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科技树-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做出一个调查问卷,弄清楚消费者对vr智能眼镜升级的具体需求,我会让计算机研究院配合你们研发出新一代vr智能眼镜。”周宇语气温和的交代道。
郑子欣没有让他失望,她对于vr智能眼镜有自己的看法。
郑子欣瞪大眼睛,惊讶的问道:“这个是林总的权限,我越权不太好吧!”
“以后没有林总,你从今天开始就是星火电子公司总经理。”周宇笑着任命道。
。
第188章 临近空间飞艇
9月15日,周宇亲自走完龙首大厦,观察员工工作的状态。全本小说网;HTTPS://。m;
他把林允开除之后,杀猴骇鸡行动取得完美成功,所有人工作热情都提升了一两成。
郑子欣很快接手星火电子公司,没有引起任何动荡,公司一切运转都正常。
林允太过高看自己,星火电子公司离了谁都照样运转。
周宇回到办公室,他戴上vr智能眼镜,准备观看公司研发的飞艇飞向临近空间。
他之所以采用通过虚拟世界观看,而不是去现场观看,主要是因为飞艇准备起飞耗时很长时间,这一次就准备了4天。
实验也不能保证100成功,有一定几率失败,会浪费他的时间。
周宇进入指定的虚拟世界里,看到一个巨大的梭形飞艇漂浮在空间中。
旁边站着手拿扳子的胖乎乎青年,正是人工智能鲁班。
“小鲁班,你来给我介绍飞艇的情况吗?”周宇打招呼道。
“那几个宅男太腼腆,他们在你面前根本说不清楚,只能由我代劳。”
周宇知道王进那些人的情况,他们闷头研发还行,口才没有一个好的。
介绍飞艇的情况,还真没有人工智能讲的清晰明白。
鲁班开始给周宇详细介绍飞艇的数据。
飞艇最高升限在距离地面120公里的云层,最佳升限在距离地面100公里的云层。
距离地面100公里以上的云层空气就十分稀薄,已经很难支撑吊起数百吨质量的飞艇。
气囊采用超薄有机材料,里面充有氦气,整个飞艇的重量为12吨。
飞艇占地有三个足球场大小,可以较为轻松的吊起500吨左右物资。
飞艇四周装有小型航空引擎,可以在空中缓慢调节自己的位置,对抗高空的强风,保持飞艇的稳定性。
中微子通信基站装在屏蔽罩内,由飞艇通过132根绳索吊起。
这132根绳索通过系统协调,可以让中微子通信基站保持稳定,不会因为高空的风向产生晃动。
周宇盯着虚拟世界中飞艇的等比例模型,它的结构非常简单,就是由气囊和骨架和飞艇的吊装系统。
周宇通过虚拟世界连接王进所在的飞艇测试基地,发现他们还在组装庞大的飞艇。
他们必须要保证飞艇每一个连接点都紧密,气囊也没有漏气损坏,才能保证飞艇正常升到临近空间。
周宇注意到王进研发飞艇的过程很艰难,解决了许多问题,不像他想的那么简单,只是对现有技术进行筛选。
他开始重点查看王进前面几次失败的原因。
第1次实验,由于气囊太大,飞艇上升的速度太快,飞艇气囊直接被气流冲击散架,实验失败。
第2次实验,王进更换飞艇气囊的材料,对飞艇气囊进行特殊加固,发现飞艇上升的速度非常快,与空气摩擦引起的震动,很容易弄坏对振动比较敏感的基站设备。
第3次实验,王进缩减飞艇气囊的大小,导致飞艇升到距离地面18公里时,悬停在这个高度,不再继续上升。
第4是实验,王进采用模块化飞艇,飞艇上升一定的限度,高压氦气就会充满一个气囊。
通过逐渐接力的方法,可以让飞艇在空中保持稳定上升速度,还能加强它的上升高度。
这次实验气囊的研究基本成功,但却发现地面上的固定锚直接被飞挺拉起。
无法固定飞艇,实验宣告失败,他们只能远程控制飞艇释放氦气,让它缓慢降落。
第5次实验,王进制造近乎一亩的混凝土地基,把它埋在10米深的地下。
这个地基很坚固,不会被飞艇拉起,但飞艇升到指定高度,一场大风直接把牵引飞艇的钢索拉断。
经过分析是钢索的韧性不足,再加上它自重十分庞大,导致从脆弱处断开。
第6次实验,王进采用有机纤维丝和石墨烯纤维丝混编的轻质材质绳索。
它的自重很轻,韧性也十分强,非常适合固定飞艇。
测试实验发现在临近空间,因为气流等因素的影响,飞艇会来回浮动。
他们尝试通过多根绳索,限制飞艇的移动范围。
……
第16次实验,发现在临近空间,因为大气层非常稀薄,有很多宇宙外的射线透过稀薄大气层,照射在飞艇和基站设备上,影响设备运行。
周宇看到飞艇研制过程中,进行了很多次实验,每次都发现一些问题,又解决许多问题。
哪怕是王进宣布飞艇研发成功,在进行正式测试时,还出现许多状况。
虚拟世界里面立刻浮现出一个精干的青年,从他青涩的脸庞就能看出来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
这个人正是力与机械研究院科研助手,临近空间飞艇项目负责人王进。
王进一脸自信的汇报道:“周总,我们已经检测完飞艇,现在它可以升空。”
周宇打了一个响指,虚拟世界立刻变成飞艇测试基地的模样。
他的虚拟影像也同时出现在飞艇测试基地,所有人的动作都开始同步。
这就是vr技术在现实中很广泛的一种应用,它可以让人身临其境的体验距离他较远地方的情况。
周宇把目光放在非常庞大,悬浮在离地面高度15米左右的飞艇上。
它已经吊起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平台,这个平台上面布置有1:1的中微子通信基站模型。
整个平台被多重不同材质的屏蔽罩覆盖,这是为了防止设备被宇宙射线损坏。
“飞艇可以升空,是时候检验它的能力。”周宇吩咐道。
王进听到周宇的吩咐,他立刻开始指挥众人让飞艇升空。
飞艇上面连有10多根绳索,束缚它的行动,这些绳索分别与地基相连。
在飞艇逐渐升空的过程中,地面上的机械设备也按照飞艇飞行姿态,开始收放绳索。
飞艇上升的速度有20千米每小时,一路稳步上升,没有遇到任何波折。
周宇关注一会儿飞艇的情况,他就开始处理星火科技正常工作。
5个小时之后,周宇正在吃饭时,他听到王进喜悦的声音。
“周总,我们这次在临近空间放置飞艇,完美成功,各项技术都达到承载中微子基站的要求。”
周宇立刻来到虚拟世界,控制他在飞艇测试基地的虚拟投影。
他的虚拟影像露出笑容,对王进夸赞道:“你们做的非常不错,这次你们全体晋升为研究员,正式负责临近空间飞艇项目。”
王进和所有项目成员立刻欢呼起来,他们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
第189章 基站小型化难题
周宇对飞艇的研发情况感到满意,这几个科研助手的努力他都看在眼里,哪怕是没有科技创新。//全本小说网,HTTPS://。)//
他们能活学活用,使用星火科技和社会上成熟的技术,制造出满足在临近空间使用的飞艇,已经算是超额完成任务。
运载工具有了突破,周宇就关心中微子通信基站小型化的进度。
临近空间飞艇最大载重是500吨,实验室测试的中微子通信基站,得有数万吨,基站占据的空间也很大。
赵照能给予王进中微子通信基站1:1的模型,他应该是对中微子通信基站变成什么样胸有成竹。
周宇没有通过网络询问赵照的研发进度,他直接来到电磁研究院中微子通信实验室。
查看中微子通信基站具体的进度,只有中微子通信正式运营,才能发挥出人工智能和虚拟世界的强大效果。
星火科技现在做的这些准备也都不是无用之功。
周宇走进实验室,看到研究员和科研助手正在匆忙的进行实验。
赵照带着vr智能眼镜不知道处理什么棘手的问题,脸上的表情在快速变换着。
他立刻取下vr智能眼镜,对周宇笑着说道:“周总您来了,你一定是关注中微子通信基站小型化项目。”
赵照看到周宇脸上露出确实如此的表情,他叹了口气说道:“中微子通信基站小型化过程真的很难。
但大部分难题都难不倒我,现在中微子通信基站小型化进程已经达到90。”
周宇听到确切的消息,他满意的点点头,追问道:“赵教授,中微子通信基站小型化已经达到90的进度。
我想你应该设计好中微子通信基站完成后的效果,这个基站效果是加强还是消弱。”
这个问题对星火科技十分重要,周宇布置的任务,他提出相关的要求是根据中微子通信的标准。
中微子通信加强,一切工作都如常进行,如果是中微子通信消弱,那也只能改进相关的布置。
“周总,中微子通信基站进行集成之后,怎么可能会消弱,它的性能当然是加强了。
中微子通信基站在覆盖范围不变的情况下,新的基站信号更稳定,可以出来的数据更多。
中微子通信基站小型化,各个设备进行模块化组合。
可以让模块运行更稳定,系统也可以快速检测出模块的安全情况。
一旦某个模块出现问题,可以快速对模块进行更换。
中微子通信基站除了进行模块化改造,还对于一些设备进行重新排列。
排除某些设备互相干扰的情况,中微子通信基站布局更加合理。
最关键的是中微子通信基站工业化生产便捷,我们大部分零件都是通用。
工厂只要生产种类不多的零件,就可以组装出中微子通信基站。
新的中微子通信基站占地10平米左右,总重量413吨,临近空间飞艇完全可以搭载它在临近空间长时间驻留。”
赵照介绍中微子通信基站小型化的情况。
周宇听完赵照的介绍,他就对中微子通信基站小型化这个项目放心了。
中微子通信基站看样子很快就会成功,他也要催促其他项目组。
中微子通信试运行阶段,就通过软硬件结合方式打下基础,避免被其他公司弯道超车。
“看样子,你们中微子通信基站很快就能成功,到时候公司配股和奖金奖励都会完美兑现,你们也可以享受中微子通信利润分红。”周宇有些期待的夸赞道。
赵照表情有些局促,无奈的说道:“周总,您现在还是有些乐观,我们中微子通信基站小型化过程,遇到两个极为棘手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微子通信基站小型化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又遇到两个问题!”周宇有些惊讶的问道。
赵照研究中微子通信时,他对于中微子捕捉调制器不了解,就遇到两个困难的问题。
要不是周宇出手用巧妙的办法解决,中微子通信也不可能这么快完成,至少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有突破。
赵照一摊手,无奈的说道:“我也没有办法,其他问题我都能解决,这个问题是设备的问题,我真没有办法解决。”
他开始解释自己遇到的两个难题。
第1个难踢是供电问题,中微子通信基站小型化主要针对附属设备。
直径5米的圆球状中微子捕捉调制器没有发生改变,它还需要每天供应1万度电。
临近空间飞艇却在距离地面100千米的高度。
使用标准的220伏供电系统,哪怕是使用店主非常小的银导线,长达100公里的导线,电阻也非常庞大。
不只是能量损耗达到70,还会释放很大的热量,很可能把导线直接融断。
只能采用高压输电的办法,根据电学公式,电压越大电流越小。电流越小,导体产生的热损耗就越小,能保证正常供电和导线的安全。
10万伏高压输电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但采用这个办法,必须要给中微子通信基站布置一套超高压变压器。
这套超高压变压器比我们实验的中微子通信基站还大,根本不可能通过飞艇运到临近空间。
这个问题就陷入了僵局,现在根本没有办法解决。
第2个问题是中微子通信基站小型化之后,各个设备集成度非常高,庞大的电能在设备上运转,每一个元器件积累一点热量,整个模块就积累非常大的热量。
中微子通信基站没有多余的空间再布置一套散热系统。
设备产生热量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复杂的电磁信号。
在高空中散发的电磁信号,很容易对飞机等飞行器造成影响,也必须想办法屏蔽。
周宇听到是这两个问题,他脸上露出笑容,语气轻松的说道:“这两个问题其实就是一个问题,就是导体具有电阻。
赵教授遇到的问题很好解决,你现在还不知道吧!
马尚书马主任正在研制常温超导材料,现在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
只要常温超导材料成功,你这两个问题就迎刃而解。”
赵照听到周宇的话,他激动的站起来。
“马主任竟然在研究常温超导材料,我把心思一直放在中微子通信基站上,都没注意到研究院的动向。
如果有常温超导材料,中微子通信基站可以进一步优化,提升它的效果,降低它的耗能和体积。”
“赵主任,你按照常温超导材料的特性,重新优化中微子通信基站。”周宇起身交代道。
中微子通信基站没有常温超导材料,肯定无法解决现在的难题。
周宇直接让赵照研究使用超导材料,应用到中微子通信基站。
周宇从中微子通信实验室离开,走到不远处的超导材料实验室,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