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王-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钟成等人如约制造出一场混乱的话,那么秦韩联军并力向前,就一定能够送给魏军一场大败,说不定还有希望全歼对方。
但就在这个时候,靳黈竟然在那里隔岸观火,有种坐视秦军和魏军拼个你死我活之后再进场的味道。
开什么玩笑,靳黈还真以为他所在的韩国和秦国是盟友之间的关系不成?
要知道,此时此刻的韩国对于秦国来说,那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弟。
大哥有令,小弟竟敢拖拖拉拉的,你靳黈是不是活腻了?
司马梗下定了决心,等到这场战斗结束之后,司马梗就会要求韩王然将靳黈这个韩军主将给撤换掉,换另外一个肯配合的韩军将领过来。
不过司马梗觉得靳黈就算敢拖延时间,那也绝对不可能拖延太久,除非靳黈真的希望看到韩国迎来秦国大军的报复。
如今的韩国,可以说已经是史上最弱的韩国了,只需要一只五到六万人的秦国大军,就已经足够将这个韩国踏为平地。
靳黈最多动动小心思,但却绝对不可能不配合。
过了好一会之后,司马梗所派出来的使者就快马赶到了韩国军中,对着靳黈提出了要立刻出兵的要求。
今天的靳黈全副戎装的坐在一辆兵车之上,注视着面前的秦国使者十分平静的说道:“司马将军欲要命吾出兵?”
秦国使者十分傲慢的点了点头:“不错,请将军切勿拖延,速速出兵,否则的话…”
这名秦国使者的话并没有说完,因为就在这个时候,靳黈已经开口了。
“杀。”
靳黈的话非常的平静,但是又非常坚定。
就在靳黈话音落下的瞬间,几十名韩国亲卫一拥而上将这名秦国使者以及使者身后的随从们瞬间乱刀砍翻。
靳黈面无表情的看着地上滚动的几颗人头,唤来了传令官,发出了今天战争中的第一道命令。
“命全军出击,目标——秦军!”
靳黈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的神情十分的严肃,他的语气非常的认真。
很显然,这位五万韩军的主帅并不是在开玩笑。
倒是靳黈的部下们在听到了这个命令之后纷纷愣住了,更有人忍不住开口提醒道:“上将军,我军与那秦人乃是友军也。”
“友军?”靳黈冷冷的笑了一笑,开口道:“往日则是,今日非也。”
靳黈说着,从怀中掏出了一物,高高举起:“此乃大王之命!”
被靳黈举在手中的,便是一枚小小的黑色老虎铜像,但是这个小小的铜像对于此时此刻在场的所有韩国将军来说,意义却是非常重大的。
因为这枚小小的黑老虎铜像,便是象征着韩国兵权的——兵符!
如果靳黈出示的仅仅是半枚兵符的话,那么在场的韩国将军们可能还会有所疑问,但是此时此刻在靳黈手中的却是一枚完完整整的兵符,这足以证明靳黈的话并非谎言。
既然不是谎言,那便是需要执行的命令!
片刻之后,隆隆的战鼓从南边的韩军阵中响起,传入了秦军主将司马梗的耳中。
此时此刻的司马梗心中已经开始有些疑惑。
明明自己的暗号已经发出去了,为何魏军的本阵之中却根本没有产生任何的混乱?
难道说钟成的计谋已经被发现了?
就在司马梗开始有些不能淡定的时候,他听到了来自南边的鼓声。
这一下多少让司马梗安心了一些。
就算是钟成起事失败,正面对战秦韩联军也未必就会输给魏军。
但片刻之后,一名秦军将军却神色慌张的冲了过来,对着司马靳大声喊道:“将军,韩军正在狂攻我军侧翼!”
“什么?”司马梗瞪大了眼睛。
他下意识的转过了头,果然发现韩军所组成的绿色潮水正在朝着魏军的侧翼汹涌而来。
司马梗完全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靳黈疯了?”
但让司马梗更加不敢相信的事情还在后头。
下一刻,一声怒吼声从秦魏两军的最前线发出。
“钟成在此,谁敢来战!”
司马梗闻声望去,看到一名年轻的魏国将军在秦军阵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钟成?
他叫钟成?
司马梗浑身冰冷,如坠冰窟。
第一百五十三章 司马梗的末路(第二更)
如果说在这之前,司马梗的心中可能还有着那么一丝侥幸心理的话,那么当钟成大声的在千军万马之中喊出自己的名字并且恰好被司马梗所听到的这一瞬间,司马梗的心中就非常清楚的知道,胜利已经离自己远去了。
很显然,那一封所谓的来自钟成的密信,根本就是伪造的。
在想明白了这件事情的瞬间,司马梗一下子从天堂跌落到了地狱。
司马梗上当了,而且上了一个非常大的当。
到了这个时候,司马梗已经不再去想到底是秦国的使节上当受骗了,还是密信被调包了,又或者送信来的根本就不是秦国使节所派出来的人。
因为这一切都已经毫无意义。
司马梗这一次上当不但将葬送在野王城外的这支五万秦军,更有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长平战局。
司马梗的脸色变得越来越苍白,直至最终就连他脸上最后的一丝血色都褪得干干净净。
在司马梗的面前是无比残酷而血腥的战场,超过十万大军在司马梗面前的战场激烈无比的厮杀着。
作为秦军的主帅,司马梗本应在此发号施令,指挥他麾下的五万秦军和敌人作战。
然而此刻的司马梗却一动不动,犹如一尊雕塑般定在了那里。
……
相比于此刻完全呆滞的司马梗,在战场的另外一边,十万魏军的主帅,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看着这一幕,脸上终于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是的,这一切都在魏无忌的意料之中。
那封署名为钟成的密信,正是魏无忌命人秘密炮制出来,然后带给司马梗的。
要知道,魏无忌的手下有着一张极其严密的情报网络。
这张情报网络在好几年之前就已经能够侦查到远在邯郸的赵惠文王出外游猎的动向,对于本土的大梁城来说那自然更是无孔不入。
事实上,单单从魏无忌手下的情报头子唐且能够在夜晚悄无声息的潜入到魏国的宫城之中,并且将窃符成功的如姬和兵符一起带出宫城之外,就足以证明这张情报网络到底是如何的强大了。
既然连戒备森严的魏国宫城都能够被魏无忌手下的人给渗透,那么渗透一个在大梁城之中几乎毫无根基的秦国使节,又会有多大的难度呢?
从眼下的结果来看,这显然并不难。
信陵君魏无忌,从来就和其他三名并称“战国四君子”的封君不一样。
除了魏无忌本身的出众才能之外,更在于信陵君魏无忌的手下很少养着闲人。
在其他三人的手下,或多或少都养着一些吃白饭的人,其中又以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府上最为明显。
黄歇的府中养着将超过两千名门客,几乎有一大半都是吃白饭的。
但是魏无忌不同,魏无忌所养着的门客几乎都是有作用的,都是要经过魏无忌本人的亲自考核之后,才能够允许这人加入到信陵君府上成为门客。
这些门客之中的许多人便是魏无忌这张无所不在的情报网络中的一员,在这一次的窃符、渗透以及伪造密信之中立下了大功。
还有一些人则成为了他的幕僚负责平时为他出谋划策,就好像这一次一手策划了整个窃符事件的侯赢。
另外还有一些武力出众之人平日里被魏无忌以军法训练并且教授领兵之道,这些人在魏无忌清洗了晋鄙一系的将领之后,就和魏无忌新近提拔起来的魏军将官一起,牢牢的掌握住了这支十万人的军队。
正所谓养士千日用在一时,在这场大战之中,这位信陵君和他府上的三千名门客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句话。
魏无忌的智慧、谋略、布局、识人用人之术、临场指挥之术,等等等等这所有的一切,通通都在这一场大战之中淋漓尽致的发挥了出来。
这就是为什么此时此刻魏无忌能够端坐在中军阵中,并且露出胜券在握的笑容的最大原因。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任何一次的成功是偶然的。
此时此刻,在魏无忌的面前,十万魏军和五万韩军正在疯狂的围攻着司马梗所率领的五万秦军。
如果说单单是十万魏军的话,或许秦军还有希望顺利撤退甚至以少胜多。
但是当本该是秦国人盟友的五万韩军出其不意的调转刀口,在完全没有任何准备的秦军侧翼狠狠捅上一刀之后,这场战争对于魏无忌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了。
就和考试一样,战争这种东西有时候很难,有时候却又非常简单,区别只在于你平时到底为了这样的一场大考做了多少准备,付出了多少辛劳、智慧和汗水。
魏无忌不再去思考这些事情,而是云淡风轻的下达了命令。
“且去传令,命全军出击。”
隆隆的战鼓声开始不停的在空气中回荡,无数魏军士兵一边兴奋的呼喝着,一边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将开始变得混乱起来的秦军士兵们给冲散,然后无情的收割。
这样的一幕,在战场上的许多不同地方不停的上演着。
在魏韩两军的联手冲击下,秦军的阵型正在变得越来越散乱,死伤也开始急剧增长。
但是在秦军的中军阵中,秦军主将司马梗却只是定定的立在那里,整个人宛如一尊雕塑,没有任何的表情。
一阵急促无比的马蹄声突然响起,蒙骜的身影出现在了司马梗的视线之中。
短短几秒钟之后,蒙骜就冲到了司马梗的面前,带着满心的愤恨和不甘对着司马梗吼道:“将军,韩军背信弃义,此战已难有胜算,还请将军速速下令,命全军撤退!”
司马梗一动不动,没有任何回应。
蒙骜急了,双手抓住了司马梗的肩膀用力摇晃,高声道:“将军,战情紧急,还请速速下令!”
司马梗的眼睛微微的动了一下,整个人突然间“活”了过来。
活过来的司马梗沉默了几秒钟,然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开口道:“鸣金吧。”
既然要鸣金,那当然就是要撤退了。
蒙骜心中一喜,忙朝着司马梗身边的亲卫们喝道:“还愣着作甚?快随吾护将军后撤!”
但出乎蒙骜意料的是,司马梗拒绝了这个提议。
“蒙骜,汝且率众后撤,吾在此地迟滞魏韩军,掩护尔等撤退。”
“什么?”蒙骜大吃一惊,忙道:“将军,这如何使得?”
司马梗微微一笑,神色平静的拍了拍蒙骜的肩膀,道:“今日一败,吾百死难赎,唯以死谢大王恩宠。”
蒙骜正待说些什么,司马梗却已经板起了脸庞,喝道:“副将蒙骜,吾以主将之身命尔率军撤退,若不速去,军法处置!”
便在此时,尖锐的鸣金声开始从秦军后方响起,并在几秒钟之内传遍了整个战场。
蒙骜看着一脸决然的司马梗,心知这位老上司死志已决,只能长叹一声,朝着司马梗郑重无比的行了一个军礼,恨声道:“兄且先去,弟今日在此发誓,若此番得脱身,来日必率军破大梁毁新郑,以报今日之仇!”
司马梗哈哈大笑,道:“吾便在地下静候弟之佳音!”
蒙骜朝着司马梗行了一个军礼,咬牙转身而去。
在目送蒙骜远去之后,司马梗回过身来,对着身边的五百亲卫道:“尔等也随蒙骜而去吧。”
这些亲兵之中许多人曾随着司马梗南征北战,更有不少人便是司马氏的族人,司马梗并不希望他们死在这里。
然而五百亲卫无一人为此言而动。
领头的五百主神色平静,对着司马梗道:“将军何故如此小觑吾等?吾等不才,亦愿随将军而死!”
说的话这名五百主,乃是司马梗的长子。
司马梗长出了一口气,微微点头。
“善。既如此,二三子且随吾来,于那魏韩军做个生死!”
司马梗跳下了马,拔出了自己的武器。
在司马梗的面前,许多秦军正在后撤。
秦军的撤退原本还算有序,但是在魏韩军的连番冲击下,这种有序很快变成了混乱,然后又变成了一场超级大溃败。
司马梗就在这无数仓皇而逃的秦国士兵所组成的浪潮中迈步向前。
在这位秦军领兵大将的身后,是五百名面色沉静,紧紧跟随的司马氏亲兵。
也不知道是谁起的头,在这纷乱的战场上,突然响起了一阵歌声。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声音渐渐的有小而大,司马梗和他身后的五百名亲卫高唱着这首激励了老秦人几百年的战歌,朝着面前汹涌而来的无数魏军将士,毫无畏惧的迎了上去。
然后被完全吞没。
第一百五十四章 赵丹的好心情(第三更)
公元前260年12月29日,长治。
在数日之前,赵丹率领着他的十万民兵大军,浩浩荡荡的赶到了长治。
除此之外,来自晋阳的三万民兵也已经赶到了屯留,及时的击退了围攻屯留的秦军,并在裨将赵括的指挥下构建了一道新的、更加坚固的防线。
不仅如此,数日之后来自北方灵寿的两万民兵也将赶到长治。
如此一来的话,赵丹相当于为长平前线整整带来了十五万新增人马!
当然了,这十五万人的战斗力是根本无法和正规军相提并论的,拉出来真刀真枪的干,那基本上是有败无胜。
但好在赵丹也并没有想着用这些军队去和秦军野战,而是将他们用来防守屯留、长治等关键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