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位面商人之强国梦 >

第85部分

位面商人之强国梦-第85部分

小说: 位面商人之强国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西北师范大学附院,在围墙的四个角落各建了一所公厕,然后在彩钢房宿舍zhongyāng位置,等间隔的建造了几个打水点。

    “哗哗~~”水龙头shè出的水流喷溅,每个人打好水后,都静静地向旁边的洗手池走去,那里有水泥修砌的水渠通往校外,在这里可以倾倒洗完脸后的脏水。

    “呼~~”因为没有热水,水龙头流出的是机电水泵打压而来的地下水和山涧水,所以早上扑在脸上还是非常冰凉的。

    “书华,咱们的政审被安排在几点?”张氏计划打盆水回屋里去洗,因而站在旁边一边等待丈夫洗漱完毕,一边问道。

    “我记得是下午两点一刻,纸上有,一会儿回去我们再核对一下。”孔繁盛看了一眼校园zhongyāng钟表楼上面,显示的时间,一边回答道。

    “那一会儿吃完早点,你直接去图书馆吗?”张氏听到丈夫的回答后,继续问道。

    “差不多吧,我一会儿打算先和你一起转转学校,熟悉一下整个校园环境,然后再去图书馆。”孔繁盛平时在家是一个体贴妻子的好好先生,此时虽然恨不得立即前往图去查阅图书,但还是克制住冲动说道。

    “这样也好!”

    半个小时过得很快,七点校园食堂准时开门,孔繁盛和爱人一起走入食堂。让他们有些意外,进门后每个人都从靠近门口的桌子上拿起一个铁制饭盘,整个饭盘从上面看,左边可以放置一双筷子,中间有三个凹陷,一大两小,估计可以盛饭盛菜,最右边则有一个小凹陷,看大小可以放置一只碗。

    通过长长的队伍,孔繁盛和爱人张氏终于等到轮到自己,校园的早餐不算丰盛但也不寒酸:一大碗米粥、一小撮咸菜、半块酱豆腐、一个窝头和一个馒头,其中米粥不够的话可以回碗。

    整个校园食堂高5米,空间很大,四周是透亮的大片玻璃,里面整整齐齐的放着许多四座一组的塑料餐桌椅,随着坐到位子上吃早点的人越来越多,食堂里的交谈声也越来越大,最后都有一点嗡嗡的感觉了。

    “书华,怎么还发呆,快吃啊~”张氏看到自己的丈夫拿着白面馒头有些发呆,不禁说道。

    “啊~~好好!”孔繁盛本来看着白面馒头有些发愣,听到张氏的话后,立刻点头开始吃起来,不过对于这一路来顿顿有白面,让他很是震动,毕竟现在即使沦陷区生活相对好点的北平,百姓也是以“共和面”为食果腹的。

    “王冲,你的《倭寇史》看完了没有,回来借我看看!”

    “呵呵,彭涛,别着急,我刚借出来3天,现在一天看100页,但还需要2天时间才能看完,看完后一定借你!”

    “好的,谢谢,这可是现在最热门的一本书!”

    “对了,听说《星条旗简史》也很火,你不去借借?”

    “哎~~早被人借走了,现在图里剩下的多是古籍和工具书、语言书。”

    “别着急,听说学校已经去购买新书了,相信不久就会有新书运过来!”

    ……

    旁边学员一言一语的轻声交谈声不时传来,让整个食堂的显得更加生活化,一种久违的校园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很舒适很舒服。

    上午9点,孔繁盛和妻子终于将整个校园熟悉了一遍,然后带着妻子一起走进了盼望中的图。

    进去后,只见一层层楼房,一间间大屋子,一排排铁架子,上面摆满了整整齐齐的图书。

    《二十四史》、《菜根谭》、《古今图书集成》一本本装订成中式古典样式的书籍摆在哪里,在孔繁盛眼中形成了特殊的美韵。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头;

    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疾风怒雨,禽鸟戚戚;

    霁ri光风,草木欣欣。

    可风天地不可一ri无和气,

    人心不可一ri无喜神。

    随便抽出一本,一句句炎黄古代文人发人深省的词句,像智者喝问,像佛宗禅唱,振聋发聩,从耳边响起。

    下午两点一刻,西北师范大学附院的一间教室内,莫言和另两位红党同事正与孔繁盛相约面谈,算是政审的开始,在一段时间自我介绍和说明后。

    “这么说来,孔先生你原来曾在燕京大学教过课?”莫言问道。

    “是,不过后来倭寇入侵,因家有病重老母,没有跟去西南,直到一年前家母离世,我才和妻子变卖家产,想前去西南联合大学投靠挚友。不过后来因为我中途偏信他人,遇人不淑,被骗光了盘缠,不得不流落河南。”孔繁盛慢慢的答道。

    莫言和另两位同事耳语了一下,然后说道:“孔先生,我们想两天后,希望能听你讲授一次现场课,用于评议一下你的学识功底,题目自定,嗯,两天的准备时间够吗?”

    “当然可以!”孔繁盛答道。

    “好的,另外这里有规定,每天下午4点到6点是劳作时间,用于体验农民和工人生活,用我们的话说叫“接地气不忘本”,当然同时也起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你可以ziyou选择培育植物幼苗,也可以尝试木工等工种,每天晚上7点有国内外电影播放,希望你别错过!”

    “谢谢,我会去看看!”

    晚上7点,在食堂吃过晚饭的孔繁盛和妻子,按照信息栏上的地址,来到了一大间阶梯教室。屋里还有很多其他人,都坐在塑料椅子上,等待电影播放。晚上7点10分,随着稳重的背景音乐响起,胶片电影机开始播放,经过雅迪重新剪辑编译的后世经典纪录片《大国崛起》展现在了所有观众的面前,详实的资料、独到的见解一下子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内心。

    同一时间,陕西与山西交界的一个小村落,马三山和女儿终于来到了自己一路的终点站——玉桥村。

    说道玉桥村,其实就是一个人口少于1500人的小村子,因为村子旁边有一条小河,河上修有一座漂亮的像玉石一样的小桥,故而得名。

    马三山和女儿及其他90多人来到玉桥村的时候,整个村庄正在进来打井、建渠、修路等基础设施改造,很是嘈杂和热闹。

    村口前,村长许大山面向来到玉桥村的近百人热情地打着招呼。

    “欢迎大家来到玉桥村,我是村长许大山。村里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生活物品,请大家放心,等未来各位的家乡光复后,大家就可以回到自己的故乡了,那么现在请大家到河边,那里已经准备好了热水,我请大家痛痛快快的洗个热水澡!”

    听到有热水可以洗澡,许多人包括马三山和女儿在内,不禁欢呼起来,近一个多礼拜没有正式洗漱了,身上衣服尘土多的要命,现在终于可以干净干净了。

    半个小时后,马三山神清气爽的从临时搭建的浴室出来,身上穿着刚刚配发的新衣服——上身深蓝sè衬衣下身牛仔裤,虽然颜sè样式都是自己以前从没有见过的,但是多年来都没给自己买过新衣服的马三山,对于这个意外惊喜还是非常高兴。

    “爹,你看这衣服漂亮吗?”同样一身新衣服,只是上衣是略带红sè条纹休闲衫的丫丫,像个小蝴蝶般在马三山身边砰砰跳跳,开心地问道。

    “漂亮漂亮,我家丫丫最漂亮了!”看到女儿脸上开心的笑容,马三山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晚饭很朴实,山西面片。不过分量下的特别足,又放了足量的辣子,再加上每人一根火腿肠,少许榨菜,吃的所有人身体都暖呼呼的。

    吃完晚饭,马三山和丫丫来到了自己的临时住所,一间蓝sè帐篷围成的私密空间,里面有六张床,细心的玉桥村居民,给他们准备了铁棍和拉帘,方便父女使用。

    每张床上都铺着崭新的床单子,正上方悬挂着白sè蚊帐,防止夏天的蚊虫叮咬。床头有个简易塑料材质的三抽屉床头柜,里面放着杯子、毛巾等生活ri用品,床底下摆着脸盆,整个帐篷还配有一盏户外煤油灯,方便所有人起居。

    “马老弟,出来坐坐透透气吧,天气热,帐篷里发闷!”刚跟马三山熟悉的玉桥村李老汉在帐篷外喊道。

    “唉!好的,李老哥!”听到对方叫自己,初来乍到的马三山不敢怠慢,领着丫丫走了出来。

    “走,去村广场,那里有喇叭,有乐子!”李老汉没有客套,直接拉着马三山的手就往村zhongyāng走去。

    “喇叭?乐子?”不知道李老汉究竟说些什么的马三山,左手紧紧拉着丫丫的手,跟着李老汉走去。

    2分钟后,村中心,一根耸立的圆木桩,上面钉着一个后世的圆筒形状大喇叭。

    “村长,今晚还有节目播出吗?”李老汉看到圆木桩下站着的村长,发言问道。

    “新闻都播完了,不过评书快开始了,来,快坐下!”许大山用他独有的大嗓门回答道。

    “来来来,都坐都坐,下面开始听广播!”因为从每天晚上7点开始,到晚上10点结束,已经用上电的村庄都可以收到炎黄红党通过无线电波传送的广播节目。

    “大家好,现在是晚上9点,下面半个小时将播出海外艺术家演讲的评书《三国演义》,请大家欣赏!”随着女xing播报人的铺垫,后世袁阔成版的《三国演义》通过广播与1943年陕西的炎黄百姓,跨越了时空产生了交集。

    “上回书说道……”

    深夜11点,躺在帐篷里的马三山辗转反侧,虽然身体劳累不堪,但是大脑中一股兴奋劲让他根本睡不着觉。

    “爹?睡着了不?”躺在布帘那侧的丫丫问道。

    “还没呢,咋了?丫丫?”马三山问道。

    “爹,你说今晚上这些不会是做梦吧,有热水澡洗,有新衣服穿,有面片和肉吃,还有广播听,这是不是就是神仙过的ri子?”从小到大因为条件艰苦,总是在克制、忍耐、坚强的丫丫问道。

    “丫丫,不是做梦,虽然我也不懂,但是好像那些军爷说过,等过些ri子,他们打下了咱们的老家后,会给咱分田地,以后咱们也能过上这样的好ri子!”马三山根据自己的所见和猜测,回答道。

    “爹,我总感觉不踏实,害怕这一切说不定哪一天就突然跑了、没了!”丫丫有些患得患失的说道。

    “傻丫头,放宽心,爹别的没有,力气有的是,刚刚村长不是说了吗,明天开始就需要下地帮忙干活、种地、修水渠了,爹别的或许不行,伺候田地这手艺干了二十多年了,绝对是把好手,放心睡吧!”马三山安慰道。

    “恩,恩!”

    “对了,丫丫,明天你去村里教书先生那里上课识字,一定要守规矩,咱们老家那些地主老爷家才能请得起的先生,这是你的造化,千万别让他们生气讨厌,懂吗?”

    “爹,放心吧,女儿一定不惹先生生气!”

    “好了,不早了,快睡吧!”

    “好的,真不知道这里的一切是怎么来的,难道是老天爷显灵了?”丫丫最后摇了摇头,感叹了一句。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百二拾三章 山陕大建设

    ps:终于把周一的第二更赶出来了,不容易啊^_^

    目标位面,1943年7月末,这是一个后世不断被提起的日子。许多后世的专家学者,特别是外国的专家,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予以研究,但是仍然无法理解,为什么在1943年7月开始到1943年底的短短几个月内,炎黄陕西省全境和山西省的部分地方就完成了包括公路、铁路、工厂、村舍、小型水利、农业灌溉设施等建设和改造,用他们的话说“这不科学”,当然了后世炎黄政府的回答很简单:“万众一心,其利断金,爱信不信”!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暂时重新投向1943年7月底的陕西省和山西省西部地区玉桥村。

    清晨,马三山凭借着多年劳作养成的生物钟,早上六点准时睁开了双眼,拍了拍脸,弯腰下床拎着脸盆走出了帐篷,然后打水洗脸吃早点,等到七点半,勤快的陕西农民朋友,已经全部准备就绪,一队队一列列的笑呵呵拎着农具、扛着工具走向了田间地头。

    “马老弟,昨天睡得好吗?”李老汉边走边问道。

    “李老哥,睡得可香甜呢,现在浑身都是劲!”马三山说完还举了举胳膊,亮了亮干瘦的肌肉。

    “呵呵,太好了,有力气才好干活,走,跟上!!”

    “哎,我来了!”

    半个小时后,玉桥村周边的村边、地里、山上和沟壑,站满了劳作的农民,许多人挥汗如雨的卖力干着。

    “李老哥,我下田干活可是把好手!”看到自己被分配到了建房组,马三山向李老汉自我推荐道。

    “呵呵,马老弟,你往远处看看,田地里有什么啊?”李老汉听出了马三山想去农田组帮忙的意思,微微一笑问道。

    “田里头?”马三山不疑有他,举目向村外的农田望去,只见每隔不远处,都有一台怪模怪样的机器在人的摆弄下运作,发出“突突”的怪响声。

    “那东西是啥呀?”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的马三山虚心问道。

    “那是边区政府给咱们配备的农用机器,具体叫啥名字我忘了,唉!岁数大了,记性不好。”李老汉自我调侃了一句,继续说道,“不过,有了那些机器真省人力啊,原来五个棒小伙一天才能干完的活,现在一个人一个上午就能完成,好东西啊~~啧啧,不过就是太费油了,村里隔三差五就得派人去县里运些汽油回来。”

    “这样啊~~~”马三山没怎么听明白,也不认识啥农用机械的,不过他听出来一点,那就是不需要他下地帮忙干活了,所以还是很礼貌的应声道。

    “马老弟,虽说把你分到了我这盖房子小组,但是你可别小看盖房子,这里面弯弯道道多着呢,你在家盖过房吗?”李老汉问道。

    “我哪有闲钱干那个,每亩地要交七成收成作为租子,天天忙活地里的活计就干不完!”李老汉的话触碰了马三山的一些心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