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王-第2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利用他们那是以后的事情。这一次寡人让汝来华夏学宫,就是让汝亲自来观察并且了解到这些学派的思想和本质。然后思考一个问题——究竟哪一些学派可以被汝未来所利用,能够融合入大一统思想之中,最终巩固汝的江山和统治?”
赵丹盯着面前的长子,严肃无比的说道:“等到汝及冠之时,寡人希望汝能够给寡人一个答案。”
第五百四十章 粪土可比万户侯(第二更)
赵丹目送着赵恒走下了马车,在几名随从的陪同下朝着不远处的华夏学宫走去。
从今天开始,赵恒将以一名普通学生的身份进入到华夏学宫之中学习,而赵国太子进入华夏学宫的这个噱头也一定能够助长华夏学宫在天下诸人之中的声望和重要程度。
总而言之,这是一件对于赵国王族以及华夏学宫都算得上是两相得利的事情。
在赵恒离开之后,赵丹并没有立刻让车驾回转宫城,而是继续往北而去,进入了邯郸郭城之中。
郭城之中此刻十分的热闹,无数人流熙熙攘攘,完整的重现了当年晏婴在楚王面前吹的那个牛逼“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
单单以面前的这番繁华景象而论,便已经能够十分肯定的确认一个结论——邯郸的确已然成为了如今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大城。
赵丹今天并没有摆出王驾,而是坐的一辆马车,相当于是微服私访,因此也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赵丹的目光左右观察着,很快发现在道路的两旁还有不少民夫正在挥汗如雨的挖着沟渠。
这乃是来自于赵丹的授意,在今年正式开展的“邯郸排污渠工程”。
说是渠,但实际上也就是在每家每户的面前挖条排水沟罢了。
但可别小看这些排水沟,有了这些排泄的沟沟渠渠,再加上定时的维护,一直以来困扰着邯郸的那臭气熏天的问题应该就会减轻不少。
事实上赵丹最近还在监察卫呈上来的奏章之中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有另外一部分人也在积极的帮助着赵丹解决着排泄物这个问题。
什么人?
商人。
就在这两三年中,邯郸城之中开始多出了一种新的职业,拾粪者。
这些拾粪者每天都会拉着一辆人力车到邯郸城之中各家各户四处去讨要粪便。
对于拾粪者的这些行为,邯郸城的住户们无疑是非常欢迎的,拾粪者们往往要不了多少时间,就能够载着一车满满当当的粪便离去。
去哪?
这些源源不断的粪便被拾粪者们弄到了邯郸郭城外几里处的一片庄园之中。
而根据监察卫的回报,这一处庄园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吕不韦。
一个曾经是这个世界上最顶级商人的聪明人。
很显然,即便是吕不韦此刻不在赵国之中,但是吕氏家族里也仍旧是有着目光敏锐之人啊。
要这么多粪便来干什么?当然是拿来做粪肥的。
在赵国官方的大力推广下,如今邯郸城附近的农民已经渐渐的接受了粪肥能够增产的这个观点,并且主动将粪肥应用到耕种之中。
但问题在于,这年头的农民哪个家里不是有着几十亩地,多的甚至上百亩地。
加上曲辕犁出现之后,精耕细作对于粪肥的数量要求也变得更高,单单想要靠自家的人和牲畜来出产粪肥,那肯定是不够的。
于是粪肥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就出现了。
有了需求,商人自然也就出现了。
赵国可不是秦国,秦国严厉的打击商人,而在赵国之中商人虽然也不太被人看得起,但是至少做生意是绝对没问题的。
所以当邯郸城附近的农民对粪肥产生了需求之后,吕氏家族立刻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开始雇佣大量掏粪者,将粪便运送出城后在庄园之中制造成粪肥,然后向邯郸城附近的农民们售卖。
邯郸城之中几十万人,一天产出的粪便就是天文数字。
哪怕是将这些粪便之中的一部分收集起来,那都是一笔极为客观的粪肥产量了。
根据监察卫呈上来的情报之中所言“吕氏一族售卖粪肥已两年有余,规模日益扩大,粗略估计一年之收入不下于贩卖盐铁之利。”
盐和铁,那可都是超级暴利的行业。
是人就要吃盐,这个不必多说,春秋首霸齐桓公的齐国就是靠着盐开始发家的。
铁也不用多说,兵器、农具等等东西的必备之物。
盐和铁,都属于战略物资一般的存在。
到了汉武帝时代,盐铁都被直接收为官营并一直持续了下去,由此可见后世的君王们对于盐铁是如何的重视。
售卖粪肥竟然也能够和盐铁之利相提并论?这就很恐怖了。
赵丹并不知道的是,其实粪肥这种东西发展下去的话,甚至还会催生一个行业。
这个行业将会由底层的掏粪工和顶层的粪厂老板们所组成,在为官方解决掏粪问题的同时产出堪称海量的财富。
是的,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海量财富。
在历史上的清末民国时期,有“天字第一号粪阀”之称的北京大粪商于德顺坐拥良田一千五百亩,在北京有一百多套房产,同时还在至少二十个外国银行之中拥有大量的存款。
于德顺在那个年代绝对是不折不扣的超级土豪,而这些让人眼红的财富,统统都是那些臭气熏天、让人见之色变的粪便给于德顺带来的。
就在赵丹的沉思中,他所乘坐的马车已经驶过了平民区,来到了邯郸郭城的工坊区。
这里就是赵国的工匠们所居住生活并且工作的地方了。
在工坊区的上空是滚滚的黑色浓烟,连太阳都被遮蔽住了,让这里的天空显得阴沉沉的。
这主要是因为在工坊区之中的冶铁作坊在炼铁过程中所排放出来的大量烟雾所导致的。
出于保密的原因,高炉并没有在这里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低矮的、大约只有一丈左右的普通炼铁炉。
即便隔着一堵墙,但是赵丹仍旧能够听到铁匠们叮叮当当打铁的声音。
走过炼铁工坊不远,便到了一个戒备森严的地方。
这里就是赵国最新设立的印刷坊,专门负责印刷术的研究。
“汝等是甚么人,可有出入令牌?”一名全副武装的赵军士兵喝住了赵丹的马车。
随行在赵丹身边的毛遂扔出一块令牌:“去将此处的大匠叫来,便说大王召见!”
一名大匠很快便屁滚尿流的出现在了赵丹的面前:“拜见大王!”
赵丹微笑的摆了摆手,道:“寡人听说,那印刷术已经有了突破?”
赵丹对于这件事情其实是非常重视的。
造纸术的曙光已经出现,根据大匠们的保证,最多三五年的时间,纸张的产量就会变得夸张起来。
到了那个时候,印刷术这种东西就是刚需了。
印刷术看上去简单,但实际上也是有其技术难点所在的。
没有任何一种发明是随随便便就能够弄出来,而是要经过无数先辈的努力、一代代人的实践下来之后才最终发展到后世的地步。
所以说,在这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印刷术就有了突破,其实还是挺让赵丹惊讶的一件事情。
所以赵丹决定亲自来看一看。
大匠一边走着,一边不无自豪的对着赵丹道:“其实说起来这也是大王洪福齐天,前阵子有一名匠人自河东而来加入了作坊之中,此匠人乃是当年公输班之后,正是因为有此巧匠,印刷术才得以如此迅速的突破。”
“鲁班的后人?”赵丹神色微微一动,问道:“这匠人叫什么名字?”
大匠笑道:“好教大王得知,此匠人之名为——公输复真!大王请看,那边那个便是。”
赵丹顺着大匠的手指看去,正好看到一名长脸小眼、身着匠人服装的中年男子抬起头来,看向了赵丹所在的方向。
第五百四十一章 雕版印刷(第二更)
“公输复真见过大王!”长脸小眼的工匠恭恭敬敬的对着赵丹行礼。
赵丹看着面前的这名工匠,十分温和的笑道:“汝是秦国人?”
公输复真恭敬答道:“大王,臣乃是河东郡人。”
在公输腹真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站在赵丹身后的毛遂眼中突然闪过了一丝异色。
赵丹露出了然的神情,道:“好了,汝且给寡人说说,这印刷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一说到这个话题,公输复真立刻就来了精神,对着赵丹赞叹道:“大王,这造纸术乃是臣平生仅见之奇物也。”
赵丹摆了摆手,道:“说重点。”
自从纸张出现以来,赵丹已经开始在日常生活使用了,虽然造出来的纸现在产量还不多,但耐不住赵丹才是真正的赵国大王啊。
赵丹早就受够了每天要将几百斤竹简捧在手里的生活了。
当然了,作为一位英明的大王,赵丹也并没有把纸这个好东西给独享了,各个大臣那边也分发下去了一些。
所以像刚刚公输腹真这种对于纸张的称赞和夸奖,赵丹早就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
公输腹真这才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忙告了一声罪,领着赵丹来到了一个工作台前。
说是工作台,其实也就是一块硕大的、已经被弄得颇为平整的石桌罢了。
在这张石桌之上十分混乱的摆放着许多器具,好多器具赵丹完全都不认识,又或者是和后世的模样差别很大。
一走到这里,就能够闻到很浓重的木头和墨的味道。
公输腹真拿起了一块木板,对着赵丹道:“大王,这便是雕版了。”
赵丹定睛一看,果然发现在这块木版上密密麻麻的刻着许多小字,而且每一个小字都是反的。
根据公输腹真的介绍,这个木板材料的选用和加工其实也是很有讲究的。
赵国的工匠们先后准备了诸多木材,比如说材质硬度适中的梨花木,质地坚韧光洁的黄杨木,同样质地坚硬的梨花木,以及银杏木、白杨木、枣木等等。
然后再把它们锯下来,用水浸泡,接着再干燥,然后再平板之后,一块看上去非常光滑的木板就诞生了。
在这样的木板上雕刻文字的话,就要比直接在一块锯下来的毛坯料上施工要好很多,也方便很多。
赵丹听了这些之后也是赞叹不已,虽然并不知道后世的印刷术是怎么弄的,但是由此这公输腹真所介绍的步骤来看的话,这印刷术可是一点都不简单啊。
赵丹道:“来,印一页出来给寡人看看。”
公输腹真恭敬应诺,然后拿起一个毛刷子蘸着墨在木板上来回刷了一会,然后放下刷子,从旁边拿起一张纸覆盖在雕版之上,片刻后将纸拿了下来,呈到了赵丹的面前。
一页崭新的、写有《诗经·秦风》之中数篇内容的书页就出现在了赵丹的面前。
赵丹接过这张带着浓重墨香的书页,仔细的看了一会,然后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
“不错,这正是寡人想要的样子。”
有了雕版,其实并不就完全能够搞定问题了,还得有合适的墨。
印刷的墨,其实和写字的墨水还是不一样的。
如果用写字的墨水去印刷,那么就会造成墨水化开并渗入纸张之中,导致字迹模糊的情况。
字迹一模糊,那么这印刷自然也就失败了。
根据赵丹身边的大匠介绍,一直以来困扰着赵国匠人们的,正是这个问题。
“汝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赵丹十分感兴趣的看着面前的公输腹真。
公输腹真从石桌之上拿起一块乌漆嘛黑,看上去好像是黑炭一样的东西对着赵丹道:“回大王,吾父祖曾经研制出一种墨,此墨名曰黑烟墨,用来印刷正是绝佳之物。”
“原来如此。”赵丹心情大好,问道:“公输腹真,汝这烟墨制作之法,可能够交给寡人?”
公输腹真显然有些犹豫。
赵丹一挥手,道:“若是汝愿意上交这烟墨之法,那么寡人便赐爵五级,赏金一万!”
“赐爵五级!?”旁边的大匠和毛遂脸色同时都是一变,不约而同的露出了羡慕的表情。
这可绝对是不折不扣的大手笔啊。
公输腹真立刻大礼拜倒:“臣愿将此墨之配方献于大王!”
连升五级之后,公输腹真已经有了向赵丹称臣的资格了。
“很好。”赵丹含笑看了公输腹真一眼,道:“从今日开始,汝便是这印刷坊的大匠了。”
公输腹真看上去显然也颇为激动,整个人的脸庞都涨得通红,突然又说道:“不瞒大王,其实臣之先祖还传下一些兵器弓弩的制作方法,臣愿意献于大王。”
“兵器弓弩?”赵丹楞了一下,随后脸上露出了高兴的神情:“图纸何在?”
公输腹真恭敬道:“大王,这些图纸保管不易,臣历来都是将其记在脑袋之中,还请大王稍后一些时日,等到臣制作出成品之后,再请大王前来一试。”
赵丹笑眯眯的点了点头,道:“如此甚好,那么寡人就等着汝的好消息了。”
……
当回到宫中之后,一直跟在赵丹身边的毛遂突然开口了。
“大王,臣觉得那个公输腹真或许有些问题。”
赵丹的脚步定了一下,随后转过了身来:“汝此言何意?”
毛遂道:“大王,这公输腹真可能是个间谍。”
“什么?”赵丹的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这是为何?”
毛遂道:“大王,此人之口音虽然听起来颇似河东口音,但绝对乃是关中人。”
“关中人?”赵丹皱起了眉头,过了好一会才道:“单凭此一点,恐怕不能够认定他是秦国间谍罢?”
毛遂继续道:“大王有所不知,臣近来阅读胡衣卫所搜集的情报,曾经见过有一份情报上说秦国墨家之中有一种独一无二的配方墨,此墨的名字便为黑烟墨。”
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