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宋锦绣-第5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怕是定海军的工人,他们速度比一般的工人快,也是有极限的,在同样的条件之下,更小的工程量,当然建设的快,如果在防御力和效率上面,选择的话,效率应该是最高的。
这时候,最紧张的,就是1500士兵了,在敌人的腹地,只有他们1500人,别说遇到同样数量的骑兵,哪怕是1000骑兵,都可以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威胁,没有棱堡的防护,他们的战斗力根本发挥不出来的。
好在,按照之前的调查,这个时间点,在这里,很少有军队经过,而辽东半岛的布置,也告诉了他们,一旦东京的军队被吸引,他们就足够的安全。
4座棱堡同时开工,以肉眼可以见到的速度,不停的增加,一共堵住了2个节点,另外一个偏向西方一点的,暂时顾不上,只要堵住了这么两个,从关外的军队就短时间无法进入,只有这四个完成了之后,才会考虑堵住另外的一个。
辽国不会想到,北宋不但冒险,在辽东半岛,登陆了3000骑兵,在山海关这里,也埋伏了大量人员,准备来一场釜底抽薪,辽兴宗和手下的文武百官,还相互的争夺的,本身就恶化的财政状况,又出动了3万骑兵,这个出动不要钱啊,不就是几千人,犯得着派出这么多么?
辽兴宗也是头昏脑涨的,就在这个时候,来自东京的急报送了上来。
急报是先送到东京的,东京在紧急的状态下,又派出了3万人,这3万,比起之前的,慢了很多,不可能立刻出发,要一两天的准备,在这个时间,他们飞骑报给了辽兴宗。
本就被朝臣吵得头昏脑涨的辽兴宗,在看到了这个情况之后,勃然大怒。
东亚最强的辽国,连北宋都不得不低头,西夏都被灭掉的辽国,居然连续的早遇到内部的袭击。
元昊的偷袭,可以说是意外,可是却给辽国沉重的打击,现在又来了,不可能任由他们继续发展,万一出现一些更加可怕的问题,再杀个几百万,辽国连基本的人口都凑不出来。
不顾朝臣们的反对,辽兴宗再一次决定御驾亲征,15万精锐的铁林军,还有禁卫军等在内,25万大军,开始准备出征,哪怕是犁,也要把辽东半岛给犁一圈。
辽兴宗的做法,在后来被认为是巨大的昏招,不但让辽国本就紧张的财务状况,雪上加霜,还丧失了最好的支援机会。
从中京到东京,别看只有几百里,可是对于25万大军的开行,也需要好长的时间,真的当大军进入到辽东半岛,那么南下支援南京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山海关,可是当他最终抵达山海关的时候,却面对着最少4座棱堡的封关。
海船已经连续的运输的几次,大量物资运送过来,6座棱堡建设完成,已经完美的堵住了3个关口,在这个前提下,知道辽兴宗御驾亲征在辽东,干脆加强了山海关的防御,4座棱堡的完美结合,山海关牢不可破。
可惜,辽国没有卫星地图,也没有前后眼,他们甚至连对手是谁都没有分清楚,按照前线契丹将军的推断,最大可能就是北方部族,他们连方向都搞错了,最终的结果,当然更加的偏差的。
大军出动,一共用去了7天的时间,这个时间,距离种谔第一次登陆辽东半岛已经过去了15天,距离歼灭的5000骑兵,也已经过去了10天的时间。
在冷兵器的时代,这样的反应速度,已经超过了普通的反应速度,应该算是很快的前提下,可是,他还是慢了一点,实际上,在辽兴宗带领着大军,向西走了之后2天,还没有抵达东京的时候,北宋,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随时可以动手了。
预定的时间,应该是在种谔登陆之后五六天,可是种谔发展顺利,特别是跟海船的交流,在登陆之后,第一次约定的时间,不但送走了200多的伤员,也送走了3000匹以上的缴获,同样的,得到了1500人的支持。
3000人,不可能完成整个任务,之前是时间紧急,只是挑选了3000人左右,在初步的获得战果之后,当然是加强了力量。
抛开的伤亡的,在种谔的手中,大概有4000人,经过了简单的休整,他又拥有了战斗的能力。
北宋的情报网,现在已经非常发达的,辽兴宗御驾亲征的消息,在他还没有出动的时候,就已经被情报人员判断出来了的。
大量收集各种的军事民用物资,而且遍布在中京的这些士兵,也跟家人告别,这个根本就没有隐瞒,只要是在中京稍稍调查一番,就可以知道。
这种情况下,不能贸然动手,万一这边冲入幽云十六州,那边急报给辽兴宗,然后正好绕个弯过来,那不是等于送死么。
韩琦在认真的分析了消息之后,决定整个作战的时间,退后10天到15天,最起码等到辽兴宗进入到东京,甚至进入到辽东半岛再说。
北伐推迟了一点,可是负责北伐的军队,却一点都没有放松,这是北宋从真宗澶渊之盟之后,最大的对辽国的军事行动,再怎么的准备,也不为过。
同样的,战略的眼光来看,一旦辽兴宗进入到辽东半岛的,之前的布置就起作用了,一方面,山海关这里,继续的加大建设,只要没有被发现,就大规模的兴建,另外一方面,通过联络,告知种谔,不以杀伤为主的,甚至不用拘泥于辽东半岛,在确定把辽兴宗引入了之后,可以考虑,向北。
没错向北,就算是骑兵的机动力灵活,每天三四百里已经是极限了,再跑的话,马还要不要,人还要不要,只要继续的向北吸引,那么辽国在短时间之中,就不会有兵力支持,就算山海关守不住,单纯陆上跑的时间,就会耽误很多,真的要是日夜兼行,跑到的话,骑兵的战斗力还有多少。
一系列的举措布置下来,特别是通过了快马和船只的接引,让三个方面的北宋军队,拧成一股绳,相互联动,互相配合,而此时此刻,连敌人在哪里,敌人的目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御驾亲征的辽兴宗,还沉浸在平叛的快感之中,丝毫都没有意识到,战争已经来临了。
第六百五十六章 亲临琉球
长江口,最少有三十艘大型渔船在这里作业,从最初的三艘,到现在的30艘,出产量高出了10倍,庞大的长江口渔场,也可以支撑30艘渔船的不断捕捞。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从最开始,船多人少,到现在,经过了长期的培养和训练,已经拥有最少3组的人员。
经过了简单的调整之后,除非是大风天气,或者不适合在海上进行捕捞的天气,其他的时间,渔船一直都不停歇的捕捞。
原来,渔船在装满的鱼获之后,会选择回到丁海军,可是现在,伴随着长江口海门的开发,大型的加工企业,可以制造腌鱼,鱼罐头等一系列的产品。
单纯的鱼,要运输起来,并不容易,就算是吨位较大,也不可能全部的利用,加上渔网,机械,还有人员,大部分的空间是没办法运的。
可是货船不一样,把腌鱼腌制完成,然后晒成干,可以减少大量的重量和体积,加工的产品和罐头,更是可以的完美的利用的整个船的空间,特别在大量的运输船的出现之后,更加的不成问题。
30艘支援北伐的船只,在3次运输之后,实际上是在机动之中,可是当时丁海军已经有了30艘船。
一艘1。2万料的渔船,最多就是容纳几百吨的鱼获,可是一艘1。2万料的运输船,可以运输的东西,是渔船的数倍,甚至是十倍,在权衡了效率之下的,大概是20艘运输船,已经能够保障,所有运回到丁海军的鱼获,顺利运回去的。
赵信在完成了汴梁之行之后,并没有直接回归丁海军的,到现在丁海军的发展,已经处于了一个瓶颈的状态,土地和人口,是制约丁海军发展的最大问题,这一点,就算是有卡牌系统这样可怕的金手指,也没办法凭空变出来。
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科研体系,赵信只要偶尔关注一下,不让一些重点项目跑偏就可以了,剩下的时间,让赵信自己来处理的事情,并不多。
赵信这才有功夫,从繁重的政务之中脱身出来,去看一下关于丁海军未来发展的事情。
人口,地盘,这是关系到丁海军未来发展的关键,目前,丁海军借助着各地的商队,把触角深入到了整个北宋,在潜移默化之中移民,目前效果非常好,从这一年开始,几乎每个月的移民人口,都上了一个台阶,预计到了年末,可能总人口会突破500万,过完年之后,在现实作为例子之下,可能会有一个更大的突破。
同样的,赵信也把目标打在了北地的汉人身上,这些北地汉人,受到了辽国多年的管理,已经成为了习惯,未必会很快的归附到北宋的怀抱,就算是北宋拿下了幽云十六州。
与其还要分功夫去管理,去镇压,倒不如把这些不愿意依附的人,还有俘虏,交给赵信来管理,这样,也是人口的新的增长点。
无论是自然增长,还是从外界的移民,这都不是一朝一夕的,除非如同元昊那样,直接逼迫和掳掠,那样会造成后遗症。
目前,对于北宋而言,最大的事情是北伐,赵信只要做好后勤,做好支持就好了,而在这样前提下,增加人口,才是最佳的选择。
人口短时间之中,不会产生巨大的变化的,最多是把工作作细,对于一些受到压迫,甚至是穷困潦倒,几乎过不下去的,提供足够多的支持,让他们快点到丁海军来,却不能够大规模的,集中化的,丁海军的发展还很稚嫩,还没有这个能力,真正跟北宋正面对抗。
人口没办法了,土地就是一个的关键性的地方。
丁海军的土地,也就是300多平方公里,是一个连百里候都不如的,可是北宋,甚至是过去中国,对于岛屿的不重视,让赵信找到了机会。
登陆琉球,拿下了一片基地之后的,等于说是领土的扩张。
从占据琉球到现在,已经有了几个月的时间了,从第一批的上岛,再到战争,到现在,第二批的人员和支持,源源不断的上去,等于说已经开疆裂土了。
船只安全上面的问题,如果是乘坐着以前的中国式帆船,赵信绝对不会选择,在这个时间,前往琉球,可是现在,大量西式帆船的完成,在高海清的条件下的,稳定性大大增加了,这样提供了足够的安全。
赵信经过慎重的考虑,决定还是冒险去一次,他所了解的琉球,都是后世新闻之中,后世因为历史的原因,台湾的人口极为的稠密,经济也发达,可是这个时代,哪里还是一片不毛之地。
虽然,几乎每周,都有关于台湾的消息传来,陆陆续续,选拔上岛的人员也超过了10万了,物资更是不遗余力的,可是没有上岛亲眼看看,他还是多多少少不放心。
在没有继续扩张的前提下,目前琉球已经是丁海军最重要的基地之一,更远的海南,跟琉球差不多,甚至平地更多,可是距离实在是太远了,而北方,是未来两三年之后的事情,更加需要放在一边,用5年的时间,让琉球变成一个稳定的工农业基地,以保证未来的不停扩张,这才是稳定丁海军根基的做法的。
陆上,走京杭大运河抵达长江口,用的时间并不算长,在长江口换成的大型运输船的,这一次去琉球,赵信是专门,也是顺带,他搭乘的是专门用于琉球补给的一个船队。
这个船队一共有5艘商船组成,他们专门把长江口捕捞的这些鱼获,还有从长江流域购买的物资和粮食,运输到琉球的。
同样的船队还有一个,那是直接从丁海军到琉球的,主要是人员和一些必要的设备,在北宋可以自产的物资,哪怕价格贵一点,也不通过丁海军运输,原因很简单,运力不够。
从江南运输,不但更近,也不占据人口,琉球的重要性,在目前的丁海军的发展方略上面,是第一序列,这种情况下,不太适合外来的移民前来。
必须要在丁海军工作一两年以上,从各方面评估,已经是忠于丁海军的人员之中,挑选愿意去的。
在一年之内,会逐步的增加,当总人口开始超过50万的时候,才会有选择的,让一些新加入丁海军的人员上来。
未来,丁海军本身,会从一个全面性发展的,逐步的转向研究,军事,还有航海,琉球则负责生产力方面,几乎大部分的工厂,都会逐步的转移到琉球。
相对于狭小,几乎无险可守的丁海军,琉球更具备发展的根基。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未雨绸缪的想法,实际上,在火炮已经出现了,哪怕是老式的青铜火炮,哪怕使用的是黑火药和硝化棉结合,火器的威力,已经让的丁海军形成了代差,只要不是丁海军本身的疏忽,人海战术,对于丁海军来说,几乎没有任何的作用。
面对着火炮,没有任何的集群冲锋,能够起到作用的,就拿这个时代,所向无敌的重骑兵来说的,面对着火炮的攻击,他们几乎就是一个靶子。
通过小船,上到了大船之上,这是从海门开出的船只,本应该在大半天之前,就扭头向下的,却不得不在这里停留。
不过,在这个船上,赵信却意外的看到了一个人,薛玉。
作为留守丁海军最高的将领,薛玉实际上相当的无聊,丁海军没有多少军事行动的,最多,就是训练,所以,在北宋北伐的时候,他请缨而出。
现在的他,本应该在北方,渤海附近的,保障山海关和辽东半岛的,他怎么到了这里。
问了一下才知道,原来,山海关方向,已经完成了6座棱堡的建设,已经把3个缺口堵得是相当严密了,在山海关方向,因为辽兴宗的御驾亲征,继续加强山海关,又兴建了两个棱堡。
这两个,可不是之前那样,为了紧急堵住关口,用最快速的修建的。
这种棱堡,只拥有棱堡基本的防御,就连高度也才20米左右,一些建在高山上面的堡垒,可能都接近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