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766部分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766部分

小说: 三国之召唤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亲兵吩咐一声,把一副卷轴摊开在桌案上。

    魏延指着地图,对徐盛说道:“从历城顺着黄河向西走一百三十里,有两条道路可跨过黄河,直通邺城东面的魏县。”

    徐盛精神为之一振:“哪两条道路,愿闻其详!”

    魏延高声道:“其一乃是由东阿跨过黄河直通阳平、馆陶的官衙驿道,被称作‘阳谷道’,行人商旅往来于黄河两岸多走此道路,沿途有兵力不等的曹兵驻守。”

    “难道还有另外的道路,末将不曾听闻。”徐盛一脸茫然,“除非向西一百里走濮阳过黄河,或者再向西走白马津过黎阳方可抵达邺县,但因为岳都督拿下了陈留,曹仁已经在这些地方增强了防御,怕是没有机会吧?”

    魏延抚须大笑,扫了偏将田继一眼:“田继,你把另外一条道路说给文向将军听听。”

    田继拱手领命,一脸得意的道:“回徐将军的话,在阳谷道向西三十里的地方,有一条因为黄河改道冲开的小路,常年黄沙淤积,两旁芦苇丛生,因此少有行人,阴森恐怖,被当地人称之为‘阴谷’。”

    “阴谷,却是闻所未闻!”徐盛蹙着眉头沉吟,逐渐猜透了魏延的打算。

    田继继续道:“这阴谷道虽然狭窄逼仄,荒草丛生,但却东西纵横二百余里,直通魏县,而魏县距离邺城不过八十里,拿下魏县便可以兵临邺县城下!”

    听完田继的分析,魏延抚须大笑:“哈哈……文向兄弟,如果拿下了曹操的老巢邺县,把曹操的妻妾儿女全部俘虏回来,你说会不会让满朝文武刮目相看?是否可以比肩李药师跨海擒李渊的战役?”

    徐盛一脸凝重:“曹魏也是猛将如云,谋士如林,只怕不会这么轻易被偷袭都城吧?不知魏将军又是如何探听到这条阴谷小道的?”

    田继捻着下巴的山羊胡,不无得意的道:“回徐将军的话,小人祖籍就是兖州东阿人,幼年时候在黄河两岸射猎,因此早就知道了这条人迹罕至的阴谷小道。再加上今年一直干旱,黄河水流枯萎,阴谷小道干巴巴的像是黄土高原,正好可以迅速进兵,如果全军急行,三五日便可以兵临邺县城下!”

    魏延再次把杯中美酒一饮而尽,拍着徐盛的肩膀,慷慨激昂的问道:“你我手中握有四万兵马,由阴谷偷袭邺县,定能杀曹魏个措手不及,徐文向有没有胆量和我反手大干一场?”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一千一百八十四 道不同不相为谋

    巨大的诱惑摆在面前,让徐盛的确有些心动。但内心的谨慎又提醒着徐盛,天上掉馅饼,只怕不是圈套就是陷阱。

    “田继,你跟了文长将军几年了?”这次轮到徐盛把杯中酒一饮而尽,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田继问道。

    田继顿时一脸恼怒,反问道:“徐文向这是什么意思?自从文长将军跟随陛下抵达江东之后,那时候金陵还是一个叫做秣陵的小县城,末将就在魏大哥手下担任屯长,我比你跟文长将军早得多!”

    魏延起身拍了拍田继的肩膀:“兄弟不必动怒,文向的性格向来谨慎,他多问一句也是无伤大雅!”

    安抚完了田继,魏延又转身对徐盛道:“文向啊,田继跟了我七八年,是我从屯长一手提拔上来的,绝对可靠。这次兵出阴谷,偷袭邺城乃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就看文向你有没有这个胆量了?”

    徐盛捏着下巴,沉吟道:“陛下已经在书信中再三强调,唐军故意放出偷袭金陵的风声,其真实意图在于进攻青州,并严命我等与廉破率领的青州郡兵以及来援的龙驹、郭淮组成统一兵团,共同抵御唐寇的入侵。你我如果依旧出兵偷袭邺城,只怕有抗旨不遵的嫌疑吧?”

    魏延拱手道:“有句话说得好,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战场上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曹阿瞒去年倾尽全力进攻淮南,导致河北空虚,前些日子又被岳飞连下陈留、许昌,更是让曹魏乱了方寸。而阴谷这条道路简直就是上天赐给你我的大好机会,倘若踌躇不前,坐失良机,将来悔之晚矣!”

    “如果我们进攻邺城的时候,唐军全力来袭,只怕青州不保!”徐盛双臂抱在胸前,对于出兵阴谷偷袭邺城之事犹豫不决。

    魏延冷笑一声,略带抱怨的道:“陛下不是器重廉破吗,甚至把他当成赵国名将再世,配合上郑成功的五万水师,怎么也能扛住唐军个月二十天吧?到时候龙驹、郭淮的援军就进入青州了。”

    顿了一顿,魏延继续分析道:“更何况只要你我拿下了邺城,直捣曹操的老巢,就算青州丢了也是功大于过。”

    徐盛还是觉得不妥,摇头道:“如果只有唐军渡海来袭也就罢了,夏侯渊兵团一直在平原屯兵,对青州虎视眈眈。只要我军稍有动作,曹军定然渡河来袭,能否拿下邺城犹未可知,但青州十有八九会丢。左思右想,末将都觉得这样做风险太大了!”

    看到徐盛一直在唱反调,魏延脸上浮现一抹怒色:“罢了,罢了,人各有志不可强求,既然徐文向不敢冒险,愿意寄人篱下,那咱们就分头用兵。”

    “这……文长将军,不是末将和你唱反调,实在是此事干系重大,容不得半点大意!”

    看到魏延动怒,徐盛也有些歉疚,但却依旧坚持自己的立场,“如果文长将军非要放手一搏的话,可飞鸽传书请示李靖都督,倘若都督批准了这项计划,徐盛愿随将军出兵阴谷,虽死不辞!”

    魏延拍案而起,怒斥道:“我连君令都违了,难道还傻乎乎的跑去请示李靖?李靖当年就是靠的攻破唐都而上位,自然不希望再有人重复他的轨迹,如果李靖强行命令我放弃出兵阴谷的计划,岂不是白白丢掉这大好的机会?”

    见魏延翻脸,徐盛只能叹息一声:“也许是徐盛谨慎过度,但我一片赤诚,都是为了将军以及徐州的百姓,还有大汉的社稷着想啊!”

    魏延摆手道:“住口,道不同不相为谋,我是主将,我带两万五千人连夜离开历城,前往东阿由阴谷偷袭邺城,给你留下一万五千人守卫青州,不算过分吧?”

    徐盛再次苦谏:“就算文长将军能够成功的由阴谷直逼邺县城下,可现在的邺城已经今非昔比,乃是魏国都城,由太子曹昂坐镇,至少有两万兵力驻守,凭将军手中的两万五千兵马也拿不下城池啊?若是夏侯渊、曹仁回兵救援,将军反而会陷入重围,分头用兵更是绝无成功的可能,请将军三思!”

    魏延冷笑一声,一脸蔑视的道:“你贪生怕死,没有进取之心就不要找太多的借口!曹昂不过是膏粱子弟,不学无术,曹魏大军尽出,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纵有两万,又有何惧?昔日韩信背水列阵尚且能够以三万人大破二十多万赵军,我以两万五千精卒攻两万老弱守军,必能一鼓破之,拿下邺城!”

    徐盛还想再劝,却被田继、王佑等人一起推搡出了议事厅:“好你个徐盛,今天一直在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自己胆小怕死也就罢了,反而阻碍别人去建功立业,你到底是何用意?”

    徐盛无奈的叹息一声,只能拂袖离去,迅速的返回自己居所,修书一封派斥候快马加鞭离开历城,渡过黄河前往河北章武李靖大营,把魏延准备由阴谷偷袭邺城的计划告知,请李靖速做定夺。

    傍晚时分,魏延精心挑选了两万五千精兵,命每个人随身携带半月的干粮,轻装简行,连夜离开了历城向西奔东阿方向而去。

    此刻的东阿处在汉魏交界之处,东阿以东的济北国、泰山郡都被东汉纳入版图,而东阿以西的东平国、东郡则在曹魏的掌控之下。

    因为地处前线,小规模的战争时有发生,因此百姓们大多已经迁徙到了别处,更是使得东阿境内的田地荒芜,房舍废弃,遍地都是半人高的野草,路边时常可以看到累累白骨。

    魏延率部离开历城,昼夜急行,于次日凌晨抵达了黄河岸边。由于今年天气干旱,这一带的黄河宽度不过三百余丈,水深最浅的地方不过一丈左右。

    田继策马顺着黄河向上游驰骋了二十余里查看水势,旋即快马返回,向魏延禀报道:“启禀将军,上游的水流十分平稳,现在即可渡河。”

    魏延离开历城的时候用马车运输了三十余艘小船,反正河水不过三百余丈的宽度,两万五千人的队伍半夜就能全部渡过黄河。

    “渡河!”

    随着魏延一声令下,汉军将士借着皎洁的月色把三十多艘船只从马车上抬下放入河水之中,撑起船篙开始向对岸运输将士。

    一艘船上二三十人不等,一次性就能运输六七百人。河水的宽度不过三百余丈,一个来回也只是一盏茶的时间,到天色大亮之时,两万五千名汉军已经安然无恙的来到了黄河以北,踏上了曹魏的领土。

    汉军在黄河沿岸的芦苇丛中吃饱喝足,睡了两个时辰,待将士们精神恢复之后,魏延翻身上马,命田继在前引路,直奔那条人迹罕至的阴谷而去。

    一个时辰之后,田继便带着汉军踏上了这条由黄河决堤改道冲击而成的小路,河道宽约两丈左右,两旁芦苇丛生,高达一丈有余。微风吹来,芦苇丛随风摇摆,如同波浪起伏,不时的传来鸟鸣猿啼之声,阴风阵阵,纵然身处千军万马之中,也会让人冷不丁的起一身鸡皮疙瘩。

    脚下都是从黄河上游裹挟而来的黄土,庆幸的是今年北方大旱,脚下的泥土已经干裂的呲牙咧嘴,倘若遇上雨季,这些黄土黏在脚上很难甩开,而在这个大旱之年则避免了这些让人头痛的麻烦。

    “这条道路为何被称之为阴谷?”魏延一边策马急行,一边询问田继。

    田继在马上答道:“回将军的话,黄河河床高悬于平地之上,每三五年便有一次小灾,十年一次大灾。河水无情,或者向东纵横,或者向西冲突,沿河灾民死在洪水之下的不计其数,河水退走之后,这条河道中积累了许多累累白骨,使得此道阴气森森,故此与东面的阳谷相对应,被称之为阴谷!”

    魏延四下打量,果然可以看到谷道两边不时的有骸骨横陈,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依旧还保持着挣扎的状态,可见洪水来临之时何等猛烈。

    田继策马扬鞭,与魏延并辔而行:“将军,这条人迹罕至的小道东起东阿,西达魏县,东西全长两百余里。我们现在是从六十里的地方切入了谷道,向西约莫再有一百四五十里便可以抵达魏县。到了魏县距离邺城就只剩下七八十里,如果一切顺利,预计后天傍晚便可以兵临邺县城下!”

    听了田继的介绍,魏延不由得心潮澎湃,在马上抚须大笑:“将士们,我们此刻距离魏国都城邺县不过两百余里,大家加把劲一鼓作气的拿下邺城。把曹魏的臣子以及曹阿瞒的妻儿老小全部俘虏,定然各个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在魏延的鼓舞下,汉军士气高涨,如果不是被再三要求不得大声喧哗,早就齐声鼓噪呐喊了。当下一个个兴奋的涨红了脸,摩拳擦掌的加快了脚步,只要拿下邺城,少说也能捞到几亩良田封赏,如果运气够好,抓住几个曹魏重臣,那就是一辈子享不完的荣华富贵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一千一百八十五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阴谷另一端的魏县境内,正有两万曹军在芦苇丛中布置了无数陷阱机关,静候汉军自投罗网。

    大清早,气定神闲的乐毅正与范蠡在芦苇丛中对弈,就听到天空响起了信鸽扑棱翅膀的声音,在头顶上不停的回旋。

    “来了!”

    一身白色长袍,面容清癯,打扮的更像一个商人的范蠡站起身来,将手指撮在唇间吹响口哨,招呼信鸽降落,乐毅则满脸期待的站在旁边静候佳音。

    信鸽扑棱着翅膀落在了范蠡的手中,然后麻利的拆开,上面赫然写着一行潦草的隶书,看得出来书信写的十分紧迫。但范蠡显然不会在乎字迹是否工整,重要的是书信内容。

    “发现汉军踪迹,约有三万人规模,已过了苍亭津,预计明日清晨便可进入埋伏圈。”

    “哈哈……果然猜中了,这笔买卖不错!”范蠡大笑一声,把书信递给了乐毅。

    乐毅看完之后不由得向范蠡竖起了大拇指:“范先生真神机妙算,你是如何猜到汉军会从阴谷偷袭邺城的?”

    范蠡回答的言简意赅,用两个字就做了概括:“人性!”

    “人性?”乐毅一脸愕然,“此话怎讲,请范先生指教!”

    范蠡笑吟吟的道:“东汉人才济济,有得必有失,有人春风得意,也有人失意落魄。我听闻那魏延乃是刘辩的从龙之臣,如今地位却每况愈下,想来心中必有不甘,恰好我从谯郡北上,偶然得知了这条叫做阴谷的道路,可以连通黄河南北,由东阿直抵魏县,因此决定赌一次!”

    原来范蠡出世之后被范增举荐给曹操,但曹操见范蠡一身商人习气,心中并不喜欢,但又碍于范增的面子不能弃之不用,便找了个借口把范蠡派往平原辅佐夏侯渊。

    范蠡又是何等聪明之人,见曹操不喜欢自己,自然不会强求,心中很是懊恼选错了主公,但碍于范增的面子又不能改换门庭,只好带了随从怏怏不乐的赶往平原。

    范蠡离开谯郡之后一路北上,途径定陶、范县,由东阿渡过黄河北上,在渡河之时与船夫闲聊,无意中得知从东阿有一条通往魏县的小道,叫做阴谷,与东面数十里的阳谷相对应,因此才有了在此处守株待兔,伏击汉兵的计划。

    当然,直到此时,范蠡的这个计划还只是刚刚萌芽,并不能肯定汉军一定会自投罗网,从阴谷偷袭邺城,毕竟这需要足够的胆量与鲁莽,否则只能是劳而无功。

    范蠡来到平原拜见夏侯渊,呈上了曹操书信,说是大魏皇帝命自己前来担任参军。

    夏侯渊倒是不讨厌商人,但却讨厌那些托关系走门路的人,认为这些人都是不学无术之徒,不能堂堂正正的凭本事谋取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