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铁血铸新明 >

第16部分

铁血铸新明-第16部分

小说: 铁血铸新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大明最基层的军官,他无疑更明白其中的弊病和顽疾。

    就像他当日酒醉所言,今时今日之大明,绝非一朝一夕一人一己之力可以改变。

    若他继续在卫所厮混,一定会日渐堕落。除了剥削卫所将士吃空饷,他实在不知自己能有什么办法活下去。

    可惜自己明白这些非己所要所为,他才十九岁,正是一展抱负大有所为的年龄,不愿就此沉沦泯然众人矣!

    好友秦浩明这段时间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对他冲击很大,这才是堂堂男儿的活法。

    有仇报仇,有恩报恩。快意恩仇,大丈夫当如是。

    当然,他现在并不知道好友秦秀才具体想干什么?

    可是那有什么关系,就冲他自从性格大变以来做的每件事情,那个不是深谋远虑,环环相扣。

    “当真想跟我混?”秦浩明笑得有点蔫坏。

    “当真!”

    “那你继续留在莲塘卫所。”

    秦浩明说得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愿闻其详!”(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十九节 好友来投

    (全本小说网,。)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余佑汉并不是鲁莽之人,明白好友绝不是无的放矢寻他开心,扯着秦浩明的手臂便往书房走去。

    入乡随俗,秦浩明的书房摆放着一盆炭火,让冬日的严寒温暖如春。

    “舒服!都快冷死我了。”

    余佑汉坐在矮凳上,双手就着火盆,龇牙咧嘴。

    “你余某人平日里不是吹嘘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寒暑不侵吗?今日里缘何如此畏寒?”

    秦浩明笑嘻嘻的打趣。

    “秀才,你这是坐着讲话不嫌腰疼。你打马出去转一圈,就知道这鬼天气有多冷。赶紧的,别说无用的东西,说说为什么让我继续留在卫所?”

    余佑汉根本没心情斗嘴,急不可耐的催促。

    “练兵!”

    秦浩明搬过一把矮凳坐在余佑汉对面,直截了当说明原因。

    “练兵?何来可练之兵?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何人有心训练?粮食兵饷、兵甲装备如何解决?”

    余佑汉瞪大眼睛,一脸诧异。

    卫所的情况好友是亲眼目睹的,莫非不知其中的难度不成?

    “对,练兵。”秦浩明重重的点点头,非常肯定说道。

    “卫所之人可堪为兵则为兵,不行则悉数淘汰为民,如此双方都好,我们只要卫所的编制即可。”

    “兵源以秦家招收家丁护院的名义,从临浦身家清白的平民子弟,和流民年轻力壮之人中挑选。粮食兵饷、兵甲装备无需你操心,你只要负责募兵和练兵便成。”

    秦浩明从容不迫,明显是早有计较,针对余佑汉提出的困难一一予以解答。

    “好啊秀才,看来你是早有筹谋,守株待兔等我自投罗网。莫非上次到军营就是为了此事?另外你苦心积虑练兵是为了何事啊?”

    余佑汉目光炯炯瞬间了然,脸上颇有几分玩味的表情,笑着朝秦浩明问道。

    “身处乱世,什么都是假的。唯有自成势力以求自保,家财万贯不过是人家养肥的羊,随时任人宰割。保护家人,让自己活下去,此为私心。”

    秦浩明目光坦荡,不做丝毫隐瞒,敞开自己的心扉告诉余佑汉。

    “另外不知你听说没有,满清鞑子于9月22日再次入寇。分二路进至墙子岭、青山口。蓟、辽总督吴阿衡、总兵鲁宗文战败而死,中官郑希诏逃走。鞑子长驱直入,兵屯牛栏山。大明江山将倾,可是你看江南地区何曾有半分勤王迹象?”

    秦浩明越说越气愤,站起身踢掉小矮凳继续说道。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秦某身上流的是汉人的血,自幼识的是汉字,读的是汉人圣贤之书,知道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亡。驱除鞑虏,卫我汉人江山,就是吾毕生之志!此为公心!”

    “这个大好山河不是大明、不是他们朱家一人的,可怜可叹朝上衮衮诸公犹自醉生梦死,看不清个中情形,还在内斗党争不止。难道不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秦浩明眼睛紧紧盯着余佑汉,一眨不眨。

    “现在你知道我练兵是为了何事了吧?”

    说完这些,秦浩明觉得酣畅淋漓。

    来到大明将近两个月,有些话一直憋在心里,连个探讨诉说之人都没有,唯有独自筹谋,苦心布置。

    今日却是借此机会,不管不顾全部对余佑汉坦诚相告。

    不过他心中还是有把握的,虽说和余佑汉“从小”交往,可他还是在观察了近两个月,认为是可交之人,才直言告之。

    “痛快!算我一个!今后余某一百多斤就交给你,任由差遣!”

    余佑汉哈哈大笑站起身,轻轻捶了秦浩明肩膀一下。

    “想我余佑汉堂堂七尺男儿,自小习武,身为汉家儿郎,保家卫国驱逐鞑虏之事,岂可输给你一个半路出家的秀才。”

    秦浩明不禁莞尔,这货好面子。

    “去他妈的什么大明衮衮诸公,一个个尸位素餐,哪一个不是良田万顷家财万贯?大明迟早要亡在这些孙子手里。”

    余佑汉也是敞开心怀,恣意评价大明官员。

    “此话不错,必定如此。”

    不同于余佑汉的猜测之语,秦浩明却是说得非常肯定。

    其实明朝的灭亡有多方面的原因,内部结构瓦解是其中之一。

    崇祯死后,这么大的国家除了太监王承恩一起赴死之外,再也没有其他人为他去尽节,大学士都争先恐后的对李自成表忠心。

    可以说当时大家心理上已经没有对这个国家,这个朝廷的认同感了。

    另外因为军饷问题,经常有士兵哗变。国库空虚,崇祯向文武百官要钱,居然没有一个人给。

    阉党自不必说,那是一帮祸国殃民的人。

    东林党虽然表面站在道德高点,实际上做的事也不光彩。东林党是以自身政治地位为目的,并不是为国家。

    贪污、卖国、陷害人的事也没少干。

    所以崇祯才说“天下文人皆可杀”。他已经对百官完全失望了。

    没有人为国家着想,都是为一己私欲。

    你看现在,鞑子已经入关寇边京城,而同属一个国家一个王朝,北方民众水深火热哀嚎满地,南方则一副歌舞升平天平盛世的样子。

    陪都应天府也从未组织南方兵力北上勤王,让秦浩明搞不清状况。

    “希望西北祸乱这次能够平定,大明或许有救。”

    余佑汉叹了口气说道。

    虽然心里有些其他想法,但是他骨子里对大明还是有感情。

    朝廷邸钞已经注明:李自成、张献忠、高迎祥等反贼已经基本被打散收编或消灭。

    “回天无力喽!”

    秦浩明拿起刚被他踢翻的小矮凳,坐在火盆旁,面色有些萧索。

    这些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原本西北、西南的农民军,主要是由无组织无训练的饥民、流民组成,基本没有什么军事素质可言。

    但随着崇祯中期以后大股明军的加入,尤其是大批中下级基层军官的加入,使得他们的军事素质大为提高。

    原来屡战屡败的“流寇”,一下变成了和明军一样有鲜明军事结构和具备标准军事训练水准的部队,故而极为难治。

    再加上各种其他原因的促成,最终一发不可收拾而颠覆了大明朝。

    “你的意思这些反贼还会卷土重来?”

    余佑汉蹲在火盆旁,讶然问道。(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十节 唯有源头活水来

    (全本小说网,。)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天灾人祸,百姓转徙,到处丐食,无路可走,乃聚而造反。卫所将士,无衣无食,饱受压迫,困苦不堪,焉能不反?”

    秦浩明拨开炭火,瞬间涌起的热量驱赶了身上的寒意,可心里的冰冷却是不曾消散半分。

    大明最混乱的年代马上开始,汉人的苦难也将拉开徐徐帷幕。

    “兵将从贼而为寇”,使得明朝官兵之害尤甚于流寇。

    官兵们转而为“寇”抢劫百姓,而流寇却打出“剿兵安民”的旗号去争取民心。

    官匪殊难分清,受苦的始终是汉人百姓。

    百姓愤而反之亦为寇,如此恶性循环之下,大明朝又焉能不亡。

    “难道就没有解决之道?大明的国祚莫非要亡于反贼叛军之手不成?”

    余佑汉搔搔头,脸色有些难看。

    大明立国两百余年,之前历代君主都甚为关心民间疾苦。

    若不是接踵而至的天灾导致民众流离失所,引起国家动乱。百姓还是心向大明,余佑汉也不例外。

    “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这汉人的江山无论到了哪路反贼手中,终归是炎黄子孙,身上流淌的是汉血,民心民意还是要的,断不至于乱开杀戒,毁我汉人文化衣冠。

    怕就怕关外的满清鞑子夺了汉人的花花江山,那可就是一场汉人最大的浩劫啊!

    老祖宗曾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你看五胡、元朝不正是如此?”

    秦浩明的眼中涌起难以言喻的伤感和悲凉,真实历史不正是如此吗?

    “当不至于如此吧!”

    看见秦浩明悲伤的眼神,余佑汉原本觉得不可能之事,顿时也显得有些信心不足。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鞑子血。外族入侵,打出去便是,矫情了。”

    秦浩明眼神越来越凌厉,今天给余佑汉挑起心情,很是感叹一番。

    然而这有卵用,悲伤痛苦解决不了问题,徒自堕了气势。

    “秀才言之有理!说一千道一万,打铁尚需自身硬。莫理会这些野蛮人,发展好自己才是关键。”

    余佑汉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你说的肥皂真的有那么值钱吗?”

    秦浩明的家底他是清楚的,依仗的无非就是这些叫肥皂的东西。

    他的雄心壮志刚刚被秦浩明鼓动起来,可不想出师未捷身先死。

    “就你啰嗦!”

    秦浩明笑骂一句,眼里尽是戏谑对他说道:“你回去整理一下,寻个由头,跟我到应天府卖肥皂,这些可是你的军饷俸禄。”

    “中!我回去立马安排人手事务,等候吩咐。”

    余佑汉非常干脆应承下来,转身离去。

    心中有了希望奔头,军人本色尽显,干净利落至极。

    崇祯十一年冬,秦浩明带领众人离开临浦,踏往他乡发财致富。

    仙霞关位于今浙江省江山市保安乡南仙霞岭上,地处福建、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处闽浙往来要冲。

    仙霞关素称“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与剑门关、函谷关、雁门关并称中国四大关口。

    “大家先休息一下,检查货物是否有绑结实,切莫路上散架?”

    秦浩明威风凛凛骑在一匹年老的瘦马上,踏着千年古道,缓缓前行。

    众人齐声应诺,驱赶牲口停顿下来。

    七拼八凑二十几人的队伍,有流民、秦家族人、卫所老兵等,拉着秦浩明的全部身家,五万块肥皂前往南直隶应天府售卖。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没有钱财粮赋来源,秦浩明的所有打算不过是空中楼阁,缥缈而虚幻。

    而临浦地方小,市场有限。

    水浅王八多,人际关系又不容易处理,故此前往应天府是最好的选择。

    明代中叶以后,应天府人口达120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首都。

    鸡笼山麓的国子监学生多达近万人,还有日本、朝鲜、安南、琉球等国的留学生在此学习。

    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游历中国后,在《利玛窦评传》中写到:“目睹金陵这座大城,未免眼花缭乱……明代的应天府极其雄伟壮观,堪与十九世纪的欧洲任何最大的首都相比拟。本朝开国皇帝洪武把它造成奇迹,东方所能见到的一切都无法望其项背。”

    终明一朝,金陵一直是南方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这一切对秦浩明来说,便是人傻钱多速去。

    “城垣高达二丈八尺,城垛三千八百垛,女墙高八尺,城楼八座。其中城墙比内墙高出近一尺。”

    余佑汉迅速侦查了仙霞关附近的地形和城墙状况,口若悬河。

    这时就体现出他的军事专业素养,张云只能在一旁羡慕的看着。

    “巡司所距离城门约两公里,10分钟内兵员便可抵达城楼,兵员估计有两千人上下。”

    董长青之前有越过仙霞岭,故此对大明守备和附近地理相当熟悉。

    仙霞岭北起浙江江山,南至福建临浦100余公里。

    曲折狭窄,两侧山高谷深,接岫连峰,其间有窑岭、仙霞岭、茶岭、小竿岭、枫岭、五显岭等险隘,合称仙霞六岭。

    六岭中以仙霞岭最为险峻。仙霞关为其重要关隘。有四道关门,东北和西南各两关,皆以条石砌成,高3。4米,宽2。7米,均建在两山夹峙的危岩陡壁之隘口中。

    关岭海拔高591米。总长5公里。五公里麻石垒砌的古道,一路蜿蜒前行。

    秦浩明综合他们的报告和自己看到的东西,迅速在纸上速记着。

    这可是珍贵的第一手地理地图资料,今后的行军打仗可少不了它。

    指望明朝府县的地图,秦浩明总觉得有点不靠谱。

    许多关隘,密道都没有标注,特别是线路偏差严重。紧急时刻,必然延误军情。

    “你们都看一下,有没有要补充。今后行军地图都按这个标准刻画,具体的技巧晚上入住的时候教大家。”

    秦浩明现在就开始为将来做准备,教他们绘画军事地图的技巧。(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十一节 行军路上

    (全本小说网,。)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绘制军事地图有六个原则:一曰分率,用于测定地区的大小。二曰准望,用于确定各地的方位。三曰道里,用于确定道路的路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