己带资金做唱片,这些歌手往往背后有人捧,不差钱,他们出唱片就是为了在音乐圈给自己办一张身份证,毕竟大家多年来的观念是。出了专辑才能算真正的歌手,事实上唱片本身已经没有多少市场意义了。

    在唱片业衰败的过程中。数字音乐与盗版毫无疑问起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自数字音乐时代到来,其发展速度之快,似乎决计要“革传统音乐的命”,盗版cd大行之时,已经让唱片公司寝食难安,如何打击盗版。保护自己的版权成为重中之重。

    然而,互联网的普及,致使免费的数字音乐随处可见,更为可怕的是,除了发行方之外。任何人都能将下载的音乐传输给别人,专辑未发之时,盗版音乐就已经被搬上台面,这种前所未有的威胁,对专辑发行量的影响是致命的,虽然唱片公司纷纷举起旗帜联合抵制,但所有的努力都无力回天,“免费音乐”已成主流,只有少部分人还愿意自己掏钱去买正版的cd。

    作为传统唱片业的掘墓人,数字音乐在“杀死唱片”之后,有望确立自身新型音乐介质的地位。

    可以说唱片产业的缩水,主要是现代人对于“听音乐”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他们希望更方便,更有选择性地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随时随地利用手机,电脑等听音乐。

    唱片产业的衰败,不能不让人对其周边问题产生思考,这个时代,音乐还能存在吗?

    它将以怎样的形式发展?

    很显然,音乐是人们的需要,音乐带有情感的交流还有一些经验的交换,还没经历爱情,就在流行音乐中听到爱情。还没失恋过,就在感受别人失恋的痛苦,这就是一种交流。而有一天,当自己体验过这些,还可以通过音乐来再次交换这些情感体验。

    文化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流行音乐也是。

    然而在唱片衰败的背景下,歌手的成长面临着几乎无法破解的困局。

    在很多普通歌迷的家中,收藏着弃之不用的磁带、cd、p3播放器,这些当年花费真金白银买来的音像制品和设备,如今已然成为一堆电子垃圾。

    精挑细选的数百张cd和经年久远的磁带尽管依然被宝贝着,却也难逃束之高阁的命运,大概连主人都已经记不起多久没“宠幸”过它们了。

    现在的人们听音乐几乎只用他们的手机,把音乐直接缓存到手机里,甚至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先下载到电脑然后再上传。

    相信几乎所有音乐听众都有着同样的设备变迁史,或者说,听音乐过程的简化,而在这种生活方式进步的背后,实体唱片面临着销量持续下跌,甚至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窘境。

    cd音质好过mp3,黑胶更是音乐发烧友必备,可如今人们只图方便,实体唱片的辉煌在十几年间已经轰然崩塌。

    曾经,去逛音像店就像逛时装店一样,是人们正常的消费项目,而在智能手机和音乐流媒体盛行的当下,去传统唱片店买cd,无论从时间,还是金钱的角度,都是一种性价比很低的行为。

    音像店能提供的唯一体验。就是挑几张热门大碟放在那儿,可以戴上店里的耳机试听几首,然而呆的时间长了,还有可能遭到店员和后面排队人的白眼。

    既然在家里就可以舒舒服服从网站上听到想听的所有歌,何必还要跑到外面去?

    在很多人看来,如今已经无需跑去实体店购买唱片。不仅因为时间、人力成本太高,更根本的原因是,网络能给到的购买体验,唱片店已经给不了了。

    有了网络提供的免费音乐,哪怕是付费下载,显然也比去音像商店买cd成本低得多,至少省时省力,即便一张cd的价格也不是很贵。

    在数字音乐下载发展壮大的同时,盗版也在绞杀着唱片的销量。

    从销售层面来说。唱片的黄金时代是磁带时期,而当cd开始取代磁带后,销量反而越来越差,音像店的生意变差大概从1999年便开始了,而影响cd销量的罪魁祸首便是盗版。

    之所以磁带时期盗版不甚猖獗,是因为由于对灌制设备需求高,磁带的正版、盗版音质差别很大,但价格相差并不明显。

    然而由于cd为数字格式。在翻录上较为经济便捷,因此受到盗版商的青睐。盗版cd仅售正版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便宜,并且音质与正版无异,因此颇受听众喜爱。

    唱片卖不动了,受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唱片公司和发片歌手,在这种不景气的环境下,转换思路是必须要做的。

    越来越多歌手。从做10首歌的完整专辑、到5首歌的迷你专辑、再到两三首歌的ep,后来甚至有的直接放弃实体形式的唱片。

    歌手都放弃靠卖唱片挣钱了,那听众还有人愿意花钱听音乐吗?

    虽然种种迹象表明,实体唱片好像随时要退出历史舞台了,但事实上并没那么夸张。在听音乐越来越方便快捷的今天,对于仍然热衷购买cd的乐迷来说,其收藏意义早已远远超过了实用价值。

    所以说,李俊熙的专辑能够卖到几十万张,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了,现在很多经纪公司推出新人,推出歌手,根本就不是为了卖唱片,而只是为了推出歌手,那张唱片不过是为了给他们推出的歌手找一张正规些的身份证罢了。

    当李俊熙的专辑销量公布出来的时候,毫无疑问,这个行业的很多从业者都惊呆了,甚至有些人在高声欢呼,唱片的黄金时代又来临了。

    可事实呢?

    和李俊熙同期发唱片的歌手,他们的唱片销量依旧非常惨淡,这才是事实。

    很显然,属于李俊熙的奇迹,是不能被复制的,属于数字音乐的时代已经崛起,不会倒退。

    互联网对音乐产业的冲击是全方位的,从音乐的传播、发行、创作,音乐制作等等,数字音乐改变了传统音乐产业以唱片为介质的销售模式,让唱片业消亡的同时,没有了商业模式也让音乐人的收益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数字音乐的崛起还让传统唱片业的搭售模式趋于消亡,以前用一两首主打歌搭售10首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