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第2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回,高庆裔也有些怒了,道:“不借道给我们,咱们两家怎么联军?”
呼延庆道:“你们退出云中,然后从关外绕道去天德军,我们会出兵云内州,届时再寻找战机跟辽主决战。”
高庆裔道:“从关外绕道,得多走大半个月,而战机稍纵即逝,你们如果坚持让我们先退出云中,然后从关外绕道去天德军,我们会怀疑你们结盟的诚意。”
呼延庆道:“我最后再说一遍,你们如果不撤出云中,我家大都督是绝不会跟辽主开战的,至于结盟甚么的,就更不用提了,而且我家大都督会以武力将你们请出云中。”
“你家大都督也太霸道了!”高庆裔气道。
呼延庆慢慢起身,同时道:“能说的我都已经跟你们说了,怎么决定,你们自己看着办,一会我还有一个很重要会议要参加,就不送你们了。”
言毕,呼延庆就起身离开了。
见呼延庆,准确说是呼延庆背后的李衍,态度如此强硬,乌歇怒不可遏,道:“我非请狼主与他们一战不可!”
高庆裔嘴上没说,心理却冷冷一笑:“白痴!他们这分明是已经看透了我大金国的底牌,或者是有恃无恐,才这么寸步不让……而不管他们是看透了我大金国的底牌,还是他们有恃无恐,都得说他们选对了时机,现阶段我大金国真不能跟他们开战,否则,就是在拿我大金国的国运冒险了。”
高庆裔看着呼延庆的背影,又用只有他自己才能听见的声音说道:“这李衍和安东都护府绝不可能成为我大金国的盟友,而且还很可能成为我大金国的心腹大患,我当提醒陛下和狼主小心李衍和安东都护府……”
……
第四百六十二章 拜帅(上)(求订阅!)
…
战前会议上。(全本小说网,https://。)
李衍道:“正式开会之前,我先宣布一个我的重要决定。”
众将、众参谋以及所有相关人员全都是神情一正。
李衍环视一周,最后将目光停留在刘锜身上,道:“刘锜何在?”
刘锜听言,拜道:“臣在。”
李衍道:“此战,你为都统制,负责统帅全军。”
李衍此项任命一出,所有人都是一怔,包括刘锜本人!
紧接着,所有人都不解和不服!
怎么会让刘锜来当这么重要一场战役的统帅?他何德何能,连一场大胜仗都没打过,如何能胜任统帅之职?大都督就是不亲自挂帅,也应该找一个更合适的人,比如总参谋长许贯忠,比如之前立有大功的岳飞、吴玠、韩世忠,再比如当年指挥开京之战的朱武和乔道清……
虽然不解和不服,可没有人敢吱声,更没人敢质疑从没错过的李衍。
李衍也不解释,而是看着不接命令的刘锜,问:“怎么,没信心?那我让吴玠、韩世忠、岳飞替你?”
别看加入梁山军之后,刘锜没甚么拿得出手的功绩。
在加入梁山军之前,刘锜可是他们这批李衍跟赵佶交易的军官之中,名气最大,战功最显赫,职位最高的。
刘锜的父亲刘仲武,是当代名将,在种师道之前,担任西北军统帅这个要职多年,他的几个兄长也都是有名的将领。
不过刘锜的名气和战功可跟刘仲武以及他的几个兄长没关系,而是靠他自己闯出来的。
刘锜在同西夏的作战中,机智勇敢,不拘泥于形势,十战九胜,极少有败绩,以至于西夏人都畏惧刘锜,西夏小孩啼哭,其母就以“刘锜来了!”来恐吓他。
刘锜还曾主动深入虎穴去当强敌青唐羌领袖臧征扑哥的人质,从而促成了一项和平谈判。
刘锜的这件英勇事迹,被军中的人传为美谈,后来都传到东京去了,也成为刘锜后来到东京的绝好进身之阶。
而且,刘锜还具备文人的素养,他的诗词歌赋,甚至都可以跟当代杰出的文人相媲美。
许多人都对刘锜有“文武两器、矫矫不凡”的高评。
因为刘锜太过优秀,也因为赵佶想要控制当时掌管西军的刘仲武,后来赵佶将刘锜调到东京禁军任职——其实就是想让刘锜当质子。
到东京短短两年多时间,刘锜就升到了他那个年龄很少有人能达到的侍卫亲军马军司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那样高职,因此认识刘锜的人都管刘锜叫“刘四厢”。
刘锜也受到赵佶的赏识,成为赵佶的亲信侍从人员,并且在实际上掌握了侍卫亲军马军司龙神卫四厢的大权——其他侍卫亲军比刘锜职位高的长官,例如殿帅太尉高俅、副都指挥使驸马都尉曹晟等都只不过挂个名。
这么优秀的刘锜怎么会没有信心当统帅?
所以,尽管心潮澎湃,可刘锜还是拜道:“臣遵命。”
仪度潇洒,谈吐风雅,干练灵活,对上司不卑,对下属不亢,应酬周旋,都能中节,刘锜的这种从容不迫的气度,真是让任何人都喜欢,其中也包括李衍。
当然,李衍之所以选刘锜为帅,原因指定不是这个。
李衍选择刘锜为帅,原因有三:
首先,李衍指挥不了这种一二十万人马参与的大会战、大决战,这种大战需要考虑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李衍十分清楚自己并没有这方面的才能,而一旦自己硬着头皮上去瞎指挥,有可能就会给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水泊梁山带来灭顶之灾,因此,李衍势必得找一个能指挥得了这种大战的杰出将领代替自己担任统帅,而李衍心中的人选,自然是在历史上指挥过这种大战并取得了大捷的岳飞、韩世忠、吴玠、刘锜之一。
其次,李衍现在已经有意识的搞均衡了,防止一家独大的局面出现——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如果让某人一家独大,难保不会激发他的野心,进而就会给自己这个势力带来无法预料的大祸,而且,要是手下没有人才也就罢了,明明手下人才济济,何必要酿此后患?现如今,岳飞、韩世忠、吴玠都已经脱颖而出,而才能丝毫不逊色他们三个的刘锜,却因为运气不行,竟被稍稍次于他们四个一些的杨沂中、王彦、张宪都超过了,这怎么行?
再次,也是最关键的,此战是在平原地区与游牧民族的骑兵大会战、大决战,而且是对方将投入七万骑兵、己方至少也得投入相同兵力的大会战、大决战,这种大战,李衍手下的将领没有一个打过,就连可以参考之战都没有谁打过,而李衍清楚的记得,刘锜在历史上打的顺昌之战,开创了在平原地区大破金军的记录,打得金军谈刘锜色变,甚至演变成了没有金军将领敢再跟刘锜交手,那一战是金军南侵以来遭到的最重大的惨败之一,震撼了当时金国的统治者,出使金国的洪皓就此战奏报赵构说:“顺昌之役,敌震惧丧魄,燕之珍宝悉取而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从那个战绩来看,刘锜应该是李衍手下最擅长打平原对骑战的将领。
总之,李衍最终选中了刘锜指挥这场大战。
见刘锜接了这幅重担,李衍冲阮小七道:“去搬张椅子放在我下首。”
整个大帐之中,只有一张椅子,也就是李衍坐的椅子,其他人全都站着,这是君臣之间的规矩。
其实,宋朝以前大臣们是可以在朝堂之上列坐议事的,只有在上朝和退朝的时候才参拜。
之所以后来出现只有皇帝坐着大臣们只能站着,是因为赵匡胤做了一件事,从那以后大臣们上朝就只能站着了。
赵匡胤称帝之后,对上朝时宰相范质(周世宗柴荣的旧臣)坐着论事很不满,认为这不能彰显皇权,就道:“范爱卿,我眼花,你把文书拿过来读给我听。”
范质听了立即起身上前。
等范质念完回去,想坐下,却发现椅子没了。
自那以后,大臣们就只能站着上朝了,直到清朝灭亡都是如此。
等阮小七搬来椅子放好,李衍一指椅子,对刘锜道:“我就不登台拜帅了,毕竟此非带兵远征,我会同你一块出征,为你观敌掠阵……我强调一遍,我只观敌掠阵,此战在哪打,何时打,怎么打,总之只要是跟此战有关之事,皆由你做主,唯有谁不听你之命,我会替你斩了他……来,在此座坐下,你便是此战的总指挥了。”
……
第四百六十三章 拜帅(下)(求订阅!)
…
战前会议上。(全本小说网,https://。)
李衍道:“正式开会之前,我先宣布一个我的重要决定。”
众将、众参谋以及所有相关人员全都是神情一正。
李衍环视一周,最后将目光停留在刘锜身上,道:“刘锜何在?”
刘锜听言,拜道:“臣在。”
李衍道:“此战,你为都统制,负责统帅全军。”
李衍此项任命一出,所有人都是一怔,包括刘锜本人!
紧接着,所有人都不解和不服!
怎么会让刘锜来当这么重要一场战役的统帅?他何德何能,连一场大胜仗都没打过,如何能胜任统帅之职?大都督就是不亲自挂帅,也应该找一个更合适的人,比如总参谋长许贯忠,比如之前立有大功的岳飞、吴玠、韩世忠,再比如当年指挥开京之战的朱武和乔道清……
虽然不解和不服,可没有人敢吱声,更没人敢质疑从没错过的李衍。
李衍也不解释,而是看着不接命令的刘锜,问:“怎么,没信心?那我让吴玠、韩世忠、岳飞替你?”
别看加入梁山军之后,刘锜没甚么拿得出手的功绩。
在加入梁山军之前,刘锜可是他们这批李衍跟赵佶交易的军官之中,名气最大,战功最显赫,职位最高的。
刘锜的父亲刘仲武,是当代名将,在种师道之前,担任西北军统帅这个要职多年,他的几个兄长也都是有名的将领。
不过刘锜的名气和战功可跟刘仲武以及他的几个兄长没关系,而是靠他自己闯出来的。
刘锜在同西夏的作战中,机智勇敢,不拘泥于形势,十战九胜,极少有败绩,以至于西夏人都畏惧刘锜,西夏小孩啼哭,其母就以“刘锜来了!”来恐吓他。
刘锜还曾主动深入虎穴去当强敌青唐羌领袖臧征扑哥的人质,从而促成了一项和平谈判。
刘锜的这件英勇事迹,被军中的人传为美谈,后来都传到东京去了,也成为刘锜后来到东京的绝好进身之阶。
而且,刘锜还具备文人的素养,他的诗词歌赋,甚至都可以跟当代杰出的文人相媲美。
许多人都对刘锜有“文武两器、矫矫不凡”的高评。
因为刘锜太过优秀,也因为赵佶想要控制当时掌管西军的刘仲武,后来赵佶将刘锜调到东京禁军任职——其实就是想让刘锜当质子。
到东京短短两年多时间,刘锜就升到了他那个年龄很少有人能达到的侍卫亲军马军司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那样高职,因此认识刘锜的人都管刘锜叫“刘四厢”。
刘锜也受到赵佶的赏识,成为赵佶的亲信侍从人员,并且在实际上掌握了侍卫亲军马军司龙神卫四厢的大权——其他侍卫亲军比刘锜职位高的长官,例如殿帅太尉高俅、副都指挥使驸马都尉曹晟等都只不过挂个名。
这么优秀的刘锜怎么会没有信心当统帅?
所以,尽管心潮澎湃,可刘锜还是拜道:“臣遵命。”
仪度潇洒,谈吐风雅,干练灵活,对上司不卑,对下属不亢,应酬周旋,都能中节,刘锜的这种从容不迫的气度,真是让任何人都喜欢,其中也包括李衍。
当然,李衍之所以选刘锜为帅,原因指定不是这个。
李衍选择刘锜为帅,原因有三:
首先,李衍指挥不了这种一二十万人马参与的大会战、大决战,这种大战需要考虑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李衍十分清楚自己并没有这方面的才能,而一旦自己硬着头皮上去瞎指挥,有可能就会给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水泊梁山带来灭顶之灾,因此,李衍势必得找一个能指挥得了这种大战的杰出将领代替自己担任统帅,而李衍心中的人选,自然是在历史上指挥过这种大战并取得了大捷的岳飞、韩世忠、吴玠、刘锜之一。
其次,李衍现在已经有意识的搞均衡了,防止一家独大的局面出现——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如果让某人一家独大,难保不会激发他的野心,进而就会给自己这个势力带来无法预料的大祸,而且,要是手下没有人才也就罢了,明明手下人才济济,何必要酿此后患?现如今,岳飞、韩世忠、吴玠都已经脱颖而出,而才能丝毫不逊色他们三个的刘锜,却因为运气不行,竟被稍稍次于他们四个一些的杨沂中、王彦、张宪都超过了,这怎么行?
再次,也是最关键的,此战是在平原地区与游牧民族的骑兵大会战、大决战,而且是对方将投入七万骑兵、己方至少也得投入相同兵力的大会战、大决战,这种大战,李衍手下的将领没有一个打过,就连可以参考之战都没有谁打过,而李衍清楚的记得,刘锜在历史上打的顺昌之战,开创了在平原地区大破金军的记录,打得金军谈刘锜色变,甚至演变成了没有金军将领敢再跟刘锜交手,那一战是金军南侵以来遭到的最重大的惨败之一,震撼了当时金国的统治者,出使金国的洪皓就此战奏报赵构说:“顺昌之役,敌震惧丧魄,燕之珍宝悉取而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从那个战绩来看,刘锜应该是李衍手下最擅长打平原对骑战的将领。
总之,李衍最终选中了刘锜指挥这场大战。
见刘锜接了这幅重担,李衍冲阮小七道:“去搬张椅子放在我下首。”
整个大帐之中,只有一张椅子,也就是李衍坐的椅子,其他人全都站着,这是君臣之间的规矩。
其实,宋朝以前大臣们是可以在朝堂之上列坐议事的,只有在上朝和退朝的时候才参拜。
之所以后来出现只有皇帝坐着大臣们只能站着,是因为赵匡胤做了一件事,从那以后大臣们上朝就只能站着了。
赵匡胤称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