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王-第2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重要的是,一旦崤函通道割出去,那么秦国就不再和中原诸国接壤了,而中原诸国自然也就不再将秦国视作威胁,而将目光移到如日中天的赵国身上。
因此在割让崤函通道这一点上,秦国人非常痛快。
这实际上是一个以退为进的策略。
廉颇在听完了蔡泽的话之后,眼睛微微的眯了起来,过了好一会才说道:“再加上函谷关,那本将军可以立刻撤军!”
“不行!”蔡泽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函谷关毕竟是秦国经营了这么多年的雄关,它的重要意义甚至都已经超越了地理因素,所以出发之前赵柱就已经千叮咛万嘱咐,告诉蔡泽绝对不能够割让函谷关。
这是秦国的底线。
双方一番争吵,任凭廉颇如何声色俱厉的施压,蔡泽同样也是紧咬牙关,坚决不让步。
廉颇显然有些不耐烦了,干脆将那封刚刚从楚国得来的密报扔到了蔡泽手里:“汝自己看看,看完再做决定!”
蔡泽一看这封密报,脸色顿时又是大变:“这、这……”
廉颇冷笑道:“怎么,现在明白了?吾告诉你,若是现在秦国还不舍得函谷关,那么等到楚人攻破咸阳,重演当年白起对楚国宗庙及历代先王陵墓所做之事时,汝可不要说吾没有提醒过汝等!”
楚国人来了。
现在秦国能和楚国人打一打的只有元里城王龁手里的这支秦军,而王龁现在偏偏又被廉颇给困死了。
这就是廉颇敲竹杠的最好机会。
如果王龁这边再被困上几天甚至被赵军歼灭于此的话,那么楚国人打来的时候秦国就真的是一点还手之力都没有,只能够任凭楚国人宰割了。
考虑到秦国和白起曾经对楚国所做的那些事情,就算是傻子都知道,楚国人的报复一定是非常惨烈、惨烈到秦国无法承受的。
早一点议和,秦国就能够早一点将王龁所部救出来,也就能够早一点去应对楚国人的攻击。
这些道理不用廉颇说,蔡泽也能够想得到。
蔡泽身体颤抖不已,沉默了片刻之后突然一咬牙,恶狠狠的说道:“好,吾便替大王允了此事又何妨?从今日开始,那函谷关便是赵国的了!”
第四百三十四章 寡人觉得不行(第一更)
邯郸,赵国临时指挥部。
此时此刻的赵国指挥部之中充满凝重的气氛。
自从邯郸城被包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天,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了。
这两个月来,邯郸城之中的数十万赵国军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抵挡住了魏齐两国联军一波又一波的攻势。
但是这些也并不是没有代价的。
赵丹一脸严肃的坐在那里,听取着庞煖和剧辛的汇报。
“大王,魏军连日来用箭塔、投石机、冲车等装备辅助部队攻城,对我军造成了极大威胁!如今四面城墙均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随时都有可能被敌军所趁。”
“大王,城中粮食开始告急,经过计算,最多再只能够支撑一个半月!”
“大王,城中伤兵过多,缺乏人手照顾!”
……
一个又一个的麻烦摆在了赵丹的面前,等待着这位赵国的最高领导人作出决定,好在赵丹的神情看上去非常的镇定,颇有几分智珠在握的味道,倒是让这些原本有些紧张的臣子们慢慢的镇定下来。
但别看赵丹表面上是这般模样,实际上内心也是很没有底气的。
在以往的战争之中,赵丹作为国君通常都是坐镇中枢,即便是赵丹本身并不擅长军事,但是也能够通过前线将领的反馈来有针对性的作出一些措施。
但现在由于邯郸城被围困的缘故,赵丹虽然仍旧是坐镇中枢,可是所有的消息和耳目都已经被切断了。
如今赵丹已经有整整一个月没有接到外界的情报和消息了。
而一个月之前所接到的那一份最新情报,也不过就是告诉了赵丹李牧已经率领部队包围了大梁城。
大梁城之战打到了什么阶段,能不能攻破,这些赵丹通通都不知道。
除此之外,关中方面的战事如何了,廉颇能不能够忠实的执行赵丹的命令将崤函通道全部拿下,秦国会不会在赵丹事先所做的布置下屈服,这些赵丹同样也是一点都不清楚。
所以赵丹有时候是真的后悔了,如果自己当时直接撤到上党郡或者干脆直接回到晋阳,会不会更好一些……
不过事到如今,说什么都是扯淡,赵丹很清楚自己所能够做的、也最应该做的就是将面前的这些问题尽可能的解决掉,从而让赵国在通向胜利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最终抵达终点。
于是赵丹想了想,开口问道:“城墙还能够支撑得住多久?能不能加派人手?”
庞煖答道:“支撑不了太久,必须立刻加固!可若是要加快加固进度,那么就必须征发更多的青壮,而且也会导致更多的伤亡,恐怕会引起城中民心不稳。”
赵丹沉吟良久,终于还是咬牙道:“那就征!先把城墙加固起来再说!否则的话魏军一旦破城,那什么都完了!”
庞煖闻言应了一声,道:“臣马上就派人去做,只不过……”
赵丹闻弦歌而知雅意,立刻追问道:“只不过甚么?”
庞煖左右看了看,道:“大王,这城中征发青壮,平民的话其实问题不大。但是其实还有一处更好的兵源可以为大王所用。”
“哦?”赵丹道:“什么兵源?”
庞煖犹豫了一下,道:“门客舍人!只不过……想要征调这些门客舍人,怕是有些麻烦?”
“麻烦?”赵丹楞了一下,随后在庞煖的解释下明白了过来。
邯郸城作为赵国的首都已经很久很久了,这就导致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这座城池之中实在是有太多的世家大族了。
这些大家族之中的很多家族从赵国开国就已经在赵国政坛之上呼风唤雨了,即便是到了现在也同样在赵国的政坛拥有着极大的能量。
想要让这些家族心甘情愿的交出门客来为保护邯郸城而战,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这些门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这些家族蓄养的私人武装,哪里会这么轻易的交出来了?
除此之外,还有像如今赵国政坛之中的诸多核心人物也有蓄养门客舍人的行为。
典型的比如说平原君赵胜就养了三千门客,平阳君赵豹虽然少一些,又将一些门客带去了晋阳,但现在留在邯郸城之中的也有差不多一千出头的门客,其他大家族也各自有几百不等。
如果将这几十个大家族大贵族府中门客全部组织起来的话,那么邯郸城之中就能够瞬间多出一支差不多一万人的队伍。
这支队伍的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武力都远胜民夫,显然是更好的选择和兵源。
而且这些门客基本上一个个都有一定的武力,那么只要稍加训练一番还可以挑选出一批人上城头作战。
赵丹听到这里之后点了点头,道:“寡人明白了,所以庞卿是怕遭到那些大贵族们的阻力?”
“正是。”庞煖苦笑的点了点头,道:“大王,其实像那些寻常贵族也就罢了,可是这平原君和平阳君……”
赵丹终于明白了。
庞煖现在不管怎么说也是赵国七大臣之一,站在赵国权力金字塔顶尖的人物,又是现在邯郸城中的最高军事长官,还有赵丹的全力支持,大部分的贵族世家其实对于庞煖来说都不算什么大麻烦。
真正让庞煖忌惮的其实只有两个人,那就是赵胜和赵豹。
赵胜和赵豹这两人虽然说和庞煖一样属于赵国核心领导层之列,名义上似乎应该是平等的。
但是庞煖一来无论是排名还是权势比不上赵胜赵豹,二来赵胜赵豹又是赵丹的亲叔叔,和赵丹有着血缘关系,所以庞煖在这件事情上束手束脚也就是必然的了。
赵丹想了想,开口道:“无妨,此事寡人自会解决。”
庞煖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赵丹自然也是要出手的。
事实上赵丹也清楚,除了自己之外,这整个赵国之中还真就没有人能够搞定赵胜这位平原君了。
庞煖闻言立刻松了一口气,忙道:“大王英明。”
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就该轮到第二个问题。
粮食。
赵丹问道:“如今城中的粮食情况如何了?”
庞煖答道:“从相邦所属报过来的情报来看,即便是在最低限度下,也只能够供城中军民食用四十天。”
“四十天,最低限度?”赵丹的眉头又一次的皱紧。
这所谓的最低限度,其实就是让人不至于饿死,也就是两三分饱的样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别说是干活了,就是走路走上个几百上千米可能都承受不住。
但就是这样,却也还是只能够坚持四十天?
这个情况可比赵丹一开始所想的要坏上许多。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虽然说赵丹在开战之前已经尽可能的从附近的郡县调集了几乎所有能够调集的粮食,但是邯郸城之中毕竟有着几十万军民,在这几十万张嘴面前,多少粮食都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罢了。
庞煖见赵丹表情难看,犹豫了一下便道:“大王,其实……可以停止向平民发放粮食的。”
自从邯郸保卫战开始以来,赵丹就一直要求向邯郸城中的平民发放最低限度、能够让人活下去的口粮。
这在其他国家是完全不可能出现的。
事实上在这座大陆的征战之中,一旦城池被围,那么平民们一旦吃完了自己家里的存粮之后,要么就冒险加入守军之中为守军干活而混得一点口粮,要么就只能够听天由命了。
赵丹想了想,道:“如果现在中止向平民发放粮食的话,那么可以多支撑多少时间?”
庞煖立刻答道:“至少能多一个月的时间。”
单单从回答的速度就能够看得出来,庞煖其实早就已经想要这么做了,也早就已经做好了这么做的准备工作。
但这对于庞煖来说其实也是分内的事情,毕竟作为最高军事长官,庞煖的任务本来就是要尽一切手段让邯郸城坚守更长时间。
毕竟现在邯郸城对外联络渠道已经完全被切断了,无论是庞煖还是赵丹都根本不清楚外面的局势如何。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月的时间对于眼下的邯郸来说绝对是十分宝贵的。
甚至别说是一个月了,就是十天八天甚至是三五天、一两天都是非常宝贵的。
庞煖用期待的目光看着赵丹,等待着赵丹的决定。
赵丹陷入了沉思之中,足足过了好一会才给出了答案。
“不行。”
第四百三十五章 赵丹的底线(第二更)
在这个古代世界,君王们对于平民其实并没有多少尊重。
或者说,在整个中国乃是世界古代史,统治者们对于平民阶层的态度都完全是一致的。
那就是剥削。
唯一的区别只在于剥削的力度是重或者轻,是能够让人活得下去还是完全让人活不下去而已。
剥削得不算太轻,能够让人活得下去的,那就是明君;而剥削得太重,让人活不下去甚至不得不造反的,那就是暴君和昏君。
但无论是明君也好,还是昏君暴君也罢,可以说在一名统治者、甚至是一名贵族的眼中,一个平民的性命应该不会比一只猪或者一条狗要珍贵多少。
把人的性命和畜生的性命相提并论,这看上去有些扯淡,但却是这个时代的事实。
甚至于连大部分的平民自己都默认了这样的规则,都默默的接受了这种剥削,甚至到死都不敢反抗,也不会反抗。
直到一个名叫陈胜的人在一个叫做大泽乡的地方吼出了一句振聋发聩的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这样的局面才稍微得到了一点点的改变。
但那也只是一点点而已。
即便在两千年的中华史上,活不下去的平民们用一次次的造反和起义推翻了一个又一个残暴的统治者,但最终仍旧会有新的人成为新的统治者,开始一段对平民的新剥削和压榨之路。
所以才有了那句著名的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作为一名穿越者,赵丹对于这些道理心知肚明。
事实上在上辈子还未穿越的时候,赵丹自己也属于平头百姓之中的一员,也曾经期盼着改变世上的一切不公,让自己这个平头百姓有着能够出人头地的机会。
当然了,如今赵丹既然穿越过来,那么情况又不一样的。
人都是自私的。
赵丹既然穿越成为了赵国的国君,那么赵丹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一直这么当国君下去,生生世世千秋万代最好。
除此之外,赵丹也不会选择去摧毁这个对自己有益的制度。
但是,赵丹毕竟和这个世界的其他统治者是不同的。
至少赵丹不会用看到猫狗猪羊的态度去看待自己的子民。
无论是秦王稷也好、齐王建也罢、又或者是庞煖剧辛、赵胜赵豹这些人,他们都出身于士族乃至公族王室,都对平民百姓有着发自内心的歧视。
所以在“坚持更久时间”和“饿死数以万计的邯郸民众”这两个选项之前,庞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让平民们去死。
事实上不止是庞煖,可能这个世界上任何一名贵族和统治者,站在庞煖的位置上都会作出和庞煖一般无二的决定。
但赵丹不同意。
人活一世,有些时候或许为了生存总得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会被这个社会磨去棱角,会变得圆滑世故,甚至会成为自己曾经最不希望成为的人。
赵丹也是如此。
为了在这个乱世生存下去,为了击败秦国这个强大的对手,为了一统天下消灭战乱的愿望,赵丹不得不去做许多自己曾经在没有穿越之前嗤之以鼻、觉得不够光明正大的事情。
但每一个人,无论他在别人看来是多么的卑鄙无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