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野山的呼唤 >

第128部分

野山的呼唤-第128部分

小说: 野山的呼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赶紧用草纸擦干净屁股上的臭粑粑,将裤子提起来,一边系裤腰带一边说:“不知道,你俩如果真一起掉河里,咱仨人就一起淹死吧!”

    我从厕所走出来,翠花还是追着问:“你这是什么态度?为啥要一起淹死?你到底先救俺还是先救她?”

    我真是懒得回答这些无聊的问题,赶紧扛起锄拉着香菱跑了。

 第182章 开办学校

    来到地里开始干活。(全本小说网,HTTPS://。)

    五十亩白菜全部长成碗口大小了,还没卷芯,正是松土的好时候。

    顶上白菜跟其它的菜不一样,卷芯的时间是割麦以后,成熟的季节是卷芯半个月以后。

    到那时,用手一按,禁得住手了,必须赶紧装车。

    一个礼拜之内就要卖完,要不然夏季的炎热会把菜给烂完。

    运气不好的话,再遇到一场大雨,就糟透了,热雨一腾,照样会烂光。

    所以春天种植的白菜特别娇贵,时间掌握不好,成本都收不回来。

    正是因为难管理,所以绝大多数山民不愿意冒险,宁可把开出来的荒地全部种成粮食。

    我不管哪个,俗话说富贵险中求,不冒险怎么能发财?

    正是因为春季的白菜错开了季节,是市场上的抢手货,所以价格才高得吓人。几乎是粮食收成几十倍的利润。

    离开梨花村到磨盘岭接香菱,还有办喜事这些天,白菜仍然没有疏于管理。

    因为我跟翠花雇佣了好几个工人,桃花村的陶寡妇,奶奶庙里的小丽跟狗蛋,还有陶二姐,都是俺俩雇佣的长工。

    他们给我干活,挣的钱一点也不比在山外打工少。

    我跟香菱来到地里,翠花扛着锄也跟来了,仍旧气呼呼的。

    香菱发出一声感叹:“哇!初九哥,这五十亩地都是咱家的?”

    我说:“是,你离开三年,梨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还开出了一千亩荒地,去年种的也是白菜,可惜没收到家,全被蝗虫给糟践了。”

    关于那场大蝗灾,这几天香菱也听说了,她也感到深深的惋惜。

    “初九哥你好了不起,这五十亩白菜,能卖多少钱?”

    我说:“十三四万吧?”

    “多少?十三四万?”

    “对,去年就卖了十三万。”

    香菱说:“哇塞!那咱们家岂不是发财了?”

    我心说,发个鸡毛财?按说去年手里是有钱的。

    可戏班子那场大火,烧死了五个人,包赔了人家五万。后半年全村人种菜,谁也没钱,菜种钱跟肥料钱都是我垫出来的。

    一场大蝗灾过来,庄家被啃个干净,颗粒无收。借出去的钱,村民谁也不提了。

    也就是说,我剩下的那六七万,被蝗虫祸害干了,村民也没打算还。

    眨眼间十一二万打了水漂,去年后半年就成为了穷光蛋。

    要不然,老子也不会跟着茂源叔去唱戏,任人欺凌。

    现在想起来,心理还酸酸的,不过我杨初九不后悔,因为这段时间我笼络了人心,建立了口碑。

    仙台山四条街的村民,那个看到我杨初九不点头哈腰,惟命是从?只要我振臂一呼,遇到任何麻烦,善良的山民都会一拥而上。

    我还没有输,还有希望,至少这五十亩菜,一个月之内就会让我扳回一局。

    我跟香菱是新婚燕尔,两口子肩并肩脑袋碰脑袋,锄地的时候很欢畅,把旁边的陶二姐跟陶寡妇羡慕地不行,

    陶寡妇说:“香菱,跟嫂子说说,第一天成亲啥感觉啊?跟初九弄得逮不?爽不?”

    香菱一听羞红了脸,不知道咋回答。

    旁边的陶二姐打趣地道:“人家香菱当然逮了,还爽歪歪呢,杨初九那么猛,没听昨晚她俩喊炕吗?从天黑一直喊到天明,弄得村子里的狗也跟着乱叫。”

    “轰”地一声,四周干活的工人全都笑了,笑得直不起腰来。

    小丽攥着锄把儿,一边锄一边说:“是啊,人家初九就是猛,俺跟狗蛋在奶奶庙都听到香菱喊炕了,爹啊娘啊地叫,初九,你咋恁厉害呢?”

    陶寡妇说:“那你跟狗蛋也叫呗,一个赛着一个叫,看谁叫得过谁?”

    小丽说:“俺才不叫呢,不像人家香菱,唱山歌的出身,嗓子就是好。”

    香菱是新媳妇,所以那些工人全都拿她开玩笑,她只好躲在我背后,说:“不理你们了,净拿人家打趣。”

    翠花一直跟在我俩后头,她一直没做声。

    别人开玩笑,她却没笑,整天崩个脸,跟谁欠她八百吊一样。

    晌午干半晌活儿,下午香菱说啥也不下地了。

    她说地里那些老娘们总拿她开涮,羞死人了。

    她刚刚从闺女变成媳妇不久,少女的娇羞还在,脸皮薄,听不得那些老娘们粗俗的话语。

    我说:“不下地算了,香菱,我给你一个艰巨的任务,跟小丽一起干,你可不要让我失望。”

    香菱眨巴一下大眼问:“啥任务?初九,你正儿八经的样子还真像个村长呢?”

    我呵呵一笑说:“开办学校,跟小丽一起教仙台山的孩子们读书,行不行?”

    香菱一听瞪大了眼睛,十分地惊讶:“初九,你说啥?你想在仙台山办学校?”

    我点点头:“嗯。”

    其实这个问题我考虑很久了,仙台山四个村子,七八百口人,12岁以下的孩子不下六七十个。

    但是却没有一座像样的学校。

    这儿的孩子们大多不上学,即便有几个上学的,也是有大人送出大山,到山外的乡里去。

    当初我跟二毛,狗蛋,红霞他们就是这样。那时候小,山路又崎岖不平,都是我哥护送我们。

    那时候上学真是苦,早上天不亮起来,背起书包,好几个伙伴相跟着,在我哥的陪护下,一步一步翻越山岭。

    夏天还好点,赶上冬天,早上起来特别冷,黎明时分也很黑。

    我们总是点葵花杆子,举着葵花杆子照明。走到学校的时候,都上午九点了。

    下午五点钟从学校往家返,返回来一般都在半夜。

    来回八十里路,我整整跑了九年,直到上高中以后才住校。

    所以那时候,学校上午一般三节课,下午也三节课,就是为了留出时间,给路远的孩子。

    曾经有好几个孩子因为在翻越仙人沟断崖的时候,掉进山沟里再也没上来。

    8岁到16岁,如果不是哥哥一直在做我的保护神,说不定我杨初九也掉进山崖里死几回了。

    现在,我做了村长,必须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办一座学校。

    香菱说:“初九哥,办学校谈何容易啊?那要花好多钱,还要购买教学用具。咱们没钱啊。”

    我说:“这个你别管,我自有办法,现在先解决教师的问题,我想你跟小丽做学校的老师,行不行?

    香菱说:“俺当然乐意了,不拿钱也干,从小俺的梦想就是当老师。”

    说干就干,这天下午,我跟香菱小丽,都没有下地干活,开始忙活学校的事儿了。

    仙台山没有校舍,我们就把那座奶奶庙当学校。

    北大殿的奶奶神像不能动,我们就把两侧的西大殿跟东大殿收拾了一下。

    首先刮去了墙壁上的白灰,用水泥抹了一层,四四方方,然后用黑墨一涂,上一层透明漆,黑板就等于做好了。

    没有桌椅板凳,于是,就让村民贡献,把家里多余的桌椅板凳拿出来,搬进学校。

    没有粉笔,我们就用蜡笔,山上有一种石头,是白色的,完全可以当做粉笔来使用。

    就这样,一天的时间不到,两座教室就算建成了。

    从哪儿以后,仙人台的奶奶庙,就成为了仙台山正规的学校。

    三天以后,我在村子里的大喇叭里喊了一下,凡是七岁以上的孩子,不论男女,都可以到奶奶庙去上学,学费每个孩子五块钱。

    可喊了两天,也没收起来几个学生。

    原来,那些村民五块钱也舍不得出。

    小丽跟香菱全都急得不行,最后,我一跺脚,一分钱不要,只要孩子来上学,所有的学费大队包了。

    这样,才呼呼啦啦收起来六十多个学生。

    我的心理很不是滋味,在山民的眼里,钱比人才要重要得多。

    他们才不管啥人才不人才,自己的钱包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小丽跟香菱的工资,将来也只能从那些荒地的承包费里出,暂时先拖欠着了。

    但是两个女人毫无怨言。

    香菱当老师完全是爱好,我也不指望她靠这个挣钱。

    至于小丽,可真是屈才了,要知道,人家可是大学生啊,有教师资格证的。

    当然,我还可以跟上面申请一笔资金,申请两个老师的工资。

    可目前正在麦收季节,只能以后慢慢说了。

    学校建起来几天以后,四个村子的孩子们就熙熙攘攘,背着书包上课了。

    奶奶庙也热闹无比,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这是高年级的学生,低年级的学生也扯着嗓子喊:“1粉笔,2鸭子,3耳朵,4叉子,5秤钩,6油勺,7镰刀……。”

    听着朗朗的读书声,我的心再一次醉迷了……。

    那些在田间劳作的村民们也醉迷了,有时候听得都忘记了干活。

    孩子们的读书声,比当初青年男女对山歌还要好听。

    这读书声没有喊几天就不喊了,因为割麦以后不多久,就是放暑假。

    暑假刚刚开始,我的五十亩白菜就到了上市的季节。

    跟我预料的一样,这五十亩白菜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孟哥在城里严阵以待,大东跟二东也是严阵以待。

    二十多辆马车拉了七天,白菜全部被拉完,今年的获利整整十五万,比去年还多了两万。

    白菜的巨大利润把那些山民羡慕地不行,这个时候,他们才感到后悔,为啥不跟着杨初九一起种?

    于是,这一年的秋天,新开出来的一千亩荒地,村民全都种成了白菜。

    冬季大白菜成熟的时候,仙台山的马车队浩浩荡荡,那些寡妇们赶着马车排成了长龙,把县城的批发市场挤得针都插不进去。

 第183章 新的灾难

    其实白菜从九月没有入冬的时候就开始上市了。(全本小说网,HTTPS://。)

    冬季的白菜跟夏季的白菜不同,品种不同,管理不同,长势不同,价格也不同、

    夏季的白菜娇贵,难管理,长势快,产量低,技术不过关几天之内就烂完了,因为天气太热。

    可它的价格高,完全值得搏一搏。

    而冬季的大白菜却好管理,气候适合,便与储存,涨势虽说慢,长达三个月,可它的产量是非常惊人的,亩产可达万斤。

    两毛钱一斤,每亩地也能收获两千块。

    目前,新开出来的荒地,加上从前的自留地,仙台山人均可达到四亩。

    平均一家按照五口人算,每户人家除去口粮地,也有十五亩以上的白菜。

    也就是说,他们辛苦半年,获得的酬劳可达三四万圆。

    所以每个人都跟疯了一样,陷入了空前的大繁忙。

    家家户户准备了牛车,马车,驴子车,男女老少齐动员,准备打好这一战。

    梨花村就属我杨初九家的地多,因为除了承包的那五十亩,新开出来的荒地,我还分了二十亩。

    这样加起来,我家的白菜地就达到了七十多亩。

    奶奶个孙,这可把老子愁死了,咋卖啊?

    从前还好说,其他人家不种菜,闲人多,可以雇人帮忙。可现在梨花村人人种菜,上哪儿去找劳工啊?

    但是这难不住我,家里除了我娘跟香菱在家做饭,剩下的人,包括我爹,翠花,茂源叔,再加上赵二两口子跟我老丈人有义叔,全部过来帮忙。

    我又从桃花村,杏花村跟野菜沟雇佣了二十多辆马车四十多个人,一起加入了砍菜卖菜的队伍。

    其实这些天,其它三个村子的人跟牲口,都被梨花村的村民雇佣完了,谁家也卖不过来。

    仙台山四个村子,独独梨花村的人掀起了一股冬季大白菜高潮,搅合得其它几个村子也日夜不宁。

    那条崎岖的山道上车来车往,一眼看不到头,哪儿都是熙熙攘攘的白菜大军。马车从村口,一直排出去山道二里多地。

    牲口的吼叫声不绝于耳,男呼女喝声不绝于耳,马蹄声跟驴蹄声踩在山道上也是不绝于耳。

    那些被雇佣的人大多是留守女人,仙台山不缺女人,缺的是男人。因为多数男人都出山打工没回来。

    但那些女人干活一点也不含糊,比男人还火爆,牛鞭抡起来啪啪响,肩膀抡开热火朝天。

    她们得到的工资,再加上牛车的租赁费,一点也不比男人出山打工挣得少。

    人们都是半夜12点多出发,赶上马车,踏上山道,不到黎明时分就进去县城的批发市场。

    太阳出来以后,一辆辆马车就空了,换回来的是大把大把花花绿绿的钞票。

    这些白菜有的送给了建筑工地,有的送给了学校的食堂,饭店,绝大部分都被外面来的大车拉走了。

    县城是有公路的,外省的商贩都过来拉菜,仙台山在这一年,种菜成为了规模。

    今年真是一个丰收年,夏天我的顶上白菜就卖了十五万。

    冬季的白菜在孟哥跟大东二东的帮助下,又卖了十来万,村民的手里有钱了,去年被蝗虫祸害的菜种跟肥料钱,包括割麦钱,全部还了回来。

    这样,我家的总存款已经突破了三十万,这在从前,是做梦都想象不到的。

    这个时候,人们开始梦想盖新房了,梦想买辆农用车了,甚至有人想象,把那条通向山外的路修一下了。

    还有人想象,把高压线从山外拉过来,村子里通上电灯,告别千百年大山暗夜里都见不到光明的景象。

    可他们都想不到的是,一场新的大灾难正在悄悄降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