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野山的呼唤 >

第100部分

野山的呼唤-第100部分

小说: 野山的呼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孩子看到爹老子在挨打,一起扑了过来,一边一个,哭哭啼啼拉扯我。

    “别打俺爹!别打俺爹!初九哥,求求你放了俺爹吧,求求你了……。”

    被两个孩子一扯,我的心真软了,一股愧疚悠然而升。

    这是两个没娘的可怜孩儿,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脸上也跟小花猫那样,身子都很瘦弱,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

    当着两个孩子的面打他们的爹,将来会给他们的心理留下阴影。

    特别是花儿,眼睛里泪汪汪的,头上是两只羊角辫子,嫩圆的小脸蛋上挂着泪珠,泪珠将面颊上的污泥冲去,显出两条羊脂般洁白的泪痕。

    两个孩子用力一推,我从陶大明的身上倒了下去,男人顺势爬了起来。

    “杨初九?你疯了?我女人死了,你婶子死了!……我是光棍,陶二姐也被男人甩了,俺俩都是单身!男没婚女没嫁,说媒成亲是天经地义,你管的事儿也太宽了吧?”

    我蹭地从地上跳了起来,真想扑过去把他按倒再来几拳,可瞅瞅两个孩子还是气馁了,怕吓到他们。

    “你放屁!分明是霸王硬来!爬上陶姐的炕!你得到她同意了吗?说媒成亲是两厢情愿的事儿,你他妈的硬来,老子就是要揍你!”

    “你……你管不着!”

    “你看我管得着管不着?今天看在两个孩子的面上我放过你,从今以后,你再敢欺负陶姐,就是我杨初九的仇人!老子砸断你的腿!”

    我跟陶大明在桃花村打架,他扯嗓子一喊,村里人就来了半道街。

    可没有一个人过来劝架的,所有群众只是站在拦马墙的外面看热闹。

    因为我的手里有一柄钢叉,逮谁刺谁,上次就刺了陶大明屁股八个窟窿眼儿。

    那些人惧怕我的钢叉,所以就止步了。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陶大明挪用了公款,利用提留款买媳妇。

    这些钱可是村子里群众的钱,所以那些群众不但没有过来帮忙,反而暗暗叫好,打死他也不屈!

    这架已经不能再打了,适可而止,因为两个孩子太可怜了。

    真把陶大明揍出个好歹来,那就是造孽,俩孩子谁来照顾?会更可怜的。

    他们已经失去了母亲,不能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更不能让两颗幼小的心灵遭受伤害。

    再说了,陶大明毕竟是他们的爹,要保留他在孩子心里的形象。

    我跺跺脚,只好拖着铁叉走了,临走的时候,又瞟了顺子跟花儿一眼。

    顺子的小眼珠对我充满了仇恨,而花儿的眼睛里却有一种更复杂的表情。

    那不是仇恨,不是怨毒,不是乞怜,而是一种不能理解的眼神……那眼睛好大,水灵灵的,大得让人恐惧。

    小小年纪,好像一下子就能看透人的心扉,射穿人的灵魂。

    从陶大明的家里出来,心里还是义愤填膺,第二个是找二毛算账。

    二毛早跑了,跑得无影无踪。

    陶大明挨打的消息一溜烟传了出去,几分钟就传到了二毛的耳朵眼里。

    这小子在家坐不住了,知道我打完陶大明,第二个目标就是找他拼命,所以吓得跑了。

    这是二毛第二次从梨花村逃走。

    第一次是因为去年五月的那场大火,这一次是因为他卖掉了陶二姐。

    他走的时候卷走了陶姐所有的钱,包括买公猪剩下的三百块,有陶大明预付给他的那三千块,还有近两个月跟村子里母猪播种挣的钱。

    还有那头公猪,也被他赶走了。

    陶二姐等于人财两空。

    我扛着铁叉冲进老宅子的时候,屋门跟院门都开着,二毛不知去向。

    顺着仙台山的山道整整向前追了一个半小时,也没找到这小子的踪影。

    估计逃进大山里去了。

    再次回来,见到陶二姐的时候,女人却一脸的笑容,跟啥事儿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我说:“陶姐,对不起,让二毛跑了。”

    陶姐却抿嘴一笑:“没事,跑就跑了,钱没了可以再挣,男人没了可以再找。初九,你好样的,想不到为了俺可以跟人去拼命,姐姐高兴死了。”

    真想不到她为啥转变这么快?二毛不但拿走了她的钱,也夺走了她的贞操啊。

    或许陶姐根本没把贞操当回事儿,比地里二斤大白菜都便宜。

    一天的乌云就那么在她的心里消散了,从此以后,她还是住在那座老宅子里。

    我担心她一个人孤单,也担心会有坏人欺负她,干脆把家里那条大黄狗给她牵了过来。

    有大黄狗守护,任何男人也不敢对她想若菲菲了。

    接下来的几天心情很好,因为承包荒地挣钱了。

    前前后后,那五十亩荒地为我带来了十五万圆的收入,这在仙台山立刻引起了沸腾。

    所以,新开出来的六百亩荒地很快被人抢空了。

    推土机还是在运转,冲上了另一座山头,呼呼嚎叫,又有几十亩被开了出来。

    赵二哥赶到了不安,说:“初九,这地不能再开了。”

    我问:“为啥?”

    二哥说:“地开出来,谁种?梨花村可没男人啊?所有男人全都进山打工去了。你开出那么多地,只靠女人种,种得过来吗?”

    我想想也是,就算荒地开出来一千亩,加上原来的口粮地,人均已经达到了四亩地。

    梨花村一共才六十户人家,每户人家四五口人,那就是等于一家人接近二十亩了。

    男人不在家,一个女人要带孩子,养老人,再种二十亩地,还不累死?

    后来一想,我摇摇头:“二哥,话不能这么说,梨花村的男人早晚会回来,只要他们回来,我就有办法把他们留住。到那时,这些地可就是宝啊,山民不出山,也会丰衣足食。”

    赵二哥说:“不行!山里没路,庄家种出来也卖不出去,再说了,浇水咋办?地多人少,根本没法管理。”

    我想了想,说:“那行,就先开一千亩出来,等村里的男人回来,咱们可以再开。”

    目前还不到种植大白菜的季节,天气还早,俗话说三伏不尽秋来到。我跟农科所那些技术员询问过了,每年种植大白菜的时间应该在三伏,就是阳历七月二十号到三十号之间。

    提前的话,因为天气热,菜会烂掉,还会得霜霉病。错后的话,白菜长不成个儿就入冬了。

    目前六月还没过完,距离七月还早,可以一边开地,一边做准备。

    山里人就这样,进入酷夏就没活儿干了,天气太热,谁都懒得往地里跑。

    从前的老地就那么多,起个五更搭个黑就锄完了。

    地也不用浇水,今年雨水调匀,七八天就下一场透雨,地垄沟都不用开,只等着秋天以后掰棒子。

    所以很多人拿着蒲扇,坐在村南的老柳树底下乘凉,谈天说地。

    这时候不知道谁提议了一句:“杨前进,你家初九种地发了大财,挣那么多钱干啥?不如拿钱唱戏吧,让村里的群众乐呵乐呵。”

    我爹叼着烟锅子,额头上的皱纹都笑得舒展开了,他一拍腿说:“没问题!明儿我就跟初九说,拿钱唱戏!”

    果然,晚上回到家,餐桌上爹就提议:“初九,咱现在有钱了,爹想拿钱出来唱戏,庆贺一下,请个最好的戏班子,你看中不?”

    我一边吸溜米汤一边说:“你是我爹,你说唱戏,我敢说不中?戏班子你去请,反正我不管事儿。”

    就这样,第二天早上起来,爹跟茂源叔就出了一次山,晚上再回来,领来好几辆马车。

    戏班子终于进山了,一场大灾难也是从这时候开始。

 第143章 戏班子进山

    仙台山要搭台子唱戏了,这在山里可是大事儿。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以前,从没有戏班子来过大山,山里人也唱不起戏。

    这儿的人祖祖辈辈都受穷,肚子都填不饱,哪有钱请戏班子?普通的山外人都很少到这儿来。

    这一炸雷般的消息立刻引起了四个村子的轰动。

    大家都说,杨初九是千百年来仙台山出现的第一个土财主,大土豪,所有的群众也跟着我沾了光。

    大戏一共要唱七天,每天是三百,下午跟晚上各一场,因为我给了爹两千块钱。

    大戏主要有他跟茂源叔两个老人安排。

    茂源叔到大队部的喇叭里喊了几嗓子,让四个村子的人都过去帮忙。

    立刻,呼呼啦啦来了一大片人,大多是老人,年轻人很少。

    大家七手八脚开始搭建戏台子,村子里的寡妇们也过来凑热闹,烧水的烧水,做饭的做饭。

    戏台子搭建在距离水塘不远处的村外头,那儿有个平坦的土台,下面是一大片空地,刚好可以用来搭建戏台。

    所有的戏装戏服从马车上被卸下,高杆搭起,布幔子一拉,吊灯一挂,戏台就算搭好了。

    大山里没电,于是我就从孟哥哪儿弄来一台发电机,利用柴油机发电。

    戏班子所有演员的吃喝拉撒,全部有我杨初九一个人供应,大锅烧水,大锅做饭。

    这戏班子人不少,大大小小三十多个,一时间人欢马叫,人来人往,梨花村无比热闹。

    戏台子是下午搭好的,晚饭时间没到,就敲起了锣鼓家伙,四个村子的人早就传开了。

    山里人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忽然进来一个很大的戏班子,于是,男女老少都过来看戏。

    天不黑,一些老年人就拄着拐杖,儿孙搬着马扎,到戏台下占地方。

    山里的寡妇们也赶紧拾掇碗筷,锅碗顾不得刷,猪羊顾不得喂,脸一洗,头发一梳,三五成群往梨花村跑。

    “哎呀!大嫂子,你干啥去?咋穿恁漂亮?”

    “这不?杨初九搭台子唱戏了,他种地发财了,俺赶着看戏去哩。”

    “哎呀,是吗?人家初九真有本事,听说梨花村开了上千亩荒地,哪儿的人都要种菜了。”

    “是啊,瞧瞧人家杨初九,再瞅瞅咱村的村长,除了找娘们,踹寡妇门,啥也不干,同样是村长,做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捏?”

    “哎呀,你不知道,人家杨初九上过高中哩,有文化有技术,不但会开推土机,会修柴油机,还会种菜,会中医,四条街的娘们都想被他摸,当初要是没他啊?咱仙台山人就完了,都被暗病害死了。”

    “还是人家初九有本事,有钱了就唱戏,与民同乐,要是咱村的村长多好啊。”

    “是啊,俺要是有闺女,就嫁给他做媳妇,跟着他享福。”

    “那你就嫁给他呗,打扮一下也不老哩。”

    “去你妗子个腿,人家初九那么俊,会看上俺这半老徐娘?咯咯咯……”

    “走,瞧戏去,晚了就没地方了。”

    “三嫂!二妹!四大娘!六婶子!她姑姑,走!咱一起看戏去。”

    “走哩!这锅俺不刷了,猪也不喂了,瞧戏去喽……。”

    不单单梨花村,桃花村,杏花村,还有野菜沟的人们也呼呼啦啦往这儿赶。

    老人牵着孙子的手,孙子扯着爷奶的手指头,抗板凳的,拿手电的,提马扎的,背椅子的,大路上人如潮涌。

    小姑娘们也三人一伙儿,五人一簇,叽叽喳喳相跟着往戏台下面来。

    这可乐坏了几个卖糖人的,还有卖糖葫芦的,戏台下人山人海,他们的生意特别好。

    天色擦黑,戏台下人就挤不动了,四个村子差不多空了,绝大多数人都过来看戏。

    密密麻麻到处是人头,长头发的,短头发的,抹雪花膏的,擦胭脂抹粉的,光头的,光腚的,光脊梁的,摇扇子的,打哈欠的,放屁磨牙的,抠脚丫子的。

    敞开怀给孩子喂奶的,咬着奶嘴哇哇哭叫的。

    站着的,坐着的,爬树上凑堆的,撒尿的。

    有几个嫩鸭子,裤子也不穿,跟泥猴一样,都不到上学的年纪,因为尿急,小麻雀一挺,站人群里就撒尿。

    “卧槽!谁家的野孩子,怎么到处撒尿,别走,看我不揪掉你的小雀儿。”

    “哎呀,这死孩子,咋扎人堆里就拉屎呢?看姑姑不堵你的后门!”

    “老娘曰你仙人!那个野小子摸老娘的屁股!有本事站出来!看老娘不撕烂你的嘴!”

    戏台下乱极了,一发不可收拾,吵吵嚷嚷,真是比赶会还热闹。

    有人等不及了,冲着戏台上喊:“喂——!咋还不开演?喝了梨花村的水,吃了梨花村的饭,是时候干活了!”

    晚上九点,锣鼓梆子一敲,终于开演了。

    戏台的灯光下,首先出来一个打扮妖艳的花旦,那花旦特别漂亮,柳眉细眼,身穿红衣,手拿罗帕,迈着小碎步,随着音乐声唱了起来。

    “姓桃——哪依呀啊——哪依呀啊——居住——依呀,唉呀,桃花村——,茅屋草舍在桃林,桃夭虚度访春汛;谁向桃园来问津……”

    那声音高亢嘹亮,优美动听,被麦克风接受,然后从大喇叭里传出来,一嗓子就喊出去几里地。

    顿时,所有人鸦雀无声了,被那花旦优美的强调痴迷了,惊呆了……有的男人也被那漂亮小妮子的俏模样给陶醉了。

    立刻,台下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叫好声响成一片。

    爹跟茂源叔请来的是碗碗腔剧团。

    碗碗腔最初出自于陕北的皮影戏,不是仙台山一代的剧中。

    可山里人却很少有人听戏,也没见过这样打扮古怪的人,觉得很好看。

    这一段戏名字叫“桃源借水”,说的是唐朝的举子崔户,领着书童上京赶考,途中焦渴难忍,走进一片桃园,偶遇年方十八妙龄少女桃小春。

    崔户看到桃小春美若天仙,顿生爱慕之情,三次敲开姑娘的房门借水。最后终于打动了小姑娘的芳心。两个人私定终身,历经磨难,终成眷属的故事。

    戏台上的花旦就是桃小春,正在等待崔户的到来。

    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我爹,茂源叔,可都是老戏迷了,听得当然是唱腔跟功底,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