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杨门-第2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兄弟。
明知道你在发疯,还愿意陪你疯下去。
心情大好的杨七转头问陈耀,“陈耀,城墙筑起了多高?”
正在舔食黏在碗壁上面糊糊的陈耀,听到杨七的问话,下意识抬起头,结果沾了一鼻子的面糊糊。
陈耀没有去擦掉面糊糊,而是郑重的向杨七汇报道:“已经筑了两丈高了。不过延平将军说要筑到最少四丈高。
百姓们现在分成两拨,不分昼夜的在筑城池。”
“两丈了?”
这个筑城的速度,已经可以说是很快了。
事实证明,人多确实力量大。
两丈高的城墙已经起来了,杨七抵御辽人的信心有增多了两分。
他勉励了陈耀几句,就离开了工地。
离开了工地,杨七就去巡视军营。
军营里,如今屯有十万兵马。
除过了复兴军以外,尚有杨七从丰州征召的五万兵马,以及在胜州又临时增加的三万兵马。
十万兵马囤积在军营里,场面十分壮观。
已经补齐的三万复兴游骑兵,全部交给了殇倾子在训练。
殇倾子虽然是个半路出家的将军,不过他在西北已经统领着骑兵作战了两年多了,所以在骑兵训练上,多少有一点心得。
当然了,主要是杨七手上能用来训练复兴游骑兵的也只有殇倾子了。
剩下了七万步卒,其中两万是复兴步卒,另外的五万,杨七另外给了个番号,叫晋军。
这七万步卒,暂时都交给了杨五训练。
为了配合杨七的工作,杨七还把刚从代州赶过来的彭湃,派给了杨五。
彭湃熟知的那一套训练稻草人的法子,在军中很实用。
杨五在得知了彭湃的练兵的法子了以后,立马和彭湃愉快的搅和在了一起。
而手熟的彭湃,借着职权的便利,也开始在军中发展起了稻草人。
目前,军中有三分之一的监军和参军,已经被他发展成了稻草人了。
杨七在军营里巡视了一圈,一脸唏嘘。
然后被恼怒的杨五给赶出了军营。
杨五觉得,杨七是在嫌弃自己练兵的方法。
可事实上,杨七是在唏嘘步卒的装备。
如今,杨七麾下的兵马里面,只有复兴游骑兵勉强的凑齐了一身皮甲、一柄弯刀、两匹马的齐全装备。
复兴步卒和晋军步卒,只有一柄刀,而是还大小不一,不是制式。
老远看过去,就像是一群流民。
想到装备。
杨七又匆匆赶到了陈家口临时建造的兵器铸造工坊。
杨七在平定了丰州和胜州以后,立马就命令马面,召集了两州内所有的工匠,同时还从折家借调了一批工匠。
汇聚了三千人,开始昼夜不停的铸造兵器。
锻造兵器所用的铁,有一半是杨七缴获的兵器盔甲熔炼出的铁块。
还有一半是杨七从丰州运过来的铁矿。
丰州的铁矿,几乎是半露天的,铁量非常丰富。
杨七派人昼夜不停的挖掘了往陈家口运送。
而胜州又有煤矿,杨七果断的就地取材。
目前兵器作坊内,锻造的兵器有两种。
一种是横刀,一种是箭头。
横刀是每一个兵卒的标配。
而箭矢则是守城的利器。
杨七进入到工坊里以后,就看到铁匠们喊着号子在捶打顽铁。
杨七巡视了一圈,眉头缓缓的皱起来了。
他招来了马面和兵器作坊的大师傅。
“目前作坊里一天能出多少兵器?”
马面用手比划了一下,兵器作坊大师傅憨厚的笑道:“每天能出合格的横刀三百把,箭头四千。”
杨七皱眉道:“怎么这么少?”
马面垂头丧气的低下头。
兵器作坊大师傅脸上的笑容一僵硬,说道:“将军,每天打出了横刀虽然多,可是大多都不合格。”
“不合格?”
“对,基本上除了我们这些从折家过来的工匠外,剩下的人,只有两三人能打造合格的横刀,其余的都不行。”
杨七眉头皱的很深,“刚在我在里面转了一圈,看到你们在锻造兵刃的时候,明显有特殊的技巧,为什么你们不尝试一下教给他们?”
兵器作坊大师傅干巴巴的一笑,搓了搓手,道:“属下们用的基本上都是不传之秘。所以……”
古人对门第这种事儿很重视。
很明显兵器作坊大师傅不愿意把这种锻造的技艺传给其他的工匠。
在这种办法上,杨七也没办法去强迫别人。
杨七沉吟了一下,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道:“你看看这样如何,你们锻造横刀的秘法,基本上都在锻打和淬火两道工序上。
不如你把锻打的秘法传给他们,让他们一心锻打刀胚。而你和你的那些师兄弟以及徒弟,负责把刀胚锻造成成刀。
至于后面镶嵌刀柄和刀颚的事情,不如交给一些细心的妇人去做。
如此分成三道工序,可以简短工时,也能快速的锻造出更多合格的兵器。”
折家锻造横刀的工艺可是从盛唐时期传承下来的。
唐刀的威名,可不是吹的。
即便是现在大宋的许多精锐,用的也是唐刀。
提到唐刀,就不得不多说两句。
所谓的唐刀,并不是泛指一种刀具。
而是四种刀具的统称。
其一曰障刀,其一曰横刀,其一曰陌刀,其一曰仪刀。
以上所述的四种刀具,统称为唐刀。
其中唐刀的代表就是陌刀和横刀。
陌刀的工艺已经失传了,所以大多数人所认为的唐刀,其实就是横刀。
折家传承了横刀铸造。
铸造出的横刀韧性十足,杀伤力惊人。
杨七让兵器工坊大师傅交出锻打的工序,他明显还是犹豫。
横刀的韧性有一半就是因为锻打的缘故。
杨七从脖颈上撤出了一直悬挂在他脖颈上的玉牌,摆在了兵器工坊大师傅眼前,冷声道:“我现在只是要锻打的秘法,不要淬火的诀窍。而且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他们知道了锻打的秘法,也不会传出去。”
兵器工坊大师傅见到了杨七脖颈上的玉牌以后,先是一愣,然后苦笑道:“老奴明白了。”
一个称呼上的转变,就说明了兵器工坊大师傅知道杨七脖颈上的玉牌代表什么。
杨七改变了兵器工坊的工序,又给兵器工坊填进去了两千人。
兵器工坊的产量翻倍的提升。
一日间,横刀的产量提升到了一千四百把,箭头的产量提升到了一万枚。
同时,杨七又调派了一批妇人,开始给箭头后面加上箭簇和箭杆。
在杨七整体的把陈家口的一切都梳理了一遍以后,所有的工作都加快了许多。
而杨七自己,调集了一百多稻草人,躲在军营里不出来。
陈家口所有人,都在加紧备战,等待辽人的到来。
然而,杨七没等到辽人,却等到了一群意外来客。
第0505章 色胆包天(为大萌趙廸加更!)
(全本小说网,HTTPS://。)
陈家口。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中军大帐。
王行套着一身怪异的衣服进入到了帐篷内,见到了杨七以后,一个劲儿的在憨笑。
杨七正在批阅寇准派人送来的丰州、胜州两地的政务。
见王行进入到了帐篷里以后,一个劲的冲着自己傻笑,就没好气的道:“有什么喜事引得你这么高兴?难道是有人介绍了一个老寡妇给你当婆娘?”
王行乐呵呵的笑着,摆动着胳膊腿儿,神神秘秘的问道:“将军,您瞧瞧属下今天有什么不同的?”
杨七放下了手里的笔,仔细打量了一下王行,说道:“今天的衣服看着不一样,有些大了。”
王行夸张的叫道:“将军,您别瞧着这衣服大了,这里面可有大学问在。”
说着,王行就抽出了腰间的佩刀,在自己胸膛上狠狠的划了一刀。
长刀在王行的衣服上划开了一个口子,但是却没伤到王行。
杨七一下子瞪大了眼睛,惊讶道:“这是棉甲?”
王行得意的竖起大拇指,说道:“还是将军您有见识,这确实是棉甲。”
杨七站起身,离开了桌案,走到了王行面前,仔细端量着棉甲,问道:“哪儿来的?”
王行嘿嘿笑道:“有人送了六大车,整整一万多件,已经到了军营门口了。”
杨七大喜道:“快快带我去看看。”
大战在即,任何一个能帮助杨七取得胜利的东西,杨七都不会错过。
王行带着杨七出了军营,在军营门口的两棵老槐树旁,蹲着一群衣衫褴褛的汉子,他们似乎很少出远门,所以对军营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畏惧。
为首的是一个老头子,瞧着年龄,已经有七十多岁了,颤颤巍巍的像是一阵风能吹到。
王行见到了老头子,大声的呼喊道:“郑老西儿,我们将军来了。”
老西儿可不是人名,而是一种口语。
寇准就因为在代州任职了一任县令,就多了一个寇老西儿的诨号。
郑老西儿瞧见了王行身边的杨七以后,慌忙的站起身,搓着手凑到杨七身边施礼。
“草民参见将军。”
杨七上前,扶起了郑老西儿,道:“老人家不必多礼。”
郑老西儿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转头瞪了一眼还愣在原地的族里面的小年轻,瞪眼道:“还不叫人,傻愣着干嘛。”
那些个蹲在地上的汉子们,纷纷起身局促的向杨七施礼。
杨七说了一句,“不必多礼。”
郑老西儿搓着手,说道:“将军先前把辽人赶出了胜州,如今为了我们这些老西儿,又要守在陈家口。草民们也没啥报答将军的。听说将军麾下的兵马没个防身的东西。草民就发动了镇子上的大家伙儿,赶制了一批棉甲,给你们送来。”
杨七望着牛车上捆绑的整整齐齐的棉甲感触良多。
牛车上的棉甲很多,打理的也很整齐。
可是那颜色不一的布料,却告知了杨七这些棉甲的来历。
胜州的百姓,在辽人的剥削下,本来就过的凄惨。
如今为了凑足这些个棉甲,只怕整个镇子上,都没有完整的被褥了,估计也没有多少衣衫可以穿了。
而且,棉甲里面许多要害处要缝制铁片。
相信郑老西儿镇子上的带铁的东西,也被他们搜刮干净了。
杨七深深的向郑老西儿作揖,“我相信,将士们穿着这些棉甲,一定会不死不退的。”
郑老西儿被杨七施礼的动作吓了一跳,他慌忙的躲闪过了杨七施礼。
有些慌张的说道:“都是好娃娃,可不敢让他们死。最好都能活着回来。”
杨七郑重的点了点头,转身吩咐王行,道:“快去让火头军,准备几桌饭食,让大家都填饱肚子。再去找掌管钱粮的军司马,支一笔钱财和粮食交给郑老西儿。”
王行领命,立刻就去办了。
郑老西儿一个劲的叫唤着,“将军啊!咱们只是想尽一份力,可不敢拿钱粮,拿了亏心啊。”
杨七安慰了郑老西儿几句,吩咐着已经传达完了杨七的命令回来的王行先带着郑老西儿一行下去休息。
他匆匆回到了大帐内,铺开了一张宣纸,提笔挥毫,在上面写了一行大字。
“伐辽第一功!”
五个大字,写的刚劲有力。
杨七又取出了自己的引信,在上面盖上了印。
就在这时儿,王行匆匆进入到了大帐内。
“将军,那个倔老头儿不肯领受将军的好意,带着他的人跑了。”
杨七长叹了一声,苦笑道:“好一个倔老头儿。这就是淳朴的百姓啊!你对他们的好,他们一刻也不会忘。”
杨七卷起了桌上的宣纸,说道:“快马加鞭去送给郑老西儿。送完了东西,再去一趟丰州城,告诉寇准,凡事持有本帅手书的村镇,一律减免五年赋税。同时,让军司马,派人把钱粮送到郑老西儿他们的镇子上。”
王行恭敬的接过了杨七的手书,郑重道:“属下遵命。”
郑老西儿拿到了杨七手书和军司马送过去的钱粮以后,会有何反应,杨七不知道。
但是杨七觉得,在他钱粮充足的情况下,不能苦了善良的百姓。
然而,杨七以为这件事儿就这么结束了。
却没想到,郑老西儿似乎是开了一个头儿。
从郑老西儿送过了棉甲以后,各地的百姓们也陆陆续续送来了许多东西。
几乎送什么的都有。
而且他们完全不图回报,似乎为了避开杨七的赏赐,后面送东西的人,干脆就把东西送到了军营门口以后,人就消失了。
即便是杨七命人给郑老西儿送去的钱粮,也被他们悄无声息的送回来了。
杨七让军司马统计了一下。
百姓们送来的东西,有一半儿都是吃食。
剩下的一半儿,有棉甲,有铁甲,有兵器,还有不少的弓弩。
杨七甚至在百姓们送来的东西里,发现了一百套的明光铠。
而且从上面的压印和阴文看,都是唐朝的老物件。
杨七被百姓们感动了淳朴感动了一把。
他大手一挥,决定了减免胜州百姓五年的农税。
丰州城的寇准,在拿到了杨七的命令以后。
当即就要辞官。
最后还是杨七派人送去了一部分在胜州缴获的辽人的财物以后,才稳住了要辞官的寇准。
寇准不客气的收下了杨七送去的钱财以后,还派人义正言辞的告诉杨七。
如果杨七再这么肆无忌惮的减免农税的话,他立马辞官。
而且是没有三百万两银子补入府库,他非辞不可的那种。
杨七也明白,寇准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诫他,让他不要凭借自己的喜好肆意的搅乱丰州、代州和胜州的政务。
寇准如今可是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