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明-第3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京城
南京城的太监和官员们有两个态度,南京镇守太监和书都是朝中党争失意的人物,他们的意见却比较出乎人意料,两人都是坚定的调兵守城,准备和华州军死战,南京兵部尚书甚至说,京师若失陷,我江南士民再立龙子龙孙,也不可妄言弃城投降的事情。
不过主战也就是这两三个人了,其他的,甚至包括魏国公徐家,或者是闷不作声,或者是大谈敌军强大。
为什么不作声呢?因为他们都对华州的底细相当清楚,特别是魏国公和几个伯爵侯爵一起开设的大通钱庄,这几年来都是被三江商行和华州钱庄打的抬不起头来,在从前,大通钱庄的银票和凭据可以在江南沿海的海贸中使用,即便是在海上的时候,和华州钱庄发行的银票和票据都是并行。
现在则不一样,只能是在船只上岸的时候,大通钱庄收兑华州钱庄的这些票据,最开始的时候,徐家和其余的几个勋贵之家,也都是琢磨着灭掉这家钱庄,吞下对方的钱财,他们都有自己的信息渠道,在这之前自然要查上一查。
查完之后,每个人都是冷汗直流,原来海外还有如此巨大的势力在,这种势力根本不是他们这几个大贵族可以对抗的。
也有人想过去京师告发,但是再转念一想,如果去告发,自己很有可能会被牵连,这也许还是小事,但是手中偌大的生意怕也都要被牵扯进去了,经营这么多年,他们的生意早就和海商,还有海商背后的华州钱庄有了太深的联系。
而且即便是告发,谁也不敢说能不能挡住华州的报复,隐约之间,他们查到一些蛛丝马迹的东西。江南这几年发生的十几次骇人听闻地凶杀案,都也许和华州有这样那样的关系,这样的怪物还是少碰为妙。
自从嘉靖当政之后,北方的一些勋贵大臣,在历次的风暴中纷纷破家,南方的这些人因为在开发关外土地之类的大案中牵扯较少,所以保存下来的比较多,但是所掌握的权柄则是一点点的被剥夺。
包括南京地世代守备魏国公徐家所掌握的兵权,嘉靖皇帝一贯的想法是,勋贵无兵无权。便是好勋贵,要不然不如死了。
手中没有权柄,嘉靖皇帝的压迫极大,这些勋贵豪门行事作为都是如履薄冰,生怕有什么被上面抓到把柄,家破人亡,所以普遍都是不问政事。不管自己的衙门,把大部分的心思都是投入到商业之中。
他们身上的贵族性质在不断地退化,商人的性质在不断的增加。要知道不管如何被削权,这些贵族依然有平民甚至是官员都很难比拟地特权,依靠这些特权,和家族近二百年积攒下来的财富。
南京的勋贵们。很快就成为了江南最大的商人,按照华州司马从事查到地。十三商会后面真正的主使就是魏国公徐家和诚意伯刘家。
而这些勋贵们所做地一切,基本上都是嘉靖皇帝忌讳和反对的。贵族和皇帝本来是牢不可分地一个整体。是大明地统治柱石,但是现在却有些分崩离析了。
大明东党的大臣。情况贵族们地差别并不大,原来耕读传家的读书人们,现在的家中都是开工场,办商铺,不知不觉间,他们已经成为了商人们的代言人,朝廷不管做什么,都是需要花钱。
要花钱就要征税,征税却等于是让商人们的利润减少,偏偏朝廷的税征收的很重,所以本就是在政治斗争中失利的东党诸臣,和中央也是越来越分裂,每天鼓捣文墨撰文讥讽京师。
但是这些人手中并没有什么实权,也就是在那里空喊几句,发发牢骚罢了,华州军在福建的漳州登陆,这些人就说什么今上失德,导致蛮夷入侵,应当自省其身。南京镇守太监大怒,直接调动亲兵以妄议朝政的罪名把他们捉拿下狱,可是南京不比京师,南京六部大臣的权力相对较大。
看到自己的门生子弟被关起来,当即是舆论哗然,闹腾一阵之后,又是给放了出来。
就连这次的对于福建华州军的战斗,镇守太监和兵部尚书的意见本来是增援京师,可城内真正掌兵的都是勋贵出身,或者依附在他们系统中的武官,纷纷鼓噪,增援京师路途太远,不如先断贼军一臂。
福建路途极近,调动南方兵马更是方便,而且什么福建兵马新近大胜,军心士气正是可用之时。
南京镇守太监和兵部尚书顶不住南京各方的压力,他们也知道如果反着做的话,怕是调集兵马,筹备后勤粮草,事事都会被拖延到死,反倒是不如顺应民意的去南方打上一场,毕竟都是所谓的华州军,打败一队是一队。
而却每天的几百里加急不断的传来北方失败的消息,自己这边如果取得胜利,可是升官发财的资本啊,他们也都是有些意动……
不过等到这些兵马在泉州和漳州之间崩溃,福建失陷的消息传到南京城之后,所有叫得凶的人全部都是偃旗息鼓了,南京城内的各个衙门还有书院之类的地方,很是安静了几天,很有些鸡飞蛋打的味道。
接下来,城内又是暗潮汹涌,从前华州的密探们也在城中散发传单帖子,阐明华州对商人的态度和政策,当时无人理会,或者嗤之以鼻,现在都被拿上来很正式在研究观看。
嘉靖二十三年的十一月,巨大的战舰出现在南京城外的江面上……
第六百二十七章 未战先乱
在长江从入海口到南京一段,还是可以行驶五千吨甚位的船只,放到嘉靖年间,那时候世界上吨位最大的船只不过是一千五百吨左右的左右,逆流而上当然没有什么问题。
华州的舰队最大吨位不过是一千二百吨左右,这种大舰,都是在守备华州本岛和夷州,来到长江之上的有十艘六百吨,和三十艘三百吨的战舰。
可是南直隶的船厂在海禁的时候都已经被焚烧殆尽,大船已经是多年未见,而且从嘉靖五年就开始的掩耳盗铃一般的海禁,明明海上到处都是海商和倭寇们的私船,但是大明上下一副海上无有寸板的模样。
水师请求兵部要求修筑海防,整修战船,但是兵部说的明白,现在海上无有船只,都以被禁止,海防和战舰有什么用。
一边这么做,朝中官员的家属在海上大作生意,凡是有头有脸的官员,家中和海上都是有这样那样的关系,人人接着海禁的机会偷税漏税大发其财,和海禁的朝廷逐渐有矛盾,和控制海上商路的华州关系越来越密切。
然后事情就简单了许多,华州舰队在长江口出现的时候,没有看到明朝的水师和岸防,岸上驻防的明军在那里大声的吆喝,却没有什么办法,岸上的南直隶几卫人马实在是无奈,只能是在岸边架上火炮准备轰击。或者是用小船装上柴草,点燃之后,放入江水之中。已希望阻碍华州舰队。
明军所做的努力。在华州的舰队打开两侧地炮门之后,一切都是烟消云散,岸上地火炮和工事。凡是在火炮射程之内的都是被一扫而空,那些着火的小船地在湍急的江水之中根本无法控制方向。
南京许多人已经是很久没有看到这样大的船了,上城墙来观察敌情的南京兵部侍郎的呆呆的看着江面上地大船,浑身上下提不起一点的力气,在城墙上的那些士兵和军官的状态也好不到哪里去,都是僵硬的站在城墙上。
南京城是大明朝廷统治江南的中枢。一切规格都是按照京师来建造,或者用更准确的描述来说,京师的样本实际上就是南京,毕竟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成祖朱棣靖难之后才迁都京师。
时间又先后,京师照着南京城来建造,这里是大明地经济中心,大明对江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核心。
南京城内外也可以调集起十万左右的兵马。也都是天下间数得着的强兵,当然这个强兵也仅仅是相对于大明地兵马而言。
四十艘船,也就是八千人左右的规模,按理说南京城内还有可以抵抗地余地。南直隶还可以从山东,河南。江西和浙江调动兵马勤王。
此时的南京城能够调动的兵马不到两万,即便是调动周围的勤王兵马,也就是能调动三万左右的兵马,可惜能调动的也都是些老弱残兵,平日里面都是用来种地的。因为江南军队的精华差不多都被在福建打散了。
船只停在长江之上,两岸没有什么兵马敢去撩拨对方的锋芒,可这个船也不去进攻南京城,就在那里等着。
南京城中六部官员,守备衙门还有镇守太监在那里着急的好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却拿不出什么规程,派出一批批的信使去往各地调兵,但是这个调动却是病急乱投医,北方大部分的兵马都是被调往天津卫和蓟县一带布防。
南方,南方的兵马都在福建了,云贵和广东的兵马一时半会根本过不来,其他的兵马已经是没有了。
福建大败的消息并没有那么快的传到南京城,因为台州和杭州一线的路程也已经是被封锁了,一直是安心做买卖的六横岛双屿的海商们,突然作乱,率众在宁波卫登陆,宁波卫的明军兵马甚至没有抵抗,甚至还主动的提供方便。
浙江和福建的海商和大族,纷纷的起事,江南重商,这些年的商人们在地方上的势力越来越庞大,从前都是说某士绅良田千顷,现在则是商铺多少,雇佣多少人,从前以耕读传家的世家大族都是偷偷摸摸的做生意,生怕别人说他们不务正业,
现在则是光明正大做起了买卖,大家都以为这就是正途。
商业积蓄财富的速度可不是农业能比,这些家族的势力迅速的膨胀了起来,但是要做工商,在这个时代就无法避开华
在,生产出来东西,要想销售出去,就必须要通过华路,还有那些和华州有千丝万缕关系的船主们。
华州没有起事的时候,大家都是闷声发财,华州起事,这些大族一个个都知道自己已经是和华州拴在一根绳子上了。
当三江商行和华州钱庄派出的伙计一个个的找上门去的时候,就算有侥幸心里的人也知道不能逃避了,本来这些人还都是害怕明军的兵马,华州军自然不怕,但是这些民间的大族却心存畏惧。
直到华州军在福建歼灭了大批的明军之后,这些人的胆子才大起来,泉州和漳州之间那场战役,浙江的官员大多是放弃衙门,四处逃散,残存的那些地方镇守的军队也是惊慌不已。
地方上这些大族聚集家丁私兵起事之后,这些残余的兵马更是没有抵抗的力量,纷纷溃散,浙江省很快就不在明军的控制之中。
浙江的起事和福建的战役发生的时间控制的极为好,几乎是一步赶着一步的时间,福建能跑出来的明军想要向南京报兵败的消息,却根本不能顺畅的赶路,因为遍地是起事的大族世家。
此时的浙江甚至比战败自后的明朝更加的混乱,很多地方的大族和世家起事之后,对地方上的局势,都是无法约束。
凡是官府军兵服饰的人都是受到攻击,也许是有心,也许是无心,华州舰队在停驻在南京边的江面上,和报福建兵败消息的信使前后并没有差几天出现在南京城内外。
江南明军在福建大败溃散,浙江地方无法控制,南京附近江面上出现大舰队,让城内顿时是乱作一团。
镇守太监和兵部尚书尽管想要抵抗,先不要说什么军心,目前是连军队也没有了,浙江和福建对于华州来说,还需要时间稳固,但是这个消息传到南直隶,就变成了浙江福建陷落。
—
整个南直隶都是大哗,在江面上停驻了三天的华州舰队终于有了动静,四十艘舰船逐一靠岸,水兵们纷纷下船,在岸边扎营列阵,这也算是气焰嚣张,丝毫不把不远处的明军卫所放在眼里。
不过明军的军营确实是不敢动弹,尝试着想要放船靠近肉搏,却被对方的火炮劈头盖脸的轰的稀烂。
现在华州的士兵靠着的就是战舰,船身那密密麻麻的炮门就是最好的防御工事,靠近了不是去当靶子吗?
南京镇守太监的手中有四千亲兵,以南京卫的名义驻扎在南京城中,这算是整个江南最精锐的部队,因为每一任的镇守太监都把这个当作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钱,舍得花银子进去,每日的打熬训练,素来号称南军之冠,只是强则强,可惜既然是安身立命的本钱,那太监们都是放在身边,轻易不肯放出去作战。
士兵不见血,不打仗,训练再好,装备在精良都不值一提,这支军队也是如此,事到临头,镇守太监想要拿这些军队出城作战,却没有一点的把握,先不说人数,城内的各家势力,除了兵部手中直接掌握着三千多兵马,其余的勋贵势力竟然没有一家赞同出战的,你让他如何放心。
镇守太监的亲信将官给他出了一个注意,只要杀掉几个为首不愿意出战的,掌控住他们手中的军队,然后在南京城中搜刮壮丁,打开武库发下装备,也可以凑出十万兵,靠着这些力量出城和华州的万兵作战,把握可就是大了许多。
南京城的勋贵很多是明太祖朱元璋时候的人了,平日里面这样做,形同谋反,不过现在事急从权,什么也不顾得。镇守太监答应下来,准备在夜间去各家府上传令,凡是不愿意交出兵马的一概是以私通反贼的名义拿下。
这计划从华州的战舰开始上岸就开始制定,一天之内就是定下来实行,原因是在岸边的华州部队,得到的给养竟然是那些本地的田庄和船行,这些产业大部分属于城内的勋贵大臣们。
南京镇守太监和兵部尚书心里面明白,如果自己不先动手,怕是对方就要动手了,华州舰队开到南京城外的江面上,一直没有大的动作,可南京城内先乱了……
第六百二十八章 暴风雨来临之前
驻在长江边的华州舰队将近一半的兵员都是开始铺路的庄园之类的本地人提供许多方便和帮助。
半天之后,就修筑了一条三百步左右的道路,在城墙上守城士兵的注视下,华州战舰的士兵开始在船上拆卸火炮,向岸上运送。华州军距离城墙又靠近了三百步,尽管还在火炮射程之外,可是城内的人又是开始惊慌。
南京城内此时是真正意义上的乱成一团,不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