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铸新明-第2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百般隐忍后,心里感到非常委屈的他,终于选择奋起一击。
原本以为有朝堂大佬支持,秦浩明又得罪江浙闽粤的大海商,再加上他又不在当地坐镇,这次正是一个大好机会。
哪知总督府这种赤裸裸的特务手段真把他吓到了,一时间对锦衣卫的传闻涌上脑际,这种自己吓自己的事情越发叫人害怕。
李一平已经失去了在陈一山处的镇定,拿着茶杯的手都微微发抖起来。
“咦,这是什么?”很长时间之后,李一平才定下神来,转头一看,顿时又是跳了起来。
在他身后的书桌之上,赫然又是多了一堆物事。
在李一平走近之后,鼻间闻到一股强烈的血腥气,扑面而来。
他战战兢兢的打开布包,忍不住就是“啊”了一声。
一只人的手掌被布包裹着,旁边放着一个铜烟袋。
李一平初时不解其意,只觉害怕。半响过后才想起来,被自己下令躲在外面帮忙联络的家丁李武尔,平时腰间不就是揣着这么一根铜烟锅袋。
现在看来,这手掌想必也就是那个李武尔的了。
李一平仔细搜捡了一遍,并无书信和其余物品,眼前桌上,只有一只手掌和一个锅烟锅。
断掌的切口处相当平整,几乎是相当的平滑,连骨骼处都是一样,惨白的骨骼上还有残留的血珠,看起来真是触目惊心。
李一平几乎稳不住,要拿两手支撑着桌子才能不教自己摔倒在地。
总督府动员的人力和展现出来的情报能力,下手的果决和必要成事的信心,都在眼前这残断的手掌之下表现了出来。
这个时候他才明白过来,自己一向引以为傲的那些本事,无非就是一些机心阴谋和权术勾当,在绝对的力量之下简直就是笑话。
自己以为隐秘和浑然天成,在别人眼中已经是洞若观火。
这事情可不比贪污一些军饷,若是勾结海匪,煽风点火闹出民乱,在查出是他这个左布政使所为,李一平第一时间就会声名俱毁。
任何人都会与他切割,特别是东林党人。
为了掩饰自己,东林党会在第一时间做出最公正严明的姿态,李一平会被逮拿,然后是酷刑而死,绝不会有第二种可能。
想到这里,李一平浑身都被汗水浸透了一样,忍不住瑟瑟发抖。
这时外间的长随可能听到动静,拍门询问道:“老爷,是不是出什么事情了?”
“没有。”李一平哑着嗓子答了一声,接着反问道:“今日有何人来我书房里头?
“只有梅香进来打扫过,小人记得老爷吩咐,不会随意放人进书房来的。”
“哦,那没事了。”
李一平扶着桌子又站了一刻钟,感觉是过去好久,等身体平复之后,他才扶着桌子移过去,慢慢坐下。
死人,李一平见的多了,断臂残肢也不是没见过。,不过,这种事关自己,赤裸裸的拿断肢来威胁自己的事情,他还真是头一回遇到。
“总督府,真是胆大包天!”
哪怕自己是被威胁的一方,李一平也是忍不住赞了一声。
大明的官员是有免死金牌的,一般来说一年被处死的官员一巴掌都数的过来。
被处死有清名的和身在显职的官员,从英宗皇帝过后,只有世宗杀夏言时最为震撼。
除此之后,官员一般也就是被免职或下狱,廷仗是最严重的伤害,但又能带来莫大的好处。
可以说廷仗之后立刻就是名满天下,光是凭着这名声就能走遍天下都受到尊敬和崇拜,所以相当多的文官不惧廷仗,反而如飞蛾扑火,前仆后继。
李一平自当官以后,从未想到会有被威胁性命的一天。
大明不比前朝,除了洪武年间官员性命朝不保夕之外,此后几乎没有什么事会被处死了。
世宗晚年时,海瑞几乎是指着皇帝的鼻子痛骂,结果还不是屁事没有。
文官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和集团,在当时对营救同道是整体的发力,强若世宗皇帝,还不是没有办法随心所欲。
到了天启年间,左光斗等人并非死于皇权,而是死于文官内斗。
魏忠贤身边如果不是楚党浙党齐党那些文官齐聚,凭他提督东厂太监的权势,撑死了欺负一些不入流的小文官,想对付左光斗那种层面的文官也是绝无可能。
李一平从未想到被人以性命相威胁,一旦事到临头,平时的养气功夫当然无用,那种形同实质的压迫感没有经历的人是不会明白的。
在椅中又坐了半天之后,李一平感觉身上衣袍都湿透了,但他也算是镇定下来,前后关窍想了一下,终于下定决心,说道:“来人,备车!”
一力降十会!
当洪迪新和余佑汉看到深夜莅临的李一平,堂堂的从二品大员,正向他们小心翼翼解释着,他们终于明白这个道理。
怪不得秦督胆敢不顾眼下的时局,出兵辽东半岛。
因为他知道,只要他手里掌握着兵权,掌握着大义名分,和天子交好,李一平之流不过跳梁小丑而已!
妄图靠着权谋上下腾挪,施展阴谋诡计,终究落入下乘手段。
唯有堂堂正正,方是人间正道!(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五百四十节 关宁之事
(全本小说网,。)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清晨,锦州城的外海上,此时战舰云集。
卢欣荣和手下站在码头上,远眺着着锦州城,看着正缓缓靠过去的一艘小船,低声道:
“秦督到底什么意思,怎么莫名其妙想和蓟辽总督洪承畴联系,要他们过来干什么?”
话语间,是掩盖不住的豪气。
敢情,他从心里看不起关宁铁骑。
手下眯眼看着离去的小船,猜测道:“或许秦督大人想要来一次狠的!
毕竟,咱们的兵力稍显不足,就是不知道他们敢不敢离开城池,听从大人的安排。”
卢欣荣点点头,目无表情背负双手,走到船舷边的钓竿上,自顾垂钓起来。
与此同时,刚刚起身的蓟辽总督洪承畴起身之后没有立刻洗漱,而是走到庭院之中先打了一套拳。
到了年近花甲之年,洪承畴打的拳已经不复搏击杀人的功用,只是用来强身健体。
一套拳打毕,身子微微出汗,这时从家中带出来的长随仆役走过来,端着木盘,洪承畴用青盐仔细擦洗牙齿,然后漱口,洗脸。
再换上大红色的常服官袍,戴上乌纱帽,便是从一个面目和善的老人变成了威风八面的总督大人。
说是老人,其实洪承畴的面相看着还很年轻,有时候甚至被人误认为是四十出头的中年人。
按大明这时的平均寿命,他的年龄已经远远过了当时人的平均寿命,而他的身体极好,只有鬓角有些许白。
他的身材高大,腰背挺直,不象当时的普通人到了年老之后很容易躬腰驼背。
他的年龄,经历,还有身为内阁大学士兼任蓟辽督师的官职,还有他时刻展现出来的儒雅风范和过人的智慧,这一切都是叫人心服口服。
崇祯十二年初,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领陕西兵东来,与山海关马科、宁远吴三桂两镇合兵。
锦州有松山、杏山、塔山三城,由总兵祖大寿负责,相为犄角。
在洪承畴换上官袍之后就出了后宅,他的督师府邸就在山海关的宁远之内。
宁远城不大,大明历任辽东经略原本是在辽阳或是广宁任职,从崇祯开始,蓟辽总督就只能在宁远办公。
而管辖的地域也就是从整个辽东到只有山海关一隅之地,不为什么,别的都丢给建奴了。
进入签押房坐下不久,外间传来甲叶摩擦的声响,接着一群将领走进房间,在孙承宗案前下拜行礼。
“末将吴三桂见过阁部大人。”
“末将祖宽见过阁部大人。”
“末将曹变蛟见过阁部大人。”
在三人人身侧还有十几个将领,比如辽西将领、祖家的几个兄弟子侄辈也在。
不过他们可没有唱名禀见的资格,在这三个大将行礼之时,其余的将领都只能远远行礼而已。
洪承畴脸上露出笑容,拱了一下手答礼,然后道:“三位请起。”
“谢阁部大人。”
三个个大将一起站直了身子。
在洪承畴的刻意笼络下,三人和洪承畴的关系有些亲近,虽然他们对洪承畴的称呼还是十分官方,但话语中透出亲切。
吴三桂是锦州总兵祖大寿的外甥,祖宽则是他的家将,而曹变蛟是洪承畴的心腹爱将。在蓟辽地域,祖家的势力可谓根深蒂固大树参天。
时至今日,任何一位蓟辽总督若是没有和祖家搞好关系,这个总督绝无可能顺风顺水担任下去。
祖大寿是辽东将门世家,其祖、父辈都是总兵,说起来祖大寿反而官途较为困难。
倒不是祖家势弱,自辽东和辽中多次惨败,李家等辽镇将门世家彻底衰败,而根基在宁远一带的祖家受到的影响十分有限。
祖家的祖先在宁远经营了二百年,其祖父就是镇守宁远的援剿总兵,其父也是辽东副总兵,祖大寿的才干其实在其父祖之上。
祖大寿之所以到了崇祯年间才升到总兵,原因很简单,就是他在几次重要的战事中都有率部逃走的不佳表现。
最要紧的就是在广宁沙岭一役,祖大寿率自己的家丁和亲兵在战场上见势不妙就跑,把六万友军卖的干干净净。
固然他留下来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但一个将领毫无奋战死战之心,只会保留实力,自然也就得不到人的信任和尊重。
然而祖家的实力已经是绕不过去的现实,哪怕是强势如孙承宗,当年也只能选择继续任用祖大寿。
并且摆出了信任和倚重的姿态,对祖家和祖大寿进行怀柔和拉拢。
以孙承宗的身份地位,加上实际处理军政事务的能力,祖大寿对老孙头也算是自内心的尊重。
当然这种尊重还是以利益为先,就象当初孙承宗到辽东时,孙承宗斗跨了王在晋之后才获得了这些军头的尊重和支持。
在局面未明朗之前,祖家和祖大寿不会贸然把宝押在孙承宗这一边。
到如今,当初的选择算是有了回报,以祖大寿屡战屡败,屡败屡逃的经历来说,能被授给总兵一职,已经算是孙承宗一手提拔。
否则的话,没有实绩战功,就算祖家是现在的辽东第一将门,祖大寿仍然只能干他的游击。
随着祖大寿地位的迅速上升,祖氏满门都获封官职。
祖大寿的兄弟祖大乐、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泽远、祖泽沛、祖泽盛、祖泽法、祖泽润、祖可法等,都是上自总兵、下至副将、参将、游击的各级军官,分驻宁远、大凌河、锦州诸城。
为表彰祖氏世代镇辽的功勋,崇祯皇帝即位后,特命于宁远城内敕建祖氏四世镇辽的功德牌坊。
更何况洪承畴的身份如何能和孙承宗相比?
吴三桂见洪承畴心情不错,眼光微微瞥向曹变蛟一眼,上前一步说道:“洪督大人,末将举荐曹大人负责此次运粮任务。”
洪承畴心里微叹一声,但还是转过头对曹变蛟说道;“曹将军,你以为如何?”
“末将一切听洪督大人之命!”
“好。”
洪承畴就是喜欢曹变蛟这种踏实的性格,在辽西诸将中,吴三桂给他的感觉是沉稳有大将之风。
而曹变蛟则是粗鲁和实在,交办事情会很踏实的办好,曹变蛟的优点就是这样,也因此洪承畴能忍受他的粗鲁不文。
“洪督大人!”曹变蛟接着又道:“既然能运粮进去,何不把人撤出来。”
“难。”洪承畴道:“要随时提防建虏大军回救,运粮的同时山中会撤下一些老弱和妇孺,但十余万军民,短短时间想撤下山来再随大军撤回宁远,这何其难也?
而一旦建虏回援发生战事,山上的人短时间内下来多了,又不曾转移走,岂不是拱手送给建虏去屠杀?
若发生此事,就算无人弹劾,老夫也没有脸面呆在督师位子上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五百四十一节 猖狂太甚
(全本小说网,。)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说起来可怜,洪承畴这个蓟辽总督当得相当憋屈。
地盘变小就算了,蓟辽大地随着建奴的渐渐压迫,逐渐对锦州形成包围之势,战略纵深越来越小。
发展到现在,锦州、松山、杏山三城的物资补给,已经要靠关宁铁骑冒险出城运送,方能维持三地的粮饷物资。
故而有吴三桂建议曹变蛟负责运送粮饷之说。
上月中旬,吴三桂就因为运粮,与建奴在杏山附近的夹马山一带发生了一场遭遇战。
吴三桂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出了其高超的战斗技能,他拼命冲杀,与建奴血战,最终以双方互有伤亡收场。
所以洪承畴想从锦州、松山、杏山撤退一些百姓到宁远城,这样可以减轻后勤压力。
但从三地到宁远,中间有山峦阻挡。山道艰险,就算不送粮食专心撤人,十来万人能撤下来多少也是疑问。
而一旦开打,百姓必定是第一时间被抛弃,这是显然易见的事情,就算是洪承畴亲自领兵,军队也不可能冒着被歼灭的危险去保护百姓。
一旦真的发生惨事,那洪承畴就真的只有辞职这一条路可走了。
就在他沉思之时,祖宽和吴三桂互相递了个眼色,祖宽上前一步,躬身道:“洪督大人,近来哨骑已经多次往锦州一带活动,听说建奴控制越来越弱。
末将已经集结了本部兵马,若洪督再能派几员大将配合,打通道路,在虏骑主力回师之前运送物资上山,应该并无太大风险。”
“善!”洪承畴高兴的道:“这事十分要紧,前几日皇上亲自御笔朱批,已经说明此事。”
“可是传言属实?”祖宽大喜过望,确认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