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无赖兵王-第9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无往不利的孟获,在讨伐祝融部族的时候接连吃了几次大亏。
不少依附于孟获的部族见他不是祝融对手,也都纷纷倒戈,投到祝融这边。
双方的实力渐渐转为均衡,孟获最近也没敢再给她惹来麻烦。
就在祝融想要过几天安稳日子,然后再去找孟获晦气的时候,诸葛亮居然得到了个消息,交州被大魏给拿下了。
大魏强悍,祝融也曾听说过,可诸葛亮却告诉她,趁着大魏在交州立足未稳,正是夺取交趾等地的好时候。
南蛮人想要发展壮大,想要拥有像中原一样富庶的生活,就必须夺取城池,学着中原人耕种土地,从事各种手工业劳作。
对诸葛亮已经是言听计从,祝融几乎是想都没想后果,就下令让南蛮人攻打交趾。
守卫交趾的是交州原有兵马,管承已经率领海军撤到海外,司马懿的大军也没有往交趾方向调拨。
脆弱的交趾,在南蛮人的进攻下,很快就被击破,祝融如愿以偿的进入了这座她曾经多次遥望却始终没干觊觎夺取的城池。
骑在马背上,祝融沿着城里的青石路往前走着。
诸葛亮跟在她的身旁,摇着羽扇一脸的志得意满。
“孔明先生。”虽然是诸葛亮的主家,祝融对他却是十分尊重,称呼的时候依然会冠以先生二字:“我们拿下交趾,把这里的不少百姓都给抢掠到族中。我想知道,接下来还能做些什么?”
“大王还想做什么?”诸葛亮没有回答,而是反问了祝融一句。
祝融想了想:“我想要更多的城池,想要更多的人。只有人多了,我才能壮大部族,和孟获争夺蛮王的地位。”
“大王想要蛮王称号并不太难。”诸葛亮笑着说道:“可大王有没有想过,即使做了蛮王,带着蛮人在山野中求生,是不是该享的福还没有享到?”
“先生说的,我不是很明白。”祝融说道:“做了蛮王,被族人尊敬,生为女人,难道我还有什么不满足?”
“说起来,大王确实比以往蛮族的女人强了许多。”诸葛亮回道:“可是大王有没有享受过锦衣玉食,有没有品尝过中原的美味佳肴?有没有到了晚上,不再因被蚊虫叮咬而难以入梦?”
南蛮环境恶劣,诸葛亮说的这些,祝融当然没有品尝过。
她虽然勇冠三军,却始终是个小女儿家心性。
“先生的意思是……”祝融向诸葛亮问了一句。
“联合孟获。”诸葛亮说道:“蛮人尽出山林,向大魏发难,从曹子熔手中得到更多好处。曹子熔的地盘太大,他可顾不来南蛮这一亩三分地。”
“先生是要我们族人向大魏宣战?”祝融虽然是个小女儿家,可她并不蠢,她错愕的对诸葛亮说道:“大魏兵马强悍,我早就有所耳闻。和他们作战,我们能有几分胜算?”
“如果只是凭着大王一己之力,当然不可能赢了曹子熔。”诸葛亮说道:“要知道,群山峻岭之中,大王的族人可是不少。如果孟获也肯领军相助,又何惧曹子熔?”
对诸葛亮的说法,祝融始终有些不敢太相信。
她皱着眉头,向诸葛亮问道:“我听说大魏能人辈出,其中有不少善于用兵者,不知先生比他们怎样?”
“如果益州有与大王相当的兵力,我绝对不会输给曹子熔。”祝融把他和曹铄手下的那些谋臣相比,诸葛亮脸色顿时不太好看,他皱着眉头问道:“难道大王这么久,还没有看到我的能耐?”
“先生能耐我当然是看到了。”祝融有些迟疑的说道:“我倒是肯听先生的,只是孟获和我为敌,我们一直在相互讨伐,请他前来助战,恐怕不太可能!”
“孟获不过觊觎大王的美色和部族。”诸葛亮微微一笑:“大王答应他的求婚,难道他还有理由不肯出兵?”
祝融所以不答应孟获求婚,其实也是因为实在看不上。
孟获比她年纪大了不少,而且相貌丑陋,实在难以俘获少女芳心。
第2099章 下一步会打哪里
(全本小说网,HTTPS://。)
诸葛亮提议,让祝融与孟获联合,祝融还真是不太想答应。全本小说网,HTTPS://。m;
孟获比她大了十五六岁,如果不是老族长五十多岁才生养了她,已经可以算是她的父辈。
而且孟获长相丑陋,像极了一只三五十年都没洗过澡的山魈,祝融每次见到他,都会有种想要作呕的感觉。
让她嫁给孟获,还不如让她去死好了。
“孔明先生,这件事我们还是先放一放。”祝融说道:“如今我手下也是有些人马,大魏真的来人,也不一定就对付不来!”
“大王还是不要轻视了曹子熔。”诸葛亮说道:“曹子熔手下是有些能人,那些人我可以对付。可他麾下兵马众多,仅凭大王的族人,只怕是应对不来。”
“那我也不想嫁给孟获。”祝融皱眉说道:“孟获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先生应该比我还要清楚。嫁给他,与让我去死了又有什么区别?”
诸葛亮没再吭声。
他也是见过孟获。
以孟获那副尊荣,祝融要是能够看得上,才真是出了鬼!
“既然大王不肯求救孟获,我们只能先死守交趾。”诸葛亮说道:“交趾虽然不能算是大城,城墙和护城河却也可以做为依托。”
“我们族人擅长在山野厮杀,先生要我们死守交趾,岂不是扬短避长?”祝融疑惑的问了一句。
“交趾附近到处都是山林,哪里不是大王纵横往来的场地?”诸葛亮淡然一笑:“死守交趾,挫败曹子熔几场,也让他知道,还有他拿不下的城池。”
诸葛亮虽然极力在遍地曹铄,可祝融从他的话里,却听出了褒扬的意思。
疑惑的看着诸葛亮,祝融只觉得今天的他,好像哪里不太对劲。
感觉到诸葛亮不对,她又说不上来具体哪里不对。
实在想不明白,祝融只好不再多想。
蛮人攻破了交趾,城里的百姓被祸害的不轻。
年轻女人被奸污掳掠,祝融却根本不管不问。
诸葛亮在得知这些之后,也只是轻轻叹息了一声,就再没了下文。
益州已经被曹铄拿下,蜀汉也已灭亡,曾经的蜀汉朝堂,只有他带着少部分人逃到蛮人的地界,投效到了祝融的族中。
好在祝融对他很是信任,尤其是他指挥族人数次击破孟获以后,地位更是拔高到了除祝融意外,再没其他人可以撼动。
然而他毕竟是中原人,蛮人对交趾百姓做的那些,他虽然痛心,又不好太多阻止。
刘备后人虽然已经没了,可是刘璋还有后人,荆州刘表也还有后人。
只要他能从曹铄手中夺来一块地盘,不信那些刘姓后人不来投他。
随便立个名目以汉室后人的名头创立新的大汉朝,就能与曹铄建立的大魏分庭抗礼,将来逐鹿中原,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在那之前,他没有办法阻止蛮人的恶行。
想要得到蛮人的拥戴,就必须让他们尝到甜头……
蛮人在交趾横行无忌,祝融不加以约束,诸葛亮也当做没有看见,交趾百姓家家闭户,街道上几乎是空无一人。
走在街道上,祝融说道:“我不明白你们中原人,为什么建了城池,有了这么好的路,却偏偏没人行走。”
“大王在疑惑这些?”诸葛亮问了一句。
“当然。”祝融说道:“没有人的道路,难道也能算做道路?”
“那是肯定不能算。”诸葛亮回道:“道路再好,要是没有人走,时日久远也会荒废。大王只知没人走,却没问过为什么没人走。”
“为什么?”祝融诧异的问道:“难道是城里的人不想在路上走?”
“当然不是。”诸葛亮回道:“我请大王攻破城池,其实是想要大王的族人向中原人学习耕种、经营,没想到进了城,族人只顾着抢掠财货和美女,根本没考虑过要学该学的东西。”
“孔明先生究竟想说什么?”诸葛亮说这些的时候,祝融一脸的疑惑,向他追问了一句。
“我想说的是,大王如果能节制族人,让他们不要再劫掠,把曾经抢走的百姓也都给放回来,交趾才会恢复生机,成为大王占领的第一座城池。”
“抢走的怎么可能再放回来?”祝融摇头:“族人跟着我打仗,我总不能什么也不让他们得到。要是那样,他们也会对我有所质疑。”
“既然大王为难,那也就算了。”诸葛亮淡然一笑:“只不过交趾这座城池,对于大王来说,它只是个用来防御敌军的地方。想要依托城池让族人富庶起来,还是没有可能!”
“孔明先生究竟想说什么,我不是太明白。”祝融皱起了眉头。
诸葛亮回道:“我是想助大王成就功业,不仅做蛮人的大王,还要做中原人的女皇。可大王纵容族人抢掠,中原人必定对你恨之入骨,还怎么获取民心?”
只有十五六岁的祝融虽然做了好几年的蛮人族长,又怎么可能了解诸葛亮所说的这些有关民心的话。
她皱紧了眉头,想了好长时间,快走到这条路的尽头,才对诸葛亮说道:“孔明先生觉得怎样合适,那就怎样好了。”
“能有大王这句话,我就敢放心去做了!”诸葛亮向身后跟着的一个蛮人吩咐:“传大王命令,让勇士们把所有掳掠的中原人全都送回来。至于他们抢掠的财货,既然已经拿走,也分辨不出究竟是从谁家抢走,就不用送回来了。从今天起,任何人不得骚扰城内百姓,要跟着他们学习经营和耕种之道。”
不仅奉命去传令的蛮人勇士一脸懵逼,诸葛亮说的这些话,让祝融也想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
“孔明先生要我做的,除了孟获那件事我不能答应,其他的也都做了。”祝融对诸葛亮说道:“我把族人性命交给先生,还望先生可以带着我们过上更好的日子,不用再在山林里挨饿受冻。”
“大王放心,只要依照我说的办法去做,不出两年,族人都能像中原人一样吃饱穿暖,再不受山林的闲气。”诸葛亮恭顺的回了一句。
第2100章 孟获配不上祝融
(全本小说网,HTTPS://。)
从小就生长在山林里,祝融对山林可以说是既深爱也厌倦。(全本小说网,https://。)
每天面对的都是葱翠的山林,就好像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一睁眼看到的都是混凝土建筑一样,日子久了,总会心生厌倦。
相比于城池,山林里确实有着许多弊端。
简陋的房屋和简陋的家具摆设,当然不会有城池里的房屋住起来舒服。
更重要的是,在山林里,时常都会遇见狼虫虎豹,每天晚上都有数之不尽的蚊虫。
南蛮人有着独到的驱虫之法,蚊虫一般不太会叮咬他们。
可蚊虫的存在,终究是让人感到很不舒服。
尤其是半夜睡觉,耳边总有蚊子扇动翅膀发出的“嗡嗡”声,更会让人心烦意乱。
来到交趾,祝融每天晚上都会睡的很香甜。
偶尔有一两只蚊虫舞动翅膀飞过,对于她来说,也是可以忽略不计。
诸葛亮描述的生活,对于祝融还真是有着不小的吸引。
她当然肯为之赌上一把。
只是别让她与孟获之间有什么牵连就好。
祝融占了交趾,司马懿并没有发兵来攻,而是在交趾周边部署了不少兵马,防范敌军再度前进。
交趾西北的望海城,一位老将军站在城头,眺望着东南方。
老将军须发已经洁白,他的年纪实在是太老。
望着交趾方向,他剧烈的咳嗽了两声。
旁边的校尉提醒:“黄将军,外面风寒,还是到官府里歇着,这边有我们就好。”
城头上这位老将军,正是曹铄麾下猛将黄忠。
投效曹铄多年,黄忠也曾立下一些功劳。
可那些功劳相比于吕布、赵云等人,却是微乎其微。
虽然曹铄很是看重他,而且还把蔡琰也嫁给他做了夫人,可黄忠却总觉得心底空虚的很。
“你是不是也认为我老了?”目光还在东南方,黄忠问了校尉一句。
“黄将军老当益壮,我哪敢认为您老了。”校尉回道:“只是城头风大,将军担待着望海安危,还是得顾念着身子才是。”
“人得服老啊!”黄忠叹了一声,向校尉问道:“有没有寿春传来的消息?夫人和公子怎样了?”
“夫人每天都在照应着公子。”校尉回道:“要说公子,还真是有老将军当年的风范。如今不过几岁,已经力能扛鼎,不仅如此,他跟着夫人,还写的一手好字,念的一手好诗。”
黄忠哈哈一笑:“我黄忠不过武夫而已,没想到膝下居然会有个能文能武的儿子!”
“主公当年撮合将军与夫人,实在是一桩美谈。”校尉回了一句。
“那是当然。”黄忠说道:“我本以为年纪大了,再也生不出一儿半女,没想到夫人嫁到我们黄家,居然两年生了三个。”
“前些日大夫人向夫人提亲,说是长公子已经快要成年,也到了成婚的年纪。”校尉回道:“夫人派人来问将军,是该回绝了,还是该答应下来。”
“大夫人向我们家提亲?”黄忠一愣:“她是要迎娶舞蝶做她的儿媳?”
“正是。”校尉回道:“小姐如今也有十三四岁,早到了可婚配的年纪。夫人派来的人虽是询问,话里的意思却多半是愿意的。”
“长公子曹恒今年多大了?”黄忠问了一句。
“和小姐年纪相差不多。”校尉回道,算起来也有十五六岁了。要说长公子,生的是一表人才,颇有主公当年的风貌。”
“主公十四领军,不到二十就成了五州王。”黄忠说道:“长公子一直在寿春,被大夫人庇护着。他虽然也习练武艺,也熟读韬略,与主公比起来还是要差了不少。”
“敢如此直言说长公子不是的,除了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