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111部分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111部分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波兰国内民意(主要是波兰族)对战争的支持力度,也远超过法国。只要毕苏斯基一声令下,保管会有几百万热血青年走上战场。

    “波兰人毫无用处,”法国陆军部长,约瑟夫。保罗…邦库尔摇头说,“全欧洲都知道,列宁的遗嘱是一定要消灭白色波兰!只要波兰人对德国宣战,苏联一定会站在德国一边,怎么拉拢都没有用。那将是2。2亿人打5千万人,波兰人必败无疑……”

    怎么会是2。2亿打5千万呢?马克西姆。魏刚愣了又愣,不是还有4千万法国人呢,至少应该是2。2亿打9千万啊。

    法国陆军部长看着马克西姆。魏刚,苦笑道:“上将,我想你很清楚4千万法国人民是怎么看待战争的。”

    没有人想打仗!至少现在是没有几个法国人想上战场去和德国人拼命了……自从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厌战的情绪就在法国和英国蔓延,而且愈演愈烈。

    而这种情绪在法国政治上的反应,就是主张和平的“左pai圣母”政党掌握法国的时间越来越长,而想教训德国人的“大右pai”政党在台上的时间越来越短。

    在20年代的十年里,右pai的民族集团前后掌权的时间加起来还有6年,看上去挺风光的。而到了30年代,属于右pai的民主联盟(由民族集团改组)在台上的时间只有区区14个月。剩下的时间,都是由左pai控制政权,不是左yi联盟就是人民阵线——其实就是换个招牌,都是一群白左政党组成的。

    后来某些历史书上说什么右pai搞绥靖,纵容德国反苏联云云的,其实都是睁眼说瞎话。整个30年代的法国政坛基本都是一群热爱和平的社会主义者在掌权。

    他们这些左pai是既不想反对德国,也不愿意反对苏联。他们的对外政策,归根结底就一句话:真的不想打仗!

    而这样的对外政策,也是这些白左政党能够在30年代长期把持政权的原因——不想打仗的法国人投票选出了不想打仗的法国政府,然后就是“各种不想打仗的政策”轮番上场。

    所以法国人在30年代的拉拢苏联也好,绥靖德国也罢,还有花费巨款去修那条没用的马奇诺防线,其实都是为了不打仗而努力。

    而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英国人,在打仗问题上的选择和法国差不多。一样不愿意打仗,而且无论是左pai工人党还是右pai保守党,在这个问题上的意见基本一致,唯一的例外大概就是丘吉尔了。不过在30年代初,他在政治上并没有多少影响力。

    “首相先生,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来电,询问我们对莱茵兰事件的态度。”

    唐宁街10号的会议室内,外交大臣约翰。西蒙刚刚通报了意大利的来电。

    墨索里尼现在挺“乖”的,他现在正谋划要入侵埃塞俄比亚,因而积极寻求英法的支持,在制定对外政策时尽可能和英法保持一致。

    但是在外交上保持一致,并不意味着要派兵去和德国打仗。那可是打仗和神一样厉害的德国啊!意大利领袖要有这胆子,现在早撸起袖子入侵埃塞俄比亚了,那里还用得着看英法的脸色?

    “我们的态度?”

    可能是因为疲倦或是心情郁闷——因为首相当得很郁闷——麦克唐纳的脸色很难看,他只是哼哼了两声:“我们可没有那么多英镑让意大利人出兵对付德国,所以就不劳意大利人费心了。”

    “是的,财政的情况非常糟糕!”财政大臣内维尔。张伯伦赞成麦克唐纳的意见,“现在的财政状况根本不允许英国再陷入一场战争……那将会是大英帝国的末日。而且目前欧洲大陆上的情况,其实是符合大英帝国一贯实行的欧洲均势政策。”

    英国的工党是因为“进步”而反战。而保守党则是因为“保守”而反战的——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从来都是均势。而最近欧洲所发生的变化,在保守党看来正朝着实现均势而不是打破均势的方向发展。

    当然,英国的选民现在也都憎恨战争!因为上一次世界大战,他们虽然是胜利者,但是却没有见到任何“战争红利”,国家陷入了债务危机,而他们自己则越来越穷。

    张伯伦继续说:“德国现在的总理希特勒是明显的亲英派,他正在使德国远离苏联,这有利于让欧洲继续保持均势。我们没有理由去打击他。”

    相比德军开进莱茵兰,真正让内维尔。张伯伦担心的是苏德同盟。苏德的亲密关系是全欧洲有目共睹的,而这两个国家的日益强大也是人人都能感觉出来的。

    如果算上波罗的共和国,德国现在拥有7000万人口,在工业实力上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而苏联则有1。4亿到1。5亿人口,根据苏联政府的宣传,苏联现在是世界第三大工业国,已经超过了英国!

    一旦苏德结盟,英国就将要面临一个人口相当于两个美国,工业实力相当于1。5个美国的军事集团。而美国本身,现在又高举孤立主义的旗帜,一副离欧洲越远越好的样子。

    “如果我们在莱茵兰问题上保持沉默,德国很有可能会继续远离苏联。”约翰。西蒙子爵对首相说。“因为法国人最近要和苏联签署《互不侵犯条约》,还会支持苏联加入国际联盟……而且苏联外交部长李维诺夫最近还提出一个‘集体安全’的概念。”

    “集体安全?”麦克唐纳问,“这是什么意思?”

    “苏联希望建立一个欧洲集体安全机制,任何一国受到进攻时,其他国家应自动向遭受进攻的一方提供军事援助。”

    “我们不能参加这样的机制,”麦克唐纳马上说,“这不符合大英帝国的国策。”

    “但是这个机制可以遏制德国,”张伯伦说,“实际上它就是用来遏制德国的,这会让苏德关系在未来几年中迅速恶化。”

    他靠在了椅背上,露出了非常轻松愉快的表情,“只要苏德一分开,欧洲就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事情了。”

    麦克唐纳已经明白了张伯伦的意思,保守党现在不愿意过多卷入欧洲大陆的冲突。而他这个首相则必须跟着保守党的指挥棒行动——现在的英国政坛出现了个很有意思的“傀儡首相”,就是这个麦克唐纳。他领导的工党在上一次选举中大败,而且他本人也因为政策失误而遭受责难最后退出工党另组国民工党。可是在大选中获胜的保守党却支持他这个小党领袖继续担当首相。不过大权却都掌握在保守党的内维尔。张伯伦和约翰。西蒙这两个后世闻名的“绥靖主义”政治家之手。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98章 德意志的强国梦

    在德军进驻莱茵兰地区的一个星期之后,路德维希。冯。海因斯贝格…赫斯曼从位于科隆的司令部返回了柏林——作为收复莱茵兰的英雄。

    “万岁,德意志!万岁,国防军!”

    欢呼的声音响彻了柏林弗列德累斯特拉斯火车站广场,这座在1918年时经常成为反战人士集会的广场,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片军服和欢呼的海洋。

    “路德维希,看到了吗?我们的战士们还保留着他们的军服!他们随时准备再一次穿上它,为了德意志的崛起而斗争!”

    亲自到火车站迎接“凯旋”将士的副总统鲁登道夫紧紧握着赫斯曼的手,用充满自豪的语气说。

    赫斯曼看着广场上的军装海洋。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是国防军的现役或预备役军人,他们是参加过上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还有穿着父辈留下的军服的老兵们的儿子。

    当然,其中也有一些穿着褐色军装的人民冲锋队员——人民冲锋队并没有被解散,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编,成了国防部和国防军总参谋部控制下的民兵组织。

    “上将阁下,德国人民现在真正团结起来了,整个欧洲将会在他们面前颤抖!”赫斯曼大声说着,然后就啪的一个立正,给鲁登道夫行了一个军礼,“副总参谋长赫斯曼中将向您汇报:莱茵兰地区已经完全被国防军控制!”

    鲁登道夫是副总统,由于兴登堡的老年痴呆越来越严重,大部分时间都在汉诺威的庄园里面休养。总统职权就由鲁登道夫代行了——鲁登道夫本人虽然不是任何政党的成员,但是在欧洲人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政治将军”。

    德国联合执政的祖国人民党和纳粹党,都和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祖国人民党是在十一月革命前的祖国党基础上组建起来的,拥有很多将军议员。而纳粹党的骨干则是不甘心输掉世界大战的下级军官和老兵,它的成立和发展都离不开鲁登道夫的支持。

    所以许多外国的政治观察家,现在都误把鲁登道夫当成了德国真正的全权人物——他们把他当成了和毕苏斯基、戈尔茨、霍尔蒂。米克洛什、凯末尔类似的人物。而在德国内部,也有许多民众持有相似的看法。

    而阿道夫。希特勒则被看成了葡萄牙经济的“救世主”萨拉查(历史上的葡萄牙教授独裁者,被军事独裁政府委任为财政部长,目前是葡萄牙总理)的德国加强版。理财有方,治国有道,上台仅仅一年多,就奇迹般地把德国从大萧条的泥潭中拯救出来了。但是并没有谁会把希特勒当成德国的独裁者,实际上他也不是。

    向鲁登道夫汇报了收复莱茵兰的情况后,赫斯曼又走到了阿道夫。希特勒面前,同样行了军礼,然后进行了几乎相同的汇报——现在德国国防军处于总统和总理的双重领导之下,总统是武装部队总司令,而总理下属的国防部又掌管军政。

    “干得好!”希特勒表现得也异常兴奋,握着赫斯曼的手爽朗的大笑,用高亢得有些过分的语调说,“法国人、英国人果然丧失了勇气,他们本来可以轻易阻止我们的。”

    如果英国和法国都履行《洛迦诺公约》中的义务,进行军事动员并且向莱茵兰进军,德国就只能选择退让了。不过法国的白左圣母政治家要这么干上一回,那可就要彻底葬送自己的政治前途了——玩过选举政治的人都知道,政党的基本盘是不能丢的,丢了就别玩政治了。

    法国白左的基本盘就是不想打仗送命的法国人。所以只要法国白左当家,一定不敢轻易开启战端。就算被德国逼得没有办法,硬着头皮上了,也只会打静坐战。

    至于让怕死不想打仗的法国老爷兵离开安全的马奇诺防线,去德国人“固若金汤”的齐格菲防线送死……那种事情已经违反了当时法国的“政治正确”,只能存在于梦中。

    “是的,他们丧失了勇气,”赫斯曼笑着说,“维持和平已经是英法两国最大的民意,这对我们的发展非常有利。”

    接着赫斯曼又走向了摆放在火车站大楼外台阶上的扬声器,广场上的人群看到这一幕,就渐渐安静起来。他们在等待德意志军队的新星,年仅40岁的赫斯曼中将发表讲话——鲁登道夫和施莱彻尔安排赫斯曼去收复莱茵兰,让他大出风头的目的,就是要把他包装成一个鲁登道夫式的英雄……

    赫斯曼没有马上开始演说,而是沉默了一会儿,他这是在模仿希特勒的演说技巧。

    “报告大家一个特大喜讯,德意志帝国的军队在过去的一个星期,粉碎了万恶的《凡尔赛条约》强加在我们德意志民族身上的一条锁链——自古以来就属于德意志民族的莱茵兰地区,现在已经处于德意志国防军的保护之下!

    在1918年11月被背后射出的子弹击倒之后,我们这个民族终于再一次走上了依靠铁和血铸就德意志荣光的道路……

    《凡尔赛条约》对我们而言是一个极大的耻辱!我们有拒绝执行它的决心和力量!收复莱茵兰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将会彻底将它撕碎!德意志将重新变得强大而不可战胜!

    这就是7000万德意志优秀儿女的共同理想,也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责任,德国国防军的战士们已经下定决心,准备为了这理想流尽我们的最后一滴鲜血。德意志民族儿女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万岁,德意志!万岁,国防军!”

    赫斯曼充满火药味道的演说结束了,欢呼的声音这时变得更加高亢了。现在德国的民意和英法正好相反——在经历了20年代的屈辱和被压迫之后,绝大部分的德国人都无比怀念昔日强大的帝国。

    所以德国的政治正确就是“强国梦”!就是建立一个能为德意志带来荣耀的第三帝国。

    “你说的真好!”希特勒说着话,就和赫斯曼还有鲁登道夫上了同一辆敞篷的奔驰w07,然后在柏林民众的夹道欢呼下往威廉街驶去。

    “英国和法国就没有你这样的将军!”希特勒一边冲着路边的群众挥手,一边说着恭维话。

    “不,他们也有优秀的将军,也有无畏的政治家。”赫斯曼笑着回答,“但是他们没有7000万愿意为了国家复兴而献身的人民。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对!7000万。。。。。。不,应该是8000多万德意志人民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阿道夫。希特勒重重点头,语调已经变得有些凝重了:“收复莱茵兰只是一个开始……我要把所有在欧洲的德意志人都团结起来!一个团结起来的德意志,将是不可战胜的!”

    这意味着德国要收回萨尔区,同波罗的共和国、奥地利共和国合并,收回旦泽自由市、阿尔萨斯和洛林、捷克苏台德地区,还有其他一些零散地盘。

    而除了萨尔区(根据《凡尔赛条约》萨尔区可以在1934年进行全民公投决定归属)之外,其他所有需要吞并或收复的地区,都是没有“法律”或“条约”作为依据的。

    或者说,德意志统一是不符合国际法的!

    ……

    “公开宣称要粉碎《凡尔赛条约》,他还真是苏联人民的老朋友啊!”

    苏联外交部长李维诺夫大概是第一批得到《赫斯曼火车站演说》全文的外国政治家了。

    他是在前往法国的轮船上得到消息的。而在这个肥胖却风度不俗,还有几分贵族气质的犹太人看来,赫斯曼在演说中公然宣称要“粉碎《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