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逐鹿传 >

第436部分

水浒逐鹿传-第436部分

小说: 水浒逐鹿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草原上的一些部族。

    在这场较量当中,李乾顺只能警示各方,最多也就是给各方画一画大饼,而李衍却能拿出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甚至是可以直接出兵干预。

    所以,这场较量,李乾顺一败涂地。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大势所趋,大中如今已经具备了一统草原的一切条件,这不是李乾顺苦苦挣扎就可以螳臂当车的。

    形势越来越恶劣,唯一的希望,也就是草原上的各个王国和部族联合在一起跟大中分庭抗礼,又眼见着成为了泡影,变成了镜中花、水中月,苦苦支撑了西夏这个政权数十年、已经快六十岁的李乾顺,终于病倒了,西夏这艘到处漏水的破船即将失去李乾顺这个经验丰富的老船长……

    ……

    ……

    ps:卡文了,写了十几个小时,也只不过才写出来了这一章(这官有点不太好收),还请大家见谅。

 第八百四十四章 痴心妄想(求订阅!)

    …

    病来如山倒。全本小说网;HTTPS://。m;

    李乾顺说倒,突然间就倒下了。

    因为李乾顺倒得实在是太突然了,以至于西夏这个处于风雨之中的王朝都没有一个合适的继承人。

    李乾顺这一生,一共有三子,分别是,长子李仁爱,次子李仁孝,以及幼子李仁友。

    李仁爱,也就是原来的西夏太子,如果还在世,那么,甚么事都迎刃而解——现在应该已经是二十七八岁的李仁爱,正好可以即李乾顺的位,也应该能较好的接过西夏这艘破船的船舵带着西夏人民继续在历史的海洋中航行。

    只可惜——

    当初,辽将亡,天祚帝仓皇出逃,临近西夏边境,李乾顺派人前去迎接,当时完颜阿骨打也派人进入夏国,向李乾顺提出条件:若天祚帝入夏,望将他缴获解金,金会割辽部分土地以作酬赏,否则,兵戎相见。

    李乾顺见辽大势已去,权衡利弊了之后,答应了完颜阿骨打的要求,将天祚帝“让”给了金国。

    李仁爱早在得知辽大败的消息之时,就叹息伤心了好几个月,待得知父亲李乾顺向金国称臣,背弃了辽国之时,更是失声痛哭着劝止父亲。

    李乾顺出于对西夏本国利益的考虑,没有听从李仁爱的劝谏,反而责骂了李仁爱。

    年轻的李仁爱悲愤不已,在辽灭亡后几个月就忧愤而死。

    当初,辽国还没有没落之时,有辽国在背后支持的耶律南仙,很是霸道,她独占后宫,逼得李乾顺不敢临幸其她女人。

    当然,你也可以说,李乾顺和耶律南仙的感情好,李乾顺不愿意碰别的女人。

    总之,直到辽国失势之前,始终没有别的女人为李乾顺生下一儿半女,直到李仁爱和耶律南仙死的前一年,才有曹贵妃为李乾顺生下了李乾顺的第二个儿子李仁孝,又过了几年,李乾顺的第三个儿子李仁友也出生了。

    因为李仁孝出生得实在是太晚了,李乾顺又比历史上提前了几年病倒,以至于现在的李仁孝才十一岁,至于李仁友,就更小了,还不到十岁。

    这么小的两个孩子,怎么可能开好西夏这艘到处漏水的破船?

    李乾顺虽然重病不起,但他的头脑还算清醒,他知道,他交给他年幼的儿子的是一幅怎样的重担。

    所以,每当李乾顺清醒之时,总是痛哭不已!

    一日。

    守在李乾顺病床边上的任皇后,听见李乾顺再一次痛哭,问道:“陛下为何而伤心?”

    李乾顺答道:“我为大夏而伤心,为你们母子而伤心,我不知道,我走了以后,大夏和你们母子该怎么办?会不会也像辽宋……”

    后面的话,李乾顺实在是说不出口了,他也实在是不敢想象那样的事发生。

    任皇后帮李乾顺擦去眼泪,道:“陛下休说这种丧气之言,太医说了,陛下只是操劳过度,静养些时日,便会好起来。”

    李乾顺长长一叹,道:“我的身体我清楚,皇后就不用再安慰我了。”

    任皇后听言,忍不住也哭了起来——她说谎了,太医说的其实是,李乾顺已经时日无多了。

    虽然两人的年纪相差了近四十岁,可李乾顺跟任皇后的感情真的是很好,李乾顺也是真疼任皇后,所以,任皇后这是真心为李乾顺哭泣。

    李乾顺伸出枯瘦的手颤颤巍巍的帮任皇后擦去眼泪,并道:“哭甚么,人都有一死,我又岂能例外,只不过……我死得太不是时候了。”

    听了李乾顺此言,任皇后那刚刚被李乾顺擦去的眼泪,立即又流了下来。

    李乾顺想再帮任皇后擦去眼泪,可他使出了吃奶的力气都碰不到任皇后的脸。

    最终,李乾顺只能很不甘心的又将手放下了。

    任皇后只顾哭泣,没有看到李乾顺这一刻的无力。

    缓了好一会,李乾顺才又道:“有一事,我想问问你的意见,我希望你能看在咱俩这几年的夫妻情份上,如实给我一个中肯的建议。”

    任皇后听言,擦了两把眼泪,然后说道:“陛下尽管说,臣妾必定如实回答。”

    李乾顺道:“你父亲想将你妹妹嫁给孝儿,你觉得此事如何?”

    任皇后听言,沉默了好一会,才道:“舍妹从小便受到极好的教育,知书达理,聪颖无双,更难得的是,她品性纯良,包容大气,她若为后,必是一代贤后,而且,众所周知,她是咱们大夏第一美人,臣妾想,太子也应该会喜欢她,她也应该能辅佐好太子。”

    李乾顺听言,不动声色的问道:“这么说来,你是赞成你妹妹嫁给孝儿了?”

    让李乾顺没想到的是,任皇后并没有点头,反而是摇了摇头,然后说道:“臣妾不赞成。”

    李乾顺听罢,他那浑浊的双眼中竟然微微一亮,然后他继续不动声色的问道:“这就奇怪了,你妹妹这般好,为何你不赞成她嫁给孝儿?”

    任皇后沉默了一会,说道:“舍妹好是好,也能胜任皇后之位,可她千不该万不该,不该生在任家。”

    李乾顺明知故问道:“这是为何?”

    任皇后没怪李乾顺明知故问,而是直接说道:“因为臣妾的缘故,任家已经荣宠之极,如果再让舍妹嫁给太子,不仅是对咱们大夏,就是对任家,都不是一件好事,所以,臣妾坚决反对太子迎娶舍妹。”

    李乾顺不是无道昏君,他喜欢任皇后,可不仅仅是因为任皇后年轻漂亮,更是因为任皇后贤惠,让以前饱受耶律南仙欺压的他找到了心灵上的寄托,否则,以李乾顺的手段和手腕,又怎么会容忍任得敬和任家做强做大成为西夏尾大甩不掉的祸患?

    如今看来,任皇后也没辜负李乾顺为她这么好——要知道,任皇后不管怎么受李乾顺宠爱,等李乾顺死了以后,任皇后唯一能依靠的就只有任家,因此,任皇后的妹妹成为下一任皇后,其实才是对任皇后最有利的,可任皇后最后却为了李乾顺、为了西夏选择阻挠她妹妹当下一任皇后,这很难能可贵。

    李乾顺很欣慰!

    缓了一会,李乾顺道:“孝儿,你可听见你母亲所言?”

    李乾顺话音一落,十一岁的李仁孝便从屏风后面走出来,然后冲任皇后一拜,道:“孩儿拜见母后。”

    任皇后很诧异李仁孝竟然躲在屏风后面,因此没能在第一时间叫李仁孝免礼平身。

    这时,李乾顺的声音响起:“皇后别怪罪孝儿,是朕让他躲在屏风后面的,朕这么做,首先是为了告诉孝儿,他不能娶你妹妹,其次也是为了你,朕这是想让孝儿知道,你有多好,这样,在朕死了以后,孝儿才能尊重你,你的余生才不会过得太凄凉。”

    李仁孝接话头道:“孩儿今日方知父皇、母后的感情,皇父放心,今后孩儿定将母后视为生母对待,绝不教她受半分委屈。”

    李乾顺听言,对李仁孝说道:“你若真能做到如此,也不枉你我父子一场。”

    ……

    数日之后,由李乾顺和任皇后主持,十一岁的李仁孝迎娶了十三岁的罔家女罔氏为太子妃。

    罔家是党项大族,罔氏也是从小便受到了极好的教育,知书达理,聪颖贤能,并且她还酷爱汉学汉礼。

    加之,罔家在西夏背景深后。

    李仁孝娶了罔氏之后,很有助于他稳固政权。

    可以说,李乾顺为李仁孝选了一个很好的贤内助。

    对于李乾顺没选任家二女为太子妃,任得敬暗恨不已。

    可虽然任得敬现在的势力已经很大了,但现在的西夏其实还是在李乾顺的掌控之下。

    所以,任得敬敢恨而不敢言,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罔氏成为太子妃,等李乾顺死后,成为皇后。

    ……

    又过了半个多月,李乾顺突然病情加重,没两日便去世了。

    李乾顺死后,十一岁多不到十二岁的李仁孝即位。

    李仁孝尊其母曹氏为“国母”,尊仁皇后为“皇太后”,罔氏为“皇后”。

    政治上。

    对外,李仁孝仍走他老爹李乾顺的路线,交好大中——鉴于,西夏目前艰难的处境,又鉴于,李衍和李乾顺曾结为异姓兄弟,李仁孝本身就是李衍的侄子,李仁孝主动派人去大中请求将兄弟之邦降为伯侄子邦,李仁孝愿意尊李衍为伯父,西夏愿意成为大中的藩属,李仁孝企图以这种方式化解大中对西夏的经济制裁,以稳定外部环境、内部隐患。

    对内,李仁孝重用文化程度较高的党项和汉族大臣主持国政;设立各级学校,以推广教育;实行科举,以选拔人才;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及尊奉孔子为文宣帝;建立翰林学士院,编纂历朝实录;重视礼乐,修乐书《新律》;天盛年间,颁行法典《天盛年改新定律令》;尊尚佛教,供奉藏传佛教僧人为国师,并刻印佛经多种。

    虽然李仁孝年轻,但李仁孝的这些施政手段可不嫩。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感谢李乾顺——李乾顺在油尽灯枯之际,为李仁孝安排好了李察哥、李仁忠、李仁礼这三个得才兼备的辅政大臣,这才使得,李仁孝虽然即位匆忙,但却是很平稳的接过了西夏的皇位。

    不过——

    这只是暂时的现象。

    实际上,只要有点政治眼光的人,便能看出来,现在的西夏其实是坐在火药桶上,随时都有被炸飞的可能。

    果然!

    没过多久,西夏就发生了萧合达叛乱事件。

    萧合达本是辽王朝的将领,当初扈从成安公主耶律南仙来到西夏。

    因为萧合达武勇善骑射,李乾顺于是将萧合达留在了西夏。

    这些年来,萧合达从征多有战功,李乾顺于是赐他国姓,提升为夏州都统。

    李乾顺背辽以后,成安公主耶律南仙及世子李仁爱相继而死。

    那时,萧合达便已经暗恨上了西夏、暗恨上了李乾顺。

    可在暗恨李乾顺的同时,萧合达又畏惧很有手段的李乾顺。

    因此,在李乾顺没死之前,萧合达不敢轻举妄动。

    后来,萧合达遣人去寻找耶律雅里,想同耶律雅里联手。

    可等到萧合达派去的人找到耶律雅里,耶律雅里已经因为打猎而累死了。

    萧合达随后又派人去可敦城找耶律述烈,然而,耶律述烈却只想自己逍遥快活,根本就不想复国一事。

    萧合达因此大怒。

    恰逢李乾顺驾崩,萧合达遂愤而据夏州城叛。

    萧合达随后联络阴山的契丹部族,图谋拥立辽王朝的皇室后裔,恢复辽王朝。

    不久,萧合达叛军进围西平府,攻克盐州,直逼贺兰山,兴州大震。

    偏偏,祸不单行。

    这一年,西夏又发生了严重的饥荒,粮价飞涨,一升米竟卖到百钱。

    不仅饥荒,都城兴庆府又发生强烈地震,余震逾月不止,坏官私庐舍、城壁,人畜死者万数。

    随后,夏州发生地裂,黑沙涌出,高达数丈,树木、民居皆被陷没。

    由于饥荒、地震、地裂造成的灾难,使党项部民难以生存,只有铤而走险,举行武装起义,反抗朝廷——韦州的大斌,静州的埋庆,定州的竾浪、富儿等部族人民纷纷起义,多者万人,少者也有五六千人,他们攻劫州城,州县连连告急。

    枢密承旨苏执礼建议说,这些事端,皆因灾难而起,当优先救济灾民,并提出了救济之法,也就是:凡因灾而死亡二人者免租税三年;死一人免租税二年;受伤者免租税一年。房舍塌毁者令官府帮助修复。实行赈法,对饥荒严重的地区,下令诸州官吏视察,按灾荒轻重程度使赈济抚恤达于井里。

    公平的说,苏执礼的办法是不错。

    可问题是,西夏没钱,根本就没法按照苏执礼的办法去办。

    结果,这些乱事越演越烈。

    面对这大的一个大乱摊子,别说李仁孝才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就是李乾顺还在世,也没法控制。

    结果,一切都失控了。

    这是封建社会。

    西夏这一系列的事,从表面上来看,全都是因为天灾而造成的。

    而这天灾又是在李仁孝登基了之后造成的。

    这就难免让人怀疑,老天不赞成李仁孝当这个皇帝。

    坊间也多有这样的议论声传出来。

    有一天,任得敬听到有人说:“皇帝不德,以至天下不宁,要不然咱们换一个有德行的皇帝吧?”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这些年来,任得敬以外戚身份先后任尚书令、中书令,李乾顺死后,李仁孝为显示对任皇后的尊敬(他也想摆脱李察哥、李仁忠、李仁礼对他的控制),又下旨尊任得敬为国相。

    不久前,萧合达叛乱,任得敬主动请缨去平叛,结果又被任得敬将西夏的军权拿在了手上。

    可以说,现如今的任得敬已经初步获得了西夏的最高权柄。

    权力的滋味,是那么美妙。

    人的野心,又是那么永无止境。

    任得敬不想只成为这至高无上权力的过客,他想永远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