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十万斤可不是一时半会能收购到的,张斌一和汤显商议完,立马拨付了四千五百两银子,让人送去大金所,请他父亲张成德代为购买土豆和红薯种子,买到一批就送一批,以免到时候要播种了还没种子。
紧接着,他又订购了二十个烤炉和二十辆平板车,让那些铁匠和木匠先做着,至于剩下的两百两,则是留着印书的。
接下来几个月时间,张斌基本是县衙和东门山两头跑。
如果有什么政务要处理,他就留在县衙,处理下政务,顺带看看兵书。
如果没什么政务要处理,他就跑去东门山,看看土豆和红薯的涨势,顺带练练绘画。
看兵书自然是为以后领兵打仗做准备,至于这画画,主要是他想在《马铃薯与番薯种植纪要》里面加上插图。
毕竟看这书的大部分都是平民百姓,能认得字就算是不错了,要完全领会整篇文章的意思,怕是没几个做的到。
如果能配上插图,用图画的形势描述整个种植过程,那么理解就不会出现什么偏差了。
还有,他现在是没空研究明朝的工业和武器,以后肯定是要着手研究一下的,这会儿可没电脑,只能通过手法,学好绘画,同样有助于以后的研究。
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所必需掌握的技能,经常用来衡量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画画,原来的县令张斌自然是学过的,不过,他却画的不怎么滴,只能算是有点功底,离形神兼备还有差得远。
吴士琦画倒是画的不错,正好可以教教张斌,这几个月练习下来,张斌的画技可以说突飞猛进,画出来的画基本可以称得上是形象生动了,而《马铃薯与番薯种植纪要》上的插图他也画的差不多了。
时值六月,正是土豆和红薯都成熟的季节,这一天,张斌又来到了东门山,在地里转了一圈之后,他便回到陈盈盈家中开始练习绘画。
这个时候,他的绘画技能已经差不多赶上吴士琦了,吴士琦很识趣的和谢正刚他们待在外面闲聊,没有打搅他练习,房中,只有陈盈盈在陪着,又是给他磨墨,又是给他煽风,那样子又是崇拜又是爱慕,满脸幸福。
张斌现在也想开了,他不沉迷女色,也不拒人于千里之外,不费心思去克制,也不胡思乱想,缘分注定的他不会拒绝,无缘无份的他不会强求,一切顺其自然。
此刻他正在临摹一副花草画,这幅画画的是一根葫芦藤,有花、有果、有叶,那花有点像土豆花,那叶有点像红薯叶,临摹起来,正有助于他画土豆和红薯的植株。
自从他画技达到形似的程度之后,吴士琦便专门去了趟温州府,为他选了一些花草画,上面画的大多都是这种外形与土豆和红薯植株有点相类似的花草。
临摹了将近一个时辰,他终于将这个葫芦藤临摹完了,两相对比,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区别。
他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放下毛笔,伸了个懒腰。
陈盈盈乖巧的靠上来,柔声道:“大人,差不多了吧,别太累了,吴先生也说过,绘画不是一两年就能练成的。”
张斌轻轻的将她拥入怀中,感受着温香软玉,深吸了两口清香,这才微笑道:“恩,今天就练到这里,你先去做饭吧,我把书稿核对一下。”
陈盈盈闻言,娇羞的从他怀中站起来,连蹦带跳的去了,张斌则拿起桌上的一堆书稿核对起来。
其实,这会儿地里的土豆和红薯都差不多成熟了,张斌之所以没让人收获,主要是让它们再在土地吸收点水分和营养,增加点产量。
核对了一遍书稿之后,他舒了口气,基本上差不多了,就剩下最后的收获了。
其实文字部分他已经完成了,只有两幅最终成熟的插图还没有画出来,他的画技还没达到凭空想象就能画的生动形象的程度,这会儿他还必须对着实物画。
他想了想,还是决定下午就去挖一株土豆和一株红薯,一是为了画出最后的插图,同时也可以单独称一下,预估一下产量。
吃完中饭,他便带着陈志等人来到屋后的试验田里,让他们先将一株红薯旁边的土挖松,随后连根带茎一起扯出来,紧接着又把一株土豆整个全挖出来。
新挖出来的土豆和红薯已经比原来的种子要大一圈,但是,还没有达到后世那么大,张斌让人称了一下,随后又根据植株数量大致计算了一下,得出的结论,亩产两千斤应该是不成问题。
随后,他便带着挖出来的这株红薯和土豆来到房间中,认真的画起来。
整整画了一下午,他终于将土豆和红薯成熟后的插图画完了,这就意味着,他辛辛苦苦记录整理了两个月的《马铃薯与番薯种植纪要》终于完成了。
第二天一早,升完早堂,他便招来了平阳仅有的四个印户,拿着底稿与他们商量了一阵,最后定下来价格是五分银子一本,两百两银子,正好印四百本。
这个价格有点高,主要还是因为他是第一次印刷,而且还有很多插图,还要刻制很多的木版。
二百两银子,对四个印户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收入,他们已经很久没有接印过新书了,要是老书,他们一本最多也就赚个几十文,根本不能新书比,更何况这一次还是四百本。
这会儿大家都没什么钱,连老书都很少有人订购,他们的日子也过的相当的艰难。
可以说,光是这一次,就差不多够他们吃一年了。
所以,他们相当的积极,在他们的分工协作之下,《马铃薯与番薯种植纪要》不到十天时间就印出来了。
拿着新印出来的《马铃薯与番薯种植纪要》,张斌不由爱不释手的翻阅起来。
越翻,他就越是激动。
我竟然出书了,我竟然出书了,我竟然在明朝写了本书,真是了不起的成就啊。
他不知道,他这本书比他想象的还要了不起,因为,这本书拯救了无数平民百姓!
第一卷 第四十二章 丰收
六月中旬,正是早稻成熟之时,正当老百姓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平阳县所有里正突然接到县令大人命令:六月十五巳时,带上指定的农户,到东门山集合。全本小说网,HTTPS://。m;
县令大人指定的农户都是两个,一个是里甲里面最穷的佃农,一个是里甲里面最穷的平农。
县令大人这是要干嘛呢,难道是催人交税?
虽然心中疑惑,所有里正还是带着两个指定的农户,按时前往东门山,不为别的,就因为传达县令大人命令的是他们各自头顶的乡绅。
县令大人的命令有时候还能含糊一下,毕竟山高皇帝远,县令大人也不可能为点小事专门跑来收拾你,再说县令任期也就三年,三年过后,拍拍屁股就走了,就算他记仇都没用。
他们头上的乡绅可就不一样,乡绅可是乡里最有威望的人,而且人家也不会离开,得罪了,绝对弄得你欲仙欲死。
所以,没有哪个里正敢不来,再远他们也不敢迟到。
这天东门山可就热闹的,一百多个里正,没人带两个农户代表,总共差不多有四百来人,这么一大堆人站一起,光是说话声都能把屋顶都掀翻了。
当然,张斌叫他们来并不是坐哪个屋里开会,东门山也没这么大房子,这些人一来到村口就会被人领到后山指定的地方,爱站着就站着,想坐就坐地上,凳子是没有的。
这地方就是八亩试验田四周的山坡,来到这里之后,他们无不惊叹不已,这东门山村还真不简单啊,竟然在荒山上开出这么大几块地,而且还种了东西,那一片花花绿绿的长势明显很好。
这地里种的到底是什么呢,来到这里的人都忍不住议论起来。
临近巳时,张斌和汤显有说有笑的从山下走来,他们后面跟了一大堆人,有赵穆、徐辉等乡绅,有谢正刚、吴士琦带着几个衙役和捕快,还有赵彦带着几十个劳力,他们手里竹筐、锄头、耙头、杆秤等一应俱全。
原本山里面议论声就很大,这一帮人一出现,议论的声音更大了,简直就跟炸了锅一样。
他们大多数人都在讨论,跟汤显汤老员外走一起是不是县令大人,毕竟张斌很少去乡里,见过他的里正都没几个,更别说普通平民百姓了。
当然,如果他穿着官服大家也不会认不出他是县令大人,问题他今天并没有穿官服,毕竟要在山里走上走下,还要到地里去,穿着官服,极不方便。
他不穿官服,还真没人会把他和县令大人联系到一起,因为他太年轻了,再配合丰神俊朗的外貌,看上去实在不像是个县令,倒像是个富家公子。
张斌并不知道大家在讨论他,毕竟这么多人说话,声音太嘈杂,就更闷雷一样,谁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不过,他却不大喜欢这么嘈杂的环境,特别是来到试验田里准备说话的时候,他脸都有点绿了,这些人这么吵,他说话谁能听的见!
汤显见他皱眉的样子,立马转头对徐辉道:“孟仲,让他们安静点,这样子成何体统。”
徐辉闻言,脸上的肥肉一抖,握拳大吼道:“都给我闭嘴。”
卧槽,张斌被他这忽如其来的一嗓子吼的耳膜都快破了,双耳就跟被雷轰了一样,嗡嗡直响。
他忍不住用小手指使劲掏了掏耳朵,耳中的嗡嗡声这才慢慢消失。
咦,怎么这么安静,他抬头看了看四周,山坡上的人竟然都满脸恐惧的站在那里,不敢说话了。
张斌不由转头看了看徐辉,这家伙,当真是平阳有名的恶霸地主啊!
看到徐辉那满脸得意的样子,张斌忍着心中的憎恶,朝他微笑着点了点头,以示谢意,随后,转过头来,朗声道:“诸位,今天请大家来,主要是想让大家看看这地里的土豆和红薯,等下,本官会命人挖出来,称一下重量,让大家看看,一亩地的产量是多少。”
说罢,他便向旁边的赵彦点了点头,示意他可以开始了。
赵彦连忙指挥着手下的村民在田里分散开来,他们昨天都已经在陈盈盈家那两块地里操练过了,这会儿收起土豆和红薯来熟练的很。
他们基本是四个人一组,分成前后两排,前面的只管用锄头和耙头将土豆和红薯苗两边镐松,后面的则用手把地里的土豆和红薯翻出来,抖干净土,揪掉茎叶,装竹筐里。
很快,一筐筐土豆和红薯便被抬到拿着杆秤的村民那里,逐一称重,而赵彦则拿着一个账本将重量记下来。
不到一个时辰,地里的土豆和红薯便全部翻出来了,足足装了将近两百筐。
赵彦记录完之后,立马用算盘计算起来,过了一会儿,他便兴奋的大喊道:“启禀县令大人,土豆总共约八千五百斤,红薯总共约八千四百斤,八亩地,每亩产量大约为两千一百斤。”
他的话刚一落音,整个山谷再次炸开了锅,惊叹声此起彼伏。
一亩两千多斤,怎么可能!
这土豆和红薯到底是什么东西,能吃吗?
待众人议论了一阵,张斌这才举起手来,往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
这会儿所有人都知道这年轻的不像话的公子哥就是县令大人了,当着所有乡绅的面,县令大人的面子还是要给的,张斌的手一落下,山谷中便慢慢安静下来。
紧接着,张斌又朗声道:“诸位,土豆和红薯的产量大家已经亲眼目睹了,等下,东门山的村民将带大家去尝尝土豆和红薯的味道,吃完,本官还将给每个人发本书,书里面介绍的就是土豆和红薯的种植方法。大家回去以后,按书上说的,找个荒山开快地,待早稻收割结束,本官将免费给平阳所有百姓每户发放一百斤土豆和红薯种子。”
他这话一落音,整个山谷再次炸锅了,每户免费发放一百斤种子,那得多少斤,那得多少钱啊!
这次,张斌没有再解释了,他已经带着一众乡绅离开了。
而这些里正和乡民则被东门山的村民分散领到家里,这会儿整个东门山村都飘荡着红薯饭的香味,每家每户都煮了一大锅红薯饭。
光有饭,没有菜自然不行,光吃红薯,不吃土豆自然也不行。
张斌已经让赵彦煮了好几锅土豆炖鸡块,当然,每个锅里,鸡只有一只,八角和桂皮等香料只放了一点,土豆却放了一大锅。
东门山的村民家里,每家都免费发了一脸盆土豆炖鸡块。
那金黄色的土豆汁倒在红薯饭上面,别提多香了。
那些一年到头喝稀饭佃农和平农,吃的是连舌头都快吞进去了,就连那些天天吃米饭的里正也吃的赞叹不已,这土豆和红薯简直太好吃了!
第一卷 第四十三章 海盗要来了
天启四年,六月十五日,平阳县令张斌组织平阳所以里正和农户代表在东门山集结,推广土豆和红薯种植,自此,在平阳,乃至整个大明掀起一股种植土豆和红薯的热潮。(全本小说网,https://。)
在后面断断续续十几年的天灾和兵灾中,土豆和红薯因栽种方便,产量惊人,不知道救了大明多少百姓的性命。
可以说,这一天,是张斌拯救大明的开始。
东门山这次推广行动,意义之重大,足以载入史册!
而这天,在遥远的东瀛也发生一件大事。
东瀛肥前国平户甲螺颜思齐因不满日本德川幕府的统治,密谋起事造反,他与与杨天生、陈衷纪、郑芝龙等二十八人在这一天拜盟为兄弟,准备一举推翻德川幕府。
这两件事情,本来没有什么联系,颜思齐和张斌原本也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颜思齐的另一个身份却使得他和张斌隐隐联系到一起。
颜思齐不但是肥前国平户甲螺,还是大明东南沿海最大的海商之一,而这一时期的海商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海盗!
也就是说,颜思齐是东南沿海最大的海盗之一,而杨天生、陈衷纪、郑芝龙同样有着亦商亦盗的身份。
他们这群人,可以说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