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执掌武唐 >

第135部分

执掌武唐-第135部分

小说: 执掌武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谢太子。”崔若颜轻轻颔首,直言不讳道,“第一件事与今年科举有关,我七宗五姓向来以诗书传家,每年都有子弟门人从科举场上脱颖而出,授官任职,若颜身为七宗堂河南道掌事,受宗主所托,想请求太子殿下能在今年科举上予以七宗五姓子弟方便,还请殿下支持。”

    李贤微微点头,笑道:“七宗五姓向来心比天高,想必对明经科一定没什么兴趣,若颜莫非是想让本太子给你们几个进士及第的名额。”

    崔若颜欠身道:“对,若殿下能够仗义相助,宗主和诸位宗长必定会非常高兴。”

    沉吟半响,李贤轻吁出声道:“若是他人相求,本太子必定拒绝,然而请求者乃是若颜你,本太子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不过进士名额历来都有限制,每科皆为二十余人,以我最大的能力,最多可为你们七宗五姓谋得三到五个进士及第名额,不知若颜意下如何?”

    崔若颜心头一松,笑道:“若能如此,七宗五姓已经非常满足了,多谢殿下相助之情。”

    李贤哈哈笑道:“无妨无妨,对了,这是第一件事,不知另一件事是什么?”

    崔若颜略微沉吟了一下,轻叹言道:“这第二件事,乃是若颜的私事,我想请殿下替我调查一个人。”

    李贤闻言大奇,言道:“要论消息灵通,找人查人,本太子尚不及十七郎你,为何十七郎却拜托到了本太子的头上?”

    “殿下有所不知,在下要找的人以前曾就职于内廷,即便在下消息再是灵通,也查不明内廷之事啊。”

    “原来如此,也不知十七郎想要调查之人是谁?”

    崔若颜美目轻轻一闪,一字一句地清晰言道:“他名为谢怀玉,大概在龙朔年间就职于内廷。”

    李贤颔首言道:“那不知这谢怀玉就职于内廷何等部门?”

    “这一点,若颜也不知道。”

    沉默半响,李贤皱眉言道:“内廷之中官吏甚多,加之现在离龙朔年间已有十多年,只怕不是那么好调查,不过既然是十七郎你的事情,本太子一定会尽心尽力,一有消息便会通知你。”

    崔若颜拱手致谢道:“多谢殿下。”

    出得东宫,崔若颜与君海棠登上了停在宫门口的马车,刚刚放下车帘,崔若颜便一把扯掉了头上戴着的幞头,解开盘在头顶的发髻,任由如云般的秀发倾泻而下,披撒肩头。

    君海棠心知娘子热得不行,连忙行至软塌边打开了一个抽屉,阵阵冷气直往外冒。

    如崔若颜所乘坐的这般豪华马车,夏季软塌下面都藏有冰块,以便乘坐者消暑解乏,而君海棠又在抽屉内镇着一壶香甜可口的蔗汁,此际饮用最为合适。

    一碗冒着白烟的蔗汁下肚,崔若颜顿觉燠热的暑气顷刻消散,浑身凉悠悠说不出的畅快。

    搁下白玉碗后,她斜靠在软塌之上,目光直勾勾地望着车厢顶棚,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君海棠收拾妥当后,瞧见娘子鲜少呆愣之态,不禁笑道:“娘子,既然太子殿下同意为你寻找谢怀玉,想必一定会查出线索,只要找到了他,便能解答你心头疑惑,不过我总觉得你是多虑了。”

    崔若颜沉默半响,这才长叹出声道:“海棠,也不知是否是我多心,总觉得我失忆之事不是那么简单,为何十岁之前的事情却一点也想不起来了,阿爷说是我十岁之时不甚从山上跌落,撞到了脑袋,然而我总觉得阿爷对我有所隐瞒,直到两年前无意听到家中老仆与人提及,说我并非是阿爷的亲生女儿,而是由一个名为谢怀玉的人带到崔家来的,而这谢怀玉,以前曾在皇宫内廷任职,如此种种,自然要调查清楚。”

    沉吟半响,君海棠不禁问道:“但是娘子,你何不直接询问宗长,是真是假一问便知,如此暗中调查,只怕宗长知道了会甚为不喜。”

    崔若颜轻轻一叹,摇头道:“海棠,阿爷的性格你又不是不知道,他若有心瞒我,那肯定会捂的严严实实的,一点风声都不会向我透露,此事只能容我慢慢调查,方能解开真相。”

    君海棠明白娘子对她的身世一直抱有怀疑态度,既然娘子想调查,那自己也只能鼎力相助,不过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娘子身世的线索居然和谢瑾的阿爷谢怀玉联系在了一起,想及当初她还曾答应谢瑾替他寻找阿爷,如今两件事合二为一,不禁让君海棠大感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305章 建言殿试

    从翰林院撰书归来,上官婉儿依旧有些魂不守舍,只有一想到今日陆瑾作诗挑战许叔牙全是为了自己,她就止不住一阵心乱如麻。

    莫非陆瑾对自己也是心存喜欢……

    想到这个可能,上官婉儿面颊红晕大盛,来到湖边悠悠慢行思忖,却终觉得有些拿捏不准。

    或许在他心中,只是将自己当作了他的恩人,见到恩人受辱,他才忍不住挺身而出相助,对,这样也很符合他的性格。

    心念及此,上官婉儿那火热的心儿犹如遇到了千年冰山,陡然就冷了下来,顷刻之后竟是冰凉一片。

    论容貌地位,太平公主强她上官婉儿多矣,陆瑾即便是要选,也会选择太平,何能看上身份卑贱的自己?

    侍诏又能如何,学士又能如何,说到底也只是囚禁于深宫中的宫婢而已,或许终其一生,都没有离开皇宫的机会,何能奢望与寻常女子那般找到属于自己的如意郎君?寻常女子相夫教子的幸福,始终与她无缘啊。

    上官婉儿自嘲地笑了笑,心内涌出了阵阵悲凉之情,望着波光粼粼的湖水,陷入了沉沉的愣怔当中。

    突然,一阵脚步声响彻在身后,上官婉儿闻声回头,却看见蔗蔗正顺着湖边小道朝着自己走了过来。

    上官婉儿明白蔗蔗跟随天后多年,可谓是心腹之中的心腹,在她面前上官婉儿根本不敢有所托大,连忙迎上笑问道:“怎么,蔗蔗今日也有闲暇出来欣赏湖景?”

    见到上官婉儿,蔗蔗看似松了一口气,展颜笑道:“瞧你说的,婉儿,天后急召,吩咐你立即去仙居殿觐见。”

    说起来,上官婉儿已经有很多天未见天后,听到天后传召的消息,心知必定是有所事情,止不住心头一凛,连忙点头道:“好,奴这就随你前去。”

    上官婉儿刚随着蔗蔗走得没几步,突然想起一事,忍不住问道:“对了,不知天后召见婉儿所为何事?”

    “天后心思如海,奴如何看得出来?”蔗蔗轻轻一笑,继而又言道,“不过今日天后看似非常高兴,婉儿不用担心。”

    上官婉儿点点头,却是忍不住陷入了沉思当中。

    有倾,两女来到仙居殿,穿过屏风帐幔进入寝宫之内。

    武后正斜躺在贵妃榻上休憩,瞧见上官婉儿入殿,连忙微笑招手道:“婉儿来了么?快快入座也。”

    上官婉儿拱手作礼,落座在了旁边的绣墩上面,挺直腰杆小脸严肃等待。

    见她如临大事的模样,武后却是淡淡一笑,挥手言道:“今日无事,朕特意前来听听撰书情况,用不着这般严肃。”

    上官婉儿点头言是,便将这段时间应贤院的事务挑其重要仔细地讲述了起来,听得武后连连点头不止。

    说到最后,上官婉儿想及许叔牙等人的傲慢无礼,忍不住心头一动,言道:“天后,最近弘文馆对于我们前去查阅书料的官吏颇为刁难,今日婉儿亲自前去拜会许叔牙,谁料他竟以研习诗赋事务忙碌为由,让婉儿足足在门外等待了两个时辰,若非陆学士挺身而出,质问许叔牙,说不定还会等得更久。”

    武后凤目一闪,嘴角溢出了一丝冷笑:“一个食古不化的腐儒,真是得志便猖狂,后来情况又是如何?”

    上官婉儿微笑作答道:“多亏陆学士受辱不乱,从太宗皇帝设立弘文馆初衷之上驳斥许叔牙歪理,最后许叔牙气不过,还吟出一首新作的诗讽刺陆学士没有才学,圣人猜陆学士当时是怎么说的?”

    没想到上官婉儿居然还卖起关子,武后不由哑然失笑,问道:“陆瑾是怎么说的?”

    上官婉儿学着陆瑾的口气,言道:“陆学士当时说的是:如许馆主这般水平的诗,本郎君一刻钟能作上十首。”

    话音落点,武后首次露出了惊讶之色,有些不能置信地笑道:“哦,他当真这么说?”

    “可不是么?天后啊,当时婉儿听了他这句话,真是吓得呆住了,以为陆瑾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竟说出这样的大话。”

    武后一双柳眉轻轻蹙了蹙,却又笑道:“朕倒觉得陆瑾夸下海口肯定是有所依仗,接下来又是如何?”

    瞧见天后非常感兴趣的模样,上官婉儿笑语言道:“听到陆学士这样的话,弘文馆众学士自然是非常的气不过,许叔牙还说若是陆学士能够刻钟作上十首不错诗篇,他便当场拜陆学士为师。面对许叔牙的挑衅,陆学士自然是毫不退让,当真在一刻钟内作出十首绝妙诗篇,令许叔牙是哑口无言,甘愿认输。”

    话音落点,武后忍不住大笑了起来,笑罢言道:“好个陆瑾,许叔牙那人自负学问自视甚高,今番遭到如此奚落却只能愿赌服输,真是大快人心啊。”

    上官婉儿心知武后一直不喜许叔牙为人,此际听到他吃瘪,自然感到非常高兴。

    武后突然又想起了什么,问道:“对了,那许叔牙究竟有没有拜陆瑾为师?”

    上官婉儿如实回答道:“当时婉儿和陆瑾担心与弘文馆就这么闹僵,便放了许叔牙一马。”

    武后闻言一笑,叹息道:“你们呐,终归是心软了一些,倘若是朕,必定会让那许叔牙磕头拜师,以后见到朕他就会绕道走。”

    上官婉儿故作惭愧地道:“婉儿那比得上天后你的深谋远虑,当时却没想那么多,只要许叔牙能够答应不刁难应贤院查阅书料的吏员,便是足够了。”

    “看来这陆瑾也算忠心于朕,算是个不错的人才。”武后微笑说得一句,“就比如他所提出在科举中设立殿试之举,这几日朕想了想,觉得非常不错。”

    上官婉儿明白武后突然提及科举之事,必定有所图谋,一时间也没有说话,静静等待下文。

    武后蹙眉思忖了一阵,言道:“这样,朕安排婉儿你一件任务,就由你负责草拟一篇建言,将设立殿试的好处写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朕看完之后再送给圣人过目,请圣人定夺。”

    上官婉儿听的心头一凛,立即明白天后对在科举中设立殿试上了心,急忙点头应命。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306章 进行府试

    翌日一早,上官婉儿便将拟就妥当的《建言进士科设立殿试》一文送给武后过目,武后看得点头不止,未作修改便亲自前去了高宗寝宫。

    三日之后,高宗在早朝上令人宣读了这篇建言,登时激起了一片轩然大波,群臣们吵吵嚷嚷,闹得是不可开交了。

    就实而论,历来推行新的制度改革,自然会触碰旧的利益既得者权益,而设立殿试之举,无异于触碰到了士子入仕最为关键所在,群臣们议论纷纷也是常理。

    总的说来,推行殿试对朝廷五品以上的大臣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因为按照唐制,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均可由门荫入仕。

    门荫者,即子孙可依靠祖父、父亲的官职而得官,其中嗣王、郡王的子孙入仕时即授以从四品下官阶;五品以上高级官员子孙门荫入仕的官阶为七品至八品,这是一条不需通过科举独木桥的康庄大道,也是上位者的特权之一。

    因此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主要集中在世家望族子弟、六品以下官吏的子弟、和普普通通的寒门学士身上,其中世家望族因为诗书传家的关系,占据优厚的教学资源,家族男丁几乎都是知书达理,子弟无异于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加之开科之前,世家都会利用影响力向知贡举施压,求取进士名额,因此从前进士及第的名额,基本上都被世家瓜分完毕。

    如此僧多粥少,受损的自然是低位官员子弟和无数的寒门学士,进士科举的不公从此可见一般。

    如今天后这篇《建言进士科设立殿试》,可谓极大地限制了知贡举的权力,更提出设立殿试由天子亲自挑选人才,当真是从古到今首开先河之举,既是为寒门士子拓展为官之路,也是对门阀世家重大的打击,也将改变从今以后的政治格局。

    早朝之后,消息犹如飓风一般席卷了整个洛阳城,未及夜晚,全城街头巷尾,酒肆客寓议论的都是设立殿试一事,众口纷纭嗡嗡哄哄各抒己见,赞成之人自然是大半。

    其时正值七月下旬,洛阳城内聚集了全国各地而来的参加省试的举子,消息传来后,其中最为兴奋者,莫过于那些寒门学子,倘若朝廷真的能够实行殿试,那可以说是为寒门学子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如何不叫人兴奋不已。

    于是乎,也不知是谁提的建议,寒门学子竟推荐一个文章出众者写了一篇万民书,无数学子在万民书留名签字后,翌日便捧到天津桥北桥头,跪在端门之下要将万民书呈送圣人,更是震惊了朝野。

    作为始作俑者的陆瑾,听到此等消息后却是暗地里欣慰不已,既然天后已经对设立殿试开始行动,那么接下来的事情也不需要他来操心了,相信以武后的才干,一定会圆满处理此事。

    于是乎,陆瑾将所有的心思汇聚在了即将到来的府试上面。

    洛阳府府试是八月十日那天,在洛阳府内举行的,前来参加考试的举子共有一百余名,全为通过了乡试之人。

    府试主要考的是《五经正义》释意,内容比起乡试要深奥了不少,虽则如此,陆瑾依旧是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考卷,又是堂而皇之的率先交卷了。

    府试成绩是在八月十四那天公布的,由于明日便是中秋节,按照惯例朝廷所有官衙都会放假,陆瑾便准备早早离宫,前去洛阳府所在的积善坊观看成绩。

    谁料刚将事情对上官婉儿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