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造化-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幽之地,漫天火域,无限奇景,无人再赏。
第244章 洛龙城
豫州,居九州之心,望天下之远。(全本小说网,https://。)其土柔软,其地平阔,其水荡荡,其山茫茫,乃是九州之中最宜居之地。
九州诸派之一的佛家,便坐落在豫州偏西的少室山上。与其他诸派清净修行的景致不同,少室山前的石道上,终年熙熙攘攘,香客接踵,好不热闹。山中少林寺,更是香火袅袅,玉灯灿灿,万年不曾中断。
豫州百姓,人人信佛向善。但凡路上遇到的百姓,个个慈眉善目,乐善好施。一些人更是手持佛珠,边行边诵佛经,与人见面,即称“阿弥陀佛”,佛法教化之深,可见一斑。
豫州之地,面积并不算大,在九州中排名偏后,但是百姓数量却是最多。因而,豫州田地紧张,碰上灾荒之年,五谷不丰,青黄不接,便是常有之事。但是,无论多么严重的灾祸,纵使人人饥肠,面黄肌瘦,豫州大地上,却从未有过饿死人的记录,堪称奇迹。
其他诸派之人,暗自惊疑,曾无数次潜入豫州,想偷取佛家化民的秘诀,但总不得其法。后来,有一年九州大灾荒,多地颗粒无收,九州诸派纷纷派弟子救灾,只是粮食储备不足,空有法力,也变不出能吃的口粮来。山中野草都被拔光,不知饿死了多少百姓。豫州人口众多,受灾最重,但是仍然一个饿殍也无。诸派听闻之后,纷纷前来求教。
佛家人道:“无他,唯善耳。”带着诸派之人,来到赈灾现场。只见方圆十里之内,乌央乌央,全是饥寒交迫的百姓,嗷嗷待哺。而百姓中间,却只有二十口煮着稀粥的大锅,尚不足三分之一的人裹腹。
然而,与别地不同,这些百姓脸色虽差,眼神却十分平和,不急不躁,秩序井然,并无慌乱之感。
粥熟之后,一名僧人登上高台,口诵佛号,道:“人多粥少,不足者可食贫僧之肉充饥。”说罢,拿出一把戒刀,在臂上削下一片肉来,放到砧板上。血流如注,瞬间染红了半边僧衣。僧人却视若无睹,高呼道:“施粥。”往台上一坐,两手合十,诵佛入定,等着百姓来食他的肉。
一些佛家俗家弟子打扮的人,纷纷开锅放粥,高喊道:“大家莫急,不足者可食我等之肉。”声音铿锵,慈悲忠厚,绝非做作之举。
但见百姓之中,你谦我让,总是老弱妇孺先领粥,他人才有序上前,无丝毫拥挤之象。而且,领粥之人皆盛少许,但求不死,绝不多讨。
诸派之人看了这等景象,只惊得瞠目结舌,难以置信。这等舍身投虎,割肉饲鹰的大慈悲之举,把众人吓的不轻。
回去之后,一些门派为控制灾情,也暗自效仿。谁知,不是主持者痛不下心来割肉,就是割肉之后百姓仍旧不信,更有甚者,一群百姓哄抢而上,竟当真杀死了一名修真弟子。
盲目模仿,丑态百出,闹了许多笑话,徒增笑料。这是九州有史以来既令人悲切,又令人捧腹的一段历史,至今无人愿意提及。
在佛家教化之下,豫州从不曾有过灾民流离失所的现象。然而,今日,在洛龙城前往少室山的道路上,却有无数百姓,大包小包,携儿带女,背井离乡,向着佛家少林寺逃难而来。
途中有诸多僧人照顾,百姓精神良好,并不受苦,但是这等异像在豫州还是首次,颇为怪异。
一路向西,过洛龙,至雍、梁、豫三州交界,所有州郡乡村尽皆家门深锁,半个人影也无。豫州百姓竟都举家逃难去了。
与之相反,这些日来,洛龙城内,却是热闹非凡,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穿梭不断。
只见两名身穿宽袖大袍的名家弟子在城墙边上巡视一番,见无状况,便结伴往城中飞去。一人报怨道:“也不知道佛家这些老和尚是怎么想的,妖兽闯到这里来,不过是自寻死路,我们一起上,灭了这伙妖兽就是,何必和他们在此相耗,浪费时间。”
另一人也道:“老和尚们就是心肠软,见不得血,和妖兽也讲什么阿弥陀佛,真是迂腐可笑。已经耗了一个多月,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唉!”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一路报怨,来到城中。
但见城中心是一座偌大的寺院,古朴庄严,大气磅礴。只是这寺院之内,一无僧人值守,二无香火萦绕,竟然在大雄宝殿前的广场上修建了一座下粗上细,高约三十余丈的石木大祭台。
祭台是石木结构,甚是粗糙,处处透露着雄霸之气,与寺院格格不入。祭台顶部尚有许多人忙碌着,做着收尾修整工作,显然是刚修建不久。
祭台上空,一名全身黑衣,又披着黑色披风的男子凌空而立,看着祭台,若有所思。
这时,忽闻远处传来一声怒喝,道:“兀那妖兽崽子,快快出来一战。”
黑衣男子醒转,不禁摇头苦笑,呢喃道:“这些人还真有兴致,说打又不打,说撤又不肯,当真无聊之极。”
寺院之中,顿时飞起数十条身影,个个身材魁梧,一看便知是妖兽所化,来到黑衣男子身旁,问道:“风军师,我们何人出战?”
这黑衣男子正是百万大山威名赫赫的妖王亲信风军师,他问道:“何人叫战?”
一妖兽道:“又是个老道,好像叫长环。”
风军师眼神微变,道:“豫州佛家之事,道家这次为何这么热心,隔三差五就来挑战。”
又一妖兽把臂一挥,道:“风军师何必对老道客气,待我出去,杀了这臭道士,也好耳根清净。”说着,就要转身出战。
风军师道:“且慢。天狼王若要出战,本军师也不拦你,但是以退敌为先,不可闹出人命。”
那天狼王一脸不忿,不解道:“风军师何必这么怯懦,我等人数虽少,却也不怕他们。”
风军师觑眼看了天狼王一眼,忽道:“天狼王是不想听风某的话了?”语气怪异,不知喜悲。
诸妖见状,无不脸色大变,心中打颤,那天狼王更是心惊肉跳,忙赔笑道:“风军师息怒,我不过是一时激愤而已。就听风军师之言,我去打退他们就是。”
风军师收回目光,再看向祭台,道:“我们来此,不是为了杀人,而是为了妖族的未来。不可为了一时痛快,坏了妖族大事。你可明白?”
天狼王忙点头道:“谨遵风军师号令,我去也。”
第245章 一日一战
天狼王领命出战,大老远便看见寺庙外面的天空上,立着二三十人,多是身穿月白道袍的道者和披着袈裟的僧人,还有一些来看热闹的其他诸派弟子,心中不由得一顿火气,暗道:“风军师太过忍让,才让这些人类日益嚣张,天天来骚扰。(全本小说网,https://。)风军师不让杀人,本王便打你个半死,让你们长些记性,不敢再来。”这些日来,人类每天都来叫战,让群妖不堪其扰。
行到寺庙边缘,一道光幕挡在前方,也将众人隔在外面。天狼王抬头望向光幕之源,那是悬在寺庙正上空的一朵七彩宝莲,但见宝莲之上彩光氤氲,汲取九州之地的阳属灵气之后,愈发地灵气盎然,气象万千。他遂放下心来,暗道:“此次深入九州修建祭台,这宝莲当属第一功。”
他还记得,刚到此地时,佛家上百名僧人合力来破宝莲,折腾了三天,最后还是无功而返。佛家少林寺方丈了空大师亲临,一看宝莲,便口诵佛号,道:“此莲乃天地神物,非凡力所能破开。”于是与风军师交涉一番,便自退去。
七彩宝莲乃是妖王混沌深入百万大山,几乎到达天之尽头,经历无数风险,才采摘回来的天地法宝。此宝还从未在人前展露,这次为了抢占九州之地,妖王才让风军师亲自带来,足见其珍重。
天狼王默诵口诀,便从光幕中走出,大喇喇一站,喝道:“老道,来吧。”
对面道者正是道家长环,二话不说,提剑运气,就攻了上来。
双方激战多天,早已无须废话。
那天狼王使一柄青铜锏,舞将起来,虎虎生风,威力无边。但是长环道者剑走轻灵,拉开距离,以剑气相攻,不给其近身的机会,使天狼王空有一身力气,却总是发不出来,直气得嗷嗷直叫。
二人斗了近一个时辰,长环道者佯装内力不济,给其卖个破绽。天狼王见之大喜,抢上前来突袭。不料,长环道者早已运筹在心,突然变招,一剑便刺在其肋下。
天狼王大吃一惊,失了防御,被长环道者趁机抢攻,连环剑诀,一招紧跟一招,无丝毫缓冲之机,又被刺伤了数处。
狼性狡猾多变,便注定极其畏死,此乃天性。一旦落败,心中便只想着如何逃跑,无心再战。高手对决,岂容片刻失神。他越是心怯想逃,越是没有机会。长环道者抓住战机,一番急攻,已完全掌握了战局。
突然,长环道者大喝一声:“地法之剑!”剑光暴涨,如日中天,其中剑气似地之厚重,恢宏浩大,令人望而生畏。
这一剑下去,天狼王不死也得重伤。天狼王虽挥动青铜锏,竭力来抗,但是其眼神中已露出怯意,力量不觉少了三分,根本不是道家地法之剑的对手。
这时,一名黄衣僧人排众飞出,急喝道:“手下留情!”声如洪钟,震耳欲聋,竟使上了佛家的“狮子吼”神通。
长环道者只觉脑中翁地一下,手下一缓,剑意顿弱。天狼王却眼神一凝,突然镇定,忙趁机转身,逃回光幕去了。
长环道者见状,大为光火,语气不善,责问道:“了明大师,你这是何意?贫道在此帮你诛妖,你可倒好,反帮着妖兽逃跑。”
了明大师双手合十,先低头赔了个不是,道:“长环道友的好意,贫僧铭感于内,道家为佛家所提供的帮助,佛家更是不敢或忘。只是,这次妖兽进入我豫州之地时,并未伤害我一名百姓,也未毁坏我一处村舍。佛家感其恩德,只想以慈悲之心,宣教感化,促使双方能握手言和,和平化解此事。若是闹出人命,只怕一发不可收拾。还望长环道友谅解。”
长环道者听其与妖兽言和,旧怒未落,新怒又起,脸色更是不愉,便要反驳。在旁掠战的长靖真人忙上前插话道:“佛家慈悲之心,实在令人感佩。今日一战已了,大家不如散了,养好精神,明日再战。”长环道者不敢违拗真人之意,叹了一声,飞回道家阵营。
了明大师合十道:“阿弥陀佛,长靖真人道高德劭,心怀慈悲,实乃九州之幸,贫僧先行谢过了。”
长靖真人暗自无奈而笑,回了一礼,便带着道家弟子,回往城中住处。他自百万大山事了之后,受了然大师之邀,径直赶来豫州救援。不料,来此之后,才发现事情并未想象中的那般严重。正如先前了明大师所言,妖兽和豫州并无发生生死冲突,尚处于和平协商阶段。
唯独弄不清楚妖兽为何要深入九州,在九州之心建立祭台。这个疑问不去,大家终究心中难平。于是,诸派提议,每日一战,查探妖兽动向,或许能发现其秘密也不一定。然而诸派轮流战了几日,热情渐消,到后来例行挑战就成了道家一家之事。
长靖真人乃得道高人,倒也不计较这些。何况,百家论道大会即将在少室山下举办,此乃九州一甲子一次的盛会,诸子百家将悉数参加,场面将十分宏大,在此多待一段时日,参加了盛会再走也不迟。
“以无上法力转变阴阳,虽然可行,但也只是在小范围、短时间内可行。在百万大山和九州边界,修建祭台,抢占地盘,这个还可以理解,可是深入九州之心,孤零零建一个祭台,孤掌难鸣,又有何用?妖王混沌为何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摆此一局呢?难道……”他忽然心中一凛,停下了脚步。百万大山与雍州接临,他唯恐妖王此举对雍州不利,所以更加上心此事。
“长靖师弟,可是想到什么重要事情?”一个苍老浑厚的声音在房内响起。
长靖真人脸上一喜,推门而去,但见正中坐着一位年长道者,正是崇真教掌教长阳真人,忙行参拜之礼,道:“掌教师兄何时到此?”
长阳真人道:“我正好路过此地,便来看看。”
第246章 宿命
长靖真人听闻掌教真人只是来看看,心中有些失望。(全本小说网,https://。)他隐隐感觉到,此间之事若是处置不当,将影响九州气运,已非他所能承担,如有掌教真人在此坐镇,自然要笃定许多。
长阳真人见其心事重重,便问道:“师弟有何事扰心,不放说来一参。”
长靖真人顿了顿,便将刚才所想,述说了一遍,并且道:“妖家向来有勾结妖兽的嫌疑,若是贫道猜测无悟,在梁州境内,很可能已经建立了多座祭台,可与这一座祭台遥相辉映,形成联合之势。祭台一旦启动,必将改变九州阴阳。届时,人类受到灵压影响,将无法与妖兽抗衡,那么……”但想到妖兽横行的场景,心中骇然,便说不下去。
长阳真人却道:“师弟所虑甚是,但莫要杞人忧天,反慌了自家手脚,坏了己身的无为心境。”
听长阳真人一说,长靖真人才觉心境晃动,果然有不稳之像,不禁惭愧道:“贫道道法根基不稳,让掌教见笑了。”
长阳真人突然“叹”了一声,没有说话。长靖真人心中了然,知其为道家未来考虑,所忧甚深,便劝道:“掌教不必担心,所谓道法自然,道家重道术轻道法之风由来已久,并非一人一力所能扭转,这说明,此风乃是自然所趋。道家源远流长,能够常存世间,自有其道理。若是世间离不开道家,道家就自有辉煌重生的一天;若是世间当真要亡道家,那么道家便顺从天意安排。此也是道家无为的真谛,掌教师兄又何必忧心呢?”
长阳真人点点头,道:“师弟所说甚是,反是为兄执意了。”而后道:“刚才师弟所说之事,我也有所猜疑,这便欲往梁州一探。”
长靖真人道:“若是妖家与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