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铸新明-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大西军将领刘进忠叛变,投降了南下的建奴统帅豪格。
建奴以刘进忠为向导,带领他们进入川北。
164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豪格派护军统领鳌拜等将领,分率八旗护军轻装疾进,出其不意,对张献忠发起突然袭击。
二十七日晨,建奴隔太阳溪与张献忠的部队相遇。
面对这意外的突然来袭,张献忠临急应战,指挥军队马步兵分两面抗击建奴。
这时,敌酋统帅豪格率大军继至,遣参领格布库等向张献忠军右翼进攻,都统准塔攻击左翼。
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建奴将领格布库等被张献忠的部队击毙,而张献忠部队也遭到了惨重的损失。
战斗中,刘进忠为清将指点说:“此八大王也。”清将急发暗箭射之,张献忠不幸中箭身亡,时年仅四十岁。
张献忠死后,他的部将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冯双礼等率领部队向贵州方向转移。
后与南明联合,共同抗击建奴,转战在西南各省的广大地区,坚持了近二十年,直到建奴的康麻子初年。
至于建奴污蔑张献忠屠川事情,秦浩明则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那是历史已经被建奴纂改的缘故。
1646年,即建奴入关后第三年,建奴宣布张献忠已被战死,宣称四川平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建奴真正平定四川是在十三年后的1659年攻陷渝城(重庆),张献忠死后十三年,建奴才平定四川。
也就是说在这十三年中,清军在和谁作战?
可想而知而是四川人民和建奴展开了殊死搏斗,造成大量人口锐减的时间应该是建奴入川时期。
假如张献忠真如建奴所宣传的那样,“是一个疯狂的杀人魔王。四川交通可达的人烟稠密之处,差不多被他杀绝”。
那么,几乎没有人烟的四川,何能抵抗十多年?
已经到了“弥望千里,绝无人烟”的地步,又何需建奴花费十多年时间去平定?
因此,对四川人民的这种顽强不屈的抵抗,建奴采取了彻底屠杀的办法作为报复。
即不论是“张贼”,还是无辜的平民,一律斩杀。这种残忍的镇压方式,在四川竟然持续了很长时间。
为了隐瞒真相,建奴把他们自己干的这些大屠杀全部栽赃给张献忠。
当然,不可否认张献忠在四川时,手上也沾满了鲜血,但绝对没有像建奴征服全中国后所宣传的那样,四川人都是被他杀光。
“此事朝堂早有定论,如果反复,岂不失信于叛军,有损大明威严,今后何人敢降?”
临了,卢象升一脸严肃摇头直呼不妥。
呼——
秦浩明长长松了口气,自己也说不清楚不知什么心情。
难道这就是后世大家喜欢大明的原因,正气大明吗?
有底线!有坚持!有原则!
可惜在乱世中有些不符时局发展需要,最终断送大明国祚。
罢了,现在自己人轻言微,左右不了事件走向,总不能无端告诉卢象升,张献忠、李自成等叛贼终将把崇祯逼死煤山?
那样估计他们没事,自己小命首先不保矣,还是发展自身实力才是王道。
大明需要革除的弊病和毒瘤很多,就让自己来做清道夫吧!
“是小子思虑不周,想当然尔,请卢督恕罪!”
秦浩明不欲解释也没法解释,索性直接承认错误。
“或许你有你的道理和担忧,但朝廷自有他的脸面和法度,否则就无可行事,坏了规矩。
不过,本督倒是可以建议朝廷收回部分兵权,四万大军是个不小的隐患。若是张献忠受到李逆的鼓动,再次反叛也有可能,不可不虑。”
卢象升手抚长须,若有所思。
“卢督英明,小子佩服!”
总算有些收获,如果此事得以重视,或许今后反叛的规模会小许多。那样对大明的伤害无疑也会减少。
秦浩明暗自高兴,马屁立马送上。
“还有你,今后要适应自己的身份自称末将或本将军。不要左一个小子,右一口小生,在本督面前尚可,外间同僚则有损自身威望。”
卢象升谆谆教诲,怕他少年心性,年纪尚小,一时没有转换过来。
“多谢卢督提点,末将遵命!”
秦浩明右手抚胸,蔚然行礼。
“哈哈……”卢象升手指点点开怀大笑,继而想到什么,眉头一皱开口说道:
“先挑选两千善于骑马的将士们,年后出发。之后归你节制,本督会自行上报兵部。
大同可是边关险地,氏族大家皆是彪悍,若是没有精兵帮助,你怕是站不住脚。
这些年,虎总兵也不比从前,军事多有懈怠,怕是有吃部分空饷。
若是要临时募兵,一则费时耗力,二则朝廷也未必有粮饷支付,切莫想简单了。”
卢象升说完,面色沉重长长的叹口气。
他这还是说得客气,卫所兵早已不堪使用,虎大威虽有赖于他一手提携,但毕竟已成长为边关重镇总兵,不好苛责。
况且整个大明风气如此,多用空饷养亲兵部曲,已经蔚然成风。
如果秦浩明指望靠着当地卫所兵想和晋商斗,定然风险甚多。(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四十六节 组建队伍
(全本小说网,。)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末将谢过卢督鼎力支持,铭感盛情,必不辜负厚望!”
秦浩明想不到卢象升如此关爱与己,出手就是两千兵马相赠,心怀激荡,忍不住想仰天长啸一番。
要知道,天雄军是大明最能打的三支部队之一。
他们基本上都是跟随卢象升好几年,南征北战,优胜劣汰去芜存菁,从成军伊始,便作为崇祯的救火队使用。
他们最辉煌的战绩是高迎祥攻击西安,两千的天雄军击败高迎祥上万的重甲骑兵。用强弩杀死重甲骑兵千余人,天雄军将三万余人击溃,追出五十里。
天雄军也因此声威远播,奠定强军风范。
就是自己跟建奴的几场大战,如果不是天雄军,即使有自己的筹谋布置,战略得当。可如果换成其他战斗力弱点的部队,绝没有这样的煊赫战果。
如此一来,有他们相助,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无疑是事半功倍。
不同于热兵器年代,冷兵器时期,一个将士的训练至少要两年以上方可成军。
不说别的,单是军规、列阵、训练等,没有半年时间绝对无法完成。再加上新兵和老兵、上过战场和没上过战场、见血与否,其间区别甚大。
而天雄军将士大战小战不断,哪一个不是杀人如麻,尸山血海滚趟过来?
另外,跟历史不同,如今卢象升并没有战死,那么他十有八九还会继续担任宣府总督或者入主兵部。
可以预见,今后他将是自己的最大保护伞。
自己当日一腔热血,誓死想拯救卢象升,哪里想到今日收获如此丰厚?
“无需谢之!以你之才学,如锥处囊中,纵使一时蒙蔽,但定能脱颖而出。
说起来亦是老夫福气,提携后进,与有荣焉。”
卢象升感慨万千,犹记当时秦浩明在族弟卢伯玉的带领下,远赴千山万水,不辞辛劳风险,忠心国事。
自己为他诚心所感动,诚然以当日自身处境,也未尝有死马当活马医,遂拨付三千兵马与他。
不意造成今日之结果,亦是他未曾敢想。
他日之因,种今日之果。人生际遇之神奇,概莫于此!
秦浩明喜滋滋的接过调兵函文和信物,行礼拜别卢象升,自顾在董长青和余佑汉的陪同下到军营亲自挑选精兵强将。
他可没跟卢象升有丝毫客气,基本上挑选的将士据是军中精锐。
只不过他没有一点身为大明将领的觉悟,好像小旗百户之类的基层军官将领有点多,也不知道他以后如何安置?
其实委实怪不得他如此,卢象升的天雄军中,多以童生秀才等识字的士子担任基层军官,这让他欣喜若狂。
要知道,在其它大明军队中,鲜有士子愿意投身军旅。
而只有卢象升采用募兵制,粮饷较为丰厚。宣大又是边关苦寒之地,谋生不易,才有许多童生参加天雄军,做起马上封侯的憧憬。
“好!人如龙,马如虎,上山可搏狮,入水可擒蛟,其势如泰山!
诸位皆是我大明汉家好儿郎!不愧为天下第一强军!百战精锐!本将以尔等为豪!”
秦浩明望着自己精心挑选出来的天雄军将士,站成五个整齐的方阵,铺天盖地的杀气弥漫着校场,不由心怀大慰。
站在高高的点将台,他口里的赞美之词不吝夸奖,说得众将士热血澎湃心潮滚滚。
秦将军善谋多断,带领他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且自身伤亡较小,让他们甚为佩服并且愿意追随。
军中有人亲切的叫他秀才将军。意思是说他仗打得巧,善于用谋。
而卢象升虽也是他们敬爱的文人将领,但自身性格刚烈,打仗总是身先士卒,一往无前大开大合。
虽然都是胜仗,但结果往往也很惨烈,令天雄军损失颇大。
两相相较,众将士自然希望生命能更有保障。再说,秦将军不也是卢督手下吗,又有什么区别?
秦浩明在开了几张目前来讲的口头支票后,无非就是升官发财,今后福利多多等,当场就把两千人的队伍分成两队,分别由董长青和余佑汉两人各领一军。
并且私自把二者的副千户提升为千户,伤势初愈的赵大友百户提拔为副千户,辅佐余佑汉。
再将亲兵队伍中和董长青一贯交好的小旗碾子提拔为副千户,让他们相互配合。当场,这个腿微微有点瘸的威猛汉子,留下激动的泪水。
不过这一切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只是他私自指定而已。一切手续都没有,唯独在他的队伍里有效。
在秦浩明眼里看来,大明的官场法则就是用来践踏的,他有自己的行事准则。
事后亲兵汇报时,卢象升只是微微一笑,并未横加干预。
当天是传统的新春佳节,秦浩明匆匆让人把将士们的姓名、籍贯、特长等记录下来,便宣布解散,以便欢度难得的战时节日。
赵县位于河北平原,光热充足,一年四季分明,春秋两季时间短,夏冬两季时间长。
而昨日的大雨将赵县的天空洗刷得分外妖娆,落日的斜阳更是让人感到微有春意。
只不过这美丽的风景秦浩明却无暇欣赏,叫住步履匆匆刚刚上任的董千户,利用见缝插针的时间,说要和后者谈谈。
找了军营一个静怡的角落,秦浩明不顾形象找了一个不太干净的石墩子坐下,并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董长青一头雾水找了另一个石墩子坐下,眼里俱是疑惑,不明白再有小半时辰就要开饭欢度春节了,秦浩明还有什么重要事情交待。
不过他向来沉稳,倒是耐得住性子,没有开口相询。
“董千户,带兵的过程中留意一下特殊人才,我想让你组建一个特别的部门。”
董长青沉稳的性子让秦浩明暗自点头,觉得他或许能够胜任自己心中的特殊部门。
“特殊人才?组建特别部门?”
董长青口里无意识重复了一句,满脑都是问号,旋即发现不妥,憨厚的笑了笑,“秦将军但请吩咐,长青一定照办不误。”(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四十七节 血腥暗卫
(全本小说网,。)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话到嘴边,秦浩明反而有些犹豫踟躇,不知眼前和自己年岁相仿的年轻人能否承担如此重责?
一抹如血残阳,消弭于暮色,光线顿时有些暗淡。
一瞬间,秦浩明若有所悟。
大明就像落日的残阳,虽心有不甘,但终要落幕,强行为之反而是逆天而行。
就像人才的使用也亦是如此,一味追求阅历丰富的中年或老者,却未免失之锐气,显得思前顾后,缩手缩脚。
董长青乃将门之后,却因世道蒙尘,从锦衣玉食而至困顿不堪。之后在自己的帮助下起而复始,可谓饱尝人间冷暖,心路历程想必迥异常人。
想到这里,秦浩明展颜一笑,指了指自己的脑门,缓缓开口说道:“此事无法照办,需要大悟性方可。”
董长青蓦然一愣,心里一动,继而大喜,坐姿更端正,胸膛不禁微微挺起。
秦浩明多谋善断的形象早已深入他心,何曾有如此难以决断的事情?
如果是小事,依他性格早就开口直言。断然不至于避开众人,临了又犹而不决。若不是所图甚大,就是顾虑重重,抑或……
“请秦将军放心,不论何等艰难之事尽管明言。长青承蒙不弃,于落难时得其援手解救,跟随将军身旁,待之以兄弟亲人。
亦有幸亲眼目睹将军丰功伟绩昭焕今古,故而在余心中,不知有君父,只有将军。
长青此生别无想法,惟愿做将军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刀,劈棘斩刺,护卫将军,纵死无悔。”
秦浩明闻言摇摇头洒然一笑,自己婆婆妈妈想得太多,让董长青误会矣!
可瞧见他一脸庄严慎重的神情,心中渐渐浮起一丝明悟。
许是到这个时代不久的缘故,自己还存在一些普世的价值观,却忽略了时代的特性。
但不论如何,忠诚不都是任何时代所推崇提倡吗?
包括自己原本考虑好友余佑汉,还不是因为是发小,内心隐约觉得他更可靠的原因吗?
只不过他太过方正忠义,不懂圆滑,变通少了一些,才就此作罢。
而董长青平常虽然默言少语,然心思细腻缜密,当然更适合。
“很好!吾心甚慰!”
想明其中厉害关系,秦浩明也不矫情,站起身右手搭在董长青左肩沉声说道:
“吾想组建暗卫,其宗旨是:隐匿无形,诛凶除奸,卫华护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