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第5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说,李家还置办了那么多的不动产,田庄、商铺、工坊,这些都是不动产的。
李家之前也是费很大劲,提前准备许久,才抽出一大笔资金,用来准备建设领地的。现在那笔钱,都已经开始花出去了,购买物资,招募人员等,哪个不要钱。
要让李家,现在再抽出一大笔钱来,真做不到。
“陛下,超过一万贯,请免开尊口。”
李超不是那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他要张口就答应李世民的要求,那到时他从哪凑钱去?总不能变卖李家产业吧?
李世民张大着嘴,呆在那里。
慢慢的,李世民转为恼羞成怒。
“朕,朕开金口,才值一万贯?”
“陛下,就算是一万贯,臣也得东拼西凑的。”
李世民一脸不信。
“你李文远都说是财神爷转世,有点石成金之术,家里有聚宝盆和摇钱树,日进斗金,财源广进,朕开口,你就拿一万贯,你好意思说!”李世民气的把酒杯往桌面上重重一顿。
李超拿起筷子又夹了一颗蚕豆,扔进嘴里一阵嘎嘣嚼。
“陛下,臣只是一家之主,灞上李家看着风光,但也就这几年才好点,往前五年,我和老爹爷俩,还住在一个小破窑洞里呢,寒冬腊月窗户都透着风。现在家业大点,可又不能真的点石成金。陛下拥有四海,广有天下,可还跟臣说兜比脸干净呢。”
李世民一想,倒也是这个理。
“不对,你李家的钱庄,每天钱进钱出,不得数十万贯的流水?”
“陛下,钱庄虽然钱进进出出,但那些钱都是储户百姓们的啊,那又不是李家的钱。若把这钱都给了朝廷,那人家来取钱,我们拿什么给?储户们要是拿不到钱,这李家信用就没了,到时所有人一起来兑钱,就是挤兑风潮,一夜之间,李家的所有钱庄就都要关门的。”
钱庄靠的是什么?
信用。
没有信用的钱庄,一钱不值。
而什么是信用?
信用就是储户在钱庄存了钱,想什么时候过来取钱都能随时取到。就算是大额钱款,那么也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到。
做不到这点,那么就没信用。
“你李家钱庄不也经营放贷吗?你们钱庄赚钱,不就是吸纳百姓存款,再拿出来转借给别人,然后赚中间的差息吗?”李世民还是觉得李超不愿意借钱。
这下,李超就不得不给李世民上一堂经济课了。
“陛下,我们钱庄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确实,吸储放贷这是主要营利手段,但是,我们放贷也是很严格的。首先,我们必须保证存款准备金,并不是所有的存款都拿来放贷的。”
在现代,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一般不高,一般都在十几个点内。但毕竟现在是唐朝,做金融行业风险还是较大的,资金流动性大,拆借要困难的多。
因此李记钱庄的准备金很高,达到百分之三十。
这意味着,李家吸引一百贯钱,得留下三十贯做准备金,是不能拿去放贷的,这三十贯要预留着随时给储户提取兑现。剩下的七十贯才能拿去放贷。
而钱放出去,也不是马上就能收回来的,这中间种种,反正很专业,跟李世民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
李世民想到李记钱庄借钱,不是不可以。
但李记不可能拿出太多钱款来借给皇帝或者朝廷,尤其是考虑到皇帝或者朝廷借钱,可能风险更大,因此就更不能借出太多了。
李世民越听脸色越不好看。
“难道朕或者朝廷还会借钱不还?”
“陛下,这不是还不还的问题,而是钱庄经营放贷,自有一套规矩准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啊。朝廷要借钱,又不是借三五千贯,甚至不是借三五十万贯,一借可能就是借几百万贯,这么大的款项,李记不可能拿的出来的。真放出这么多钱,李记的金库都空了,也不要再经营下去了。”
李世民也夹了一颗蚕豆扔嘴里,嚼的很响。
“说来说去,你就是不愿意借了,找李家借,你说没现金。找李记借,你说借不出这么大款项。”
“臣说的都是实情啊。”
李世民给自己倒了一杯酒,“那你说,怎么办?”
看着皇帝无赖的样子,李超也很无奈。李世民这人,有时就是这样的讨厌,经常把一些麻烦事,强加到臣子头上。反正这事情交给你了,你自己想办法做好。
李超也有点犯难。
朝廷想赚钱,不外乎加税,或者搞些专卖,做点垄断生意。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现在朝廷难做的也都做了,增加了两税、商税关税,加了专卖税,甚至搞起了盐茶铁股份公司发行股票,还超发盐引茶引,发行盐债等等。
真是想着办法搂钱了。
盐铁茶酒专卖。
发行盐引茶引,并且超发部分,组建盐茶铁专卖公司,发行股票招募资金。
铸造金银铜币,发行面额货币,从中收取铸币利润。
嗯,还与周边国家开边市互贸,朝廷直接插手一些交易赚钱,同时也收取关税交易税等。
另外朝廷也组建了不少大商团,进行国际和地区贸易,也赚不少钱。
再有,就是朝贡贸易,番邦前来朝贡,送上贡物,朝廷回赐,其实这也是一种贸易。朝廷垄断了与番人的贸易,不让普通商人与他们交易,再把这些番人的贡物,转手卖给商人,赚取利润。减去朝廷赐给番人的赏赐后,中间还能赚一笔。
此外,朝廷还有一个赚钱的方法,就是合买。
时贱而买,时贵而买,在货物原产地低价合买,然后再运到其它地方高价售出。甚至是直接把某些货物垄断经营。
要说,真的是能想到的都想到了。
可李世民还天天跟他叫穷,李超也是没法子了。
除非朝廷印纸钞。
但这玩意,就如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后患无穷,以这时代官员们的操守,以后肯定就跟宋元明三朝一样,动不动就超发滥发,没保证金,弄到纸钞毫无信用,最后成废纸一样,害民伤财。
其实如果李世民不是这么急,以李超为朝廷开的这么多财源,用不了几年,朝廷就能解决赤字问题,再过几年,就能富起来。
但李世民非要解决赤字啊。
“陛下,不如下道诏书,所有官有的奴隶,贼籍的乐户、工匠、商人,都可以向朝廷纳钱,然后改入良籍。”
奴籍和贱籍、商籍、匠籍这些人,相比普通良籍的百姓来说,社会地位是很低下的,许多地方都受到限制,比如不能参加科举,不能当官,甚至连兵都不能当。连娶妻生子等,都受到严格限制。
李超对于这种制度,其实不太喜欢,如果借这个机会,让李世民开一道口子,让这些人有机会脱离贱籍,进入良籍,成为普通平民,这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对于朝廷来说,其实良民增加了,是有好处的。
因为给予那些贱民权力的同时,他们也要向朝廷承担相应的义务。就好比其实私奴隶,对于朝廷没有半点作用一样。因为他们连国家的子民都不算,只是奴隶主的私人财产而已。
不过现在提废除奴隶制,还有些太早了,但不妨先开道开子。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851章 你没开玩笑?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尤其当这个惦记你的贼还是堂堂大唐皇帝的时候。
“你是认真的?”李世民问着李超,怀疑他是在转移话题。
贱籍贱民,由来已久。如果严格点说,贱民是指排除在士农工商四大阶层之外的人,这些人贱籍世袭,世代为贱民,操持贱业,不得改变,他们不能参加科举,也不能当官,甚至连当府兵的资格都没有。
乐户娼优伶人等。
有贱籍还有贱业,贱籍的人都只能从事贱业,贱业就是乐户、娼妓、伶人,甚至皂卒胥吏等都属于。
这和阿三的种姓制度差不多,贱民是不能更改的。
如果宽泛点讲,商人和工匠也属于贱籍,工匠和商人一个属于匠籍一个属于商籍,都不纳入良籍。他们和他们的后代,也是不能考科举入仕甚至是当府兵的。
在大唐,一等公民当然是士和农。二等的就是工匠和商人了,三等的就是那些贼民,乐户娼优伶人皂吏等。
当然,若要论最卑贱的,则还是部曲和奴隶。
他们连人都算不是,只是私有财产。
从国家的层面来讲,奴隶不算人,也不算国家子民,国家没给他们权力,他们也对国家没义务,这些人不服役不纳税,反正连生命都掌握在奴隶主的手里,自然跟国家没半点关系。
李超提出朝廷公开制订律法,允许这些奴隶、贱民们,通过向朝廷缴纳钱财,改变自己的籍贯,允许他们成为良民。
这对朝廷来说,不仅仅是拿到这笔还良钱,关键还在于国家人口的增加。良民才是国家人口,贱民可算不上。
这些从贱民改为良民的人,朝廷可以把他们安置到边疆屯垦,他们为朝廷垦荒实边,向朝廷缴纳税赋,甚至是服兵役、瑶役这些,对于朝廷来说,这都是国力的壮大。
这条政策,其实就跟这前整顿佛寺一样,和尚们也一样算不得国家子民,那些只是寄生虫而已。
“朝廷不但可以让官奴婢为自己赎身,也可以规定,私人奴隶的赎身标准,只要能拿出这么多钱给奴隶主,官府就为他们主持赎身。”
李世民也有了一些兴趣。
“但是,奴隶只是奴隶主的私人财产,他们哪来的钱呢?他们连命都属于奴隶主了,生的儿女都是家生奴隶,哪里可能还有钱?”
李世民知道李超家里也有奴隶,而且数量不少,府上,庄园里,都有许多,来自各处。但李家的奴隶据说待遇不错,哪怕是奴隶,可李府也给他们制订了工作和休假时间,给他们制订了工作薪资标准。虽然这个薪水较低,但努力干活还是能拿到工钱的,而且干的好,还有奖励。
最高的奖励,则是每年一定数量的放免额。
也正是因为这些,李家的名声一直很好。但如李家这样的毕竟是少数,其它的豪门大族,也许对府里的丫环奴隶们给点月钱,但对下外面庄园、矿山、工坊里的奴隶,可就不会有这么好的待遇了。
能够填饱肚子都已经是最好的待遇了,若是偶尔给点休息时间,或者赏点吃的,那都是好的,还想拿工钱?
奴隶制度,其实对于奴隶主有好处,但对于国家来说好处不大。因为这就跟春秋时代分封制一样,周王分封的诸侯下的家臣,只以自己的家主诸侯为主,并不会尊家主的君主为主。
诸侯们的家臣,眼里只有封君,而没有周天子。
同样道理,奴隶们的眼里,他们的天是奴隶主,而不是大唐皇帝。
另一方面,朝廷也无法从这些奴隶身上征收税赋,也不能征发他们服役。
“陛下,朝廷也许可以拿出一个律法来,规定所有奴隶不论官私,都享有最低薪水保障,朝廷制订一个最低薪水标准,奴隶主们必须按这个标准保障他们享有最低薪水。”
李超提议出台一部劳动者保障法。本来他是想叫奴隶保障法的,但想想还是算了。
“给奴隶定一个最低薪资标准?”李世民越听越觉得有意思,这个事情,可真是从来没有人做过的。
连太子承乾,都已经正襟危坐,认真的听李超解释了。
“陛下,我这都是为了国家利益。现在,那些奴隶对于大唐来说,什么都不是,于国没有半点益处。我们制度这个劳动保障法,保障奴隶们有基本工资,享有基本的人身权益,往大里说,是仁是慈,是陛下心忧这些奴隶,是可怜他们。而如果从实际点的方面考虑,则是配合从良法,让这些奴隶可以存钱,可以交钱后赎回自由,成为良民。”
“一个奴隶,他不是朝廷的子民,对朝廷没有任何好处。可一旦从良,他就是大唐户籍上的人口,是朝廷的税赋基础,是朝廷的兵源。对大唐来说,增加一个人口,国力就增强了一分。”
听着确实是这么一个意思。
上次搞佛道整顿,朝廷新增的人口相当吓人,户籍人口大增,丁口大增,国力大增啊。
只不过。
李世民不是太子,不会如太子那样听李超几句话,就笑的合不拢嘴。他考虑的更多,也想到更多。
这个法规,确实是保障国家利益。
但是,这却是要从贵族地族们手里挖肉啊。
那些奴隶主本来可以一文钱不用付给奴隶,可现在来个最低保障工资,他们就要额外的增加一大笔开支。
对许多奴隶主来说,购买奴隶,就跟买牲口一样,是用来劳作的。你见过有给牛马发工钱的吗?管着他们吃管着他们住就好了,不听话,一顿鞭子修理调教,还发工钱?
“这样弄不好,会有人要造反的啊。”
李超却摇头。
哪里那么容易就造反,这也造反,那也造反,天下早完了。真正容易造反的是百姓,当他们一无所有,连饭都没的吃的时候,就会造反。
那些有家产,有家业的人,是不会那么容易造反的。
谁安身日子不过,要去造反,那可是容易掉脑袋的事情。
“陛下,只要留有余地,就不会。”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852章 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
相比起奴隶们带来的利益,额外增加一点开销成本,只要这个成本是在可控范围内,李超相信最终这些人还是愿意接受的。
况且,李超也没打算一来就太狠。
“朝廷可以给这些奴隶主们一些补偿,比如每一个入良的奴隶,朝廷都会给他们的原主人一笔补偿金。”
李世民一听不乐意了,这些奴隶入良之后,朝廷得给他们分田授地,现在还要给他们的原主人补偿金?凭什么啊?
朕虽是皇帝,可也是个穷皇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