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铁血铸新明 >

第322部分

铁血铸新明-第322部分

小说: 铁血铸新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浩明身着蟒袍玉带,按剑而跪。

    崇祯龙服金冠,挥袖叫起,君臣携手,相视大笑,相交莫逆。

    君明臣贤,映辉日月,震古烁今。

    看到终于露头的秦浩明,最腻歪的当属礼部侍郎钱谦益,他率先发作,当下便指着恶心渗人的京观,对秦浩明冷声问道:

    “秦督大人,不知何人敢行此残暴之举?”

    秦浩明昂然喝道:“辽东鞑子肉,建州蛮夷头。既为天子怒,尽诛作塔楼!”

    崇祯立即捧场,仰头哈哈大笑,龙气十足地指着远处京观,忍着恶心扬声笑道:“秦督武勇,朕心甚慰!”

    内阁大学士张四知指着五千铁骑,继续向秦浩明发难道:“天子亲临,定边军何以不跪?”

    秦浩明得意笑道:“定南军乃天子亲自赐名,天子即是帅,自当军礼行!”

    有心扫朝臣脸的崇祯,立即霸气十足地配合道:“朕以文治国,以武安邦,抚民则为帝王,领兵即为统帅。

    朕入亲军大营,自当废国礼而行军规。

    今见定南军阵列如林,不动如山,杀气滔天,战意盎然,观此强军,朕心甚慰也!”

    群臣终于看出崇祯意图,再也没有人跳出来指三道四,只是默默尾随其后。

    瞧见他们的丑态,秦浩明嚣张的哈哈大笑几声,前行引领。带着装傻充愣的一众大臣,穿过沟壑围墙,来到辽东堪舆的正门之外。

    众人抬眼看去。只见前方被高大的青石墙团团围住,虽不能一窥究竟,可也知是占地广大。

    正门中央一副对联,龙飞凤舞张牙舞爪,一股磅礴大气扑面而来。

    秦浩明挥了挥手。一个女子频频而来,容颜虽非丽色,却是干净清秀,冉冉拜倒口称万岁,声音更是爽利干脆,字正腔圆。

    听见崇祯皇帝叫起,也不踌躇怯懦,挺身而起,对众人笑道:

    “奴婢豆蔻,乃是皇爷和诸位大人的导游,请恕奴婢放肆,斗胆一诉辽东。”

    崇祯皇帝笑着点头,诸臣虽是不屑,却也没有反对,便听豆蔻用动听的声音说道:

    “此为辽东堪舆之所,过此门庭便是辽东全景缩影。那门上一副对联,乃是辽沈全失后,辽南一位死难的士子所作。

    我们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起兵反抗,却兵败被俘,宁死不降,为建奴所杀。

    临刑前留下这副对联,却来不及写下横批。上联是:三千里山河不再,下联是:一百万黎庶难依?”

    看着天子和诸臣唏嘘,豆蔻接着说道:“秦督大人感其忠义,也为祭奠数十万罹难的辽东百姓,便又稍加修改,特意悬挂于此。

    便是问一问我大明的才俊栋梁,孰能无愧抚慰逝去的英灵,直面百万辽东生民。

    上联是:此园虽小,却有三千里山河不再。下联是;辽东虽大,再非一百万黎庶可依?横批乃是:王师何在?”

    崇祯也是第一次观此对联,此时听得豆蔻娓娓道来,唏嘘不语,望着秦浩明无奈摇头苦笑。

    内阁以下诸臣,却是听得面面相觑,望着那对联上的文字,再不觉张牙舞爪,而是一腔碧血孤愤,正冷然向他们质问。

    训练有素的豆蔻默然无声,任由众人肃然静立。

    唯有几许春夏之风,穿过门庭徐徐而来,那低低的呼啸似在呜咽,诉说着辽东的苦难。

    良久,豆蔻打破沉静,引领者天子和诸臣,靠近对联,穿过门庭,那瞬间开阔的园子,便豁然展现在众人面前。

    豆蔻指着园子微笑道:“这里就是辽东,虽是堪舆缩影,但全辽尽在其中。

    第一景便是山海关,西接燕山,东临大海,扼守腹地,北望辽东,是为天下第一关!

    秦督以石为山,以湖为海,以草木为山林,以青石筑雄城,尽现辽东全景。

    出山海关入辽,西面是辽阔的草原,东面是浩瀚的大海,北面是建州的黑山白水,东北是藩国朝鲜。

    皇爷,诸位大臣,请随奴婢而行,奴婢为贵人们解说辽东!”

    ps:感谢书友爻释、吃清屎的叫兽延虫年打赏,铭感盛情,故土难离敬上!(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六百三十一节 彼其娘之

    (全本小说网,。)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一众官员缓缓尾随在后,豆蔻头前引路,一边指点地形,一边细数历史。

    领着众人出山海关,过辽西走廊,经广宁右屯向东,下辽南,走辽右,观朝鲜,看铁山,上辽沈,入建州,最后停在瓦房店。

    豆蔻神色肃然道:“适才奴婢介绍了辽东全景,还有各处的山川地理,以及自蒙元以来的辽东变迁,下面便细说辽东会战!”

    经过多日的培训,又经过数次模拟,出身青楼的才女豆蔻并不怯场,大大方方为崇祯和百官讲起了辽东战纪。

    豆蔻娓娓道来,言词清楚,语速和缓,既不偏颇,也不篡改。

    准确的时间统计,精准的事件节点,详尽的山川地理,完整的人物言行,绝不增删改动,绝不先入为主,绝不因势利导,绝不点评批判。

    唯有真实,只有真实,虽然让人羞惭,虽然叫人心痛,却经得住任何人的考证质疑。

    万历四十六年的萨尔浒会战,从七大恨到抚顺,从四路反攻到一路敌兵,从血流成河的萨尔浒到困守辽沈的溃兵。

    众人默默盯着堪舆上的瓦房店,仿佛奴酋仍然屹立在数万魂魄之中,猖狂地发出“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嘲讽。

    大多数朝臣都经历了当年的辽沈会战,此时羞愧地听着自己当初可笑的言辞,不由皆低头无语。

    唯有豆蔻最后一句轻轻飘来:“辽沈会战之后,我大明只有关宁防线,再无辽东。”

    崇祯皇帝冷哼一声负手前行,领着无地自容的众臣走向辽西大地,一时间气氛沉重,寂静无声。

    豆蔻偷偷瞥了一眼秦浩明,见他点头微笑,便继续细语轻声,接着讲起了辽东会战。

    一个时辰的时间,崇祯和群臣随着豆蔻,踏遍千里大地,再历辽东硝烟,重温了将近十三年的风风雨雨。

    豆蔻以时间为顺序,以堪舆为画板,以语言为墨笔,条理分明、客观公正、无可争辩、详尽真实地再现了辽东几次会战。

    将满朝重臣一巴掌打翻在地,再无颜面。

    豆蔻结束讲解的时候,众人不由随之再回山海关,豆蔻指着门庭内侧对联说道:“那是秦督手书的对联。

    上联是:始于抚顺,终于山海,辽东不再,尽失辽东。下联是:庸臣误国,草民撑天,定南之后,谁可定边。

    横批是:定南军威武!”

    朝中百官愕然而视,崇祯微笑不语,而闽粤总督秦浩明傲然而立,冷然看着愤愤不平的诸臣,一副有本事咬我的嚣张神情。

    秦浩明嘿嘿冷笑腹诽,老子不和你们吵,老子也不和你们争,老子就拿真实打你们的脸。

    今天是当面扇你们的耳光,从明天开始老子就煽动民意,携万民之怒,堂而皇之地扇你们耳光。

    你们又能把老子怎么样?

    东林党人,从内阁以下,都不由脸色灰败,恨恨地瞪着秦浩明,若不是这个小人强军在手,说不定就要一哄而上,先咬死这个奸佞再说。

    他们发现,从一开始,秦浩明便考虑得足够充分。

    原本,早在豆蔻一开始讲解,诸臣就已经明白了秦浩明的手段。

    他们一边悉心聆听,一边搜集秦浩明造谣诬陷或者谎报军功的把柄。

    只要有一部分,哪怕只有一点点,东林都能操纵强大的舆论,将秦浩明的反击消灭于无形。

    可是没有,没有污蔑,没有造谣,没有篡改,没有不实。

    秦浩明居然完完全全,真真实实地将辽东决战的波澜壮阔、风起云涌,一点一滴地展现在众人面前。

    从今天开始,内阁以下,衮衮诸公,东林君子,便皆是罪人。

    而明天呢,想必从明天开始,就是他裹挟民意,大举反攻的开始。

    东林大臣皆目视张四知,眼光中流露的意思似乎是,谁让你是帝师呢?

    张四知苦笑一声,出前对崇祯皇帝拱手说道:“皇上,观此辽东堪舆,再听辽东决战,诸臣皆有自省,终体会得皇上苦心矣。

    秦督大才,此堪舆实乃国之重器也,老臣自然极其佩服。

    只是微臣担心,将此堪舆公示于众,若让建奴细作得之,岂不有资敌之嫌?”

    崇祯皇帝听见张四知如此说,心里冷然一笑,回头答道:“爱卿岂不知,建奴吞并全辽,山川地形皆在其心,又岂在乎一堪舆?”

    张四知立即无言,回头对诸臣苦笑摇头。

    是啊,辽东都在人家手里,想知道什么不会自己去看,还需要千辛万苦,费尽心力偷你一副堪舆吗?

    钱谦益见张四知无功而返,便上前拱手说道:

    “皇上,朝廷定策辽东,虽有若干疏漏,可若白于天下,天子中枢,六部九卿自此威信扫地,朝廷体统何在?”

    崇祯浩然之气十足,对群臣大义凛然道:“君子自省,事无不可对人言!”

    彼其娘之!

    崇祯若不是顾忌自己身份,早就破口大骂。

    你们要脸面,朕就不要脸面?

    但有天灾人祸或是天相异端,朝臣总是逼着他下罪己诏。仿佛是他得罪上天,让国民受此无妄之灾。

    现在,也该你们尝尝此中滋味。

    群臣闻听,一个个想吐,这么耳熟的借口,他们用了无数次,皆无往而不利。

    想不到今日竟从皇上口中说出来,还说得如此义正言辞。让他们无以反驳。

    陈新甲眼见同僚束手,不由苦笑一声。上前劝道:“皇上,臣以为朝廷机密,不可轻示与众,百姓惶恐,若再起民变,反而不美。”

    崇祯闻听,立即浑身散发着圣人的光环,对陈新甲高声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你可是想愚民不成?”

    陈新甲面红耳赤退下,群臣晕头转向地看着崇祯皇上,仿佛不在认识他一般。

    过去的崇祯皇帝,非常好脸面,万事讲究朝廷法度。为此,群臣没少在此事做文章,无往而不利。

    现在,崇祯皇帝的改变如此大。这让许多文臣心里有些酸涩。

    崇祯皇帝,似乎不太好糊弄了。

    ps:感谢书友得闲嚟睇书、吃清屎的叫兽延虫年打赏,故土难离敬上!(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六百三十二节 改造朝臣

    (全本小说网,。)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心情大好崇祯皇帝扫了一眼拱手坏笑的秦浩明,高声问道:“秦爱卿,除了辽东堪舆和决战,就没有别的安排了吗?”

    秦浩明连忙躬身笑道:“启禀皇上,有。”

    听见秦浩明说有,群臣一个哆嗦,便纷纷抬头怒视而去,却见秦浩明随意地挥挥手,豆蔻再次上前施礼,请天子和诸臣前行。

    群臣纷纷不知所措,崇祯摆着明君的架子,扫了一眼秦浩明便昂然而行,王承恩紧随其后。

    张四知黯然长叹,领着群臣迤逦而行。

    崇祯阔步向前,回头偷瞥了一眼身后,然后悄悄地对秦浩明低声笑道:“哈哈,大功告成!

    自朕登基以来。以今日最为畅快,可算出了心中一口恶气。”

    王承恩凑趣笑道:“皇爷,老奴今日也觉扬眉吐气。

    平日里瞧着他们猖狂得意,仿佛除了他们,这天下人皆是奸佞小人,想不到居然也有今天?”

    秦浩明摇头笑道:“皇上,王公公,你们真觉得他们疼吗,微臣看还差得远!”

    崇祯笑道:“你一向是不死不休,可是要用那演武场和大决战?”

    秦浩明摇头坏笑道:“那演武场和决战大剧,乃是为百姓准备,即便这些名臣大员瞧了不爽,也难让他们心痛。

    皇上,豆蔻的介绍虽然扫了他们的面子,可是除了聊聊十余人被指名道姓,其他皆以内阁、兵部及有司衙门称呼。

    如此以职司代称,最多丢脸,岂能让他们疼入骨髓?”

    崇祯一听,急忙一脸惶急说道:“爱卿,适可而止,难道还背着朕准备了什么恶毒手段?”

    秦浩明对王承恩拱了拱手,然后对崇祯笑道:“此事多亏王公公相助!

    臣在堪舆、演武场相隔的墙面上,特意弄了一块儿展示区,将诸臣关于辽东战事的策论和奏疏,皆一一抄录其上,并罗列其官职名字,任百姓一观也。”

    崇祯皇帝一愣,好奇问道:“是什么样的奏疏?”

    未等秦浩明回答,王承恩急忙说道:“启禀皇爷,要求是秦督提的,事情是老奴做的。

    老奴从司礼监挑了又挑,捡了又捡,从万历四十六年辽东惊变开始,至去岁建奴寇边之后。

    无论内阁六部,还是中央地方名臣,凡东林党人论策谏言辽东战事的奏疏,老奴悉数翻出,命人抄录之后,交秦督张贴其上。”

    崇祯眨了眨眼睛,之后恍然大悟,低声浅笑道:“想来皆是谬论和荒唐之言!

    也好,这样他们今后发言当会谨慎许多,必不敢肆无忌惮胡言乱语。”

    王承恩笑道:“秦督还怕百姓看不明白,不仅用白话翻译,一并张贴。

    还让那个什么导游一一背熟,以便为百姓讲解清楚。”

    这下崇祯再也笑不出来,蹙着眉头说道:“爱卿这哪里是打人耳光,明明是扒人衣裤,这……

    爱卿,出出气就完了,何必不留余地,朕听了都有些不忍。”

    秦浩明肃然道:“皇上以为微臣只是为了出一口气么?”

    崇祯长叹一声,默然不语。

    崇祯忧愁什么,秦浩明自然清楚,可他依旧冷然说道:“辱及天子和百战的勇士,微臣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可是除了报仇泄恨,微臣此举为得乃是皇上和大明的江山社稷。”

    崇祯眉头跳动,若有所悟。

    秦浩明沉声说道:“当初全辽尽失,究其原因,虽不能说全是东林之过,可其罪也难恕。

    只是即便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