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263部分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263部分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陆仁来这么一下,那是想挑衅呢,还是想刻意的去贬低啊?别人贾诩昨天晚上可有向张绣分析过陆仁此行的来意……当然,贾诩这只老狐狸可没有把话说得那么明,而是给张绣作了几种假设。

    现在突然碰上这么一档子事,张绣有些茫茫然的不知该如何应对,目光便又一次的飘向了贾诩,贾诩见状稍稍的沉吟了一下,复又向张绣轻轻点头,意思是可以明明白白的告诉陆仁。于是张绣就犹豫着道:“绣麾下的兵马嘛……多到也不多,约有步骑一万五千余众。”

    “……”

    这是陆仁与贾诩一同哑然了。而贾诩回望向张绣的目光都有些哭笑不得,心说人家敢当面问起肯定是早就已经打探清楚了,这会儿提出来肯定是有别的用意,你老人家在这个时候骗别人干什么?别人要打探情报也不会蠢到在这个时候向敌方的头面人物打听吧?

    陆仁则摇摇头笑了笑,复又向张绣道:“将军,陆仁以诚而来,此刻问及此事并无恶意,将军却又何故要欺我?”

    张绣却也明白过来自己做了一件很白痴的事,于是赶紧干笑道:“兵不厌诈嘛……其实、其实绣现在麾下尚有步骑八千余众。”

    陆仁点了点头,这个数字才是正确的数字。想了想便接着道:“八千余众。将军,陆仁不客气的说一下,这八千余众够干什么?”

    “你……”

    张绣心说你说话还真的是有够不客气的。不过人家招呼已经打了,张绣也不好发作什么,只能阴着脸道:“陆仆射此言何意?”

    陆仁笑着向张绣摆了摆手道:“将军勿恼,陆仁真的没有恶意,只是说话有些难听而已。八千步骑……敢问将军自认是否有昔日西楚霸王项羽之勇,亦或是有春秋时以弱国之姿,破强楚入郢都的孙武之谋?”

    张绣依旧阴沉着脸摇了摇头。

    陆仁淡笑依旧:“将军请恕陆仁直言,将军现在率八千步骑屯于宛城,若不思进取,亦当早思退路。只是以将军之能,还有当今之时局……进,将军你并不足以攻城掠地。要知道宛城这个地方,往西虽可通上庸继而染指汉中宝地,但路途遥远且多为山水所阻隔,再就是汉中张鲁雄据汉中已有三世(张陵、张衡、张鲁),国险而民附,绝非将军所能图之地;若是西越武关进取长安,能不能突破武关再占据长安先姑且不论,将军毕竟是从那边过来的,应该清楚马腾、韩逐与关西的众多羌民会有多难对付,就算将军能占据长安也会不得安宁。”

    说到这里陆仁低下头去慢条斯理的喝了口水,再抬起头来时目光却是锁定了贾诩:“宛城向北可直抵洛阳,但今日的洛阳早已残破不堪,绝非可屯兵立命之所;往南,荆襄的刘表带甲十余万,兵多粮广,麾下亦不乏一流的谋臣猛将,非将军能图之地。再者将军与刘表有联军之谊,如若侵攻荆襄则为背信弃义之举,为世人所不齿。至于东面的曹公……陆仁就不多说什么了。”

    张绣此刻的脸色那是相当的难看,因为陆仁方才所说的话可不是在忽悠人,说起来那可是陆仁根据他所拥有的资料,认认真真的分析过时局之后才得出的结论。而现在的张绣也的确是这样,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想了想张绣道:“听陆仆射之言,绣进之不得,那就只有退了?”

    陆仁摇头笑道:“张将军,你根本无路可退。你现在屯于宛城与刘表暂时相联,虽能暂保一时之平安,但以时局而论,你若不早作打算,败亡之日便离之不远。”

    “……”张绣紧皱起了双眉道:“陆仆射会不会言之太过?”

    陆仁正色道:“怎么将军以为陆仁是在危言耸听吗?那好吧,如果将军有兴趣听,那就让陆仁向将军细说一二。”

    张绣再望了一次贾诩,见贾诩又在轻轻点头,就示意陆仁往下直说。

    陆仁闭上双眼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这才缓缓的睁开双眼道:“先从大势上来说。可能将军也该知道,曹、袁两家之间马上就会为争夺天下霸主而交兵大战,而对将军而言,这一场霸者之争会是谁胜谁负可以暂且不论,我们只说说战后。”

    “战后?”张绣固然是满腹狐疑,就连那边的贾诩都来了些兴趣,想听听看陆仁会怎么解释这一场事。

    陆仁摆出思索的姿势,手指却轻点了一下眉心激活芯片,翻到自己事先作准备好的一些资料边看边道:“豪杰并争,两雄相持,争的就是天下霸业,因此这一战不论谁胜谁负,胜的一方在战后都肯定会麾师南下袭取荆襄。因为这荆楚之地,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是为王霸之业所必取之地,而宛城是北兵南下荆襄的大军必经之路,真到那时将军所要面对的将会是多少万的大军?”

    不说还好,一说出这话,张绣闻言可就打了个冷战。不过陆仁可没给张绣喘口气的时间,而是紧接着道:“将军只有八千步骑,进无处可进,却又不早思退路而坐守于此,乃取祸之道。因为在这两雄相争之时,将军其实是因为兵少,什么都做不了,所以本意只是想在宛城静观其变,坐守中立之态,即谁都不去讨好、谁都不去得罪,但曹、袁两雄却肯定不会这么想。袁氏若胜,会怨将军在战时不为其助臂,曹公若胜……只怕正好就要找将军报几年前的仇了。”

    “这、这……”张绣的脊背上开始冒冷汗了。

    陆仁继续趁胜追击:“将军,我劝你不要去指望刘景升,因为真到那时,只怕刘景升他自己都自身难保。其实以刘景升带甲十余万的实力,在两雄相争之时,他会是一个可以决定天下命运的人。若他意欲有为,大可趁两雄相争之弊而取其便,介时天下会落入谁人之手都犹未可知。

    “只可惜啊,刘景升只是个清谈坐客,大不识时局大势,小不明争战之机,自倚其势而安坐观望之心还犹在将军之上,到时候曹、袁两氏之怨都会集于其身,他也一样的会不得中立。而且刘景升的心性一向多疑,盖善善而不能用,盖恶恶而不能去,到最后也是个会自取其祸的人而已。”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百九十一回 多方借鉴

    “……而且刘景升的心性一向多疑,盖善善而不能用,盖恶恶而不能去,到最后也是个会自取其祸的人而已。”

    陆仁的一番话,着实讼张绣沉默了好一阵之后才道:“陆仆射,请你还是把话明说了吧,你此行来宛,到底是有何意?”

    陆仁笑了笑,看似平淡的道:“将军勿急。在陆仁道明来意之前,且先听一听陆仁为将军所设的上、中、下三策如何?”

    “陆仆射请讲!”

    陆仁道:“舍弃兵马,匹马归乡;隐姓埋名,清宁度日。避开诸候之间的兵锋矛头,逍遥自在的存于世间。不过这些听起来虽然不错,但实为下策,因为将军声名颇盛,天下间识得将军者极多,将军难隐其身。况且当今之世,若无兵势部曲而图自保,不过数十人便可缚将军以邀功名,将军身实难安。”

    张绣望了望贾诩,贾诩则轻轻的点了点头。这个道理其实大家都懂,像当初贾诩给李、郭俩贼提建议的时候也说过差不多的话,之后当然也会跟张绣提一提。

    陆仁接着道:“再说中策吧。将军尚有八千步骑,但宛城却会是日后的兵锋所指之地,实不宜久居。将军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试着弃宛城而走,另寻一安身立命之所,一路之上可钞掠为资以养军兵……不过说实话,现在的宛城四面皆为强敌,将军以流寇之姿而行只怕会举步唯艰。

    “再者当今之天下,能够给将军立命而居的地方已经没有了几处,就算有都离宛城甚远。之所以把此策列为中策,是因为此策当中的变数很多。若走得对、走得好,将军或可以打出威名,继而傲立于世;但若是行差踏错,将军则终难逃一死。”

    张绣有些坐不住了:“陆仆射所言甚是,绣受教了!那敢问这上策是?”

    陆仁道:“曹、袁两雄并争,终有一方会是最后的胜者。将军身居宛城要地,于此时若择一雄而投,都将会得建功立业之机。只不过这将投之人,将军却一定要思量清楚……”

    话说到这里,张绣的脸色一沉道:“陆仆射,原来你是为曹公招降绣而至此。”

    陆仁笑笑点头:“不错,这才是我真正的来意。不过凭心而论,我刚才所说的句句都是实话。其实说那么多无非就是想告诉将军,你现在其实只有这条路可走而已。”

    张绣冷笑道:“恐未必吧?绣亦自知终非英雄,又无军势可言,实在是难在此久支,当寻一英雄而依之。而今两雄之中,袁氏虎据河北,带甲数十万且钱粮丰盛,曹公恐难为袁氏敌手。绣以势而论,自然是当投袁氏……”

    陆仁淡淡一笑:“将军会有这种想法到也在常理之中。不过能不能听陆仁多说几句话?我的好朋友郭嘉郭奉孝在与吾谈论事曾有过‘十胜十负’之论,且容陆仁复述一遍。”

    稍稍的顿了顿,陆仁把郭嘉的那个“十胜十负”论给翻了出来,一字一顿的道:

    “袁绍繁礼多仪,曹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

    袁绍以逆动,曹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

    汉末政失于宽,袁绍以宽济故不摄,曹公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

    袁绍外宽而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者唯亲戚子弟,而曹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

    袁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曹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

    袁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曹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

    袁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曹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

    袁绍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曹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

    袁绍是非不可知,曹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

    袁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曹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这十胜十负,将军应该想想当中的度胜四、德胜六、明胜八。”

    张绣短时间之内哪里能想明白这些?只能向陆仁拱手一礼道:“绣粗鄙,不知其意,还望陆仆射能细说一二。”

    陆仁不紧不慢的解释道:“袁绍帐下名士虽多,但真正为袁绍信任而掌权的,都是袁绍的亲近之人。将军若投袁绍,因终非其腹心之人,实难为绍所用,时日稍久袁绍必不相容,到夺走将军兵权之时,恐怕便是将军的死期……”

    说着陆仁的目光望向了贾诩,顺便借用了历史上贾诩的一句话:“将军可能知道袁绍与袁术这对兄弟都暗中相争不断,早已不和之事吧?那袁绍连兄弟都尚不能相容,何能容天下国士?这便是度四之论了;

    “将军出自董卓,故此将军声名有些不佳,纵投袁绍亦必为袁绍所轻而难有大用。若将军不欲建功立业,只想逍遥度日到无所谓。但我看将军也是想建下些功业,纵然不能名留竹帛,亦有福济后人富贵之心。不过在袁绍的麾下,只怕根本就没有出头之日,这便是德六之论;

    “袁绍帐下亲近之人中的郭图、逢纪、审配、辛评等人,因性向不合,各自纠结一处只为专取其利,对其非党羽之人多有惑主谗言,故此袁绍麾下如有国士之风的忠志之士沮授、田丰等人,只因刚正直谏,早已不为袁绍所喜而疏远。将军若投袁绍,亦势必会身陷其党羽之争。

    “陆仁觉得将军是心性刚直之人,必不愿去曲迎逢合,似如此又怎么能去应付那些没完没了的谗言之斗?早晚必然会惹祸上身。这便是明八之论。此三论并非陆仁在巧言粉饰,而是句句实言,还望将军能细思一二。”

    最后的这一段陆仁其实有小小的拍了下张绣的马屁,说张绣不愿曲迎逢合,这个其实多少有点扯淡。因为在原有的历史上,张绣可没少去讨好曹丕。不过在这样的场合之下,话当然是要说得好听点才行。

    再看张绣听过之后,目光也不知是第几次的飘向了贾诩,而贾诩此刻却也轻抚着胡须,双眉紧皱间若有所思的望着陆仁轻轻点头。

    也不为别的,陆仁的这一番分析非常的细致,当中甚至还有一些连贾诩都没有考虑到的细节,所以此刻贾诩望向陆仁的目光闪出了几许的欣赏之意。

    张绣望见了贾诩的神情,知道陆仁所说的的确都是实在话,于是便犹豫着道:“陆仆射之言令绣茅塞顿开,只是……绣纵有向曹公投降之意,可前番于淯水一战,绣叛袭曹公,几乎险些将曹公掩杀,又使曹公折却大将典韦并二位公子,实有莫大怨仇,故此亦恐曹公不能相容。”

    陆仁笑了笑,心说又该借用贾诩的话了,于是便笑道:“将军,我不说什么赞颂曹公盛德的话,只以势而论。袁绍兵多将广,其势甚众,将军却只八千步骑,对袁绍来说纵然得之,亦不过是锦上添花,虽得之亦会不以为意。说句俗点的话吧,将军你的这点兵马,送去袁绍那里是年三十的凉菜,有也过年,没有也一样过年。

    “反观曹公兵力远不及袁绍,若得将军实乃雪中送炭,得必大喜而厚待将军,将军得富贵不难。再者曹公胸怀王霸之志,必释私怨而以明德而于四海。若曹公为难将军,则为自毁声名之举,会令天下义士莫敢相投。其实前番刘玄德为吕布所趁,转投曹公,诸将多劝杀之以绝后患,但曹公硬是敢把刘玄德留下,此事便可为将军之前鉴。”

    “这个……”张绣有些心动了,可是却不敢下什么决断,而是又把目光投向了贾诩。

    陆仁见状知道不能把张绣逼得太急,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