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十国帝王 >

第121部分

十国帝王-第121部分

小说: 十国帝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铁箭击打在军士身上的甲胄上,发出一阵乒乓作响的交接声,这声音如雨幕一般扑面而来,令人牙酸。一片喊杀声中,两军阵中各出现点点不成规则的零星空白,让整个军阵看上去像是一个筛子。而这种空白,兀一出现,即刻便被后面的军士填上,使得两个军阵,又恢复如初的模样。

    李从璟看到,两头巨兽,终于撞在一起。顿时,兵器交接的声音,由一个个将士手中,汇集起来,形成一道巨大的音符,钻进了他的耳朵里。

    步卒军阵交战,不同于骑兵,起初并不会相互穿插而过,最前线的将士面对面撞在一起,只有斩杀对方,才有可能踏进敌方阵中。前线死,而后线战,直到稳定阵脚。

    双方各二十个小方阵,就这样在一条线上,开始贴身肉搏。从李从璟的视角望过去,可以清晰看见,那接战的地方,迅速出现了一条黑色的线,堆在地上——那是军士的尸体。而尸体中流出的血,则在其后汇集成一条鲜红的线,染红了土地,分外醒目。

    世间交战方法有许多种,对战力不同部属的安排也不一样,而今日李从璟和王彦章的交战,无疑在一开始就派上了精锐力量,进行面对面的殊死较量。王彦章破敌心切,上来就要用精锐撕裂阵型,突破百战军;而对于李从璟来说,此番与王彦章交战,首战情势如何,对士气至关重要,因而也没有半点保留,直接掏了家底。

    双方接阵之后,都死死咬着对方,不肯后退一步,拼命想往前进,谁也没有保留力气,谁也不服谁,因而战况分外惨烈。要我后退,问我手中刀,要破我阵,踩着我的尸体,这就是眼下厮杀场景的真实写照。

    李从璟扶着木栏,眼神盯着交战的地方,没挪动半分。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呼吸粗重,这已经不足以形容他此刻的状态。但是毫无疑问,他很紧张。这没什么丢人的,面对几万人厮杀的场面,面对生死之战,没有人能混若无事。区别只在于,是不是够在乎,能缓解或者说压制多少紧张心境。

    在李从璟身旁,郭崇韬和莫离,同样气息短促。他们看重这场战争的结果,谁也不比谁更有面对如此大战的经验,紧张只在程度上有区别,不在有无上有不同。

    投入战阵的近万百战军中,孟平所部是关键所在,他们最精锐,因而也面对最疯狂最彪悍的对手。在他麾下的三千人中,有千余是百战军在淇门的老卒,他们是百战军真正的根本所在,战力强,敢争先,能凝力,复又忠勇。此时,孟平身在三千人组成的六个军阵中央,在马上观察形势,指挥战斗,那是前线的前线。

    在孟平这一部分的战阵中,三个指挥在前,三个指挥在后,形成一个矩形方阵。他们跟旁边的李绍城和蒙三一起,组成最先出战的万人大阵。前三个指挥中,又以当先三个百人都战况最为惨烈。最先接触肉搏时,大盾兵在前,而长枪兵紧随其后,盾挡枪,枪救盾,刀复救枪,盾复救刀,这便是战阵搏杀之法。

    最开始的猛烈接触,冲击力最为狠决,上来就是几条线的将士纷纷死亡,万人交战中,几个百人都没片刻就全部报销,你杀我我杀你,拉一个垫背不亏,杀两个算赚。后面的将士踩着同袍的尸体继续向前,斩出自己手中的刀枪,在这样的大战中,大部分军士都只能挥出一击。

    决定第一线将士胜负的,甲厚兵利而已。

    待战阵稍稍稳定之后,伤亡速度便有所回落,双方接触的阵线上,搏杀变得有序。这时候厮杀的将士,比拼的除了甲胄是否坚固,兵器是否锐利外,更重要的是拼战阵协作和搏杀技艺,最终的落脚点,又是比拼士气,比谁更不怕死。

    所以但凡骁勇善战者,一往无前,杀人有效,不惜性命。在如此密集浩大的战阵中,个人武艺的确无法逆天,也无法左右战局,但却可以左右自己的生死,哪怕只是延后片刻。但若所有将士都能将自己的死亡延后,哪怕只是几个呼吸的时间,汇集起来,就是巨大的伤亡比优势。所以战阵没有个人武艺,但有将士素质。而数万人的大战,实则是一件精细活。

    练兵,练得就是这个。

    孟平见战阵稳定下来,立即挥手招来传令兵,一脸杀气,“让陷阵都上!”

    相比于“隔岸观火”的李从璟郭崇韬等人,孟平身在阵中,直接参与前线调度厮杀,在一片轰鸣如雨的战阵喧嚣中,他的紧张反而没有多少,更多的是心绪激荡。

    孟平将令下达之后,前三个指挥的战阵有所变化,原本只是安静呆在阵中的三个百人都,迈步上前,而他们前面的将士后退,最终换下了在第一线拼杀的同袍。

    这三个百人都,个个人高马大,身材魁梧,人皆披重甲,手持大陌刀,如同山峦一般,兀一出现在战阵前线,就是一种巨大的威慑力。他们如同一头头煞气腾腾的蛮牛,毫不讲理,杀入战阵就是举刀劈斩而下。不需要此刻去注意,就能看到,他们连迈出的步伐都在同一时间落下,步子大小都一模一样,如同标尺丈量过一般。

    孟平麾下三千将士,百战军精锐所在,分量如同君子都。而这三百陷阵都,又是这三千人中的精锐。

    马背上孟平嘴角微扬,低声喃喃道:“我孟平领军,三千虎贲三百杀神,必不输君子都!”

    陷阵都呼喝间,气重如天塌。

    陌刀劈斩而下,从头入从尾出,敌军成两半。(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章七十五 两军交战气势隆 阵内阵外人心切 2

    (全本小说网,。)

    (昨天第二更已发,这是今天第一更。)

    一名梁军举起长枪格挡,却被一名陷阵都锐士以陌刀斩断了抢杆,刀势不减,继续斩进梁军身体,将其从中间开为两半,顿时五脏六腑合着鲜血涌了出来,流了一地。

    遇盾开盾,遇刀断刀,遇甲破甲。

    三百名陷阵都将士,踩着重重的步子一步步前行,就如同三百只洪荒猛兽,神挡杀神,佛挡杀佛。陌刀举起、劈下,大刀重若千钧,又被灌之以将士们的百石之力,他们面前的梁军,在这一刀之威下无论身死还是重伤,就没有一个躯体完整的。

    碎脏碎腑和断肢残骸零落成泥,残败的花瓣一般落在地上,被这些重甲大刀的勇士踩在脚底,瞬间没了样子。场面分外血腥而极度残酷,震撼人心,便是百战老卒见了这一幕,都忍不住胆寒。

    一名梁军不怕死,拼命一刀砍在一名陷阵都军士的胸甲上,而那位陷阵都军士,仅是身子稍顿,脚步都没有挪动半分,他露出一个狰狞的笑容,手中的陌刀更是继续斩下,将那惊骇不已的梁军了结了性命。而他方才中刀的地方,仅是破了一层外甲,内甲完好无损。

    面对这样一群铁甲杀神,梁军悲哀的发现,他们杀又杀不死,挡又挡不住,由是无不大骇。片刻之后,线上梁军惊惧后撤,军阵稍乱,而陷阵都锐士跟步杀上,扩大战果,由此梁军一阵骚乱。

    仗着这三百陷阵都锐士的杀神之威,孟平所部三千人得以闯进梁军阵中。一人立功,旁人努力,士气渐长,战力逐升,战阵从一开始就呈现出的平衡局势,在这一刻被稍稍打破。三千将士,开始高歌凯进。

    望楼上,瞧见这一幕的郭崇韬,指着三百陷阵都所在的位置,蔚然赞叹:“从璟,你麾下将士精锐,兄早已知晓,而这三都将士之锐利,兄鲜有闻也,果真是虎狼之士!”

    在郭崇韬身后,他麾下的一员山羊胡幕僚喜上眉梢,赞叹道:“且看有如此虎狼,我大军已现大胜之势,照此下去,不及一个时辰,梁军就要溃败了!”说着向李从璟一拱手,“李将军大才,部属皆英雄,真乃国之栋梁,佩服佩服!”

    李从璟摆摆手,不作言语。

    倒是莫离道用折扇敲打着手心道:“战阵之事,此消彼长,以小阵之势而汇成大阵之势,取胜之道。为将者,知进知退,既要能破阵,也要能防止敌军破阵。王彦章者,名将也。偌大一个战阵,不会一点手段都没有,连这点情况都不能应对,而让我等如此轻易得逞。”

    那位山羊胡幕僚闻言稍愕,旋即转念一想,莫离的话似乎有些道理,不过如此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让他不能接受,遂道:“先生未免太高看王彦章了吧?”

    莫离懒得理会他。

    李从璟不想太拂了人家的面子,出声道:“王彦章军中有杀器,这一点毋庸置疑,关键就看他什么时候拿出来了。”说到这,停了一会儿,叹道:“孟平到底还是冲动了些。”

    说王彦章军中有布置,山羊胡幕僚能够接受,但李从璟缘何叹息孟平冲动了些?

    “李将军此言何意?”那幕僚不解,于是问道。

    李从璟手指着两军交战的军阵,用低缓的语气道:“两军初接,刚经过第一轮猛烈冲撞,堪堪稳定下来,战事进行尚不到半个时辰。当此之时,两军军阵,先力未尽,后力未发,譬如劲弩,射出之箭方才飞出十步,其势还未彰显,后劲强大。陷阵锐士,本应放在两军战事胶着,而将士战力将尽未尽之时,骤然杀出,以摧枯拉朽之力,如击垂垂老矣之人,力求一击毙命,而奠定胜局。而眼下陷阵锐士发力过早,梁军精力正是旺盛之时,一旦其抗住陷阵锐士猛攻,则三百人陷于万人之中,如牛入泥潭,有死无生。”

    那幕僚听得目瞪口呆,张大了嘴不知道该说什么。郭崇韬闻言,看向李从璟的眼神也分外明亮,甚至浮现出钦佩之色来。有这样一份眼力,而又不被眼前大好局势所蒙蔽,在胜势之时犹能头脑清醒,殊为难得。

    “这还不是最危险之境。”莫离接过李从璟的话头,说出了自己的担忧,“若是在陷阵锐士气力耗尽之时,而梁军阵中猛士出,给予陷阵将士迎头痛击,那便极为麻烦。三都陷阵士,如今已成孟平所部三千人之灵魂,一旦他们支持不住,开始后退,或者败亡,那么孟平所部三千将士,必定溃败。到时梁军趁势反击,则大军形势危矣!”

    “这……这……”一听李从璟和莫离越说越吓人,山羊胡幕僚顿时有些惊慌,不知所措。不是他不顶事,而是照他们这么一分析,局面真有可能照此发展,到那时,那就是大军大败之局了。

    郭崇韬看了莫离一眼,对他的看法,郭崇韬也是暗自点头。一时心中升起一股异样感觉:李从璟本已是名将之星,身边又有如此贤士辅佐,未来成就……恐怕不可限量。

    “眼下危局至此,我等如之奈何?”郭崇韬想了想,问李从璟。

    “也不能说真有多大危局。”李从璟忽而笑了笑,见郭崇韬眼露疑问,细心为他解说,“方才所言,只是最坏的情况罢了。孟平并非鲁莽之人,也并非没读过兵书打过仗的,如此常识性错误不至于在这个时候犯下,他此举应该有他自己的打算。”

    “哦?情势若此,孟将军还能如何?”

    李从璟沉默了一会儿,道:“我信得过他。”

    郭崇韬有些诧异,随即又有些怀疑,问:“如何能如此信得过?”

    李从璟淡淡一笑,看向战阵之处,那是孟平正在力战的地方,轻声道:“因为,他是我带出来的将军。”

    ……

    大半年之前,刚刚出镇淇门、编练百战军的李从璟,一封书信送到晋阳,孟平和莫离章子云两人,便手持这封书信,离开家乡,孑然一身,毅然决然踏上了南下的路。三人在神仙山外见到李从璟,当晚在军帐秉烛议事时,孟平就知道,他此生要跟随公子南征北战,也注定了要以战场为家,戎马一生。

    孟平并不惧怕战争,亦不排斥战争,相反,与天生战士的李从璟类似,他很适应战场的日子。然而,这都不是他长久以来孜孜不倦研究兵事,并且一次次力战并立功的根本原因。

    与莫离出生晋王富绅之家不同,孟平家世贫寒,居漏风之室,着破旧之衣,吃糟糠之食。在晋王那座辉煌的大城池中,他家所在的小巷弄,逼仄阴暗,四季都有不知名的恶臭发出,一旦遇着阴雨天,便泥泞难行,屋中都要蓄上几汪雨水。

    他是千千万万个卑微大众中,极为普通的一员,像一只蚂蚁一样不被人拿正眼看,伏地默默生存。

    一切的改变,都源自那个人,源自一次不经意的见面。孟平的父亲是李府的一个普通仆役,一日天下大雨,他小小的身子跑了小半个晋阳城,来为父亲送伞。但他却不敢踏进那座高门大第,更不敢敲响那座朱门,他只能静静站在门外,望着那扇紧闭的大门,默默等候。

    那是李府的一座后门。

    就在孟平痴痴凝望那扇门的时候,门开了。里面走出来一个年级比他大不了多少的少年,一袭青衫。孟平呆呆的望着那个人,就像看到了天上的仙童。然后那个明明不到十岁,却格外老气横秋的少年,看着他很惊异的说了一句:“如此大雨,你缘何孤立雨中?快进来避一避。”

    那天那刻,畏畏缩缩踏进门槛的孟平,不会想到他这一避,就避了十年。

    他只记得次日,他父亲笑容夸张的跑回来,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却兜不住满脸的喜色,手舞足蹈对他说:“儿子你得彩了!公子看上你了,要你去给他当伴读,夫人已经同意了!哈哈,我老孟家要发财了!”

    那天孟平还不知道,给公子当伴读是个什么差事,也不知道这件事跟发财有什么关系。

    但不久,他就知道了。他们家搬离了小巷弄,住进了李府,而他也有了自己单独的居处,从此锦衣玉食,高车怒马,富贵人前。这一切,都只因那个少年跟对他百依百顺的夫人说了一句:“孩儿的伴读,都是儿之兄弟,要跟儿一样的待遇!”

    从古至今,无人如此。

    因了那个少年,孟平得以习得一身武艺,能够立足于乱世,更是读过不少诗书,让他父亲能有机会拍着胸膛,自豪的对身边人夸耀说,咱老孟家也出了一个读书人!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