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国赵为王 >

第151部分

战国赵为王-第151部分

小说: 战国赵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王稽却是在a公司效力的时候直接就偷窃了a公司的商业机密,然后拿去a公司的竞争对手那里求职,这种做法显然十分严重的违反了职业道德,因此也被别人所不齿。

    但虽然说看是很看不惯王稽这个家伙,可是乐乘心中非常清楚,赵丹可是亲自下过命令,让廉颇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住王稽性命的。

    正所谓王命大于一切,作为赵丹的忠实臣子和廉颇的得力助手,即便再看不惯王稽这个家伙,乐乘也会尽心尽力的保住王稽的性命。

    看着王稽被抬走之后,乐乘又将目光转向了面前的赵括:“汝连日奔波,想必也是疲惫已极,便先去歇息罢。”

    乐乘和赵括父亲赵奢的关系其实是很不错的,因此即便是赵括打了败仗,但是乐乘对于赵括的态度也仍旧颇为温和。

    赵括挠了挠头,神情之中似乎有些忸怩,过了片刻才道:“不知将军何时进军安邑?”

    乐乘一看赵括的模样,马上就明白过来:“汝这是还想着复仇?”

    “正是!”赵括带着满脸的不爽说道:“此番失败,括铭记五内,若不报此仇,又以何面目去面对大王!”

    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对这样的失败无动于衷,像赵括这样血气方刚,满脑子都是建功立业追随自家老爹脚步的年轻人更是如此。

    乐乘见状忍不住失笑,随后重重的拍了拍赵括的肩膀,正色道:“赵括听令!”

    赵括下意识的挺直了身体,大声道:“赵括在!”

    乐乘板起了脸,用十分严肃的语气说道:“本将军命汝立刻率麾下士兵扎营歇息,然后等待本将军的命令!”

    赵括一听这话就急了,正想开口说些什么,但却被乐乘严厉无比的目光给瞪了回去。

    “赵括,汝还想抗命不成?”

    赵括不情不愿的摇了摇头,说话的语气极为勉强:“括不敢。”

    “很好。”乐乘道:“既如此,那汝还不快去?”

    赵括呆立半晌,最终还是无奈的转过了身子,朝着山丘之下走去。

    乐乘看着赵括离去的身影,忍不住轻轻的摇了摇头,心道:“年轻人果然还是沉不住气啊,即便是报仇,又何须急于一时?”

    由于赵括的失败,乐乘也不打算继续前进了。

    毕竟现在安邑大营那边的秦军可是数倍于乐乘,而且乐乘也不清楚秦国会不会又从关中方面派来援兵,在没有眼线和情报的情况下孤军深入,那可是兵家大忌啊。

    因此在一番权衡之后,乐乘便干脆直接在曲沃城外安营扎寨,等待着身后的三晋联军主力到来。

 第二百九十章 这一次,寡人打算和秦王稷来一次以史为镜(第二更)

    公元前258年1月3日,邯郸宫城龙台。

    这一天,赵国的几名重臣们齐聚一堂,召开了一场军事会议。

    赵丹坐在上首王座对着陪侍在旁的缪贤说道:“缪卿,有钱来介绍一下如今的情况吧。”

    廖贤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在河东郡方面,廉颇大将军所率领的三晋联军主力已经全数进入河东郡之中,其中先头部队已抵达了曲沃城下,将曲沃城完全包围。根据情报,曲沃城之中不过只有三千秦军守卫,攻克曲沃城当是近日之事。”

    繆贤这句话一说出口,在场的几名赵国重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均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赵胜忍不住开口说道:“这似乎与原先所制定的计划不符啊。”

    在场的都是赵国的核心高层,因此对于赵括和乐乘两人的那个里应外合的计划,都是心知肚明的。

    好好的里应外合掌控安邑大营,怎么就变成了攻击曲沃了?这剧本不对吧。

    繆贤开口解释道:“因候的属下插手,赵括掌控安邑大营的行动已宣告失败,如今安邑大营重新落入了秦国人的掌控之中。”

    “候?”赵胜脸色一变,欲言又止,显然对于这个名字颇为忌惮。

    在赵胜之后开口的是内史虞信:“既然赵括已然失败,那么先前的计划想必就要做出变动了,不知廉颇大将军可有何计划传回?”

    廖贤答道:“根据廉颇大将军回信之中所言,大将军准备先攻曲沃随后西进直取安邑,彻底将秦人逐出河东郡之地。”

    廉颇这个计划说起来其实非常的简单,那就是一路平推,用最为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态势,将秦国人给全部打出去。

    一个非常符合廉颇一直以来用兵习惯的计划。

    在场的赵国大臣们基本都是廉颇的老同僚了,因此听到了廉颇这个计划之后倒也并没有什么人说出反对的意见。

    倒是司寇赵豹有些担心的说道:“若是正面攻击秦军,恐我军将士伤亡惨重啊。”

    赵国的人口短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长平一战中受损的并不只有秦国,赵国同样也损失大量青壮,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更是久经战阵的精锐老兵。

    如果不是在获胜之后赵国从上党郡之中获得了一定的人口补充,赵国的这一场长平之战实际上也就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兵员数量本身就是战争潜力的一种,赵国的高层们对于这一点当然也是非常重视的。

    赵丹微笑道:“平阳君不必多虑,以寡人看来,这河东郡一战,廉颇上将军应该不会让寡人失望,只要拿下了河东郡,暂时来说对于兵源数量的需求就没有那么大了。”

    在赵丹来看,短时间内连续吞下上党郡和河东郡之后,赵国就要暂时停止对外扩张,来将这两郡之地好好的消化一下,这段消化的时间足够赵国的新一代兵源成长起来了。

    只见赵豹摇了摇头说道:“大王有所不知,臣所虑者并非如此。大王已经答应了出征的将士们,若是夺得河东郡之后,便将以河东郡的土地作为封赏。若是如此,那么原本河东郡之中的那些秦人又该何去何从?”

    赵豹显然误会了赵丹的意思,以为赵丹是想要从河东郡的秦国原住民之中征召兵力。

    “秦人?”赵丹微微一笑,看上去十分胸有成竹的对着赵豹说道:“平阳君有所不知,寡人欲在河东郡之中行秦王稷当年之事。”

    “秦王稷之事?”在场的赵国大臣们先是楞了一下,随后很快就回过神来。

    《史记·秦本纪》之中曾经记载道:“魏献安邑,秦出其人,募徙河东赐爵,赦罪人而迁之。”

    当时魏国由于实在是抵挡不住秦国的连续攻击,因此被迫将安邑以及附近的几百里河东地都献给了秦国。

    而在获得这片土地之后,秦王稷就将这片土地之中的魏国子民全部赶走,不让他们继续居住在河东郡之中,然后再从秦国的关中本土将大量秦国士卒因功劳所获的土地封在在河东郡之中,让这些秦国的有功将士成为河东郡的地主。

    除此之外,秦王稷还迁徙了大量秦国的罪犯来充实河东郡的人口。

    经过了秦王稷的这一番施为以及秦国之数十年以来对河东郡的苦心经营之下,如今的河东郡可以说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秦国土地,而并不像东南两郡之中那般仍旧是楚国人为主。

    这就是为何楚军进入东南两郡之后楚国原住民群起造反拥护楚军,而如今三晋联军进入河东郡却没有任何河东郡原住民起兵拥护联军的原因。

    不得不说,秦王稷这个政策看上去似乎还挺成功的。

    既然这已经被证明了是一个成功的政策,那么赵丹当然也就不介意来一次“以史为镜”。

    等到赵国攻占了河东郡之后,赵丹同样也会将河东郡之中的秦国居民全部从原先的土地上迁走,然后再将这些土地全部赏赐给赵国这一次战斗中获得功劳的将士们,再把赵国的罪人们也迁徙到这里充实人口。

    如此一来的话,只要赵国能够和秦国一样把河东郡经营上个三四十年,河东郡就会从老秦人的地盘变成了燕赵男儿的根据地,从而彻底同化成为赵国的一部分。

    在场的赵国诸位大臣们听到了赵丹的这番话之后,心中对于赵丹的佩服不由得更加增添了几分。

    大王果然不亏是大王,在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时候,就已经谋划好了一切!

    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不用多说,自然是一番让赵丹爽得不得了的马屁和吹捧。

    但是等到了马屁结束之后,仍然有人很快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赵豹开口说道:“大王若是将河东郡中秦人全部驱赶回秦国,那么兵员的补充恐怕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很显然,赵豹还是没有放弃用河东郡秦人补充兵源的打算。

    赵丹神秘的一笑:“寡人虽然说了要将河东郡之中的秦人迁走,但是可没有说过要把他们迁回秦国啊。”

    赵豹看上去显然有些懵了:“所以大王的意思是……”

    不仅仅是赵豹,其他几名赵国大臣看起来显然也颇为不解。

    赵丹不急不忙的开口说道:“这一次寡人虽然的确打算效仿秦王稷当年之事,但是却并不是全然照搬秦王稷之所为。”

    毕竟以史为镜归以史为镜,但是生搬硬套那也不可能,针对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才是真的。

    后世有一句话对此总结的很好,那就是“走中国特色的xxxx道路。”

    这句话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

    赵丹现在就是要走“有赵国特色的河东郡融合之路”。

    在赵丹看来,秦王稷当时的行为其实是有一种时代的局限性在里面的。

    从秦王稷的角度来说,当时那些魏国河东郡的魏人不但对魏国忠心耿耿,而且养着还浪费粮食,留着又浪费土地,干脆直接赶走算求,还能够凭空让魏国增加大量负担,可以说是一石几鸟的好政策。

    但是从赵丹来说,如果占领了河东郡的话,居住在那里的秦国人口的确会迁走,但却不会全部赶回秦国,回到秦国的只有那些完全没有价值的老人。

    为啥?因为赵国的高炉项目,已经在赵丹的授意下悄悄的启动了。

    高炉项目的启动,就象征着赵国攀科技之旅的开始。

    只要赵国的科技一攀起来,那么密集型产业的出现就是必然,随之所产生的就是对大量脱产劳动力的需求。

    密集型产业的工人,其实是饱受压榨的,尤其是这个产业刚刚出现的时候更是如此。

    在赵丹的记忆之中,后世的工人们可是被压榨了几百年时间,才勉强有了一些权力呢。

    既然是这么艰苦、这么被压榨的事情,让赵国的子民们去做显然就是不太合适的。

    所以这就是这些秦国河东郡的子民们派上用场的时候了。

 第二百九十一章 是时候准备出兵燕国了(第一更)

    赵丹并不打算立刻就将这些心中的想法告诉面前的赵国大臣们。

    虽然说这些赵国大臣们一个个也都算得上是如今这个世界的顶尖人才了,但是毕竟时代的局限性在这里,空口白牙的想要让这些赵国大臣们相信赵丹的话,那无疑过于天真。

    甚至赵丹的心中怀疑如果自己真的把脑海之中后世的那种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景象说出来,会不会被这些赵国大臣们觉得自己是失心疯了。

    有些时候过于超前的东西还是不应该提前描绘出来,而是应该等到让这些赵国的大臣们去亲眼见证之后,才会更加的让他们容易接受一些。

    这就好像在1900年的时候,如果有人去告诉一个地球人说,未来有一天生活在地球之中的人只要用一个稀奇古怪的长方形玻璃式样的东西按上几个号码就能够和几万里之外的人通话,那么来自1900年的地球人一定会觉得这个人脑子不正常。

    除此之外,新的东西总是会对旧势力构成挑战,从而导致旧势力的反扑。

    哥白尼才提出日心说的时候被烧死,伽利略被罗马宗教裁判所判处终身监禁,布鲁诺因为反对宗教神学而被处以火刑。

    当封建地主阶级出现的时候,遭到奴隶主贵族的强烈反对。

    资产阶级刚刚出现的时候,也同样是遭到了封建地主们的血腥镇压。

    和在赵丹穿越之前的20多年前,更加先进的红色阵营刚刚在地球上遭遇一次最大的挫败,红色阵营的领头羊苏联在以美帝为首的资产阶级国家围攻下分崩瓦解,整个欧洲完全被资产阶级反攻占领,仅仅留下赵丹的母国,那个东方大国苦苦支撑,并遭遇了无数的不公平对待。

    随着生产力的不停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必然会取代旧的生产关系,但是在这新旧生产关系的替换期间可并不是美好和谐十分融洽的,而是充满了血腥和残酷,是一场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妥协的、你死我活的漫长斗争。

    如今的春秋战国时代的华夏大地实际上还处于奴隶主贵族的最后时期,山东六国或多或少都残留着奴隶主贵族的影响,只有在商鞅变法后新兴的秦国才是封建军功地主阶级的代表。

    正是因为秦国代表的封建军功地主阶级这种新的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所以秦国才能够从一个位于偏僻西陲,被中原诸国认为是蛮子的国家中奋发而起,最终一统天下。

    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是秦国的胜利还是东方六国的失败呀,归根结底都是制度问题。

    优秀的制度或许会遭遇短暂的失败,但是一定会战胜落后的、腐朽的制度,这是历史的必然性,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这就是商鞅变法的伟大之处,正是因为这位商君彻底的改变了秦国的制度,让秦国真正意义上的超出了当时的东方六国一个时代,才有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基础。

    商鞅此人虽然争议多多,但从这一点来说,他的贡献在绝对是法家乃至华夏史上都是前无古人的。

    真是因为如此,赵丹在穿越之初就已经下定的决心,不单单是要在国家战略和外交阵地上和秦国一较高下,更要在内功,也就是国家制度上追赶甚至是反超秦国。

    只有内外兼修,赵国才有希望彻底的改变历史,成为了那个真正能够一统华夏大地的国家。

    无数念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