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国赵为王 >

第582部分

战国赵为王-第582部分

小说: 战国赵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今往后,楚国王族的八百年荣光,就将和楚国这个名字一样,永远的成为历史了。

    楚王悍抬起头来,深深的看了一眼同样正在注视着自己的赵恒。

    愤怒,不屑,无力,懊恼,憎恨……无数情绪在楚王悍年轻的脸上不停的交替变换,甚至让他的脸庞都变得有些扭曲了起来。

    但最终,他什么都没有说。

    片刻之后,这位楚国的末代国君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慢慢的站了起来,一步步的朝着殿门之外走去。

 第一千零六十章 鲁儒

    1038

    曲阜城。

    这里曾经是鲁国的首都,而如今则是赵国鲁郡的郡治所在地。

    秋风吹过大地,片片落叶在街道上滚动着,一辆辆马车和行人从地上走过,将枯黄灰败的树叶踩成无数碎片。

    在曲阜城的原鲁国王宫之中,此时此刻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无比的辩论。

    华夏学宫大祭酒荀况脸色通红,双手用力的挥舞着:“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汝等是不是没有搞清楚大王的立场?汝等这样的条件,大王是完全不可能答应的。”

    作为华夏学宫的大祭酒,荀况说实话已经是赵国文化界数一数二的大人物了,除了赵丹这位赵国大王之外,即便是相邦虞信以及大将军廉颇这样的赵国重臣见到荀况那也必须得是客客气气的。

    这样的一个人,是谁能够把他气成这个样子?

    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坐在荀况下首的这些儒家学者。

    这些儒家学者可是很不一般的,他们的不一般在哪呢?

    首先当然就是他们的年纪,在场的每一个儒家的学者那都是满头的白发和长须,一个个看上去干瘦干瘦的,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风范。

    只见一名老者慢腾腾的开口道:“既然赵王想要封禅泰山,而汝等又不知道如何封禅泰山的礼仪,那么若是在天帝面前失礼,岂不是让赵王蒙羞,让赵国不容于上天?这封禅之礼,非吾等而不可为也。”

    老者说话的时候脸上带着满满的倨傲神情,看上去显然颇为自信。

    荀况轻轻的哼了一声,脸上闪过了一丝不快的神色。

    在荀况面前的这些老儒生其实不是别人,正是来自于儒家在鲁国的一个支派——鲁儒。

    由于儒家的开创者孔夫子就是鲁国人,所以一直以来,鲁儒都自命为孔夫子的正统传人,对于其他的儒家学派向来是嗤之以鼻。

    而且由于鲁国的开创者就是大名鼎鼎、制定了周朝礼乐制度的周公旦,所以鲁国之中本身就具有浓重的尊崇周礼风气,鲁儒也继承了孔夫子希望恢复礼乐的思想,成为了儒家之中最复古、最保守的一个学派。

    对于这个学派,赵丹其实也是很不喜欢的,所以在赵国从楚国手中夺得鲁国之地后,华夏学宫对于鲁儒们的态度同样是非常的不好,拒绝了鲁儒们想要在华夏学宫之中开堂授课的要求。

    荀况至今还记得赵丹所说过的那句话:“寡人的确是希望百家争鸣没错,但是那些陈腐不堪、早就应该带进棺材的学说,还是不要出现在寡人的华夏学宫之中了。”

    如果不是因为在一个月前接到了赵丹的授意开始筹备封禅大典的话,荀况是真的懒得来到这座城池之中,和这些鲁儒们见面。

    别看大家都是儒者,但事实上同一个学说之中不同的派别,有时候敌对的程度比不同学说之间还要更加的严重,比如儒家的公羊和谷梁就是如此。

    荀况的脸色阴沉下来,盯着方才发言的老者沉声道:“怎么,汝等这是想要挟大王不成?”

    又一名老者不紧不慢的说道:“吾等鲁儒向来不得待见于赵国,以至于连华夏学宫之中竟然亦无一学堂可供吾等传播夫子学识之用,如此失礼之事,倒也真是闻所未闻啊。”

    荀况皱了皱眉头,道:“若是封禅之典礼能够顺利完成,那么大王心喜之下,华夏学宫之中自然会有鲁儒一席之地。”

    讨价还价嘛,这也没什么。对于荀况本人来说,既然被赵丹选中来筹备这个封禅大典,也早就已经做好了这方面的心理准备。

    毕竟荀况也很清楚,只要这个封禅大典一举办,那么儒家作为封禅大典的主导者,肯定能够从中获得无穷的好处,说不定就可以一举压过其他诸子百家,成为整个赵国的主流思想。

    要知道在这些年来,华夏学宫之中的思想交锋可是极其激烈的,许多其他学派的新学者不停的提出一个个理论,对于儒家的理论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所以荀况本来是觉得,既然这事对儒家有好处,那么鲁儒这边可能也会比较好说话一些。

    但很显然他错了。

    鲁儒们对于荀况本来就是非常不爽,认为荀况的理论太过靠近法家,失去了孔夫子的精华,属于挂羊头卖狗肉的儒家异端,加上在华夏学宫之中受到的区别对待,因此当荀况到来之后,整个鲁儒群体们立刻就开始对这位华夏学宫大祭酒群起而攻之。

    荀况这边话音刚落,另外一边就又有一名鲁儒老者不阴不阳的说道:“吾观赵王即位至今,所作所为多有像法家靠拢之意,如此并非世之福音也。以吾之见,当使赵太子拜入吾等门下,随吾等修习夫子理论,方才是上上之策。”

    这老者的话一说出来,立刻就得到了众多鲁儒学者们的纷纷认同。

    荀况瞪大了眼睛,忍不住说道:“汝等想要太子前来曲阜拜师?这是绝无可能之事!”

    荀况可是很清楚,赵丹其实并不喜欢赵恒靠近任何一个学派,而是更希望赵恒能够保持着一个中立而超然的立场来看待思想界的辩论。

    现在这些鲁儒竟然想要赵恒成为鲁儒门徒,这不是活在梦里么?

    荀况如此干脆的拒绝显然让鲁儒们感到了有些失了颜面,当即便有人反驳道:“荀况,吾闻汝在邯郸之中亦是经常教授太子,难道汝能教得,吾等作为夫子直系门徒,竟教不得这赵国太子不成?”

    “不错不错,若是不让太子拜在吾等门下,此事休提!”

    在鲁儒学者们的鼓噪声中,荀况铁青着脸拂袖而起,离开了这间大殿。

    大殿之中突然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

    片刻之后,一名鲁儒老者突然有些担心的说道:“荀况毕竟是赵王的代表,吾等若是惹恼了他,怕是不美。”

    但另外一名坐在上首的鲁儒老者却满不在意,哼了一声之后道:“赵王又如何?即便取周而代之,亦不过乃是天子罢了。既是上天之子,那么在祭祀天父之后便不得怠慢,否则惹怒天父之后,这赵国难道还能保存?如今这封禅祭天之礼掌握在吾等手中,那么便是吾等宣扬夫子理论的最佳时机,只要赵太子成为吾等门徒,以后难道还担心吾等之理论不能传授于天下?此事,万不可妥协也!”

    这番话显然给一群鲁儒吃了定心丸,纷纷点头赞同道:“不错不错,正该如此。”“赵王又如何?吾等不惧也!”

    ……

    就在一阵纷繁杂乱的声音里,一个年轻的身影突然出现在了大殿之中。

 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找骂的法家!(第一更)

    鲁儒们一开始并没有将这个人放在心上,但是等到有一名老者将目光移到了来人的身上之时,目光突然就变得凌厉了起来,阴阴的说了一句:“法家?是谁让一个法家士子出现在此地的!”

    这句话一说出来,整个大殿之中瞬间就是一静,然后所有的鲁儒目光都落在了这名年轻人的身上。

    下一刻,大殿之中顿时一片哗然。

    “哪里来的法家小儿,竟敢在吾等面前放肆,还不快滚出去!”

    “无知小儿,速速出去,莫要污了老夫等人的眼睛!”

    ……

    在这个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儒法合流还并没有发生,儒法之间其实还处于一种十分严重的对立。

    虽然说由于荀况这位华夏学宫大祭酒的存在,儒家在赵国之中的声势其实是很盛的,但由于法家和赵国军功爵制度的高互补性以及赵丹本人的倾向,所以法家在赵国政坛之中的声音和地位是要比儒家重很多的。

    最典型的一点就是如今赵国龙台重臣之中,司寇李斯和中尉韩非两人都是法家思想的坚定支持者。

    更让儒家难受的是,这两人都是出自于大儒荀况的门下!

    这也就是为何荀况一直以来饱受儒家自家人批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这群鲁儒刚刚才和荀况谈崩,虽然表面上一个个都说没事、不在意,但心中多多少少也是有着几分不爽的。

    所以此刻,当他们见到一名法家士子突然出现的时候,心中的这种不爽和怒火自然就立刻爆发出来了。

    鲁儒们连荀况都能喷得气走,难道还惧怕一个小小的法家士子不成。

    一时间鲁儒们胡须飘飘口沫横飞,对着这名法家士子一阵狂喷不已,大有想要将其用口水淹死之意。

    说来也怪,这名年纪轻轻的法家士子也不说话,就这么面带微笑的站在那里,朝着鲁儒们行了一礼,然后高声道:“诸位先生请稍安勿躁,暂且听吾一言,如今……”

    “住口!”一名老鲁儒吹胡子瞪眼,喝道:“汝莫非是那荀况的门徒?”

    年轻法家士子楞了一下,随后点头道:“确实曾随荀师学习过一段时间,不过荀师并未将吾收入门墙之下。”

    “呸!”又一名老鲁儒顿时发作了,喝道:“汝既然为荀况门下,为何又要身着这法家士子衣冠,简直是欺师灭祖,混账至极!”

    年轻的法家士子一声苦笑,道:“请先生明鉴,这服饰其实乃是吾父所命,实在是不得不为啊。还请先生们暂且安静,吾有一些话想要……”

    “闭嘴!”又一名老鲁儒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有些颤抖的伸出了一根枯若树枝的手臂,痛心疾首的喝道:“汝竟然背叛孔夫子门下,实在是大逆不道!无礼,无礼至极!滚,给老夫滚出去!”

    众鲁儒显然也是一般想法,齐声喝道:“滚,滚出去!”

    这声音滚滚汇聚成一股音浪,在大殿之中来回翻滚不休,极是刺耳。

    年轻的士子呆了片刻,正准备说些什么,突然间一阵脚步声传来,随即一支赵国精锐士兵突然出现在大殿之中,将大殿之中的所有人都给围住了。

    这一下的变故十分的突然,很显然将大殿之中的老鲁儒们给吓了一跳,纷纷闭上了嘴巴,惊疑不定的看着面前的情形。

    究竟什么情况?

    就在这些老鲁儒们心中惊讶猜疑不已的时候,一名年纪在三十来岁的赵国官员已经在几名其他赵国官吏的簇拥下出现在了大殿之中。

    当看到这名赵国官员的时候,大部分的鲁儒看上去其实是有些疑惑和茫然的,显然并不认识这个人。

    突然间,一名鲁儒盯着中间的赵国官员,一下子惊呼出声:“逆……韩非?”

    没错,来的不是别人,正是这些被这些鲁儒们恨之入骨,巴不得直接丢到海里淹死的两大忤逆门徒之一的赵国中尉韩非。

    作为荀况的两位门徒之一,当年韩非也曾经跟随着荀况在稷下学宫之中求学,而在场的鲁儒之中也同样有人在稷下学宫之中出任过祭酒先生,虽然时隔多年,但在仔细辨认之后仍旧能够认出韩非的模样。

    “韩非?”

    这两个字一说出来,鲁儒们脸上的惊讶之色更加的浓郁了,打量着韩非的目光顿时就变得十分古怪起来。

    韩非的名声,鲁儒们自然是听说过的。

    毕竟前几年的韩非一直都辅佐着赵国太子治理齐地,而齐地和鲁地本来就是接壤的。

    所以鲁儒们能够从种种传闻之中知道这是一个行事极为狠厉果决的家伙,同时非常的讲究法律制度,不但利用严刑峻法有力的遏制了齐地之中的反抗,巩固了赵国在齐地的统治,同时被他盯上的目标也从来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这样的一个声名在外的煞星,不好好的在赵国龙台之中当他的中尉重臣,跑来曲阜做什么?

    就在殿中众多鲁儒心念电转之时,其中一名脾气较为火爆的老鲁儒已经重重的哼了一声,冷声道:“韩非,汝既然已经不是儒家之人,不遵夫子之礼,今日又为何出现在此,难道是想要来羞辱吾等不成?”

    虽然说韩非凶名在外,但是老鲁儒其实也并没有太将这个年纪是自己孙子辈的家伙给放在心上。

    毕竟在鲁儒们看来,这祭天之事连赵王都要退让,那么这区区一个赵王的臣子韩非,难道还能够掀出什么风浪不成?

    老鲁儒的这句话提醒了其他的鲁儒们,一时间大殿之中的气氛又开始变得热烈了起来,只不过这一次指责的对象从方才的那名年轻的法家士子变成了韩非。

    当然了,若是论到指责的力度,鲁儒们对于韩非的话充其量也就只能算是嘲讽,倒不像是对刚才那位先进来的法家士子那般毫不留情的痛斥和喝骂。

    但是韩非完全鸟都不鸟这些老鲁儒们,而是径直的走到了那名年轻的法家士子面前,对着这名一脸无奈的法家士子行了一个大礼,然后十分认真的说道:“臣韩非,见、见过太子。”

 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都给我拿下!(第二更)

    韩非是个口吃,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虽然说这十年来他从一位荀况门下的弟子一跃成为赵国龙台重臣,实现了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无法实现的超级跨越,但是这些对于他口吃的毛病依然没有任何的帮助。

    不过好在口吃并不影响韩非说话,而韩非虽然只说了一句话,但是却让在场所有回过神来的老鲁儒们震惊了。

    太子?

    这个穿着一身法家士子服装,大刺刺的走进宫殿之中的家伙就是赵国太子?

    这个刚才被老鲁儒们痛骂了一顿什么数典忘祖、背叛儒家的家伙就是赵国的太子?

    鲁儒们面面相觑,一时间竟然都不知道说些什么了。

    大殿之中变得一片安静,安静的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