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铸新明-第2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在一块石头上铺开羊皮地图,“明人不是废物,然会提防夜袭。
你跟随我哥也杀过几仗,就该明白,骑兵冲不进用马堆砌的‘墙’,光靠弓箭,无法让他们乱起来。
两千骑兵,不是闹着玩的,我们冲进去,那就是送死!”
篝火摇曳,围拢的村镇当中,高车大篷内,林大友能将一名颇有姿色的建奴女子推到一名部将怀中,看着对方挣扎恐惧的表情,兴奋的撕扯羊腿。
周围还有两名百户,三名小旗大笑,有人道:“曾经听闻建奴何等野性,眼下怕是缩在哪里不敢出来了?”
“哈哈哈……”
众人发笑起来,帐篷透着昏黄,夜深下来,一道道高大的身影搂着战利品回到属于自己的帐篷,女人嘶叫的声音响在这片辽东上方。
大帐安静下来,鳌拜躺在毛毯上,辗转难眠,睁大眼睛盯着穹顶:“大明的军队,似乎真的不一样了。”
他也不知,这种现象究竟是如何开始?(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五百二十七节 志不在此
(全本小说网,。)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天色褪去,东方泛起了鱼肚白,又是一天过去。
多尔衮的大军日夜兼程,距离抵达金州只有三天的路程。前线不断传来的坏消息,刺激着全军上下叫嚣着赶快前行灭了这股不知天高地厚的明军。
其中尤以鳌拜叫得最为起劲,不停的向其他建奴将士痛诉明军的罪行。
可奇怪的是,平日颇为激进的睿亲王多尔衮却寻了一片空旷之地,命令大军安营扎寨修整两天。
这种稳打稳扎的作风,令一贯熟悉他的许多建奴将士不大适应。
中军帅营,亲自执行侦查任务回来的多铎,掀开帅篷走进来问多尔衮为何不一鼓作气前行,和大明军队交战?
这个建奴的短命王爷,三十五岁就因为杀汉人太多,被老天爷收拾了。
此时他才二十三岁,正是锐气正盛的年纪。
多铎在建奴诸王当中最为与众不同,特立独行,极富特色。
之所以多铎有那么率性而为,狂放不羁的叛逆个性,同多尔衮一样,与他幼年在一昼夜之间丧父丧母心理遭受极大创伤很有关系。
父死母生殉,给当时只有十一岁的他造成心理上的重大刺激,所以一直表现得性情乖张,行为荒唐,使继承汗位的皇太极大伤脑筋。
不过,他和多尔衮倒是兄弟情深。
“十五弟,这趟出去有什么发现,有没有一点不同的东西?”面对多铎的质疑,多尔衮并没有多说,反而问起他的感受。
因为多铎和鳌拜没有和秦浩明的大明军队交手过,所以多尔衮便派他们充当斥候暗中观察。
“是有点不一样,敢打敢拼,有股凶悍劲。不过,个人勇武方面不及我们大清将士,两军相逢,胜利的肯定是我们。”
多铎自信慢慢的答道。
“唉!”多尔衮细长白皙的手指从明黄色的宽大袖摆中伸出,抚摸着青色的头皮,突然间叹了一口气。
多铎到底还是年轻,看问题只看到表面,没有深入分析其中的利弊,包括鳌拜也一样。
他们觉得此次大清精锐尽出,单是满人将士就由万余人,又是在本土作战,胜利没有问题,这是军中将士普遍的想法。
若是按照常理,确实如此。大清起兵至今,万余纯粹满人的战斗,从来没有输过。
故有满人不过万,过万不能敌。虽说有点吹嘘的成分,但纯碎是建奴的部队战斗力确实不错。
但是他们考虑了没有,大清能组织几个万人队伍?
多尔衮先把这些情况告诉年幼的多铎,然后才满脸忧虑的说道:
“十五弟,你要知道,我们没有大胜就是输,拼战争实力,大清不是大明的对手。
现在他以逸待劳等待大清,前方又不知有些什么布置,不如修整。
而且,这一仗我们绝无赢的可能,能把他们赶走就万事大吉。”
“赢不了,这怎么可能?”
人口资源不足,大清将士不多,死一个少一个,这些多铎自然清楚。
可该拼命的时候,大清也没怂过。否则,这偌大的土地是如何打下来,人口又是如何增加?
怎么一贯勇武的大哥,对上秦浩明就如此忧虑重重。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十五弟不知晓,这个秦浩明年纪虽和你相仿,可狡诈如狐,阴险毒辣,对我大清不怀好意。
说句实在话,他的意图若只是骚扰辽东沿海,打击大清的战争潜力,本王倒觉得有些简单了。
怕就怕他志不在此,才是麻烦!”
多尔衮答非所问自言自语,满满的忧愁写在脸上。
转头看见多铎不可置信的模样,苦笑着解释,“至于说我们赢不了,这便是他的狡诈之处。
未谋胜,先虑败!
这小贼没有开打,已经把后路全部准备好了。
十五弟请看,金州、皮岛、獐子……战况一旦不妙,他们立马撤往大海,为之奈何?”
多尔衮指着辽东地图,目光充满无奈。
要说恨,他比任何人都恨秦浩明,济南城下那份充满侮辱的信件至今留在脑海,时时刻刻吞啮他的神经,尤其是在见到想到大玉儿,唉。
如果有机会,即使损兵折将拼个两败俱伤也想把他留下,为大清除此后患。
可惜,天不遂人愿!难!
“传令,让耿仲明的队伍迅速赶往此地,戴罪立功负责扫清前方道路……”
“传令,尚可喜和孔友德的队伍务必拖住郑家的队伍,不可有一兵一卒增援金州……”
想到秦浩明的狡诈和对火器的运用,多尔衮大声下达军令。
金州城,耿仲明的王府,秦浩明他们也在排兵布阵。
“大人,要下雨了。”
突然,留意天气的浩子惊喜叫道。
秦浩明站到窗前,窗外果然有乌云在翻滚,从昨晚开始,所有人都感觉有一场大雷雨近在眼前,现在看来今天这场雨是免不了了。
辽东半岛就象是一口大锅,一场豪雨很可能淹灭所有的汉人村落的道路,也会淹没往城外的几条官道。
辽东半岛原本就是地广人稀,道路稀少,更多的是踩出来的些许痕迹,其余的地方是一望无际的荒野。
大雨过后,建奴军队恐怕在行军上更加困难……
“来人!”秦浩明下令。
一旁的侍从官文案很快赶过来,拿着纸板和硬笔,等着秦浩明的命令。
“把驻防图拿过来。”
地图很快取来,秦浩明在地图上看到一个个红色的小圆点,那是百户单位的标识,大一些的就是千户级单位的标识。
这是昨天晚上刚送来的,应该是三天前好几个辎兵大队在当时的驻防图。
大青山脚,坝口子村,菜园子村,东营子,破庙子……一个个村落象是锁链一般,已经把大半个金州城锁在了包围圈内。
几万人的队伍,是不可能一窝蜂的全放在城里,那被人包了饺子都不知道。
大抵分为前军、中军、后军以及非战斗部队。
至于夜不收部队的任务则更重,时刻不停的跑动中,并且随时有伤亡。
金州南边,则是西起白庙子,张云驻守,中间桃花村,派了阎应元去,金州城,秦浩明和总督府本部人员在此,也有相当的野战部队。
在往后,则是上万人的辎重部队守着海港。一切,时刻准备着等待建奴的到来。
而且,随着这场雨,战斗的时间无疑会往后推。或许,其他地方的布置也应该能发挥作用。
“郑芝龙那里的情况怎样?城里情况如何?宁锦那里有什么消息?宣大张将军到达那里……”
顺着驻防图,秦浩明口里的问题一个一个抛出来。
旁边,刚刚担任军情室长官的冯厚敦拿着手稿低声禀报。
ps:感谢书友吃清屎的叫兽延虫年打赏打赏,铭感盛情。延虫年,与本书严崇年有异曲同工之妙,真是公道自在人心!(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五百二十八节 诛心之言
(全本小说网,。)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郑家未有新消息传来,海师正和他们的船队接洽中。城里目前平稳,主要是汉人居多,蒙古人被杀太狠。
张将军和海军在清理西中岛的建奴残敌,宁锦那里……”
随着冯厚敦的汇报,秦浩明心里渐渐有底。
还是要抓紧时间,拿下瓦房店,不给各方之敌可乘之机……
瓦房店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东与普兰店区毗邻,西濒渤海,南与金州区隔海相望,北与盖州市接壤。
可谓进可攻,退可守。
这个时候,秦浩明终于感觉到了一丝紧张。
就象人攀爬大山,开始时体力充足,力量充沛,不惧任何天险和人力的捣乱。
但等到了最高处,只差一脚就能攀上最高峰的时候,此时体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最容易发生失误。
如果在最高处一脚踩滑,那就是摔倒下峰,粉身碎骨的下场。
历来创业不怕开始时的挫跌,但最害怕临近成功时的失败。
比如黄巢入长安就是崩溃的开始,比如李自成,坚持了十余年时间,结果一片石败后,一败再败,原本的坚韧强大一扫而空。
被人从山海关外一路追到陕西,再退到河北,几十万大军护持左右毫无用处,莫名其妙的死在了九宫山。
秦浩明认为,这种雪崩式的失败,就是登临一脚时的踩空,比起事业初创时的挫折,更加危险。
现在总督府也算是到了登顶前夕,只要拿下瓦房店,整个辽东半岛庞大的地盘尽落手中,金州城为核心。
旅顺口、皮岛、西中岛等一大片海域尽在掌握,到那时就是真正立下了根基,再不惧等闲的雨打风吹。
秦浩明在地图上用力一拍,终于命令:“传令,据夜不收报,瓦房店外只有少数建奴游骑,并未发现大队于外埋伏。
现决定大军由三路向瓦房店推进,前军由桃花村向前推进,任中路,指挥阎应元。张云率领由白庙子向瓦房店推进,为前路。
本督和总督府所部,为后路。各部距离瓦房店最远六十三里,最近四十七里,决定自命令下时起。
全军修整一天,明日申时初刻前,必须抵达瓦房店外三里路会合。
第二,夜不收与骑兵队由金州城分左右翼,分向南北方向进军,亦于申时前抵达瓦房店外围,达成主力布防。
第三,辎兵各大队,按既定的配合方案,配合主力战兵前进,各部均依军令向前,不准有误。
第四,军纪,攻占瓦房店之战不得擅杀,不得放火,抓捕俘虏后交辎兵带离战场,不准擅杀,擅用俘虏。
联络方面,各部每隔一个时辰由夜不收汇报进程和最新的战场情形,接受总督府指令。军需、军械方面,转军令、军政、军需各司,与各部协调配合,此令。”
“是,军令写就,大人要过目一遍吗?”在秦浩明下令时,冯厚敦手中的硬笔一直不停的书写,等说完完,长篇的命令也就写成了。
秦浩明挥手道:“立刻去颁令,派双人一组夜不收去传令。”
这时黄宗羲和王夫之诸人都来了,陈明遇和各司人员也进来了不少。
总督府越来越家大业大,这一场战事又关系到将来的发展,军司人员几乎来了过百人,每天各司都在配合军队处理各种突发的事件。
由于经过锤炼,又几乎都是文化人出身,各个军司处理事情的特色就是快捷高效。象今天早晨这样,所有人聚集在一起看秦浩明发布军令的情形,也是难得一见。
所有人都是面色凝重,感觉到一种特别的气氛和压力。
天空已经电闪雷鸣,黑云压,而人们居然没有注意到这件事,所有人都站在花圃之前,并没有人站到廊檐下避雨,而是十分专注的看着秦浩明。
待冯厚敦离开后,黄宗羲才低声道:“今日始知国朝派兵出战,所谓的方略和赞画,完全是笑话。”
陈明遇笑笑说道:“秦督手中,随时标注着各部最新的驻扎,行军的路线用箭头标识,沿途的水文地理也有标识。
大致的距离,根据步兵、骑兵、炮兵的日常拉练测算很容易,下达的军令是根据实际的情形来,绝不会胡乱指挥。
夜不收和塘马每天都把敌人的最新情报送回来,所以秦督下令,也是有的放矢。”
王夫之由衷的道:“这才是所谓的知已知彼。”
众人一时不再话,都看着秦浩明。
所有人心里隐隐有一种感觉,这个雷电交加的早晨非比寻常,甚至是一个历史的转折。
象黄宗羲和王夫之等文人对这事特别敏感,他们都隐隐想到一,或许千百年后,史书上就如通鉴那样,记录下此时各人的一言一行。
这时院外传来塘马牵马而行的嘈杂声响,双人塘马按军令立刻出发,没有人敢延误片刻,人们听着马匹咴咴的鸣叫声,还有塘马奉命出行的应诺声,开关门的响动,将士们的大声笑和鼓励声……
恍惚间,果真是有一种身处重要节和重要场合的骄傲和自豪夹杂的感觉。
王夫之低声道:“明晚之前,大军必能拿下瓦房店。”
“滑贼落入网中,犹如兽入陷坑,飞鸟入网。”黄宗羲十分兴奋的道:“此役可定辽东乾坤!
秦督的赫赫武功,已经足够名垂青史了!”
王夫之颔首同意:“这倒是事实!”
眼看着总督府的实力越来越强,四处都在扩招兵马,钱财方面听说也是蒸蒸日上。
就连辎重兵也已经要编军了,而且是上万人的超大编制,戚纲一直总领辎兵,现在辎兵最少要编三四个军。
这对很多被门槛挡着路的下级军官来说,转到辎兵去干上一阵子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个团体,真的如朝阳一般,旭日东升,朝气蓬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