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452部分

唐朝好地主-第452部分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校着弓的李超听了不由的扑哧一笑。

    太子的想法倒是挺别出心裁的,甚至说这小子很敢想。

    居然想着去抢别人,很有开拓进取心啊。

    “太子,你知道安南离此有多遥远吗?你知道要从安南运一船粮回来得多困难吗?你知道为何岭南要叫做岭南吗?南方虽大,但开发很少,路远且难,不比北方这么水陆交通发达!”

    “老师,直接走海上啊,安南不是靠海吗?大海上多平坦啊!”

    “哼,大海平坦?大海最是凶险,走海上,得依靠信风,得有熟悉的水手和良好的海船,缺一不可,还得有好运气。”

    如今可是唐初,别说岭南没开发,就是湖广都还相当蛮荒。只有长江以北地区,才是水陆交通网纵横,南方,尤其是岭南,那真的是道路艰难,甚至不比蜀道好走。至于要去安南抢粮,这不说抢不抢的到,就是抢的到,也很难运回来啊。

    走海上?

    现在海上商路可不繁荣,哪来那么多的海船和水手?等把船造好,黄花菜都凉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683章 鲲之大,一锅炖不下

    “早晚,我们会去南方的。”

    李超对于遥远南方的那片土地,很放不下。自秦始皇派兵五十万越南岭南,开拓岭南起。那片遥远的土地,就与中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了。

    安南原来叫交州。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兵五十万征讨岭南,平定岭南后,设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秦末南海郡尉赵陀割据自立南越国,汉武帝派兵剿灭,分其地为七郡,设立交跤刺史监察七郡,这也是交州的由来之始。

    汉武帝的七郡,包括后世的广东广西,北到湖南江永,南到越南顺化的广大地区。东汉至南朝时期,土人屡屡反叛,但也一直被镇压。

    隋时,占领交州的土人李佛子不朝大隋,被大隋以数百军队击败俘虏,被押解回朝,交州归隋统治。

    唐代隋,岭南的黎越土著,以及当地汉人大族和隋朝的官吏将士,纷纷归附。

    交州也入唐。

    朝廷把岭南分为广、桂、容、邕、交五个总管府,后改为都督府,简称岭南五管。

    其中交州都督府,正是辖今越南等地。

    在年初李世民继位之后,交州改称安南都护府,成为大唐继定西、镇北之后的第三个设立的都护府。

    安南都护府属岭南道,岭南五管之一。

    治所在宋平,既后世的越南河内。辖境北抵云南南盘江,南抵越南河静、广平省界,东有广西那坡、靖西等部分地区,西南在越南红河黑水之间。

    安南都护,由交州刺史兼任,这也是边地特有形势下的事权统一。

    安南都护府辖十三州,三十九县,辖区很大,但天高地远,朝廷对那片地区的实际控制力其实并不算强。在岭南地区,实力最强的依然是地方豪强冯盎,那是岭南圣母冼夫人的孙子。

    冼氏是岭南黎越土著的首领,而冯氏又是岭南汉人的豪强,冯冼两家的联合,可是自南朝之时,就一直是当地听调不听宣的土皇帝了。隋朝时,冼夫人归隋,到了唐朝,冯盎又归唐,但到现在,岭南那片地方,朝廷的实际控制力也很一般。

    就更别提更遥远的安南都护府了。

    朝廷设立安南都护府,原本也是想要在交州设个点,加强朝廷最南端的控制力,甚至将来能够反过来对岭南的冯冼两家增加些制衡手段。

    按计划,以后朝廷是要往那边开发的。

    起码李超都已经和秦琼程咬金牛进达等勋贵家,商议好在交州建设港口,准备在那边大力发展甘蔗种植,把交州港变成一个糖港,要在那边建甘蔗园,蓄养奴隶等。

    只是如今变化太快。

    朝廷本来还打算在那边种植粮食呢。

    不过要想在岭南发展开发,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行的。建港口建种植园,甚至可能要建奴隶港,还得投资建造船厂,培养船员水手,堪测海图等等。

    这都需要巨大的人力财物投入,还需要很多的时间。

    别说现在安南还没开发,就算真开发了,想要把粮食运出来,那也是无比艰难,除非有了很成熟的海上航线,要不,一切都是空谈。

    杨广当年征辽。弄的舰队从山东到朝鲜,只是很短的一段海路,都因遇风浪,整个舰队都被风暴覆没了。

    封德彝当年就曾经在那支舰队里,结果还是命大,抱着块船板,居然让他被浪吹到了海滩上,大难不死。但那支舰队如他一样命好的,可没几个。

    连军队的舰队,都全舰队被风暴淹没,更别说普通的粮船队了。大海,在如今绝大多数人的眼里,那是神秘而又不可测的。

    “我想征服大海!”

    太子却一脸憧憬的对李超说道。

    “建起巨大的楼船,山一样大,这样航行海上就不惧风浪,而且一船就能装上几万十几万石的粮食!”

    李超听不下去了。

    “太子,我平时跟你上课,你有没有认真听?大海上,船越大越好?谁跟你说的?船越高大,便越不经风浪。哪怕是在长江上,都不是越大的船越好。大楼船,那其实是在大湖里航行适合,因为大湖里面风浪小,水平浪静。江河里都有不少地方水急浪大,船越大越不抗风。到了海上,风浪更大,一个浪都有一栋屋那么高,你建山一样大的楼船?这不是自找麻烦?”

    所谓术业有专攻,最怕的就是外行的瞎拍脑袋。

    海上航运,这是相当有技术含量的事情。涉及到许多专业领域,比如海船领域,海航领域等等,外行人,如太子这样的,连大海都没见过呢,就想着要建巨大的楼船,要造能装十几万石的船,你开什么玩笑。

    唐宋时代,内河里最大的江船,也不过万石。你还十几万石,除非你有发动机。风帆时代,不可能的事情。

    “你别在那里瞎幻想了,还是脚踏实地做点实事的好。你以为你想的那些,没有其它人想到过?为什么别人不提?因为他们不但想到了,而且仔细的考虑过了,知道那是做不到的事情,所以就不瞎提。你不是想去围猎吗,那就准备好你的工具。磨刀不误砍柴功,把自己的装备都装备好检查好!”

    太子被李超数落,不过也不灰心。

    “老师,你也没见过大海吧,怎么什么都知道啊?”

    “谁跟你说我没见过大海?我还在大海上冲过浪呢,你知道什么叫冲浪吗?就是拿块板子,在海浪上冲,踏浪而行。那数丈高的海浪,就冲在那浪尖上,浪在后面追着你,而你一直踩在浪尖上!”

    太子听的如痴如醉。

    “踏浪而行啊,老师,好刺激啊,那岂不是跟你以前讲的跳剑而行一样,哇,以后我一定也要去冲浪!”

    “呵呵。”

    “大海可是一座宝库,不但可以冲浪,还能潜水,白色的沙滩,美丽的贝壳,以及雪白海盐,丰富的渔业。你知道洗澡沟也叫鲸鱼沟吧,可你知道真正的鲸鱼有多大吗?有一种蓝鲸,一头就有十几丈长,能重达四五十万斤,一头鲸相当于一千头牛。”

    “哇,那岂不是跟鲲一样?”

    “嗯,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一锅炖不下。化而为鸟,其为为鹏,鹏之大,需要两个烧烤架。一个微辣,一个孜然,再来瓶冰爽,让我们勇闯天涯!”

    太子一脸懵逼。

    “老师,怎么我读的庄子跟你的不一样啊,原文是这样的吗?”

    “是你个头,别老瞎想。等以后有机会,我带你去见识真正的大海,去冲浪潜水吃海鲜。海里除了鲸鱼,还有海马海牛海狮海豹海狗海豚海兔海蛇。。。。。”

    太子越听眼睛越放光,“海里也有牛马狮豹狗兔啊?它们怎么在海里生活的啊?”

    “老师,是不是骑上海马,就能在海上跑了?”

    “你要有本事能骑的上海马,倒是真可能在海里跑。不过你知道海马有多大吗?”

    “很大吗?”

    “不,很小,海马其实跟虾差不多大!”

    太子愣了,海马原来是海里的虾啊。那海牛是海里的螃蟹吗?

    “是你个头,快去收拾你的装备!”

    因为听了李超一番话,太子突然对大海无比的向往,他甚至把李超跟他讲的那些,兴奋的去讲给了长孙冲等一群妹夫和师兄们听,于是乎,这天李超家里,所有的学生们都在谈论着大海,谈论着鲸鱼海马这些。

    连着午饭,都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之下,吃起了海货。

    其实也没什么可吃的,虽然承乾是太子,李超是宰相,两人还都是吃货,但条件限制。山南距离大海实在太遥远,根本吃不到什么新鲜海鲜,也不会那么奢侈。

    李超府上,只有一些干货。

    鱿鱼干、扇贝干、虾干、蚬子干、墨鱼干、章鱼干、生蚝干、淡菜、银鱼、沙虫干、鲍鱼干、鱼翅、虾皮、海带等。

    这还是因为李超是个吃货,特意让李家在南方的商队管事特意采购的,有些还是自己海里买的海鲜,然后用李超给的法子加工而成,再带回来的。

    虽然不是新鲜的海鲜,但干货也有干货的味道,烹饪的好,一样成了一顿海鲜大餐。

    因为有了故事,今天的海鲜大餐就格外的不一般,一群家伙吃饭的时候,还一样样的食材询问李超,问这些食物原来长什么样子,在海里的生活习性等等。

    “我以后一定要去大海,吃上最新鲜的海鲜!”

    李超笑笑,幸好你没说你以后一定要当海贼王。

    夹起一片香煎马鲛熏鱼,李超咬一口,非常满意。马鲛鱼刺少肉多,脂肪厚,吃起来极美味,跟雪菜一起烧最配。虽然送到这里来的,是加工过的熏干鱼,但煎着吃,也极美味。

    尤其是尾巴的味道最好,香脆无比,尾鳍嚼起来酥脆无比。

    听着那群小家伙们兴奋的谈论着大海,谈论着海鲜,李超都有种想要乘船顺江东入大海,去大海捕鱼收海鲜的念头了。

    一头鲸鱼上几万斤十几万斤,一条大鱼几百斤,想想就激动啊!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684章 饮马长城窟

    十月中。

    阴山下,敕勒川,天似苍穹,笼盖四野。

    这是一片肥美的草原,汉人称为前套,也河套平套平原最肥沃的部分。由数百万年的黄河之水冲涮而成,平整无山,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可耕可牧,黄河丰害,唯富一套。

    隋文帝时起,东突厥就汗庭南移,迁到漠南阴山下的前套平原上。

    经启民、始毕、处罗之后,颉利可汗是在这里称汗的第四位东突厥大汗。从这里向南,是代北之地,隋乱以来,刘武周起兵,占据代北,兵败后,其旧部苑君璋投靠突厥人,占据代北,直到雁门关下。

    代北的苑君璋,也就成了突厥与唐朝之间的缓冲。

    但是在不久前,李靖和李绩二将各只率五千精锐骑兵,兵出雁门关和军都关,一举收复云、朔、蔚三州,收复了代北之地,也把唐和突厥的缓冲之地打破。

    武德六年,十月中。

    凌晨,天色未明,夜色漆黑,北风呼啸。

    突然,云州北的外长城线,接连有骑兵冲出。

    在河东,有两道长城。是在北魏到北齐之时先后修筑加固的,一道是内长城,在朔州和代州之间,雁门关、楼烦关,就是这道内长城上最险要的关城。在更北面,还有一道长城,是在朔州西和云州北,这道长城更长。

    在苑君璋盘踞代北之际,唐的北方边境实际上是内长城,雁门关是北方重要门户。而外长城,对突厥人来说,早就不是关防。他们出入代北云朔,想出就出想进就进,根本不对他们设防。

    但李靖和李绩攻入代北后,唐军便把边防线推到了外长城。

    而现在,李靖率领的河东骑兵,自朔州西面长城一线向前套平原出兵,李绩率领的河北骑兵,则自云州北面长城一线,向敕勒川进兵。

    两路同时进军,一万骑兵为先导,猛的攻入了突厥人占据的平原。而在后方,还各有两万步骑为后续部队,正跟着进入。

    河东河北两地,五万兵马出击。

    这不再是上次的先斩后奏。

    这一次,二李的行动,是得到了来自朝廷和皇帝的首肯的,甚至连作战计划,据说都是出自军神李超之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颉利跟侄子突利与胡射设在阴山下打的正凶,这个时候,二李率领唐军,以讨伐颉利,支持突利和郁射设的名义出兵。

    干涉之名,是当年处罗可汗埃利佛设临死之时,曾交待让兄长始毕可汗之子突利继位,结果却被颉利篡夺了汗位。

    现在大唐要拔乱反正,支持突利可汗夺回汗位。

    大唐不是趁火打劫,而是来为大唐的友邦突厥主持正义的。

    眼下颉利势强,突利和郁射设有力弱难支之势,大唐当然本着正义的原则出兵了。

    国与国之间,从来都是如此充满着利益纠葛。颉利此前还刚娶了大唐的公主,跟当今大唐天子还是亲戚呢,要喊大唐皇帝一声大舅子。但那又如何,灭了颉利,到时给突利也许一个公主,或者到时大唐皇帝直接把突利的妹子纳入宫也一样啊,没妹子,那突利总有女儿吧。如果女儿也没有,那就认个女儿也一样,反正要的只是个身份而已,唐朝送给颉利的大唐公主,就不是什么真正的公主。

    如许多战争一样,代北之战,也是一场早有预谋的战争。

    在此之前,起码是在一年前,突厥还是强大的能随时南下抢劫大唐的存在,想什么时候南下就什么时候南下,大唐被抢了,还得每年按时送上贡品。

    可仅在半年之后,局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个跟突厥关系极好的大唐皇帝,就换了人。

    换上了一个更年轻,也更冲动更好战的皇帝。本以为这样的年轻皇帝好对付,可事实却不是如此。

    年轻皇帝用他更年轻的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