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530部分

唐朝好地主-第530部分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四片车辋?”

    登记的人和伙计都大吃一惊。

    “请验活。”杜忠依然是那个样子。

    登记的人让伙计去请来管事,让他亲自过来验看。

    现场一名管事过来,帐篷撤去,四片车辋整整齐齐的码在那里。

    管事叫来了李记车行的匠头过来,一起验看。

    匠头拿起一片车辋,仔细查看,甚至拿出了尺来量,可尺寸精准,工艺精良,没有半点瑕疵。

    “这怎么可能,我明明只给了三块车辋的木料啊。”伙计在一边惊叹。

    老匠头抚着须,笑着道,“普通的车匠,多少肯定会有些浪费木料。但对于一个高明的手艺人来说,是不会浪费半点木料的。这位老弟,就是一个高明的手艺人,技艺精湛,你给他的木料,他就没有半点的浪费。尤其难得的是,用了半天的功夫,打造出了四片车辋,是普通工匠的数倍。而且,还片片精良,堪称咱们车匠里的大师啊。”

    杜忠笑笑,“不敢当,只是家传手艺,熟练而已。”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杜忠用半天时间加工出四片车辋,这一手,立即让人刮目相看,这下再没有人认为他是在吹牛了。

    登记的连忙把他请到一边坐下,还让伙计给他倒茶,这下,仔细的为他登记。老匠头和管事也分别与他聊了一会,知道了不少他的信息。

    这个杜忠,是个河南灾民。

    豫州人,去年大灾时,离开家乡,听候官府的安排,来到襄阳做工。到现在,灾情结束,不少以工代赈的灾民也陆续要返回家乡。

    杜忠本也要返回家乡豫州的,可他看到李家的招工条件后,有些心动了。

    他家世代车匠,在豫州并没有什么田产,人丁多家境贫。没灾荒的时候还能勉强度日,一遇灾年,日子就很难过。

    而李家开出的移民条件,确实让人心动。给田给地,有一技之长,还能在李家得到一个工钱不低的活。最要紧的是,李家还承诺,到时还会在领地修建学校,领民的孩子都能免费读三年初小。

    尤其是李家承诺,在赵国公领,不论现在身份是良贱还是其它,到了赵国公领都会一视同仁。

    去了赵国公领,就都能获得良民身份。

    “杜老哥真决定移民赵国公领吗?”

    “嗯。”

    “那好,我们再确认一下你家的情况,你家是八口人,全都要移民去赵国公领,对吗?”

    “嗯,我肯定带全家一起过去的。”杜忠点头。

    “好,我们非常欢迎全家移民过去,我们会负责安排送你们过去,从路上到那边,全程都有人安排照顾的。”

    后续的谈话,让杜忠很满意,也放下心来。李家果然如他们宣扬的一样,很负责。

    他们甚至都已经跟杜忠谈好,给他的职位,就是赵国公领中受降城车行的匠头,待遇不薄。

    一天的招募结束。

    各个管事们都拿着汇总的表格,来到李管家这里汇报。

    “今天招募了多少?”

    “今天一共招募了三百余人,其中读书人五十三,其余皆是各行工匠。”

    李管家听到这个数字很满意,“这些人里有多少人愿意举家移民过去的?”

    “大约六成。”

    “不够,我们希望过去的都是全家过去的,这样才能更稳定,避免到时这些人去了又走。有家有口的,才能生根立足。记住,我们不只是招工匠去开商铺做工,我们是要长期建造经营领地,去了,就得扎根的。”

    “那我们再去跟这些人谈谈。”一名管事道。

    “嗯,好好跟他们谈谈,如果愿意举家迁移,我们还是有更多补贴的。如果确实不愿意去的,我们则要重新考虑一下录用他们的问题了。实在不行,到时也还是要裁去一些人的。”“我们优先录用那些有一技之长,且愿意举家迁移过去的人。”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811章 李超不得封王

    钦定分封诸侯名录,这份名单由中书门下宰相们商议之后进呈皇帝案前。李世民翻看着这份名单,上面的名字全都熟悉无比。

    其实这份名单商议之时,他也几乎都一直在场并参与。

    大唐功臣很多,有太原起兵的元勋功臣,也有玄武门之变的功臣,还有历年来为大唐东征西讨平定天下的文臣武将们。

    名单上有一百零八个名字。

    一百零八,这是李世民最后拍板定下的。分封诸侯,不过过滥,过滥那么分封就没有了意义,显不出朝廷和皇帝的恩赏。当然,也不能过少,那样会让朝廷和皇帝显得寡恩薄情。因此,最终确定了一百零八诸侯。

    最终选出来的一百零八诸侯,都是功勋极著者,也都是现有的封爵贵族们。

    翻开名录,列在第一的,就是李超。

    赵国公李超,封地五百里,推恩分封二百里于父亲、儿子等。

    排第二的,是魏国公长孙无忌。

    李超排第一,是无可争议的,玄武门有首功,此后又多次立下大功,尤其是这次击退了突厥人的数十万大军,更是功不可没。但是第二名,李世民却一度为难。长孙无忌能力很强,也一直以来都是他的心腹重臣,还是他的大舅子,但长孙无忌没有军功,出镇朔方,还惹出了乱子。

    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杨恭仁,甚至是萧瑀和陈叔达这些宰相,也都是拥有大功,不过最终,李世民还是选了长孙无忌列在第二。

    实封魏国公领三百里地,封地在燕山北麓。

    房玄龄和杜如晦功并列第三,都分封二百里。梁国公领、蔡国公领,俱在青海湖西北。

    这份功臣分封名录,排在最前面的,都是玄武门之变中的大功臣,然后是当年天策府的旧部心腹,早年太原起义的太上皇元佐,如裴寂、封德彝等虽也列入,但排名靠后,封地也各只有一百里。

    甚至都不如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等一干武将,他们也还都是拥有一百八十里地的诸侯。

    诸侯们的封地,分布于大唐边疆四方。大大小小一块块的分布着,将成为大唐的一个个屏障堡垒。

    目光在名录上停留许久之后,李世民拿起御笔,蘸上朱砂,在名录上写上了一个可字。

    把这份名单放下,李世民又拿起了另一份名单,那是一份宗室分封名单。

    异姓功臣们分封边疆,宗室当然也要封建。

    本来朝中大臣们认为宗室应当与功臣们区分出来,功臣们分封领地,分封但不建国,而宗室则应当是封建,分封建国,并且不应当分封在秦汉旧疆之外。

    不过李世民却不想封建,更不想让宗室子弟在中原直辖的州县上封建。经过与宰相重臣们多日的商议,最终李世民拿了主意,宗室也和诸侯一样的分封。

    分封为亲王领、郡王领,亲王领三百里,郡王领百里,一样要封在边疆,各种待遇和诸侯们一样。

    要说区别,就是朝中封爵的功臣无数,最终却只选出了一百零八个功臣分封领地,但那些宗室们,却不论年纪、功勋,有一个算一个,都给他们分封,按爵位分封领地。

    不过面前的这份名单上,却没有海南王和海陵王两个郡王的名字,李建成和李元吉,依然是相当敏感的,大家十分默契的把这两王遗漏了。

    在这份名单上,还有皇帝李世民没有封爵的皇子,也有太上皇未封爵的儿子,这次也一并都分封爵位,然后授以领地。

    李世民的儿子,将全都封亲王。

    但太上皇的儿子。

    李世民犹豫许久,最终拿起笔,写下一行字。

    太上皇的那些儿子,全都封郡王,包括以前已经封过亲王的,也都改封为郡王。这样做虽然有点过于薄情寡恩,但李世民不想给这二十多个弟弟们都封亲王。他的那个父皇,这两年不知临幸了多少美人,生下了一大群的儿女,李世民看着就头痛。、

    最终,李世民确定了宗室分封名单。

    三十六位宗室诸侯。

    皇长子承乾为太子不分封,李建成和李元吉没人提,其它如李孝恭等,则都被列入功臣名单之中分封,李世民已经把李孝恭李道宗等宗室郡王,全都降为国公。

    只有太上皇、皇帝的儿子、兄弟,才能封王,其余皆只不能封王,这也是李世民新定下的制度。

    以前太上皇时,罗艺这样的割据枭雄,为了拉拢他们,也都分封为王,而宗室里的李孝恭等,更封了许多王。

    但现在,李世民把这些王都降为公。

    这样一来,异姓不得为王,罗艺这样的外臣再不可能封王。而宗室非皇帝兄弟、儿子不得为王这条新规,也让李超这样列入皇族谱序的赐姓大臣,以及如李孝恭这样的宗室,也失去了封王的资格。

    这一条当初颁出的时候,不少人都认为是直接冲着李超去的,因为如今,也只有李超的功绩,才有凭功封王的可能。

    皇帝这是早早的就把这条路给堵了。

    两份名录确定,李世民向后靠在椅背上,闭目沉思。

    一次分封了一百四十四个诸侯,大唐的边疆上,也立起了一个个的诸侯领地,他现在也不知道,这个做法,究竟是对是错。

    这些诸侯领将来究竟是能成为大唐边疆屏障,成为大唐向外开拓的桥头堡,还是早晚有一日,成为威胁中央王朝的力量。

    想了一会,李世民还是觉得自己这一步没有走错。

    李家已经在招兵买马,招募工匠移民领地,一波领地建设潮就要开始。李家领地建设,都是自掏腰包,吸纳走的,又大多是在中原地区的贫困百姓工匠,在中原缺田少地的人,甚至不少过去是贱籍工匠,部曲、奴隶等。

    这些人离开中原,其实对中原来说,好处不少,中原人口密度减少了,田地也就没有那么稀缺。

    另一方面来讲,李家花钱移民建设领地,充实稳固边疆,这样也成了朝廷的屏障。而且,李家领地建起来后,赋税收入,朝廷是拿三分之二,拿的是大头。李家领地建的越好,发展的越富,朝廷抽到的税收越多。

    这一批分封过后,以后就不会再轻易大量分封功臣了,非大功不分封。

    睁开眼睛,李世民从御案上寻找了一会,找到一份折子。

    这份折了,是六扇门的密报,关于火药武器的。其中详细的记录了李超在河东与突厥人交战之时,火药的使用情况。

    李世民想不到,那个看似并不起眼的东西,并不仅仅是声大,原来使用起来,居然有这么大的威力。若是再加以改进研究,相信还能更厉害。

    最让李世民动容的,还是其中引用了火药发明者李超的一句话,火药如果用来攻城,效果更强。任何坚城,可只要能靠近城下,在城下挖掘地道,然后把大量火药埋在下面,就算是长安、襄阳这样的坚城,都能炸开一道口子。

    李世民以前不相信这话,但现在看了火药在楼烦关战役的使用情况后,他相信了。

    在战场上,攻城部队靠近城墙,挖个地道什么的,这并不是什么难事。本来攻城战中,就有挖掘地道进攻的战术,只是那种战术更加艰难,但用火药,根本不需要挖通地道,只要在城下挖坑就好,然后运火药进去,密封,爆破,一段高大坚固的城墙就会被炸开。

    李世民也是个统兵大帅,深知道一座坚城,想要纯靠强攻,是非常艰难的。对于那种坚城,更多的是靠围城,靠里应外合,靠城中粮尽,靠守军崩溃等。如唐攻洛阳,两度围攻,第一次围了许久就无功而返,第二次也围了一年多,还是靠围城打援,断了洛阳援军,才迫洛阳主动开城投降的。

    而如果有了火药这种变态的攻城武器,那破城的成功率大大增加。

    一座坚城,靠云梯攀城抢夺城头,非常困难。

    但如果直接炸开一道口子,那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就好比有人里应外合打开了城门一样。

    有了火药,什么样的城池攻不下?

    李世民能想象到,当攻城部队一下子炸开数道缺口的时候,守军的绝望心理。

    禁止诸侯领地护军营拥有火药!

    李世民咬咬牙,打定了主意。不管是异姓功臣诸侯,还是宗室分封诸侯,武力都是一样分配,每里封地两个护军。

    封地最大的李超,也顶多一千护军,他的封地还分成几份,最大的一个,也只三百里六百护军而已,如长孙无忌,也才三百里六百护军,秦琼尉迟恭更只有三百六护军。

    但李世民还是有些担忧。

    在对诸侯们的护军营有了层层限制之后,他又加上了一条,禁止诸侯护军营拥有火药。

    哪怕是李超这个发明火药的人,也一样不得拥有使用火药武器。

    诸侯护军营军官,必须由朝廷任命,护军营的调动,必须先请示朝廷,然后有诸侯和领地内朝廷命官共同出示兵符,兵符合验之后才能调动。

    李世民长叹一声,希望这样一来,能够控制住。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812章 搂草打兔子

    丰州城犹如一座鬼城。

    时隔近一年,李超再次来到丰州,这里一片死寂,看不到一个活人,毫无生机。白雪覆盖下,犹如被冰封。

    这里曾经是郁射设的地盘,他的牙帐驻于丰州城内。但后来被长孙无忌和李思摩联手,里应外合,打的郁射设狼狈逃跑。只不过长孙无忌进驻丰州城没有多久以后,郁射设就带着统叶护大军南下,长孙无忌也没有坚守此城,主动的弃城南渡。

    长孙无忌走的时候,把丰州和后套平原上所有的人、畜都带走了,留下了一座空城。

    他撤退的时候,还让人扒掉了丰州的半面城墙,这使得如今的丰州城,看起来就如同是一座遗弃掉的冰封之城。

    李超矗立马上,打量着这座城池。

    丰州城矗立于黄河支流岸边,这是片肥沃的平原地带,土地肥沃,同时又有黄河水道通航,这道河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