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电弧中的高级玩家 >

第122部分

电弧中的高级玩家-第122部分

小说: 电弧中的高级玩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的一点小波澜,通过这看不见的能量传递,到了另一个地方那可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浪。

    准确来说,是砸的。

    现实世界,董晨的地下秘密基地里。

    在码头的水槽上空,突然传来一阵能量波动,一号对于这种波动很熟悉,因为它已经记录了很多次了,而且还在不断的分析与解读中。

    通过码头区域的摄像头它看见半空中突然出现一抹黑色,然后慢慢的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机械体,这个巨大的机械体就那么悬在半空中,好像是有什么力量把它禁锢住了一样,只是变得越来越多。

    一号不断的对它进行着图像对比,得到的结论是一艘潜艇,还是应该只存在游戏中的一艘潜艇,长江31号。

    一号知道董晨去的那个世界,董晨和它说过,还让它做过大量的分析工作,甚至它还玩过那个游戏,最高难度下一滴血都没掉就过关了,所以它对于那里边的一切还挺熟悉的。

    “这应该是董晨先生回来了,只是……先前的计划中可没说要把这条大黑鱼开回来。”

    “而且,按照以前的电弧之门使用规律,不是应该在哪走的在哪回来吗?怎么从穿越广场走的,回来的时候就出现在了码头了?”

    “难道这就是董晨先生说的不可控变量?”

    一号还想不清楚这些问题,所以它眼看着,两百米长的潜艇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然后像失去了梦想的咸鱼一样,突然就从四米高的空中掉进了水了。

    只是这条咸鱼够大,掉进水里之后,水面就像炸开了一样,海水直接冲上了天空和冲到了码头上,要不是一号已经计算出了这种情况,提前几秒钟让机器人们都规避了,那么现在就等着机器人们沉底吧。

    就这样,一些比较轻的设备和材料还是被冲到旁边的水槽里。

    不过一号可不知道什么叫埋怨和吐槽,所以在董晨从潜艇的舰桥爬出来的时候,还是亲切的说,“欢迎回来,先生。您这次的旅途愉快吗?”

    倒是董晨见这海水横流的景象有些尴尬,站在不断上下沉浮的潜艇上说道:“咳,还好吧,应该是算挺愉快的。”

    等到董晨爬下舰桥,来到潜艇的甲板上之后,潜艇的晃动也就小了很多,码头上早就有两台机器人在那里等着了,它们在一号的指挥下拿着一张长长的木板就搭到了甲板和码头之上。

    由于这里还在“装修”阶段,设备不是很完善,而且董晨这种从天而降的出现方法,也没有把潜艇泊到预定位置上,所以就只能这样凑合了。

    董晨没嫌简陋,在两台机器人的问候声中就来到了码头上,拎着东西一边走着一边让一号开辆车过来,他要去03号实验室。

    一号马上从附近调了一辆电动小车过来,董晨坐在车上,看了看已经开始收拾残局的机器人,对一号问道,“我离开了多久了?”

    “先生,据您开启电弧之门离开已经过去一小时二十三分了。”一号回答道。

    “哦,对了,我突然才意识到,我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呢?我应该是在穿越广场回来才对啊。”董晨突然的问道。

    “先生,这正是我要询问您的,这不符合您说的穿越之门使用规律。这是不是就是您所说的不可控变量?或者您可以回忆一下,您在使用前是否有异常情况?电弧之门因为您而存在,所以您的行为肯定对它有重要影响。”一号计算分析道。

    听到一号的话,董晨想了想觉得好像也没做什么。

    要说是升级了?

    但是最近一次被天降正义已经是一个月左右以前的事了,后来也来回穿越过几次,都是哪走哪回的模式。

    不过要说变化的话,那么上一次想过要回来的准确地点的行为,那是更久的以前了。

    因为自己对转换位置的需求并不大,哪来哪回的模式用的也挺溜的。

    这么说来的话,自己对于穿越之门的新模式探索也已经很久没进行了,因为目前的东西已经足够满足他的需求了,就连他吐槽了很多次的不能带生命穿越的事情,他也很久没做实验了。

    最只要的原因就是,目前的所有事项并没有急迫到飞改不可得地方,这跟董晨很看得开的想法还是有一点符合的。

    但是这电弧之门好像在不停的进化,最起码每经历一次天降正义,都会有不一样的地方。

    所以……又要做测试实验了。

 第二百四十章 一号令人窒息操作

    电动小车在走廊里匀速的前进着,超过了一台又一台各种功能的机器人。

    看见这些机器人,董晨还想到了另一个问题,除了关于生命穿越的课题之外,还有在游戏世界建立人工智能的实验,这个实验也很久没有进行了。

    本来想把潜艇开过来,然后再把资料和任务给了一号之后马上就走,但是随着想到的事情越来越多,董晨决定要解决了这些事情之后再闭关学习了。

    呃,顺便旅旅游。

    就是这么的随心所欲。

    一路上,董晨并没有和一号多说话,而是一直在考虑后续的事情,只有在这些实验完成了之后他才能安定的在游戏世界待着。

    因为这关系到他以后新的工作方式,是有很多的手下帮着他做各种工作,还是……他依然自己一个人捡垃圾。

    要是这次实验成功的话,那么他就可以告别那些“一人饮酒醉”的日子了,等把一号搬到了辐射世界,在那里开展了智能化的工业生产,那么按照两个世界的时间换算,在现实世界里一个星期下水一艘航母都算慢了。

    如果董晨需要打算造航母的话。

    咳,成功的话是这样,想想还有点小激动。

    所以这次实验是很重要的,哪怕是为此耽误个一两天也没事。

    很快,车子就来到了03号实验室,董晨提着东西走进来之后,这里的一些显示屏已经打开,让董晨随时可以使用。

    董晨进来后,从带来的东西里找出几个移动硬盘,然后全部连接到了一个数据接口上。

    “一号,这些都是我这次找的数据和资料,你把它们都拷贝到资料库。”董晨连接好之后对一号说道。

    “好的,先生,请稍后……”

    随着一号答应了一声,董晨眼前的屏幕就迅速刷起了数据。

    董晨只看见了一波令人窒息的操作,然后进度马上就从百分之一滚到了百分之百。

    “先生,所有数据都已经转移完毕,您还有什么吩咐吗?”一号淡定的问道。

    听到一号这么问,董晨不由得摸了摸下巴,按理说一号是不可能有什么情绪的,因为董晨没给它安装什么乱七八糟的情感模拟模块,但是听着一号这平淡的语气,董晨总觉的一号这是在装比。

    “当然,这些资料你整理一下,看看这里边的技术有多少是我们这里能用的,有多少是不适合我们这里的,还有哪些是猜想和理论,你都整理一下,然后给它们分类储存。”董晨一边拔着移动硬盘一边说道。

    “好的先生,已经建立资料甄别与整理任务。”

    “在完成资料整理任务之后需要对基地的生产与研究设备进行升级吗?我发现您这次带回来的资料有部分属于优化资料,可以对基地部分现有的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并且可以填补部分设备的空白。”

    “嗯,很好,”董晨赞了一下,然后又问道,“有多少设备可以被优化替换,有具体数值吗?”

    “目前占比为总设备的5。9%,并且在不断的增加中。”一号回答道。

    “那这个就先不说了,等你整理完毕再说。”董晨挥挥手,然后操作了几下电脑,把画面转到了码头的监控视频上,“先搞定这艘潜艇,以及潜艇里的东西。你把它们都要给我扫描一遍,然后结合我刚才给你资料中的潜水设备部分建立一个数据库,完成后对它进行材料回收。”

    “然后结合所有潜水器的资料,开始新潜艇的先行设计工作。一会我把大概要求给你。”

    说完之后,董晨又调出了了一份基地的机器人功能名单,指着其中一个长着螺旋桨的蛋一样的机器人问道,“这种警戒装置有其他功能吗?能不能抓捕海洋生物,不用太大,只要是稍微有形态的生物就行了。”

    “先生,hy系列的警戒装置在最初设计的时候并没有捕捉海洋生物的功能,它只有照明模块、推进模块、伪装模块和信号发送模块,您如果需要的话,可以进行改装。”一号在屏幕上显示着警戒装置的结构图说道。

    “嗯,改装一个吧,我等会有用。”

    没有现成的,就只能对现有的东西改装一下了,也不是什么大改,就是添加一个捕捉网,然后修改一下程序的事。

    这么做自然就是为了一会穿越实验的事,记得当初做这种穿越实验的时候,还要自己去买试验品,甚至为了测试不同体型生物的影响,还特意的弄了几只蚂蚁。

    结果完全没卵用,一个活的都没有,所以自从那以后就没做过有关生命穿越的实验了,谁想到现在好像是有了转机一样。

    不过现在做实验也方便,不用自己出手,事情自然有手下去办,到时候直接带着东西穿越就行了。

    在等待改装的时候,董晨也对一号说了一些自己对新潜艇的要求,比如体型要大,长最少也要不小于一百五十米,考虑到以后要装各种东西,所以不能小。

    还有外形什么的也可以不太用考虑现实的潜艇造型,因为有足够好的技术和材料,所以可以使劲败家,只要造型不是太奇葩,考虑到海水阻力,有流线型设计,基本有点潜艇的样子就可以了。

    就像这艘长江31号虽然用的是螺旋桨推进,但是董晨可是在它携带的资料中看见了磁流体推进装置,而且是真正能用的,不是什么验证机、试验机。

    这应该是新成功不久的技术,还没有换装到这艘潜艇上就被派出做任务来了。

    不过这不是董晨关心的,他只知道他的潜艇上能用这东西就行了,到时候他的新潜艇绝对能在海里“飞”。

    就在董晨说着要求的时候,一号突然对他说,“先生,一个好消息,我刚才整理资料的时候,发现长江31号中有水下机器人,经检查之后发现机体保存基本完好,只要重启一下程序就可以马上投入使用。”

    “哦,”正在网络上找模版的董晨楞了一下,想了想那些“古朴”的机器人,这猛的一回来要做的事情太多,他还真没把这些小事情忘记了。

    “那就赶紧吧,时间就是金钱。”董晨反应过来说道,并且直接就切到了码头的监控画面上。

    “好的,先生。”

    “长江31号箭鱼系列水下机器人001号正在重启……”

    “重启成功。”

    “……最高指挥权冲突,命令数据修改中……”

    “修改完成,董晨指挥官万岁!”

    “任务目录更改,捕捉小型海洋生物。”

    “更改完成,投放中……”

    “投放完成。”

    “先生,机器人已经通过潜艇下方的投放口投放成功,正在进行捕捉任务。这种机器人上并没有摄像设备,所以并不能提供捕捉画面。”一号轻描淡写的说道。

 第二百四十一章 箭鱼

    长江31号的一间明亮的机械舱体内,一排10台小巧的机械设备在一边静静的呆着,准确说应该是挂在墙上,每一台机械设备都被舱顶上的一架机械装置固定着。

    偏偏这些机械设备和这艘潜艇很相像,都是通体黑色的拉长型直升机舱体模样,不过体型要小的多,这些设备只有两米左右的长度,螺旋桨推进装置面向舱壁的一面,被机械上的一些方向舵挡的严严实实。

    真像是……挂了一墙的咸鱼,而且还挂的整整齐齐。

    这些就是这艘潜艇自带的水下机器人了,每台设备上都印着“箭鱼”两个白色的方块字,后边还印着01到10几个数字。

    这些机器人没有战斗任务,更多的是发射出去执行一些侦查任务,有时候还会执行一些特别的任务。

    比如……抓鱼。

    这战略潜艇的目的就是在海里边养苟,哪怕有时候补给不足了也要好好的隐藏着,所以就有了用水下机器人抓鱼吃的事情。

    虽然用智能机器人去抓食材有些大材小用,甚至是有些浪费能量,但是这可是核潜艇,最不缺的就是能量了。

    这种箭鱼机器人使用的是充电电池,由于bug的游戏设定,游戏里华国的核科技树点的没有米国高,所以那种矿泉水瓶大小的核融合核心并没有普及,而是使用了自己的科技树闪光点,那就是性价比更高的石墨烯充电电池。

    这也符合我军的优良传统嘛,也不负我大吃货国的名头,用的东西都是性价比高的东西,便宜就是优势,后勤什么的也都不是事,如果缺口不是太大,那么自己搞定就可以了。

    所以这些侦查型的水下机器人在设计之初就被加上了捕捉设备,就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

    这不,现在就用上了。

    其中排在第一位的一条咸……不,是一台箭鱼机器人,也就是刷着01号的机器人上的一个指示灯突然就亮了。

    是亮的绿灯,随之一阵机械音也响了起来,而且说的还是华语。

    “箭鱼一号启动,华国人民解放军万岁!”

    “任务检索中……检索……外来信息干涉……检……干涉……”

    正在热血沸腾喊口号的箭鱼一号突然就被卡住了脖子,原本亮起的绿灯也熄灭,旁边红灯忽然就亮了起来,并且在不停的闪烁。

    不过没过一会,这台只拥有简单智能结构的箭鱼机器人就被一号搞定了。

    红灯关闭,绿灯亮起。

    机械的声音再次响起,“重启成功。

    “程序更新完成,董晨指挥官万岁!”

    “任务目录更改,捕捉小型海洋生物。”

    紧接着箭鱼01号旁边的舱壁就打开了一个洞,这间舱室墙壁上的警示灯也闪了起来,一个机械抓手从洞里边伸出来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